約莫今年的第2還是第3個可以休息不用加班的周6,我終于收拾了心情看了部電影。沒錯,就是老宮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上次買了張效果很差的DVD看的很不爽,一直想重看遍再寫點東西。那么,這篇就是了。 上次看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后劇情早忘得差不多了,那是影院偷拍的版本,字幕也很差,看的我糊里糊涂的。但朦朧看下來的感受,就是這片子不象網上風評那般差,事實上在我看來它應該是僅次于《天空之城》和《幽靈公主》的杰作。《千與千尋》?沒錯,是很好,但我看了后總沒有那種被感動和震撼的感覺。至于《天空之城》,沒說的,我不會跟沒看過的人談動漫的。 那么,我不想講《哈爾的移動城堡》到底講了個什么故事,那多無趣。我上一次看,就感到這其實是講蘇菲的成長的故事,但看不大出來到底是怎么成長的,昨天看了后疑問基本都得到了解答。 蘇菲是個什么樣的女孩? 她擁有一個好女孩所應具備的特質——文靜、穩重、勤勞、樸素、大方、博愛、善良……以及許多類似的形容詞。但這還不夠,蘇菲的這些特質,從某種意義上成了她的缺點:文靜成了內向、穩重成了呆板、勤勞成了庸碌、樸素成了無知…… 對,一開始的蘇菲,簡單的說是一個好但又不是非常好的女孩。她沒有生活的中心,沒有方向,沒有自己的追求,沒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事物,就好象路邊的石子和小草,每個人都會看到,但沒人會記在心里。她繼承父業認真的做帽子,而自己卻只戴一頂款式色彩都很老舊的帽子;她拒絕參加母親和姐妹們的游玩,而選擇走很遠去和在面包店工作的妹妹交談。在這里有一個鮮明的差異,妹妹活潑開朗,而姐姐則沉默寡言,妹妹甚至開導姐姐。
對未來有什么打算?在帽子店工作下去了…… 我不是問這個,你真的喜歡帽子店的工作嗎? 因為……這是爸爸留下來的店鋪啊。 可你真的想一輩子做帽子嗎?
……我回去了…… 僅有的幾句話,就充分交待了蘇菲的內心——從某種角度來看,她幾乎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因為內心沒有追求,而習慣接受別人的各種安排,雖然不喜歡別人因此而批評自己,但自己從來也沒想過要做出些改變。而在我理解來,這也正是荒野女巫對她下的魔咒。 我沒看過原著,純以動畫中的表現來談。荒野女巫對她下的魔咒,的確是把她變成了90歲的老太太,但那并不是荒野女巫改變了她的身體,當然更沒有改變她的內心。
成了清潔工人的蘇菲很快就投入到了大掃除中,完全沒有之前抱怨的“年紀大了,腿腳不好,腰酸背痛”這類的毛病。來到新環境的她,不管是出于對哈爾的好奇還是對魔法師城堡的新鮮,都很快的投入到了新生活中。 而只有在夜深人靜時,忘卻了自己已經被變成了老婦的蘇菲,才會恢復到19歲的少女模樣。 與哈爾和哈爾的小助手一起的生活,慢慢改變了蘇菲。她開始關心這個移動的城堡,以及它的主人;她有了一點目標、一點追求,哪怕只是打掃房間,做頓飯菜,給小火焰惡魔加點柴火。也正因為生活中有了這些目標和追求,蘇菲的面容不總是90歲的,更多時候看起來不過是5、60歲的模樣。這個時候的蘇菲,是內心和面容最一致的時期:就好象一個慈祥的老婦,她會因為哈爾的小脾氣聯想到自己的傷心事而開始哭泣,但很快又能振作起來,繼續扮演自己的“管家婆婆”的角色。當然,若一直這樣下去,蘇菲也不能成為真正的蘇菲。
出品于2004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故事情節并不是宮崎駿原創,而是改編于英國的《魔法師哈維爾與火之惡魔》,并且只截取了其中部分。
所以我們會覺得,它的風格不那么宮崎駿。但是“簡單的純真”、“甜美的音樂”,又讓它貼上了專屬于宮崎駿的標簽,這也許就是一位大師的偉大之處,任何舶來品都可以圓滿的貼上自己的特色。
但正因為它只是截取了一部分,加之原產自于歐美的內核,讓很多人大體理解劇情走向,但于某些細節之處,卻又多感迷茫,不甚理解。
下面我們先大概描述劇情,再挑四個細節具體講解。
劇情概述:
父親走后,改嫁的母親和妹妹各自去追尋自己的幸福,而蘇菲則留守在父親留下的帽子店。親情的缺失和童年的不完整,讓蘇菲成了一個極其不自信的人。
寧靜的小鎮被戰爭打破,無處不在的士兵讓鎮上的氛圍愈加凝重。
此時鎮上流傳著一個關于哈爾和他的移動城堡的的故事,傳言哈爾喜歡年輕漂亮女孩子的心臟。
某天蘇菲走在路上,被巡守的士兵調戲,不知所措的時候,哈爾出現了。解救了蘇菲,并帶著蘇菲在空中飛舞漫步。
當蘇菲再次回到家時,路過的女巫給蘇菲施了魔法,蘇菲成了一個老奶奶。
蘇菲原本就脆弱的心靈,忍受不了突然變老的打擊,于是她選擇了逃離小鎮,來到郊外。在路上她拯救了一個被枯草纏住的稻草人,感恩的稻草人引導蘇菲走進了哈爾的移動城堡。
接下來的故事,蘇菲與哈爾,還有城堡里的火苗卡西法,小孩馬魯克發生了一連串的奇妙旅程。
最終蘇菲拯救了哈爾、卡西法和稻草人,戰爭也最終停止。
解讀疑點之前,先說一個背景。
背景提要:
日本動漫相較中國而言,更與歐美接近,尤其在“術”這一類項。
中國動漫里,人的力量巔峰為武術,內勁則為“內氣”。而歐美與日本則較為相似,人的力量巔峰為法術/忍術,內勁則為“術語”。
相較于中國的更注重由內而外,厚積薄發,日本歐美更傾向于調動天地之力,集結風雨雷電等自然要素,以為己用。
所以這部《哈爾的移動城堡》雖然內核為歐美人最愛用的法術和巫術,但與日本忍術大體相似。故而大的背景,并不顯突兀。
細節解讀:
(1)蘇菲不斷變幻的面相
電影中,蘇菲在被女巫施加巫術以后,變成了老奶奶,相貌垂老。但整部電影中,蘇菲的面容卻時而年輕,時而衰老。
解讀:惡毒的女巫在被國王首席法師,用法術禁錮并收回法力以后,也瞬間衰老。在哈爾的城堡中,她曾經說:年輕人的心臟真好,讓整個人都感覺到無比的年輕。
蘇菲的面容變幻在同一場景中也經常發生,開心、樂觀、勇敢的時候,蘇菲會變得年輕!當她泄氣、不自信的時候又會衰老。
因為女巫給她下的咒語并不是單純的衰老,而是會隨著心理狀態的改變,外表不斷變幻的,這也是女巫說這個咒語沒有解藥的原因,因為它本身就不需要解藥。只要蘇菲一直保持樂觀、自信,則咒語自動解除。
(2)哈爾偶爾的孩子氣
哈爾在電影中是一位偉大的魔法師,呼風喚雨,但偶爾也會很孩子氣,當他因為蘇菲整理了他的房間,而導致他用錯了染發劑的時候,他大哭著說:不漂亮了,我不活了。
解讀:很多人對這段是不解的,一個偉大的魔法師為何會那么在意外表。
當我們將鏡頭拉回到蘇菲無意中回到了哈爾小時候的那個片段,年幼的哈爾,站在湖邊,滿天的流星劃過,其中有一個流星落在了哈爾的手里,哈爾和流星進行了契約交換,流星吞了哈爾的心臟,哈爾則擁有了不可思議的魔法。
所以對于哈爾來說,他的心智在心臟被交換的那一刻,就已經停止了生長,所以他會有偶爾的孩子氣,因為他的心理狀態,本身也就是一個孩子。
同樣這里也解讀了,為何火苗卡西法不愿意放棄哈爾的心臟,因為它是一顆流星,當它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時,它也會如同它的同伴一樣,墜落在湖面、大地繼而消亡。
當蘇菲給了卡西法辮子和信念的時候,卡西法借助了新的“唯一”之物,繼續存活在這個世間。
(3)女巫為何對只蘇菲施了巫術
電影開頭,追殺哈爾的女巫,經過小鎮,路上遇到了很多人,她用一個神奇的黃金水壺吸走了地下的黑色氣體,然后來到了蘇菲的小鋪,對蘇菲施了巫術。
解讀:如果沒有看過原著的,大抵會認為女巫是因為邪惡才對蘇菲施以巫術,但實際并非如此。
原著中哈爾因為失去心臟,和女孩子在一起不會有真愛,哈爾曾經也和女巫在一起過,最終自然是以分手告終。
當女巫漸漸老去的時候,她想要奪取一個新的心臟,而曾經傷害過她的哈爾則成了首要目標。所以當女巫發現,哈爾帶著蘇菲在天空漫步的時候,她內心妒忌,所以通過那個小壺,用巫術問路的方式,直接尋找到了蘇菲,并對她施了變老的巫術。
哈爾曾經是因為她的美麗和年輕才和她在一起,所以她讓蘇菲中的也是變老變丑的巫術。
同樣這里也解讀了,為何女巫在失去巫術的時候,依舊會下意思的想要吞了卡西巴,因為奪取心臟是她一直以來的執念。
(4)戰爭的結束
當王國的首席魔法師在水晶球中,看到稻草人重新變成王子的時候,她說:停止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吧。
解讀:什么樣的戰爭是有意義的?答案:任何的戰爭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對于戰爭的發起者,戰爭有時候會有意義,比如擴張領土。
但作為王國的首席魔法師卻說這場戰爭沒有意義,只能說明他們戰爭的初衷一定不是擴張領土。
當稻草人變回領國王子的時候,她說:可以停止了。
因為這場戰爭引發的原因,是因為王子的失蹤,而現在王子找到了,所以她才有底氣和能力停止戰爭。
那個突然跟著蘇菲走了的小狗“因因”其實是首席魔法師故意派去的,所以當稻草人變回王子的時候,它才會第一時間通知主人。
以上四點如果你知道了,這部宮崎駿的改編之作,大體就可以理解了。
(更多《哈爾的移動城堡》不解的細節,可以留言,空時一一解讀)
童年時期的哈爾遇到了從天上掉下的一顆流星,那是奄奄一息的火魔卡爾西法。哈爾與卡爾西法簽訂了契約,哈爾獻出了自己的心臟,也獲得了強大的魔法力量。
卡爾西法為哈爾建造了一個在天空中漂浮的城堡,就這樣,哈爾駕著這個移動的城堡,在大路上游蕩。
小姑娘蘇菲與哈爾有過一面之緣,那一次蘇菲被路上的守衛調戲,是哈爾伸出援手幫她解圍。
但是后來,蘇菲就被沼澤女巫詛咒了。沼澤女巫將蘇菲從一個十八歲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九十歲的的老太婆。
在一次巧合下,變成老太婆的蘇菲進入了哈爾的移動城堡,以一個清潔工的身份住下。
與其說是沼澤女巫對蘇菲下了詛咒,倒不如說是沼澤女巫將蘇菲的心理年輕具象化了。蘇菲是一個安于現狀,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不臭美的小姑娘,可以這么說:蘇菲有一個蒼老的靈魂。
蘇菲的心理年齡決定了她的樣子,所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蘇菲會忘記自己被詛咒的事實,重新變回一個小姑娘。
哈爾敏感,蘇菲體貼,這兩個孤獨而又深情的靈魂彼此依偎,他們之間的感情也逐漸升華。
當時國家要求,所有的魔法師必須為政府效力,但是哈爾厭惡戰爭,他脫離了政府的控制,每天晚上用他強大的魔法力量去阻止戰爭。若不是蘇菲的陪伴,哈爾早就被魔法力量反噬了。
但是戰爭還是爆發了。
不再怯懦的哈爾投入戰爭,為了守護他深愛的蘇菲戰死,好在蘇菲找到了哈爾的心臟,將心臟放進哈爾的胸膛。
哈爾得以重生,蘇菲也找回了自己。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一個浪漫的故事,宮崎駿講述了一個美好瑰麗的想象世界:魔法、城堡、愛情、勇氣。但是宮崎駿又將他反戰的態度融入進電影里。與《起風了》一樣,這部《哈爾的移動城堡》在極盡想象之美的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殘酷罪惡的戰爭。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宮崎駿在1990年制作的電影,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是因為男主角哈爾是在太帥了,是宮崎駿作品里顏值最高的男主角沒有之一。而給哈爾配音的男人居然是木村拓哉,這直接讓哈爾貼上了再也撕不下來的男神標簽。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講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而電影想要通過故事反應的主旨并不是通過這個故事去表達的,而是通過一些看似“違背”現實的現象去闡述:
那么這些不合理的現象在哪里呢?首先就是移動城堡的動力—火惡魔卡爾西法,他是電影里唯一出現的惡魔,而他卻是電影里比小狗賓更可愛的存在,他用的詞是日本的“俺”,會因為被人夸贊而臉紅,影片里唯一一個惡魔卻是被任何人都可以欺負的小火苗。
再就是荒野女巫,她是一個看起來前后矛盾的角色。電影的開始她為了找到哈爾,迫害了女主角蘇菲,將其變成九十歲的老太婆。為了延長壽命,她和惡魔做了交易并且被惡魔擾亂了心智。被收回法力后的荒野女巫成為了一個老太婆,在電影的最后她仍然想得到哈爾的心臟,可當女主角蘇菲抱著她求女巫把心臟還給哈爾的時候,她也會說“真沒辦法啊,那你可要好好愛護它啊”這樣語重心長卻又調皮的話。
再就是男主角哈爾,他有著神乎其技的魔法,紳士一般的教養,可當他洗澡時因為蘇菲動了他的藥水導致發色改變的時候,他就如一個小孩一般,一邊將自己的頭埋起來,一邊帶著哭腔說“不漂亮了,不想活著了”這樣幼稚的話。
在《哈爾的移動城堡》里,年邁的掃地婆婆其實是個年輕貌美的女主角,“吃人心臟”的荒野女巫也并不完全是壞人;“壞事做絕”的火惡魔卡爾西法是保護大家、為大家烹飪導航的可靠伙伴;而衣冠楚楚的憲兵與國王,卻是在一門心思的發動戰爭。電影將這些存在的矛盾突出,揭示了電影的一個主旨:一個人的表面和他心地是否善良是沒有關系的。
知道了電影的主旨后,那么就對電影里出現的幾個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分析:
戰爭是如何引起的?在電影的結尾,稻草人“菜頭”為了拯救大家,昏迷不醒。之后被女主角蘇菲的吻解除詛咒,變回了鄰國的王子。通過水晶球看到此時情況的莎莉曼夫人立馬表示“召集國王和大臣,結束這場愚蠢的戰爭吧”,也就是說戰爭是由于鄰國的王子失蹤引起的。
哈爾與卡爾西法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卡爾西法說如果自己死了,哈爾也活不了?蘇菲通過時空隧道,來到了星空湖畔,看見了哈爾的小時候。從蘇菲的視角來看,卡爾西法本是一顆流星,一旦落地就宣布生命的結束。而哈爾接住了卡爾西法,并且將自己的心臟給了卡爾西法,但是卡爾西法要替哈爾干家務。所以卡爾西法如果死亡,也就是哈爾的心臟死亡,所以哈爾也會死。
蘇菲的樣貌為什么一會年輕一會年邁呢?首先,蘇菲被荒地女巫下了詛咒,成為了一位九十歲的老太太。而樣貌為什么會一會兒年輕一會兒年邁呢?這應該和她的心態有關。當她覺得自負,覺得沒有自信的時候,她會以自己是個老太太的心理態度去思考,此時她的樣貌就是老太太;而她充滿自信、充滿希望的時候,她會有一股年輕人的敢闖敢拼的氣息,于是她又變回了年輕的樣貌。
我認為,《哈爾的移動城堡》講述的并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或者冒險故事,講述的還有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和感悟,尤其是對于女主人公——蘇菲而言。
蘇菲看起來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言行舉止卻遠遠超出了同齡人的水平。從電影中可以看出來,她對于自己的生活其實并不滿意所以當哈爾出現的時候,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迎接一個新的、陌生的、全新的生活;
看似是一個不理智的決定,但蘇菲卻帶著這種不理智去未知中探險。無論是城堡的交鋒、戰爭的摧殘還是反派的步步逼近,都昭示著蘇菲一步步的成長過程,這也是她找尋生活意義的印記。
蘇菲的原型,也許就是那些生活中想要做出改變卻又沒勇氣改變的人們。宮崎駿用這樣一個鮮明生動的形象,來告訴人們要勇于推翻一成不變的生活,來呼吁人們大膽、自由的去追尋自己想要的追尋的,做自己想做的,接觸自己想接觸的。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宮崎駿最滿意的一部作品,很多人都因為《千與千尋》開始成為影迷,但這部作品才是他老人家想要傳遞的最滿意的東西。這是一個講老人故事的電影。蘇菲是一個平凡的人,因為不自信和一些意外被荒野女巫用魔法變成老太太。后來遇到了哈爾,在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一起成長。
哈爾是一個很帥氣又有點自戀的魔法師,他們也幫助一些附近的鄰居。但國王一直想要打戰,四周都是戰火,哈爾被要求出席戰爭。
整部作品傳遞了那個時代的美好,一個小鎮,但卻是到處都是硝煙。宮崎駿告訴我們,戰爭是解決不了的,用愛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在作品里,蘇菲一度自卑,覺得自己不漂亮,并且一旦她自卑,魔法就讓她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老人。實際上,告訴了我們,人在不自信的情況下,很容易像老人一樣,對一切事物無力改變。
從幾年前第一次看《哈爾的移動城堡》開始就沉迷在宮老這部極其浪漫的片子中,我覺得《哈爾》極其浪漫,和其他一樣宮老的片子一樣,同樣都是濃重的幻想色彩,主題都是愛與成長,但這部異常的浪漫深深地吸引著我,也許是因為主角是成年男女,感情處理會比較成熟。宮老是屬于那種內心有一個專屬自己的五彩斑斕世界的人,想展示給別人看,說給別人聽。他非常喜歡自己天馬行空的世界,
他的《風之谷》、《幽靈公主》,不論是藝術成就還是商業價值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成功,這幾部其實已經讓宮老說完了全部想說的故事,他的創作欲和精力也都不如當年,這本來應該是個完美的句號,卻因后繼無人、新片虧損,所以他不斷復出又不斷地隱退,在《幽靈公主》之后,吉卜力的改編作品的比重開始越來越大。
《千與千尋》之后,《哈爾》出世。這里還有個小插曲,當初制作《哈爾的移動城堡》原本預定的監督是細田守,后來因為各種矛盾終止了合作,不過還是一定程度上給細田守造成了很大影響,曾經一蹶不振。
改編和原創一樣,同樣需要才能,得把原作吃下去,分解,再構成,然后拿出自己的理解來,文學改編的從來難度不小。
動畫中哈爾是深情款款的,像個王子一樣地保護著蘇菲。他是個帶著神秘感、有擔當的紳士,全劇中唯一不協調的地方,就在于哈爾的那次發脾氣。平時看起來成熟穩重的哈爾在頭發顏色被染壞掉之后大發雷霆,對蘇菲大吼大叫,還召喚了黑暗精靈,放出了很多綠色粘液來。這雖然是原著中的情節,但是表達的卻并不盡相同,原著中哈爾發脾氣是因為追求不到一個中意的女孩子而借題發揮。而動畫中哈爾在這里是不是很像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因為一點點小事而和母親鬧起了別扭,后面蘇菲給哈爾送溫牛奶,他們聊天時候的情節,都似乎流露出一種親子關系的溫馨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