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學不進去怎么辦?1招讓自己對學習上癮
學不進去的時候要逼自己一把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想你這個情況應該是這樣子的。突然覺得自己很沒用,那說明你在工作中或者在生活中遇上了一些棘手的問題,你沒有辦法去解決。說明你知識儲備不夠,不懂的東西太多。我認為這樣的方法就是再多學習。
你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那就是在你該學習的時候沒有努力學習,或者說你現在所進入的行業并不是你的專業,所以導致你出現這種情況。那你只能硬著頭皮努力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樣才能夠把你現在所遇上的問題解決。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請教別人。看看有誰能夠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方法總比困難多,是可以想到更好的辦法的。
主要是活出自我,其實不要在乎別人怎么看,只需要關注你自己。做不好是沒發現你喜歡做的事,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了。下面的話看不看隨你。
這種心理表現為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這樣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力和品質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情感。自卑感的產生,往往并非認識上的不同,而是感覺上的差異。其根源就是人們不喜歡用現實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應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如“我應該如此這般”、“我應該象某人一樣”等。這種追求大多脫離實際,只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責。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敵。自古以來,多少人為自卑而深深苦惱,多少人為尋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尋覓。下面這些途徑和方法頗具操作性,有助于人們擺脫自卑,走向自信。
用補償心理超越自卑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走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正是這一心理機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許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動力,成了他們超越自我的“渦輪增壓”,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們的自卑感也愈強,尋求補償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業的本錢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不僅是私生子,出生微賤,且面貌丑陋,言談舉止缺乏風度,他對自己的這些缺陷十分敏感。為了補償這些缺陷,他力求從教育方面來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盡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補償。他最終擺脫了自卑,并成為有杰出貢獻的美國總統。貝多芬從小聽覺有缺陷,耳朵全聾后還克服困難寫出了優美的《第九交響曲》,他的名言--“人啊,你當自助!”成為許多自強不息者的座右銘。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由于自卑,人們會清楚甚至過分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促使其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礪,而堅強的性格正是獲取成功的心理基礎。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義者威特·波庫指出,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靈性,憑借這一靈性,人們得以完成許多豐功偉業。這種靈性是潛在于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一股力量,即維持個性,對抗外來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嚴”和“人格”。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戰勝自我。因此,令人難堪的種種因素往往可以成為發展自己的跳板。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道德取決于能否從自我設置的陷阱里超越出來,而真正能夠解救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即所謂“上帝只幫助那些能夠自救的人”。
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并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在于他善于戰勝自己的軟弱。一代球王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緊張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場上的佼佼者,但卻無端地懷疑自己,恐懼他人。后來他設法在球場上忘掉自我,專注踢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從此便以銳不可擋之勢進了一千多個球。球王貝利戰勝自卑的過程告訴我們:不要懷疑自己、貶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諸行動,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會從緊張、恐懼、自卑的中解脫出來。因此,不甘自卑,發憤圖強,積極補償,是醫治自卑的良藥。
心理補償是一種使人轉敗為勝的機制,如果運用得當,將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應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好高鶩遠,追求不可能實現的補償目標;二是不要受賭氣情緒的驅使。只有積極的心理補償,才能激勵自己達到更高的人生目標。
用樂觀態度面對失敗
在自我補償的過程中,還須正確面對失敗。人生之路,一帆風順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無數次失敗構成的,正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始人沃特所說:“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敗的次數增加一倍。”但失敗對人畢竟是一種“負性刺激”,總會使人產生不愉快、沮喪、自卑。那么,如何面對?如何自我解脫?就成為能否戰勝自卑、走向自信的關鍵。
面對挫折和失敗,惟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才是正確的選擇。其一,做到堅韌不拔,不因挫折而放棄追求;其二,注意調整、降低原先脫離實際的“目標”,及時改變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來激勵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調適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為“經常的失敗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雖然有時個體不能改變“環境”的“安排”,但誰也無法剝奪其作為“自我主人”的權利。應該說當今社會已大大增加了這方面的發展機遇,只要敢于嘗試,勇于拼搏,是一定會有所作為的。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受宮刑乃成《史記》,就是因為他們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氣餒、不自卑,都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有了這一點,就會掙脫困境的束縛,走向人生的輝煌。
此外,作為一個現代人,應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干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敗之后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
用實際行動建立自信
征服畏懼,戰勝自卑,不能夸夸其談,止于幻想,而必須付諸實踐,見于行動。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獲得成功。具體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種形式的聚會中,在各種類型的課堂上,后面的座位總是先被人坐滿,大部分占據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為敢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將自己置于眾目睽睽之下,就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久之,這種行為就成了習慣,自卑也就在潛移默化中變為自信。另外,坐在顯眼的位置,就會放大自己在領導及老師視野中的比例,增強反復出現的頻率,起到強化自己的作用。把這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雖然坐前面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2.睜大眼睛,正視別人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一個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傳遞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視別人,意味著自卑、膽怯、恐懼;躲避別人的眼神,則折射出陰暗、不坦蕩心態。正視別人等于告訴對方:“我是誠實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歡你。”因此,正視別人,是積極心態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個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們行走的姿勢、步伐與其心理狀態有一定關系。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是情緒低落的表現,是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過來,通過改變行走的姿勢與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調整。要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應比一般人快。將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輕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會給人帶來明朗的心境,會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練習當眾發言
面對大庭廣眾講話,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膽量,這是培養和鍛煉自信的重要途徑。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頗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并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眾場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別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么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不論是參加什么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有許多原本木訥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過練習當眾講話而變得自信起來的,如肖伯納、田中角榮、德謨斯梯尼等。因此,當眾發言是信心的“維他命”。
5.學會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給人自信,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一套,因為在他們恐懼時,從不試著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微笑,他就會對你產生好感,這種好感足以使你充滿自信。正如一首詩所說:“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喪者的白天,悲傷者的陽光,大自然的最佳營養。”
誰都有過靜不下來也學不下去、突然好想撕課本燒卷子的時候,這個時候怎么做才能把自己逼回“正道”上呢?
調整學習順序
很多時候我們說看不進書、學不下去了,大抵都是因為你要學的XX被潛意識判定了不夠重要/不著急/太簡單沒壓力/太難了根本搞不定……讓你覺得放一放也沒關系。然而真的沒關系嗎?(才怪!不然你根本不會點進來!)
這個時候合理規劃學習目標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其他事情的時間管理也可參考上圖)
不知道從什么開始?不妨畫個四象限來分類——重要的/不重要的、緊急的/不太急的——再附加的一個難易程度(用不同顏色來做標記)。優先搞定那些又急又重要的,驟然加重的壓迫感會讓你連偷個懶都要心慌慌。
換個學習方式
換地點或者換個學習法。
換地點好說,抱上你的書和試卷,看是要書房轉客廳,還是教室換圖書館都行,無非是挪個屁股換個環境再戰,前提是要避開像什么“以咖啡為主題的照相館”啦,以及總有辦法找你嘮嗑、不斷想要把你喂飽飽的母親大人之類的,相信我,對于我們這些愛學習的寶寶來說,這些都有!毒!!
換學習法則是當你背不下書時可以去拿張白紙排列知識點,當你題目做不下去了不妨轉戰動手實踐,不同方法輪番上陣,總有一款適合你!這里的注意力“轉移”絕對不能“徹底”,千萬別去相信那些喝杯下午茶放松放松大腦、待會就能滿血復活的鬼話!還是得讓注意力停留在與當前學習相關的事情上才行,雖然正在做的事情不同,但也能保持一定的信息曝光量(提取量),通過關聯信息地不斷復述,那些知識點才會在你腦海留下痕跡。
有計劃的“休息”
亂給自己立Flag的下場就是準備開夜車突擊、但又困到不斷上演頭磕桌面戲碼時,總是仁慈地放了自己去睡覺,想說小睡一覺起來接著看書,可實際上從來都是一睡不醒直到天大亮。
而一次次血的教訓之后也總算有了“修改方案”,在定時間表時就該留出“休息”時間,當出現計劃外的情況(提前犯困、該休息時學得正來勁)時,就讓表單順延調整。相比“我今天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來學習”這種模糊的概念,精確的時刻表能讓你清楚的看到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又沒做什么。
小貼士
1.學習的“時機”很重要
早起有精神的就別死榨熬夜的時間,天生夜貓子也別騙自己會早起看書,別人什么時候用功你看不出來,難道你自己什么時候狀態好、動力足,你還不知道嘛?
2.適當的儀式感會影響到人們的態度
穿上西裝禮服自然會端起“架子”,擺上紅酒燭臺自然會傳染浪漫,想染上學霸的清香,好歹你得先“裝”個認真學習的樣子吧?
3.把手機扔遠一點
重要的寫在最后!關電腦、關手機,游戲卸載、網斷掉,與世隔絕才是靜下心來學習的第一步啊童鞋們!
學習時間偷跑出來玩手機的,看到這里代表你們是時候滾回去學習了!好走不送咯~~
學習學不進去的時候,可能大多數人就會選擇休息一下,轉去做其他事情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其實這樣做并不對,大多數人會選擇喝茶,喝咖啡,靜坐,冥想,聽音樂,網上看各種勵志雞湯,制定學習計劃這些方式去放松自己。但是這些方式通通無效。冥想半天睡著了,喝著咖啡就開始吃零食了;聽聽音樂就順便看了個電影,看著勵志雞湯就順路看上了知乎。。。結果是一天一天又一天,繼續荒廢。學習學不進去的時候當然不是繼續往死里學,當然也不能自暴自棄選擇不去學習,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想堅持學習其實很簡單,下面這些建議相信能夠幫到你
1、調整心情
說實話學習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所以學習學不進去也是很正常的,首先自己不要有心理負擔,不要覺得自己學不進去就有煩躁的心情,要先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才能更好的應對不如意的情況。
2、調整學習順序
在深呼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之后,我們就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學不進去呢?是我們太蠢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大多數人的智商都處于平均水平,不是我們太蠢了,而是我們的方法有問題。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更何況學習情況,所以說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學習順序呢?眾所周知,學習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自然會包含很多學科,學科里面也會有不同分類、不同的知識,所以我們就應該制定一個原則來指導我們的學習,那就是調整自己的學習順序。
(其他事情的時間管理也可參考上圖)不知道從什么開始?不妨畫個四象限來分類——重要的/不重要的、緊急的/不太急的——再附加的一個難易程度(用不同顏色來做標記)。優先搞定那些又急又重要的,驟然加重的壓迫感會讓你連偷個懶都要心慌。
3、換個學習方式
就如同我們學英語,學習英語又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構成了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所以我們又可以參照學習英語的方法。當我們看書復習感覺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否也可以邊看邊寫,甚至可以找個地方跟讀書本。
4、有計劃的“休息”
這里說的有計劃的“休息”不是讓我們離開書本、離開學習,而是在我們學不進去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來放松,可以找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本,制定計劃先讀幾頁或者一段時間然后又重新回到學習上,但是記住千萬不要告訴自己這段時間就可以去玩手機,這就已經不是放松休息了,反而把學習打斷了。
最后一些小建議1.學習的“時機”很重要早起有精神的就別死榨熬夜的時間,天生夜貓子也別騙自己會早起看書,別人什么時候用功你看不出來,要看自己那些時候精力最充沛,最適合完成哪些比較困難的學習。
5. 杜絕干擾
重要的寫在最后,關電腦、關手機,游戲卸載、網斷掉,與世隔絕才是靜下心來學習的第一步。
學習學不進去的時候,最好并不是不學習,而是堅持留在學習上,降低難度,這才是正確的方式,相信你能夠在學習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前天收到一個零零后讀者的提問:不喜歡學某個科目怎么辦,但那個科目卻又是高考里占比很大的一個學科。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那時候我也會因為不喜歡某個學科而產生厭學的心理,但最終還是理智戰勝小情緒,默默低頭做該學科的作業去。我語數外可以考很高的分數,但是物理不行,沒錯,物理就是我說的某個學科。
那時候的學習,更多的是為了考試成績而學,而且很被動。
你問我以前喜歡學習嗎?學生時代的我只會說喜歡學習某幾個科目,但是現在我會毫不猶豫回答你:是的,我非常喜歡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教材上面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生活中、工作上的許多知識。
一、學習讓我感到快樂
工作以后 ,職場上的生存法則我得學習呀,不僅僅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問題,更多的是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以及當你工作到一定時間之后,當了一個小領導、或者是當老板了,如何管理你的員工,讓他們發揮各自優勢幫你把事情做好了,同時又能在你這里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我覺得,現在的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好多,越發感到需要謙虛學習,不懂的地方要虛心請教前輩。而這些知識都是我主動學習的,沒有任何人逼我學習,也沒有誰告訴我必須學習。
學習是否能讓你感到快樂,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主觀能動性,你自己發自內心想要去學習它,那么學會了確實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的成就感和快樂。
為什么要學外語呢?因為學會了以后,我能夠和那個國家的人用母語交流,會讓我獲得成就感、認同感,從而心里產生快樂。
為什么要學鋼琴呢?因為聽鋼琴曲能讓我的內心平靜下來,我也想自己親自能夠演奏一些喜歡的曲子,從而獲得快樂和幸福。
為什么要學健身呢?最主要原因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其次才是身材。
你看,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都是從內心出發的,所以最終學會之后我也能感受到快樂。
二、我更明白學生時代的幸福
工作以后的壓力很大呀,創業了壓力更大,哪像以前還是個學生的時候,只用專心學習就好了,其他事情不用操心,最多就是缺零花錢了自己找兼職努力掙錢。
我身邊許多創業的哥哥姐姐們,都有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想回到校園里繼續深造。他們創業成功嗎?成功,至少現在衣食無憂。他們學歷低嗎?不低,本科、研究生文憑。但是他們為什么還想繼續回到校園里深造學知識呢?
他們在工作和創業的過程中,徹底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也不斷告訴自己需要終身學習。去深造不僅是為了獲得一紙文憑,而是學習當下最新的知識。只有跟上了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我自己心里也有繼續深造的愿望呢,讀MBA,只是現在更重要的是先立業,后深造。因為我想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之后,可以自己出錢去學更多知識,而不是像以前讀大學那樣家里出錢。另外,我個人覺得讀MBA有了工作或創業經驗之后,能夠把理論知識更容易和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也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
考研從來都不是逃避找工作的借口,而是你發自內心想去學點知識,彌補自己現階段的不足,不要為了考研而考研。
三、學會的知識一輩子都是自己的
金錢、名聲、權利,多少人畢業工作后在追逐這些欲望中想要的東西而迷失了自己,漸漸停止了學習。這些東西都不會一輩子陪伴著你,這些東西你也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唯有知識,學會了就跟隨著你直到生命結束的時候。
我自己在學習外語的過程困難嗎?想過要放棄嗎?難,想過要放棄。我不是圣人,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請你相信,堅持學下去,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知難而退在特定情況下是智慧,但在學習上我卻覺得是“知難而進”會更好。明知道它是一門難學的語言,但就是不放棄,咬牙堅持學會。當初如果不是咬牙把第一門二外德語學了,可能就不會開啟后面其他語言的學習之門。
演藝圈里的胡歌,在他事業最火的時候選擇了隱退,去國外留學。最近看到這個新聞時感到很佩服,雖然我不是他的粉絲,但我佩服的是他的精神。大部分人在自己事業最好的時候,是舍不得放下金錢和名聲去學習的,因為知道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更何況是明星,如果你有一段時間沒有作品出現在大眾眼前,漸漸就會被大家遺忘。
你看,學習這件事,真的當回事了,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你去學。
四、學習最高境界是靜心、謙虛
學習的最高境界,不是你獲得了多少榮譽證書和獎項,也不是你通過學習能掙到多少錢,而是你自己的心越來越靜了,自己也越來越謙虛。
孔子以前游學四方的時候,他的學生們都對他很尊敬,保持著謙虛的心。我覺得這樣的精神是現在的年輕人比較缺乏的,大家學習的目的都是太急功近利了:為了掙錢、為了升職加薪、為了名聲等。卻很少問問自己,是不是為了喜歡而學。
在我學習了第四門外語之后,我越發感受到自己在學語言上的不足。就像那個故事一樣,看書看得多了,就發現自己的知識和才學太淺;探索宇宙知道的奧秘越多了,就發現宇宙之浩瀚無邊。所以我只希望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把想學的語言學了,能夠精通一、兩門外語,其他和當地人交流感到開心,那么在學外語上我就非常滿足了。
問過許多長輩,他們多年堅持學習的感觸是什么?
大部分回答都會帶有“靜心”、“越來越謙虛”等關鍵詞,知道的東西越多,就越不敢輕易去評論一件事的對與錯,而是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這件事。
任何時候,把靜心學習、虛心請教放在重要的位置,你都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我今年二十五歲,還很年輕,在學習道路上不斷前行,愿你我都能夠靜心下來,踏實學一些知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