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荒山征用補償標準
國土局對于征地荒山的標準全國沒有統一的標準,由當地政府制定,請咨詢當地政府及國土資源部門。 征地補償
1、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萬元。 其他稅費 1、耕地占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占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國土資源部門會同交通、林業部門,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各市動遷辦公室共同確認。 3、組織征地聽證。在征地依法報批前,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4、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補償標準,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并將協議作為征地報件必備件附征地卷一同上報。 5、公開征地批準事項。經依法批準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國家保密規定等特殊情況外,省國土資源廳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征地批準事項。縣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征用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組公告征地批準事項。 6、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市、縣政府批準后應按法律規定的時限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時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要協同農業、民政等有關部門對被征地集體組織內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如果有其他的征地補償問題需要解答,建議你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開墾荒山荒地補償政策
開荒地補償政策標準是:
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征收土地所造成的損失來進行確定。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解決政府違法征地:
1、直接起訴至國土資源部
農民可通過舉報的方式,直接舉報給國土資源部、中紀委監察部等有關部門,來阻止地方政府的違法征地拆遷。然后,注意收集有效的違法占地的證據,國土資源部在法定的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對違法占地進行依法處理,那農民可以依據《行政訴訟法》直接起訴國土資源部,狀告國土資源部不作為。將地方政府違法占地的決定推翻,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一個比較好方法。
2、依法維護農民的土地合法使用權
農民不告,就誓死_衛自己的合法土地使用權。依法阻止非法的施工,要求施工單位、政府應當出示合法的施工手續。沒有就是違法占地、違法施工,目前占地幾乎都是沒有合法手續的。沒有合法的手續,農民、任何公民都享有權利制止違法行為。
農田征地補償標準按照以下標準給予補償: 1、征用耕地的,按其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倍計算;
2、征用精養魚池的,按其鄰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至十二倍計算,征用其他養殖水面的,按其鄰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八倍計算;
3、征用果園或者其他經濟林地的,按其鄰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二倍計算; 4、征用其他農用地的,按其鄰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計算;
5、征用未利用地的,按其鄰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至五倍計算;
注意事項:
土地并不是想開墾就能開墾的,只有經過相關部門批準后,個人或單位才可以進行開墾,才能取得土地使用權。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從事農業生產的,經政府批準后可以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所以說在一定情況下收回土地是應當予以補償的。但是屬于故意毀壞的森林、耕地,違法侵占的江、河、灘地不僅無償收回還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賠償其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條 土地所有權人應當依據規劃條件、產業準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等,編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并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由本集體經濟組織形成書面意見,在出讓、出租前不少于十個工作日報市、縣人民政府。市、縣人民政府認為該方案不符合規劃條件或者產業準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等的,應當在收到方案后五個工作日內提出修改意見。土地所有權人應當按照市、縣人民政府的意見進行修改。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應當載明宗地的土地界址、面積、用途、規劃條件、產業準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使用期限、交易方式、入市價格、集體收益分配安排等內容。
第四十一條 土地所有權人應當依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以招標、拍賣、掛牌或者協議等方式確定土地使用者,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載明土地界址、面積、用途、規劃條件、使用期限、交易價款支付、交地時間和開工竣工期限、產業準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約定提前收回的條件、補償方式、土地使用權屆滿續期和地上建筑物、構筑物等附著物處理方式,以及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的方法等,并報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未依法將規劃條件、產業準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納入合同的,合同無效;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合同示范文本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
征收荒山荒地的補償歸誰所有?
征收荒山荒地的補償應當歸集體所有,但是如果是集體內或者是集體外的行為人對荒山或者是荒地進行開墾后種植等的,征地補償費應當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而青苗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補助費以及安置補助費等就應當歸實際使用該荒地荒山的行為人所有。
一、征收荒山荒地的補償歸誰所有? 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征地補償的項目是比較多的,如果開墾的荒地荒山所有權是農村集體的,土地補償款歸村集體所有,而青苗補助、地上附著物等的補償歸開墾者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條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二、農村征地補償款糾紛應該以什么案由立案? 農村征地補償款糾紛應該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或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為案由立案。具體有: 1、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在其項下又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和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四級案由,前述8種類型的矛盾糾紛的前7種即確定為此類案由。 (1)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是指就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成立及其歸屬和內容的發生的糾紛; (2)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是指承包經營的土地被國家依法定程序征收后,國家按照法律規定給予失地者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并由此而發生的糾紛。 2、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在其項下又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糾紛、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糾紛等5種四級案由。前述8種類型的矛盾糾紛的第8種即確定為此類案由。 (1)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是指承包人將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給其他人承包而簽訂的合同。 (2)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是指農村土地承包人依法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他人經營而簽訂的合同。 (3)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是指農村土地承包人將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與他人互換而簽訂的合同。 土地征收的的決定應當由縣級以上的行政機關進行審批,征地方案以及征地的補償方案決定之后,應當向社會進行公告,公告的機關應當是縣級行政機關,在土地征收之前,被征地范圍內的村民等應當主動去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征地登記。
開荒20年以上土地征地補償款歸誰
一、開荒20年以上土地征地補償款歸誰
1、開墾屬村集體所有的荒地,已經村集體村民表決同意,并和集體簽定承包合同的,開荒人和集體共同分割荒地征收補償款;
2、開荒無集體所有權的荒地,已經國土部門審批,獲得荒地使用權的,開荒人可以獲得荒地征收補償款;
3、沒有經村集體和國土部門授權批準而私自開墾使用的情況下,屬非法占用集體和國家土地,征地補償費中的土地補償費屬于村集體或國家,但開荒人能領取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
二、征地特征
征收土地就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將集體所有的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的強制手段。征收土地具有以下特征:
(1)征地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政府的專有權力
(2)必須依法批準;
(3)補償性。要向被征用土地的所有者支付補償費,造成勞動力剩余的必須予以安置;
(4)強制性。
(5)權屬轉移性。土地被征收后,其所有權屬于國家,不再屬于農民集體。
(6)征地行為必須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的公開監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九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第三十八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準機關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閑置土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后依法相應延長。
國家所有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
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依法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四十一條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 需要征收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應當發布征收土地預公告,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征收土地預公告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征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征收土地預公告應當采用有利于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于十個工作日。自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征收范圍內搶栽搶建;違反規定搶栽搶建的,對搶栽搶建部分不予補償。
土地現狀調查應當查明土地的位置、權屬、地類、面積,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權屬、種類、數量等情況。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對征收土地的社會穩定風險狀況進行綜合研判,確定風險點,提出風險防范措施和處置預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有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參加,評估結果是申請征收土地的重要依據。
相關推薦:
工程監理費(工程監理費如何收取)
工程欠款糾紛(工程款糾紛解決途徑是什么)
建筑施工合同訂立的程序(簡述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的程序)
建筑工程招標(建設工程招標的種類有哪些)
拖欠工程款利息的計算(拖欠工程款如何計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