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得看是在一起生活了多長時間,三年之內的可以要回,三年之后就屬于共同財產,如果不是這樣,女的一年嫁幾個,個個都要一些錢財,豈不是發了。
01
在社會心理學界有一個爭論了50年的問題:婚姻中的兩性差異。早在1972年,社會學家杰西·伯納德做了一項震動學界的研究,研究表明:婚姻中男人獲利更多。也就是說,結婚更有利于男人,而單身更有利于女人。近50年過去了,婚姻中的兩性差異這個問題一直被激烈討論和驗證著。
反對聲音最強、也最被認可的一種觀點是:婚姻對男女雙方都非常有利,結婚能使人類更加快樂健康,加深與社會的聯系,獲得更長的壽命。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
在伯納德公布“婚姻中男人獲利更多”的研究結果之前,已經有無數關于婚姻的研究和觀點了,比如:
女人更容易看破紅塵,在婚姻中幡然醒悟和幻想破滅;壽命較長的人群中,有單身人士,也有結婚人士,所以并不能說明婚姻有利于長壽;離婚人士,或者是離婚后再婚人士,壽命比較短;在婚姻中,并沒有誰獲利多誰獲利少的兩性差異;男女雙方確實在婚禮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會更加快樂,但是之后就又恢復到了單身時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單身時對生活滿意的人依然對生活滿意,單身時對生活不滿意的人也不會因為結婚而對生活滿意;結婚后,隨著時間的流逝,男女雙方都會對這段婚姻關系越來越不滿意,并且女人的不滿意情緒產生會早于男人。
03
186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67%的離婚都是女人提出的,這也被認為是婚姻中最大的兩性差異之一。雖然這項研究距今已有150年,但是即使到了今天,不論是在歐洲、澳大利亞、美國還是中國,女人更想要離婚的現象依然存在,畢竟在美國,150年前的67%到現在已經上升到了70%。
另外,雖然有一些婚姻的告終是以一方離世而被迫終結的,但是有研究表明,女人普遍比男人更能走出喪偶之痛。而從再婚率方面,男人的再婚率竟然是女人的近2倍,也就是說,男人比女人更可能重新進入一段新的婚姻。這些似乎都印證了男人更能從婚姻中獲利的觀點。
雖然不能百分百解釋為什么女人離婚后沒有像男人那般渴望再婚,但有一種說法是說得通的:在婚姻狀態下,女人更像是丈夫和孩子的保姆,被女主內這種傳統的家庭角色和社會期望所束縛。所以離婚后,她們不再是家庭廚師、清潔員、洗衣工,而是一個不用再為家庭壓抑情緒的自由個體了。所以,對女人來說,再次進入婚姻相當于又回到了原來的角色設定,因此不會輕易再婚。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孩子高考結束后,有那么多母親提出離婚,希望離開生活了近20年的家庭。
04
似乎女人更能做到一個人生活、長年單身。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不愿意將就,生活滋潤的大齡剩女們,而大齡剩男們的情況卻不是太樂觀。可能也是因為女人更容易合理分配自己的獨處時間,主動去找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更能樂在其中;而男人更喜歡在有伴侶的狀態下,去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有更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都說婚姻有利于和社會、朋友、家人等建立更牢固的關系紐帶。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單身人士更能和他人維持關系。一旦結婚后,個人小家庭的事務會放到第一位,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出去聚會吃飯,經營之前的社交關系了。也就是說,婚姻會使人更孤立和自我,壓縮社交圈。
因此,并不像媒體普遍報道的那樣,其實單身人士過得還是不錯的,例外就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單身男人,尤其是當他們失業或有健康問題的時候,會過得很不好。單身并不可怕,并不悲慘,重要的是做好未雨綢繆,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理性投資,讓中老年的生活沒有后顧之憂。其實,即使是結婚人士,年紀大了遇上失業或者是健康問題,也不會過得好。
所以,過得好不好并不是單不單身的問題,而是老了以后有沒有經濟支持的問題。
05
社會上還有一種聲音是:大齡剩女們現在是過得很滋潤,但老了就會很悲慘。其實一項全球的調查顯示,澳大利亞、芬蘭、荷蘭、西班牙、英國、美國這六個國家的65歲以上的沒有孩子的單身女性,過得都很滋潤。雖然沒有丈夫和孩子,但是她們的老年生活并不孤單,她們擁有很豐富的社交生活,有同齡朋友的陪伴。
所以,國內大齡剩女們對未來老年生活的規劃并不是無稽之談。現在存錢,老了之后就和老姐妹一起住老年公寓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什么可以詬病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