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農村土地確權是按照原承包地的基礎上進行確權。其原則是保持穩定。堅持第二輪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堅持農戶實際承包地塊不變,嚴禁打亂原承包關系,嚴禁違法調整承包土地。依法規范。嚴格執行《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法》等相關規定。實事求是。在不違反法律規定和現行政策的前提下,本著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妥善處理農村土地承包中的各種具體事宜。民主協商。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要充分依靠農民群眾,清查摸底、測量面積、確權、登記、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以村組為單位,要在有法依法、無法依民的基礎上,推行民主協商和民主決策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條 國務院授權的機構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況進行督察。
《土地登記規則》 第六十八條 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在受理土地使用權、所有權設定登記,土地使用權、所有權變更登記,名稱、地址和土地用途變更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登記申請和地籍調查結果進行審核,并報經批準后進行注冊登記,頒發、更換或者更改土地證書,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在受理土地他項權利設定登記,土地他項權利變更登記和注銷土地登記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對登記申請和地籍調查結果進行審核后辦理注冊登記或者注銷登記,頒發或者更換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或者將注銷登記的結果書面通知當事人,土地管理部門作出不予受理土地登記申請或者暫緩登記決定的,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將作出決定的理由書面通知當事人。
一、土地確權一般原則
(一)承包的用地面積小于實際用地面積的情況以實際情況為標準。
(二)已被合法占用并拿到補償的土地直接從確權登記的土地面積上減出來
(三)無法復墾的承包地按原面積和用途確權,比如:荒廢已久的土地就不計算在內了
(四)用作公益用地的情況處理,什么叫做公益地呢?如:村組內所建公路、機耕路、塘、壩、渠、學校、辦公室等生產公益事業占用的承包地。其中處理分為兩點:已辦理征用手續并給與補償的,不在計入承包地;未享受一次性補償的,仍按原農村二輪可承包面積確權登記,在到戶清冊備注欄中注明情況。
(五)二輪承包后村里又有調整過土地的,這個處理方法是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由村民組織實行民主協商解決,可依據土地承包現狀予以確權登記頒證。
(六)未獲得審批而先出行建設改變用途的,一律不予進行確權處理。
農村土地如果沒有承包 合同 ,在進行土地確權時先看雙方有無異議,若雙方都無異議則可以重新簽定承包合同,若有異議則提交村民會議審議。
二、土地確權的一般原則和依據
(一)土地確權的一般原則。
1、土地確權必須確定一些 基本原則 ,這些原則應體現土地確權的精神實質,為正確界定土地權屬指明方向,并在整個土地確權中始終起指導作用。
2、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3、有利于生產和生活,有利于社會穩定的原則;
3、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則;
4、分階段、區別不同情況處理原則;
5、權利設定一般法定原則。
(二)土地確權的依據。
1、土地詳查形成的土地權屬協議書、認定書、人民政府下達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
2、城鎮地籍調查資料;人民政府關于建設用地的批準文件;
3、土地出讓合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
4、人民政府頒發的房產證明;新中國成立之后雙方簽訂的土地、山林等權屬或界線的協議;
5、危改、安居計劃的聯建房合同和公證書;法院判決:使用土地的事實情況,是合法 占有 還是非法侵占,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等。
三、土地確權有什么規定
土地確權的規定有:土地確權是指確認某一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行為,土地確權發生的是土地使用權的轉移,土地所有權不發生轉移,城市市區的土地仍屬于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仍屬于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為您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利。
《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條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登記,依照有關不動產登記的法律、行政法規執行。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條
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