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樹木賠償標準
1. 林木補償標準
- 楊、柳、榆、槐樹林木補償費:
-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 4—13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3600元;
- 14—20年平均每畝補償3000—1800元;
- 2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 柞樹林木補償費:
-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3000元;
-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4400—6000元;
-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2400元。
- 紅松林木補償費:
-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2000—3100元;
- 21—40年平均每畝補償4600—6200元;
- 41—70年平均每畝補償16800元;
- 7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9600元。
- 落葉松林木補償費:
-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3000元;
-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2500元;
-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100元。
2. 民房前屋后林木補償標準
- 一般林木(楊柳榆槐等):
- 幼齡林(1—1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5—20元;
- 中齡林(11—2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22—50元;
- 成熟林(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1元。
3. 森林植被恢復費用
- 材林、經濟林、薪炭林、苗圃地每畝4000元;
- 未成林每畝2667元;
- 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每畝5336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每畝6667元;
-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畝2000元;
- 宜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每畝1334元。
國家征地補償標準林木與果樹類補償標準計算公式:
1. 土地拆遷補償
- 計算公式包含區片綜合地價中規定的土地種類,如稻田、專業菜地、魚塘、旱地、果園、茶園、水塘、渠、壩等。
2. 青苗補助費
- 計算公式包含區片綜合地價中規定的果樹、林木種類,以及青苗生產期標準。
- 附錄中包括水池、糞池、井、排水溝等,一般按市場價格進行補償。
綜上所述,樹木品種越好、年齡越久,得到的補償也越高。有的樹木按每畝標準補償,有的按每棵標準補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農村村民住宅的補償,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2024年唐山征地果樹賠償標準
1、2024年唐山市在征地過程中,對果樹的賠償標準將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根據規定,征地補償應確保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并保障其長遠生計。這包括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對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
2、對于農用地的征收,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并公布區片綜合地價來確定。這一過程需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資源條件、產值、區位、供求關系、人口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且至少每三年進行一次調整或重新公布。
3、對于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特別是對于農村村民住宅的征收,應遵循先補償后搬遷的原則,確保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尊重農村村民的意愿,提供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安置房或貨幣補償等公平、合理的補償方式,并對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給予補償,以維護農村村民的居住權利和合法住房財產權益。
果樹地征用賠償標準
征收土地按照原用途給予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征收行為基于國家公共利益,通過行政權取得集體或個人財產所有權,并給予補償。
補償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確保公平、合理,避免農民生活水平下降。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農村村民住宅補償、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及社會保障費用。農用地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至少每三年調整。
非農用地和其他補償標準由各省級政府制定。農村村民住宅補償應確保搬遷后居住條件改善,可選擇重新安置宅基地、提供安置房或貨幣補償。同時,補償包括搬遷、臨時安置費用,保障農民居住權及住房財產權益。
地方政府應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具體籌集、管理、使用辦法由各省級政府制定。
相關推薦:
倉儲用地賠償(倉儲用地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夫妻買房子可以只寫一方名字嗎(夫妻買房可不可以只寫妻子的名字)
征收荒土賠償(河北省征地補償標準最新調整)
場地拆遷賠償(廠房拆遷租戶賠償問題)
代征用地賠償(政府用到代征用地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