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期,敏感而叛逆。 習慣非常重要。 如果你不敢放手,養成的壞習慣會對你以后的生活、工作、愛情產生很大的影響。
12歲孩子愛哭鬧脾氣怎么辦?
1、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能打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犯錯誤和我們不理解的事情。 這個是正常的。 他們也想糾正和學習,但有時他們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所以,我們要學會寬容,不能永遠抓住他們的錯誤。 如果有問題,我們會改正的。 問題解決后,我們從一張白紙重新開始。
2、善于傾聽,不要輕易打斷他們。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比較活躍,想法也比較多,會產生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 當他們對我們說這話時,他們想證明他們是對的,希望得到我們的肯定,甚至不同意我們的看法。 容忍。 我們必須仔細聽,盡量不要打斷他。 他們說完之后,我們可以問他一個適當的問題。 如何解決問題? 然后讓他退后,或者給他一個靈感。
3. 尊重他們的隱私。
這個年齡段對異性有好感或在青春期看小說是正常的。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要大驚小怪,而是找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和孩子溝通這些事情,甚至幫助他當輔導員,結合人生規劃,讓孩子分辨和 自己判斷。
12歲孩子哭鬧發脾氣的原因:
1. 青春期
一些 12 歲的孩子可能會提前發育并進入青春期。 由于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心理的不成熟,可能每天都會出現發脾氣的現象。 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心理溝通治療,以防出現不良后果。
2.學習壓力太大
在學校里,學校課程繁多、作業繁重、過度疲勞等因素都可能導致12歲的孩子壓力過大,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每天發脾氣的現象。 建議家長和學校老師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調整孩子的情緒。
1、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行為,沒有人不會生氣。 用這種方式告訴孩子,是為了幫助孩子正視情緒問題,這樣當情緒出現問題時,他就不會感到恐懼或內疚,也不會以情緒為武器攻擊他人。 就是正視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這是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的基礎。
2、冷靜下來
父母的情緒穩定比父母的感情更重要。 面對一個憤怒、情緒失控的孩子,父母不應該被他們綁架,停下來思考一下發生了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只有當父母真正冷靜下來,給他們一個擁抱,不要埋怨,包容和接受孩子目前的負面情緒,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3、給孩子多一種選擇
大多數時候,孩子在面對一些事情時,會突然發脾氣。 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著給他一點緩沖,或者更多的選擇,比如當孩子想不合適的時候,你可以給他更多的選擇,讓他自己決定。
4、幫助孩子體驗情緒
家長要給孩子時間釋放情緒,讓他們好好體驗自己的情緒,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問孩子為什么發脾氣,討論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如何解決 ,而不是生氣來解決它們。 問題。
5、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有情緒問題時,他應該學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只有這樣,孩子以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是讓孩子自己想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孩子有一些解決方案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這些解決方案是如何起作用的,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讓孩子在心里選擇最多。
6、以身作則,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只有以身作則,父母才能真正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同時,如果父母是優秀的情緒控制者,也能很好地把握家中“情緒風暴”的風向,讓孩子在更加積極、樂觀、友善的家庭中健康成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或高興,或痛苦,或悲傷等等,情感沒有對錯之分,它們的外在表現就是常說的情緒,只是憑借對外部的影響把他分成了好的情緒和不良情緒。孩子時常表露出“發脾氣”這樣的負面情緒,只是說明孩子自身感受到了不好的體驗。
情緒需要接納
當孩子有了不好的感受,他最大的希望是得到父母的安慰和理解,然而,很多時候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表達出不良情緒,孩子難過了,不高興了,他哭了,“不許哭,哭有什么用,有什么事情好好說!”
心里難過,又不知道如何去說,哭就是想告訴爸爸媽媽“我現在很不好!”倘若只是被呵斥,被壓抑,那么孩子的情緒只能憋在心里,令他更加難受。碰到孩子情緒不好,抱抱他,樓著他,給予溫柔和安全感,別接納的時候,再問問他發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原因讓他感到難過。
把孩子拉近自己身邊,不是把他推到對立面,當他表現出不好的時候,依然可以獲得父母的接納,孩子經歷這樣的情感體驗,他自然會信任父母,也能嘗試說說他碰到的問題。
情緒需要疏導
疏導自然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從他的角度去看待他碰到的事情,不要試圖用道理來說服他,也不要用我們的經歷或道德來評判孩子的情緒。因為,一旦用我們的認知給孩子的情緒貼上對錯標簽,就等于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堵住了他舒緩情緒的渠道,結果只能導致孩子不會再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了。
“看到你很難過,一定碰到了不開心的事了。”
“你很生氣,一定是發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情緒沒有對錯,事情才有好壞之分,先認同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不好的情感有一個安放的空間,給孩子以感同身受的體驗,當親子間情感有了共鳴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引導和疏通,那么父母的建議也會更容易地得到孩子的認可和接受。
培養情商,學會管理情緒
情緒是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來源于對外部的人和事的看法,或好或壞,于是表現出好的情緒和不良情緒。外部世界是客觀存在和發生的,而自己的想法和感覺是主觀意識形成的。
“事情并非那么糟糕!”
與同伴交往時,對人對事多從好的一面去看,忽略其中不好的一面,能抓住別人的優點,給予接納和支持。同時充滿自信,溫柔善良地對待他人,快樂且真誠地與人接觸和交流。同樣的事情,由于解讀的心態不同,產生的情緒和后果就很不一樣。
積極樂觀的態度,會有更多美好、有趣的事情,情緒自然而然地就得以緩解和釋放。
孩子不良情緒的反應需要父母接納,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同,之后聽聽孩子說,輕輕地安撫孩子就好,不必重點“關注”其中的來龍去脈,以免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記憶。情緒情感有了父母的接收,起到了分流情緒的作用,由此引導他許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慢慢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1、給孩子關心和鼓勵。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遭遇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失敗后情緒會變的失落,這時家長可以安慰孩子,讓孩子知道這種失敗其他小朋友也遭遇過,以此來緩解孩子的自責,同時這種表達還可以拉近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等孩子情緒好了之后,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塊完成原來的任務,幫他加油打氣。
2、教育與懲戒
家長要從小告知孩子脾氣暴躁、易怒的行為是錯誤的,一旦孩子有相關表現要及時制止,對孩子心平氣和地表達情緒時也要及時表揚,讓孩子從小樹立對與錯的概念。如果孩子表現得比較極端,可以用一些方法進行懲戒。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問題,一個不好的情緒會對孩子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多的壞影響,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情緒很重要。
3、教育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家長應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告訴他遇到事情之后,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與人交流,如何表現出自己的不滿情緒。雖然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家長的意思,但經常與孩子做這種溝通仍然會產生良好的效果。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意思,并做出改變。
4、父母樹立榜樣
父母應注意培養良好的家庭氛圍,夫妻間遇到問題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盡量不去爭吵,或是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但可以讓兒童在場時心平氣和地交流,讓兒童明白人與人之間溝通是可以不用發脾氣的。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5、轉移法
孩子的無理取鬧是家長們很苦惱的事情,一般對于孩子來說,講道理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是態度強硬,會搞氣氛很尷尬,最好的辦法就是注意力轉移法,即讓孩子得到了從未感受過的新鮮感,又不會違背家長的意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