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方式有幾種
土地流轉是保留了土體的所有權,而將土地的使用權進行轉讓的行為。其目的是為了發展農村經濟,充分利用農村土地,發展農業規模經濟。那么土地流轉方式有幾種呢?我將在下文中為大家介紹土地流轉有哪些方式。一、土地流轉的方式有幾種? 1、土地轉包:指承包方將自己承包期內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轉給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土地轉包是農民集體所有制組織內部農戶之間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轉包無需經發包人許可,但合同需向發包人備案,承包方將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將承包地交由他人代耕的,由于代耕人通常是土地承包人的父母、兄弟或者其他親戚朋友,請人代耕只是口頭打個招呼,因此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 2、土地轉讓。是指承包方將其擁有的未到期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的方式和條件轉移給他人的行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受讓對象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轉讓后原土地承包關系自行終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全部滅失。已在非農產業就業并有比較穩定收入的農戶自愿放棄承包地,一般采用這種轉讓方式,轉讓必須經發包方同意才可進行轉讓。 3、土地出租。是指承包方作為出租方,將自己承包期內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租賃給他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并收取租金的行為。土地轉包是農民集體所有制組織農戶同其他集體所有制組織農戶發生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出租后原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原承包方繼續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承租方按出租時約定的條件對承包方負責。 4、土地互換。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換給他人行使,自己行使從他人處換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一般都是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對屬于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塊進行交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戶在自愿的基礎上,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對人人有份的承包經營權進行的微調。該種調整改變了原有的權利分配,涉及到承包義務的履行,因此,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5、土地入股。是指在承包期內,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份,以股份入股形式與他人共同生產,按股分紅。《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承包方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可以聯合自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該條有兩個基本含義:第一,入股應在承包戶之間進行,不包括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份,投入到從事農業生產工產的工商企業或者公司,也不包括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作為投資成立農業經營公司。第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收入,是農戶以入股形式組織在一起,從事農業合作生產,收益按照股份分配,而不是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作為賺取經營回報的投資。 6、反租倒包。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面把農戶的承包地反租過來,集中連成一片,給予農戶適當的經濟補償,再把土地承包進行轉租或發包給農戶、個人或企業單位。 7、托管。是指承包方承包地委托農業服務組織或農戶代為經營管理,托管雙方簽訂協議,委托方向受托方支付一定的費用。托管期間原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可以由承包方履行,也可以在協議中明確由托管方履行。
二、農村土地流轉應遵循什么原則? 土地經營權流轉應當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且長久不變,遵循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流轉土地經營權。 土地流轉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態環境;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轉的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或者資質;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土地流轉方式有哪幾種
土地流轉方式有:承包方依法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有關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承包方依法采取轉包、出租、入股方式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者全部流轉的,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雙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變。
1、土地轉包,即承包方將自己承包期內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轉給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2、土地轉讓,即承包方將其擁有的未到期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的方式和條件轉移給他人。3、土地出租,即承包方作為出租方,將自己承包期內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租賃給他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并收取租金。4、土地互換,即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換給他人行使,自己行使從他人處換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5、土地入股,即在承包期內,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份,以股份入股形式與他人共同生產,按股分紅。6、反租倒包,即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面把農戶的承包地反租過來,集中連成一片,給予農戶適當的經濟補償,再把土地承包進行轉租或發包給農戶、個人或企業單位。7、土地托管,即承包方承包地委托農業服務組織或農戶代為經營管理,托管雙方簽訂協議,委托方向受托方支付一定的費用。
法律依據: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五條
承包方依法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有關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六條
承包方依法采取轉包、出租、入股方式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者全部流轉的,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雙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變。
集體土地承包權可以流轉嗎?
法律主觀:
《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32條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 土地承包經營權 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方式流轉。 1、轉包。轉包重要發生在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 內部農戶之間。轉包人是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受轉包人是承受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的農戶。轉包人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產權不變,受轉包人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使用的權利,獲得承包土地的收益,并向轉包人支付轉包費。轉包無需發包人許可,但轉包合同需向發包人備案。 2、出租。出租主要是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出租人是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承租人是承租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外村人。出租是一種外部的民事合同。承租人通過租賃合同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租權,并向出租的農戶支付租金,農民出租土地承包經營權無需經發包人同意,但出租人需向發包人備案。 3、互換。互換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之間,為方便耕種和各自需要,對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交換。互換是種互易合同。互易后,互換的雙方均取得對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喪失自己的原土地承包經營權。雙方農戶達成互換合同后,還應與發包人變更原 土地承包合同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0條規定:“承包方秒年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于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4、轉讓。轉讓是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給他人,轉讓將使農戶對承包土地的使用權。因此,對轉讓必須嚴格條件。在承包方與穩定的非農收入或其他經濟來源的情況下,方可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是農民有了切實的生活保障,否則不應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倘若沒有切實的生活來源,一旦遇到風險,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可能流離失所,造成社會不穩定。轉讓的對象應限于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具備轉讓條件的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應當經發包方同意。 5、入股。即承包方將 承包土地使用權 入股,參加農業股份制,農業 股份合作制 或實行“股田制”,并以入股股份作為分紅依據。主要是有些地方為保護規模經營產業區,在土地延包時才 土地承包權 確權到戶,使用權入股分紅的一種流轉方式。 6、反租倒包。是原承包給農戶的土地,由發包方反租回來,再重新發包或由集體直接經營。主要用以發展高效農業,創建科技示范區等。 7、退包。是指承包戶在承包期內把承包土地退交給集體,由集體重新發包的行為。退包的原因是這些農戶因從事二三產業或外出打工,自己無力耕種又不愿交由其他農戶經營。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法典 》第三百四十二條 【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經營權流轉】通過 招標 、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權屬證書的,可以依法采取出租、入股、 抵押 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經營權。
相關推薦:
拆遷賠償記錄(怎么查農村拆遷賠償款記錄)
槐樹占地賠償(占地樹木賠償標準價格表)
世博拆遷賠償(政府征收廠房如何補償呢)
村路占地賠償(修鄉村路占地賠償國家有標準)
懷遠拆遷賠償(懷遠縣拆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