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給出的排名,依次是:亞伯拉罕·林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富蘭克林·羅斯福、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1、亞伯拉罕·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國政治家、戰略家、第16任總統。林肯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在任期間主導廢除了美國黑人奴隸制。
1834年8月,林肯作為輝格黨人當選為伊利諾伊州議員。1856年,林肯退出輝格黨,參加新成立的共和黨。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后,林肯簽署了《宅地法》、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北方獲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約翰·布斯暗殺,次日上午與世長辭,年僅56歲,是第一位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
在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期間,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2、喬治·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首任總統,美國開國元勛之一。
華盛頓出身于弗吉尼亞的一個富有家庭,早年當過測量員,后曾加入英軍參與法國印第安人戰爭,1759-1774年為弗吉尼亞下議院議員,帶頭反對英國統治。
1775年至1783年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任大陸軍的總司令。1787年主持制憲會議,制定《美國憲法》以取代《邦聯條例》。
1789年,當選美國總統,1793年贏得連任,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在兩屆的任期中多有創舉,任期結束后自愿放棄權力,不再謀求第三個任期,后在弗農山莊逝世。
在政治思想上,華盛頓主張國家獨立,反對殖民統治;堅持國家統一和團結,反對分裂和傾軋;堅持共和制,反對君主制;認為權力永遠屬于人民,還認為各國人民都有權建立它認為最能幸福地生活下去的那種政體的政府。
3、托馬斯·杰斐遜
托馬斯·杰斐遜(英語: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與喬治·華盛頓、本杰明·富蘭克林并稱為美利堅開國三杰。
除了政治事業外,杰斐遜同時也是農業學、園藝學、建筑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亞大學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智慧最高者。
他在任期間保護農業,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從法國手中購買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國領土近乎增加了一倍。
4、富蘭克林·羅斯福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語: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簡稱為FDR,華人將其稱為“小羅斯?!保敲绹?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首位連任四屆(病逝于第四屆任期中)的總統。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蘇經濟,并成立眾多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從經濟危機的深淵中挽救了美國,他所發起的一些計劃仍繼續在國家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在其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仍然保留至今。羅斯福曾促成了政黨重組,他與其妻埃莉諾·羅斯福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典范。
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陣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后,羅斯福力主對日本宣戰,并引進了價格管制和配給。
羅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國轉變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使美國成為同盟國主要的軍火供應商和融資者,也使得美國國內產業大幅擴張,實現充分就業。
二戰后期同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后,羅斯福對塑造戰后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
后來,在美國協助下,盟軍擊敗德國、意大利和日本。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在佐治亞州的溫泉因突發腦溢血去世。
5、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5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美國政治家、軍人、財經專家,美國開國元勛(美國國父)之一;
美國制憲會議代表及《美國憲法》起草人和簽署人之一,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政黨制度創建者,共濟會新澤西州莫里斯敦美國聯合分會會員。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美國金融、財政和工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政黨相爭而決斗喪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