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孩子上小學了,但是孩子不愿意去學校應該怎么辦呢?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找到孩子不愿意去學校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大多數孩子上小學不愿意去,就是因為不太適應,所以家長要給予適當的耐心去安慰他,去給予鼓勵,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親自去接送,減小孩子對于上學的抵觸心理。
家長要知道的是孩子不愿意上小學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拿我們來說吧,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肯定也不太適應,然而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可是孩子沒有小學對于孩子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孩子真的不是很愿意上小學,家長就要問問孩子原因,到底是因為跟不上還是沒有朋友,或者是因為其他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對癥下藥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說在發現孩子不愿意去上學之后,家長就在那過分的指責說,現在就應該是上學的時間沒有商量,這樣只會加劇孩子厭學的心理,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一些去安慰孩子,去幫助孩子,減少對學校的抵觸心理。
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和藹一些,不要去惱怒生氣或者是發火,一定要讓自己保持冷靜克制自己的情緒,畢竟教育孩子需要溝通來進行,積極的去引導孩子,開導孩子,也可以前期的時候自己去接自己去送,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抵觸。另外在必要階段下,家長其實可以選擇給孩子請假,讓孩子放松一段時間,不過要跟孩子談好條件,放松的時候我們不談學習,但是在放送結束之后,我們必須去到學校里面好好的學習了。
1、開導
孩子與家人分開可能會感到焦慮不安,這樣她會容易脾氣暴躁。首先家長跟他說說上學的好處,可以交到很多好伙伴,學到很多知識,成為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
2、鼓勵
在家跟孩子聊聊在學校發生了什么愉快的事,如果孩子在學校得到表揚了,家長也要鼓勵她再接再厲,適當的表揚會使孩子更積極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3、與老師溝通
家長應該多與老師溝通交流,讓老師更了解孩子的性格,家長也要配合老師,改善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4、讓孩子愛上學習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讀書的意義,要讓孩子知道讀書會獲得哪些樂趣,明確讀書的動機,同時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不要給孩子過大壓力。
5、“約法三章”
父母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如一個星期中有一次上學沒有哭,就可以獎勵他喜歡的圖書,或獎勵他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等。以后慢慢提高要求,由一星期一次變為一星期兩三次,循序漸進地幫助他改正壞習慣。
讓孩子學會交往。父母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比如適當地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讓孩子到外面去找小伙伴玩耍,或邀請小伙伴到家里來作客。孩子學會了交往,就會很快地融入學校生活中去。
一、接納孩子的分離焦慮,允許他渲泄情緒
成年人在面對新工作,新環境,新挑戰時,也會有情緒上的波動,成年人自己會調節,孩子的調節器就是成年人。所以家長要當好孩子的穩定器,當他哭鬧時,說明孩子正在表達對新環境的不安,家長要理解他,擁抱孩子,親吻孩子,告訴他你知道他的心情,拍一拍,說幾句輕柔的話。
得到家長的理解和允許,孩子覺得自己找到了知已,就會產生“你懂我”的感覺,他的情緒就會得到安撫,慢慢就會安靜下來,不再哭泣。
二、安撫情緒,給孩子吃定心丸
孩子情緒安定后,趕快給他吃定心丸,他舍不得離開你,你就告訴他:媽媽也舍不得離開你,但是我一想到,中午就可以見到你,真好??!比在幼兒園還快呢,中午,你一下課,跟著老師排隊出來,就會看到媽媽站在門口了!
昨天我看到你們學校的新書了,好漂亮啊,一定很好看,今天要發書了,我們去領書本回家吧!
中午媽媽想見你和你的新書,好嗎?
類似這樣的話語,讓孩子明確的感受到,你不會離開他,而且很快就能見到,確定能見到。同時又用他喜歡的東西來引導他,他的擔憂就放下了。
三、送孩子到校后,迅速離開,不要目露擔憂,戀戀不舍
送孩子到校后,就算你不急于上班,時間充裕,也不要戀戀不舍,左交待一句記得喝水,右交待一句下課記得上廁所,整整衣服領子,抱一抱,你的這些舍不得,其實在向孩子傳達,你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你,離開你這些事情他就做不好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獨立。
四、說到做到,讓孩子信任你
說好中午來接,或者下午來接,那么在孩子剛入學的這幾天,抽出時間,早點來,讓孩子一出來就能看到你的身影,兌現你的承諾。
當孩子看到你,他的心一下子:哇,終于見到媽媽了好開心,媽媽說到做到,果然很快就可以見到她,看來在學校呆一上午還不算太糟!
五、多與老師溝通
家長應該多與老師溝通交流,讓老師更了解孩子的性格,家長也要配合老師,改善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第一,理解孩子的狀態。跟孩子充分溝通,理解孩子目前面臨的各種的壓力和困難,支持、接納,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和宣泄。
第二,給予鼓勵和認同。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真誠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不足之處表示理解和支持,幫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認同。
第三,學會給孩子減壓。結合孩子的能力,對學習不提過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減壓。同時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使他們能自主地區分輕重緩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
第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善于思考,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以此提升學習的效率。孩子在學習中有了成就感,就會有學下去的興趣。
第五,幫助孩子應對困難。當孩子眼中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再告訴他要振作、不要逃避,大多是徒勞的。他更需要的是外界給予理解、接納和共情。和孩子溝通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真正著手,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
1、同伴
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沖突,自己解決不了;遇到大同學欺凌,害怕;
2、老師
換了新老師,比較嚴厲,孩子害怕;老師誤解了孩子,批評傷了自尊;受到體罰,害怕老師;
3、學業
作業沒有完成,害怕老師批評;注意力不集中,拉下了基礎,跟不上進度,成績跟不上,心理壓力大;
4、學校其他環境改變
突然轉學,留戀原來學校;某個設施改動了位置,孩子老是記不住搞錯;
5、家庭原因
某個親人去世,孩子情感上不能接受,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了;父母吵架,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有想法了。
6、染上網癮
家里有手機、ipad、電腦等數碼設備,家長疏于管理,讓孩子接觸過多,孩子染上網癮了。
孩子上小學不愿意去的辦法有了解原因、不要打罵、理解孩子的壓力等。
1、了解原因。
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看孩子是與同學相處得不愉快了,還是學習跟不上太吃力,或者只是單純的作業太多,讓孩子感到疲憊。只有弄清楚了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父母才能對癥下藥,好好的開解孩子,重新激發孩子的上學興趣。
2、不要打罵。
切忌孩子一說出來不想上學,父母就開始動手,或者把孩子批評的一無是處,要知道父母這樣做不僅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徹底失去與父母交流的欲望,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對上學這件事越來越厭惡。
3、理解孩子的壓力。
就像上班一樣,大人偶爾也會產生不用上班就好了的想法,更何況孩子呢,再說現在學習任務大都很重,所以父母更要理解孩子,與孩子談話時,盡量與孩子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上,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而是應該正確引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