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檔立卡戶異地搬遷補償標準
異地搬遷國家補助標準:集中安置統一建房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建房補助2.5萬元;分散安置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建房補助2萬元。
集中安置統一建房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建房補助2.5萬元,配套基礎設施人均補助0.75萬元,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人均補助0.63萬元。每戶按2.8人計算,戶均補助10.87萬元。其中,建房補助7萬元、基礎設施2.1萬元、公共服務設施1.77萬元。
整自然村或整行政村搬遷中確需同步搬遷的非貧困農戶,可與貧困人口一并享受統籌規劃安置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步搬遷人口人均建房補助1.2萬元。
異地扶貧搬遷是通過國家政策扶持,把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群眾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居住,按規劃、分年度、有計劃組織實施,實現遷入地在交通、醫療、文化教育等生產生活條件有明顯改善,遷出區生態環境有效恢復,有利于貧困群眾創業、就業,逐步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確保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建檔立卡搬遷人口,指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農村貧困人口。這些人口應滿足以下條件:一是已按程序識別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二是自愿提出搬遷申請并按程序審核確定。三是在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已進行標注。這類搬遷對象的識別認定工作由各級扶貧部門負責。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易地扶貧搬遷拆房補償標準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自留地和土地承包手冊上登記的耕地,補償標準每畝26460元,給予安置補助每畝75000元。(二)現狀是耕地且開荒種植10年以上的,補償標準每畝26460元,不予安置補助。(三)開荒耕種10年以下的土地一律按照荒山的補償標準進行補償,補償標準每畝5040元,不予安置補助。(四)在既有土地承包手冊土地上種植林木、草、果樹等農作物的土地,按土地現狀類別標準進行補償,并給予耕地安置補助每畝75000元。具體的拆遷補償金額,由各地的人民政府決制定,標準不一。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人口,一般是可以領取住房建設補助資金、拆舊復墾獎勵資金等補償。對于易地扶貧搬遷,國家補助標準是集中安置統一建房的,貧困戶人均補助2.5萬元;分散安置的,貧困戶人均補助2萬元。但是具體補償標準應該看當地政府公告。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 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農村異地搬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一、農村異地搬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1、農村異地搬遷補償政策如下:
(1)不僅可以領到農村房屋的補償,而且還可以領取宅基地的補償,實行雙向補償制度;
(2)拆遷補償范圍將不再限于農村房屋,還包括農民的固定財產,農房以及房屋內的裝修;其他財產,地上附著物補償;
(3)補償方式包括貨幣補償,即根據農民被損失利益的總價值折合成人民幣進行補償。
2、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
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征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征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征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征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二、房屋拆遷補償流程有哪些
房屋拆遷補償流程如下:
1、拆遷人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
2、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按房屋拆遷許可證內容向社會發布公告;
3、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向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4、確定拆遷補償標準和安置方案;
5、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6、裁決拆遷;
7、強制拆遷。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有就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處申請辦理證據保全的義務。
建檔立卡戶異地搬遷補償標準
建檔立卡戶異地搬遷補償標準扶貧異地搬遷補償的具體標準是:其一、集中安置統一建房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建房補助2.5萬元;其二、分散安置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建房補助2萬元。1.搬遷對象和規模:搬遷對象主要是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對貧困發生率50%以上、50戶以下的自然村寨優先實施整體搬遷。
2.搬遷補助標準:我省“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實行差別化補助和獎勵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住房補助2萬元,非貧困人口人均住房補助1.2萬元;簽訂舊房拆除協議并按期拆除的,人均獎勵1.5萬元。鰥寡孤獨殘(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撫養義務人的“三無人員”)等特困戶先由民政供養服務機構進行安置,民政供養服務機構不能安置的,再由政府根據家庭實際人口統一提供相應的安置房,免費居住,產權歸政府所有。
3.住房建設標準: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則,防止貧困農戶因搬遷負債而影響脫貧,城鎮安置的按人均不超過20平方米,農村安置的按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每戶住房面積根據家庭實際人口合理確定。
4.辦理流程:自愿申請搬遷→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主管部門或實施單位公示搬遷戶名單→搬遷群眾納入年度實施計劃→下達年度資金計劃→搬遷群眾享受補助資金。【法律依據】:《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
第二十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一)行政強制拆遷申請書; (二)裁決調解記錄和裁決書; (三)被拆遷人不同意拆遷的理由;
(四)被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書; (五)被拆遷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轉用房權屬證明或者補償資金證明;
(六)被拆遷人拒絕接收補償資金的,應當提交補償資金的提存證明; (七)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相關推薦:
青少年食品安全問題(中學生食品衛生安全知識)
違章建筑能否獲得補償(違章建筑拆遷補償問題)
各地拆遷補償怎么計算(房屋征收補償標準2023年)
辦土地規劃證需多少錢(辦土地使用證需要多少錢)
房屋拆遷過渡期有多長(房屋拆遷過渡期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