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方面:土地征收程序 第一步:發布 征地 通告 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范圍內發布征地通告,告知被征土地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征地范圍、面積、補償方式、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以及征地用途等。通告后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或者搶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補償范圍。 第二步:征詢村民意見 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會同所在的鄉鎮政府,就征地通告的內容征詢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記錄在案,根據村委會或村民提出的意見分別處理并協調解決。對補償標準、安置途徑、補償方式有異議的,應告知被征地相對人有權提出聽證申請,并依法組織聽證。國土資源局應將村民對征收土地的意見和聽證的材料作為報批的必備材料歸檔上報。 第三步:地籍調查和地上附著物登記 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會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實地調查被征土地的四至邊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積,地上附著物種類、數量、規格等,并由國土資源局現場填制調查表一式三份,由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和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共同確認無誤后簽字。國土資源局應將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字的材料作為報批的必備材料歸檔上報。 第四步:擬訂“一書四方案”組卷上報審批 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根據征詢、聽證、調查、登記情況,按照審批機關對報批材料的要求擬訂“一書四方案”即:“建設用地說明書,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應土地方案。”并組卷向有批準權的機關報批。 第五步:征用土地公告 征用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省或國務院征用土地批準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在被征地所在村進行征用土地公告。 征用土地公告的內容: 征地批準機關、批準文號、批準時間和批準用途; 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征地補償標準 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辦理 征地補償 登記的期限、地點。 第六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根據省或國務院征用土地批準文件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村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內容: 1、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 2、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 3、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4、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5、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6、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7、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8、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提出。 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應當研究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見。對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舉行聽證會。確需修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 法規 和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進行修改。 第七步:報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將公告后的土地補償、安置方案,連同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及采納情況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步:批準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市、縣政府將征求意見后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批準后,并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并交由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九步:土地補償登記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用土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 土地承包合同 )到指定地點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未如期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的,其補償內容以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結果為準。 第十步:實施補償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 按規定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按期交付土地。 第二方面:房屋 拆遷 程序: 1、確需 征收房屋 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2、 房屋征收 部門擬定征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征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并予以公布,征求公眾意見。征求意見期限不得少于30日。 3、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征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數被征收人認為征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征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并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4、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征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5、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后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征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 訴訟 權利等事項。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征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6、被征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7、房屋征收部門與被征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于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8、房屋征收部門與被征收人在征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征收 房屋所有權 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征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征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9、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 法院強制執行 。 綜上所述,對城市房屋拆遷必備的流程需要先從征收方案的制定開始,然后房屋需要通過審批,再對征地補償方案進行公告,之后需要實施征收補償的方案,只有在所有的征地補償到位之后,才能實施征地工作。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條 行政機關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該政府信息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行政機關從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該政府信息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行政機關獲取的其他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或者最初獲取該政府信息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法律、 法規 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權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行政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對外以自己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可以由該派出機構、內設機構負責與所履行行政管理職能有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制作的政府信息,由牽頭制作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
1、實地放線定界,發布拆遷公告,召開動員會,委托拆遷公司。 國土分局會同用地單位聯系市工地勘測規劃院按照經批準的勘測定界圖和選擇意見書實地放線定界;征地拆遷工作專班擬定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并進行公告,組織被征地拆遷人員召開征地拆遷動員會。政府征收小組委托拆遷公司。 2、入戶清點丈量。 拆遷公司受政府及工程指揮部委托入戶清點丈量,被拆遷戶在原始調查登記表上簽字確認;拆遷公司對入戶調查的數據分戶進行整理,建立電子表格。 3、協助征收小組對拆遷戶作動員談判工作。 4、合法面積認定。 征收小組工作人員共同認定被拆遷房屋的合法面積及還房面積。 認定依據:土地使用證、農村個人建房規劃許可證、用地許可證、個人建房用地檔案、項目小組專題會議紀要等。 特殊情況處理程序:被拆遷戶書面情況說明,村委會簽署明確意見,征收小組集體研究。 5、套價核算。 拆遷公司根據實地清點丈量數據和征收小組確認的合法面積,進行套價核算,建立電子表格。 6、征收小組確認。 征收小組工作人員在套價核算表上簽字確認。 7、被拆遷戶簽字確認。 被拆遷戶在測算表上簽字確認。如有錯漏,由拆遷公司補充調查,征收小組人員實地核實。拆遷公司建立增補或更正表格,征收小組工作人員在該表上簽字確認后,交被拆遷人簽字確認。 8、拆遷補償公示。 政府將被拆遷戶拆遷補償標準、補償金額、被拆房屋合法面積、還房面積等進行公示。 9、簽訂協議。 拆遷公司與被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書》,政府征收小組與被拆遷人簽訂《還房協議書》、《搭住費協議書》等。 10、支付補償費、交房。 資金管理部門將房屋拆遷補償費支付給被拆遷戶,被拆遷戶上交土地使用證、交被拆遷房屋。
法律客觀: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6條規定:征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