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費補償標準
拆遷安置費補償標準首先相關法律規定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除另有規定的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法律分析】
拆遷人應當依照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拆除違章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應當給予適當補償。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另有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拆遷公益事業用房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于拆遷安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三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征收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征收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補償費等費用。
農村宅基地拆遷如何分配
大家好!事情是這樣的,我爺爺家共有兄弟3人,我爸排行老二,1982 年我爸、媽結婚,爺爺給了我家兩間房子(農村土房子),因房屋潮濕、破爛在我弟弟出生后,1986年搬出,爺爺隨小叔一起生活,去年爺爺完了,奶奶仍在。2012年也就是今年4月份,市政府和開發商在我村開發商業住樓,占用原宅基地,我小叔一人分的10套住房,我父親幾次和他商議分給一套(因弟弟結婚幾年了還沒有房子,一家三口住在很小的一間房里),他堅決不給,真心希望大家給點意見,幫幫我!還有對于現在的情況我父親能否和他打官司?幾率多大?一、土地補償費
土地補償費是針對土地所有權給予的補償,因此該項補償法律規定歸集體所有,即歸土地所有權的集體組織。土地補償費按土地畝數計算,標準為前三年平均產值的6~10倍。自2004年10月21日起該項費用已被國務院28號決定解禁準許集體經濟組織在內部分配,集體組織內部進行分配辦法各省有不同的規定,有的省還沒有具體規定。但主要原則是按村民自治原則處理,即由2/3以上村民表決決定分配方案。
二、安置補助費
安置補助費是針對享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民,為保障其被征土地后的生活來源給予的一種生活安置性補償,因此,該項補償歸土地承包權人。凡是被征土地的承包權人如果同意本集體組織確定的統一安置方案,安置補助費由集體組織統一安排失地農民生活。只要被征土地權人明確表示放棄集體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應直接發放給被征土地承包權人。這里要注意土地承包權人和承包經營權人的法律地位,承包權人與承包經營權人是兩個不同的主體,承包權人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個人即農民個體,承包經營權人是農民家庭,以戶為單位。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即按照土地承包權人計算,有權獲得安置補助的承包權人的數額是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土地集體經濟組織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的。有的市、縣國土局在計算安置補助費時經常按被征地畝數乘以補償倍數計算,按照法律規定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條件,只有當安置補助費補償倍數達到15倍時,才按被征土地面積計算。
相關推薦:
兩套房子離婚(兩套房子離婚怎么分配)
工程傷殘賠償(工程車致人殘疾的賠償問題)
立案前退回的(詐騙罪立案前把錢退回的如何處罰)
二審立案時間(二審法院收到材料后多久立案)
先立案后繳費(先立案還是先交訴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