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對這種行為反應激烈,甚至與孩子打架。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叛逆的問題,還會讓孩子的叛逆更加嚴重。
1.和他做平等的朋友。家長應該用溫和的教育方法,學會以開放的心態和朋友交流。首先你應該做的就是在你的語氣上更加溫柔,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
2、尊重孩子。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也需要尊重為先,很多孩子在叛逆期特別喜歡反抗父母,是得不到父母應有的尊重。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有個人的隱私,個人的選擇空間,好的教育應該從尊重開始,也是正確愛孩子的開始。
3、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很多家長都怕青春期的孩子誤入歧途,所以無論是朋友圈、興趣點還是日記,都應該仔細檢查。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所以父母可以給他們一些空間來保護他們長大后的小秘密。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和愛,才能讓孩子對你更加尊重。
4、了解孩子。理解的核心在于父母能學會傾聽和包容孩子的想法,也許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代溝,也許父母不會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學習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圖,而不是一概否定,這樣溝通才能繼續,而不是吵架結束。
5、學會放手。父母對孩子的不確定性導致對孩子的嚴格管理、要求,是孩子想要造反的重要原因。父母學會放手,讓孩子有機會認識自己,這很關鍵,可以化解很多矛盾。
6、了解青少年發展的特點。兒童心理發展科學家認為,進入青春期后,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隱私,想為自己做決定,這是青春期發育的特點,父母應該給予寬容對待。
每個孩子一個叛逆期
初中時期一般是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會有叛逆的傾向。 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也是無法回避的。 在孩子叛逆期打罵是無濟于事的。 它不僅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會適得其反。 因此,當孩子叛逆時,找到一種科學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同理心。
你要知道,我們也經歷過這樣的時期。 也許在我們叛逆的時候,我們的父母用了一些錯誤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但我們不能繼續這個錯誤,否則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犯錯。 父母要真正理解、尊重、信任孩子,當看到孩子行為不正常、有叛逆傾向時,不要動輒打罵孩子,而是盡量坐下來冷靜地與孩子交談。
第二,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在青春期已經有了自主權,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看法。 在處理一些事情時,應該以平等討論的方式進行交流,不要使用居高臨下的命令和斥責。
第三,做孩子的好朋友。
在叛逆期,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甚至拒絕他們,多半是因為父母不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父母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才能得到父母的共鳴。 只有在這種狀態下,父母才會被視為最信任的人,而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叛逆期。
第四,沒有“別人的孩子”。
似乎世間總有一條規律,那就是別人是最好的。 如果父母總是把自己孩子的弱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不僅不能激勵自己的孩子,還會讓他們自卑。叛逆期的孩子個性奔放,不聽勸告。 很多家長很困擾,誤會很多。 在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時,父母不應該陷入兩個極端的誤區:
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很多家長看到溝通不暢后,采取強硬措施。 孩子們雖然表面上變得“聽話”,但內心卻對父母不屑一顧。放手。當父母看到孩子叛逆時管教沒用,就放棄孩子,不問他,卻不知道,當孩子面對各種外在的影響時,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他們 很容易誤入。 誤入歧途,到那時,后悔都來不及了。孩子在叛逆期非常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父母在給孩子適當的自由的同時,也應該找到自己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成熟。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多一些自我反省,少一些說教批評。
對于孩子,我們許多 大人對孩子都是有一種極強的“控制”欲望,總想讓孩子處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一個范疇以內。孩子上初中以后,有點擺脫我們“控制”的征兆,一些大人很有可能就慌了,煩了,糟心了,因此各式各樣的說教批評如“機關槍”一樣瞄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實際上 ,父母的這種意識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以后,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父母為什么這么擔心孩子,無非擔心孩子會出現交友不慎,考試成績下降,談戀愛那樣的烏龍。因此,父母便不管孩子是否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道理”傳遞以往,例如“你一定要心無雜念地學習,不可以把心思放到其他地方”,或者說得更直白一些的也是有之。可是,我們是否想過,孩子有可能僅僅想獨處罷了,其情緒原本正常無比,但在父母的“碎碎念”下,也會出現一些吃不消的感覺。
(二)給孩子一份尊重。
把“命令”化作“商量”。
孩子一直都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但有一些父母卻一直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精神寄托”。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不是好像上司命令下屬一般用命令的語氣就是用吼的解決方法與孩子“溝通”。這種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在孩子讀小學低年級的時候也許會具備一定的效果,可是一旦孩子進到青春期,那麼這種用吼的解決方法“命令”,孩子通常會跟你唱反調。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例如孩子存在哪一個方面的缺點,父母要更改溝通的方式,化“命令”為“商量”,盡可能如“庖丁解牛”一般通過與孩子的有效溝通來解決困難。
用“平等”解決“叛逆”。
在一些父母來看,“即使孩子上了初中,但他(她)吃我的,穿我的,花我的,連他(她)的命都是我給的,為何不聽我的話,我使他(她)做什么他(她)就務必立刻去做什么!”恰好是這種觀念在作怪,因此孩子與父母大部分難以處在平等的位置上。而父母與孩子的不平等關系,最后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到最終與孩子溝通起來都是有非常大的問題,這也是孩子為什么叛逆的一大根源。因此,父母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盡可能用對待朋友的解決方法對待孩子,與孩子平等會話,孩子才有可能對你打開心扉。
( 三)還孩子一種信任。
如何還孩子一種信任呢?我覺得我們做為父母,可以多“依賴”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舉個例子,當自己比較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助做家務;當重物搬不了的,可以讓孩子一起幫助抬一抬;當自己碰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也想一想解決方法……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的是父母把自己當作什么都不會的“廢人”,最刺痛孩子的莫過于“你吃我的,喝我的,花我的,卻這么沒用”這類的語言。因此,父母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盡可能讓孩子越來越“有用”起來,即使他(她)現在不是家里的“主心骨”,但至少可以激發出孩子應有的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