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繳資本又稱發行資本,是指公司實際上已向股東發行的股本總額,即股東同意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認購下來的股本總額。這個概念是《公司法》提到的股東對本人所應繳納的全部股本的承諾和認可,但是他和實繳股本是兩個概念。 認繳資本可能等于注冊資本,也可能小于注冊資本。實行法定資本制的國家,公司章程所確定的資本應一次全部認足,因此,認繳資本一般等于注冊資本。但股東在全部認足資本后,可以分期繳納股款。實行授權資本制的國家,一般不要求注冊資本都能得到發行,所以它小于注冊資本。 我國新修訂的《公司法》對公司資本采納了一定程度上的授權資本制,即允許公司成立時股東只實際繳付一定比例的認繳資本,其余認繳的資本在公司成立后的一定期限內繳清即可。所以,公司的注冊資本等于公司成立時全體股東的認繳資本總額,但公司成立時的實繳資本可能小于注冊資本。
注冊資本是什么意思了
注冊資本是什么意思?
按照《公司法》規定,注冊公司對注冊資本金額不再有具體要求,對于什么時間繳納也不做強制性規定。
但其實注冊資金填多少是一個技術活,注冊資金反映一個公司初創時期的資金實力,將來無論是去銀行貸款還是去談生意,注冊資金都是考量的重要因素。
那這么說,是不是注冊資金越大越好?比如直接填個5000萬,展現公司的規模和實力。
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千萬別這樣干!雖然注冊資金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后,創業者們不需要一開始就繳全。但是認繳不代表不用出錢,之后還是需要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按期、足額繳納出資額。
而且股東們也需要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比如公司寫5000萬的注冊資本,需按比例承擔5000萬的限額責任,當公司出現資不抵債,破產清算時,就要提前繳納認繳的出資用于清償債務。
而如果你的注冊資金是50萬,哪怕你公司欠了1000萬的債務,也只需償還50萬。那有的創業者說注冊資金填個1萬或者1塊,那不就是沒風險了?注冊資金還是代表著一定的公司承擔責任能力,金額太小誰敢跟你合作呀。
所以對于初創型企業來說,50萬-100萬是比較不錯的選擇,不過盡量還是在能力范圍內填寫。
綜上所述,注冊資本代表公司的軟實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