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長三十年。耕地的承包土地期限為三十年,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草地和林地的承包土地期限分別為三十年至五十年和三十年至七十年,屆滿后依法相應延長。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二十一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規定的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后依照前款規定相應延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二十七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國家保護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
法律分析:30年。我國農村土地從1984年到1998年開始第一輪土地承包,到期后沒有調整,直接延長30年,直到1999年2028年都是土地的二輪承包期限。 承包合同約定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記載的承包期限短于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期限,承包方請求延長的,應予支持。
法律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第七條 承包合同約定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記載的承包期限短于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期限,承包方請求延長的,應予支持。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黨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為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就保持農村土地(指承包耕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以下簡稱“長久不變”)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自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方針政策,先后兩次延長承包期限,不斷健全相關制度體系,依法維護農民承包土地的各項權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是對黨的農村土地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實行“長久不變”有利于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農村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和農業
生產特點,具有廣泛適應性和強大生命力。承包關系穩定,有利于增強農民發展生產的信心、保障農村長治久安。實行“長久不變”,順應了農民愿望,將為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奠定更為堅實基礎,展現持久制度活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