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一金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五險一金的會計分錄制做方法如下:
1.分配工資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計提社保(企業部分)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3.次月發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4.上交社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部分+個人部分)
5.上交個人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按照新會計準則“會計科目和賬務處理”對“應付職工薪酬”的規定:本科目應當按照“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可見:企業繳付的五險一金(不含代扣個人的部分)也應通過“應付職工薪酬”核算。(但對于國企存在應付職工薪酬限額的,機動靈活使用其他科目,但存在審計署將其定性為未按會計準則核算的風險)正常情況下應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一)個人負擔部分
發放工資時扣個人負擔部分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設明細科目,三險:養老、醫療、失業)-個人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個人
貸: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醫療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失業保險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工資實際發放數)
(二)企業負擔部分
借:管理費用--勞動保險費
借:管理費用--住房公積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設明細科目,五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企業
貸: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企業
(三)上交五險一金:
借: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的三險一金)
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設明細科目,五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企業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企業
貸:銀行存款
注:代扣個人的三險一金也可以不通過“其他應付款”核算,直接通過“應付職工薪酬-***-個人”科目結轉。
給企業交五險一金會計分錄怎么做啊
給企業交五險一金會計分錄怎么做啊1、計提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保險(單位承擔部分)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支出-制造費用-生產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養老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醫療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失業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生育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工傷保險
2、計住房公積金(單位承擔部分)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支出-制造費用-生產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
3、計提工資(應發工資總額)
借:成本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發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個人部分
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銀行存款(實發工資部分)
5、繳納社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養老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醫療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失業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生育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工傷保險
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6、住房公積金繳費
借: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
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7、繳納個人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擴展資料
五險一金公司及個人的繳納比例如下:
1.養老保險:單位繳20%,個人繳8% ;
2.醫療保險:單位繳10%,個人繳2% ;
3.失業保險:單位繳1%,個人繳0.5%;
4.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生育保險費率為 1%;
5.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率分為0.2%—1.9%共 8 個檔次,社保經辦機構按照單位所屬行業特點核定費率;
6.住房公積金:單位與個人繳費同等匹配。
按照新會計準則“會計科目和賬務處理”對“應付職工薪酬”的規定:本科目應當按照“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應付職工薪酬
1、支付五險一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貸:銀行存款
2、計提公司負擔部分社保時:
借: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3、職工工資計提(按應付工資計提)
借: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發放職工工資時,扣下職工個人負擔部分社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扣除個人負擔社保)
貸:銀行存款(實發工資)
擴展資料:
(一)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家屬藥費、個人所得稅等), 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企業向職工支付職工福利費,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科目。
企業支付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工會運作和職工培訓,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向職工給予的補償,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二)計提比例:
醫療保險費:10% (注意:各地的繳納比率是有差別的,如上海是:12%)
養老保險費:12% (注意:各地的繳納比率是有差別的,如上海是:22%)
失業費:2% (注意:各地的繳納比率是有差別的,如上海是:2%)
工傷保險:1% (注意:各地的繳納比率是有差別的,如上海是:0.5%)
生育保險:見工傷保險即可。
住房公積金:10.5% (注意:各地的繳納比率是有差別的,如上海是:7%)
工會經費:2%
職工教育經費:2.5%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應付職工薪酬
一、五險的會計賬務處理
(一)個人負擔部分
發放工資時(按個人繳納比例,從中扣除)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代扣職工應交納的部分)
貸:庫存現金(實際發放的金額)
(二)企業負擔部分
提取時
借:管理費用--社會保險費
貸: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養老、醫療、事業、工傷、生育保險)
(三)交納時
借: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單位+代扣個人應繳的金額)
貸:銀行存款(總交納的金額)
二:住房公積金的賬務處理
1.單位負擔部分(按工資總提取,各地方提取比例不一樣)
提取時:學會計論壇
借:管理費用--住房公積金
貸: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
上交時:
借: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個人部分
付工資時扣除: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三、養老保險的會計核算
養老保險是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到社會保險機構的,其中,單位承擔一部分,個人承擔一部分,個人承擔的部分由單位代扣代交,一般在當期繳納,因此,在繳納時,職工應交的那部分應由單位先承付。
1.當期繳納時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注:單位承擔的部分)
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注:個人承擔的部分)
貸:銀行存款
2.發工資時,把單位代交的部分收回,從職工工資中扣回時賬務處理
借:應付工資
貸: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
3.如果當期未繳納
①當期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②發工資時個人應交的部分照扣
借:應付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4.企業以后期間向勞動保障部門繳納企業代扣養老金部分的賬務處理
借: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
四、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處理與養老保險相同。
五、醫療保險的處理基本與養老保險相同,只是單位承擔的部分,是從福利費中開支的。
做賬技巧(附)
1、計提單位社保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養老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失業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工傷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醫療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生育保險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金-住房公積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單位交納社保
同時做個人部分
借: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貸: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貸: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貸: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貸: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2、交納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單位交納社保
借: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借: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借: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借: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貸:銀行存款等
3.發放工資: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個人社保-人名(已經預繳但次月已辭職無工資或不夠扣款的人員在工資表中已負數列式企業代繳的五險一金個人部分)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4.分配工資時:
借:管理費用、成本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5、收回代扣個人社保時(辦理轉社保關系時)
借:現金
貸:其他應收款-代扣個人社保-人名
同時做(如果工資表中沒有體現代扣的五險一金個人部分就要做這個分錄否則應付職工薪酬會有借方余額,如果工資表中已經體現了代扣的個人五險一金部分就不做此筆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養老保險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失業保險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醫療保險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代扣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
1、支付五險一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貸:銀行存款
2、計提公司負擔部分社保時:
借: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3、職工工資計提(按應付工資計提)
借: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發放職工工資時,扣下職工個人負擔部分社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扣除個人負擔社保)
貸:銀行存款(實發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其他應付款
計提社保會計分錄
1.分配工資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計提社保(企業部分)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3.次月發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4.上交杜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部分+個人部分)
注意事項:
社會保險沒辦理之前不能計提,“五險一金”計提比例各地不一樣。企業按勞動保障部門規定比例繳納部分,可列入“管理費用”。
擴展資料:
五險的會計賬務處理
(一)個人負擔部分
發放工資時(按個人繳納比例,從中扣除)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代扣職工應交納的部分)
貸:庫存現金(實際發放的金額)
(二)企業負擔部分
提取時
借:管理費用--社會保險費
貸: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養老、醫療、事業、工傷、生育保險)
(三)交納時
借: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單位+代扣個人應繳的金額)
貸:銀行存款(總交納的金額)
參考資料:中國會計網-五險一金做會計分錄的方法
1.分配工資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計提社保(企業部分)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3.次月發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4.上交杜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部分)
其他應付款(個人部分)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5.上交個人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注意事項:
社會保險沒辦理之前不能計提,“五險一金”計提比例各地不一樣。企業按勞動保障部門規定比例繳納部分,可列入“管理費用”。
1.由于社保的扣款方法是當月月初扣除當月的社保, 扣除的金額包含個人承擔社保及公司 承擔社保兩部分, 而個人承擔的社保一般是在下月或月底發放工資時才在工資中扣除, 二者 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為了便于財務核算,在核算時,在銀行扣除社保款時,將公司承擔的社 保按部門記入相關的費用中,將個人承擔的社保記入往來科目(目前為“其它應收款—代扣 未繳職工個人扣款—個人承擔社保”科目)中,下月從工資表中扣除社保時,沖減往來款。
2.銀行扣款計提發放社保時:
3.在下月發放工資時通過扣除社保的方式在員工工資中扣除,賬務 處理時,根據扣除的金額沖減“其它應付款—代扣未繳職工個人扣款—個人承擔社保”
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代扣繳納
1、計提工資
借:管理費用-工資 18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1800
2、計提保險公積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 465.78
貸:其他應付款-保險 165.78
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 300
3、繳納保險
借:其他應付款-保險 165.78
管理費用-保險 386.1
貸:銀行存款 551.88
4、繳納住房公積金
借:其他應付款-住房公積金 300
管理費用-住房公積金 300
貸:銀行存款 600
5、下月發放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 1334.22
貸:現金/銀行存款 1334.22
第二種是先由公司繳納,再扣個人部分
借:管理費用-保險 386.1
其他應收款-個人保險 165.78
貸:銀行存款 551.88
借:管理費用-公積金 300
其他應收-個人公積金 300
貸:銀行存款 600
下月計提工資時做:
借:管理費用-工資 18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1800
發放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 1800
貸:其他應收款-個人保險 165.78
其他應收款-個人公積金 386.1
現金/銀行存款 1334.22
計提和繳納社保會計分錄如下:
已執行新會計準則的
繳納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單位部分)
其他應收(付)款--社會保險(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計提時
借:管理(銷售、制造)費用、生產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單位部分)
未執行新會計準則的
借:管理(銷售、制造)費用等科目 (單位部分)
其他應收(付)款--社會保險(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相關推薦:
最新預算法修正案草案(誰的國庫 國庫)
執行的移送(移送執行的法律法規)
中國涉外婚姻法(我國對涉外婚姻有哪些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法全文解析(治安管理處罰法全文2021)
中國婦女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