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國的民主制度
1.具有虛偽性:資本主義國家里警察、軍隊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利益鎮壓和制裁人民大眾的游行示威等正義維權行動,是資產階級國家維護利益的工具;警察暴力執法等;
2.狹隘性:《獨立宣言》里所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天賦人權,只局限于白人,其他有色人種排除在外,存在種族歧視;
3.美國的民主選舉制度是有錢人的政治游戲
是假民主,富人的民主。
怎樣理解美國民主選舉的資產階級專政本質?
美總統由選民即全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且總攬國家行政權。那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他怎樣從根本上體現和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僅靠議會的監督嗎?怎樣理解這次奧巴馬政府用富人的錢來實現全民醫保的醫改政策? 資本家怎樣用金錢控制選舉?只是做廣告嗎?那怎么保證人民(無產階級)會死心塌地的擁護資產階級專政?無論怎么選也都是選的大資本家,參加總統選舉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必須是大資本家或靠大財團的支持(反過來還得支持大財團)。議會也是資本家們的聚會。資本家用金錢控制選舉:因為參加總統選舉要進行宣傳造勢,利用電臺等媒體,只有資本家才能做到,這樣總統選舉就始終被資本家控制。 保證人民(無產階級)會死心塌地的擁護資產階級專政:就是給工人階級好的福利、好的工作生活條件降低人們的不滿,像這次的醫改實質還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你是如何看待美國大選的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探析
摘要: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在實踐中會產生非民主的后果,歷來引人爭論。理解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關鍵在于理解其與民主的真實關系。本文從民主的視角出發,剖析了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分析美國總統選舉制度所產生非民主后果和其內在的民主實質,解釋了民主性與非民主結果兩者統一共存的原因。
關鍵詞:美國總統選舉 民主與非民主 聯邦政治
歷來研究美國政治制度史的著作在談及美國總統選舉制度時,都指出美國總統選舉制度會導致總統選舉的種種非民主后果產生:不能準確反應民意、出現不公正的選舉結果、破壞了人民的平等投票權。這是由于美國總統選舉中采用“選舉人團制”、“相對多數票當選制”和“贏著全得制”所致。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一民主典范自居的美國會設計一種在實踐中可能導致非民主后果的總統選舉制度,并長期存在而不加以更正?針對這一問題,大部分的學者并沒有進行詳細而深刻的思考和論述,往往一筆帶過,或僅從美國政治制度創制的歷史傳統中回答。這是不完全的,要回答這一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準確理解美國總統選舉制度與民主的關系。
一、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沿革
1787年,來自北美十二個州的代表齊聚費城參加制憲會議,這些剛剛從獨立運動中獲得自由的代表們,決議以憲法的形式將維護國家秩序的重任給予合眾國總統及其任命的政府官員。但是如何選舉合眾國的最高領導人卻仍是一個問題:在制憲會議上有些代表傾向由國會任命總統,他們主要的理由是總統的職責正是執行國會所通過的法律,依據國會的意志所選舉出的總統,可以確保法律忠實地被執行;但有部分代表卻贊成總統應該由人民普選的方式產生。激烈的交鋒考驗著憲法制定者們的智慧。 最終代表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和妥協決定,由于美國幅員遼闊,實行直接選舉實際上有困難,同時為了防止政客向選民騙取選票,所以先由各州選舉出總統選舉人,再由這些選舉人組成選舉人團選舉出合眾國總統。而后這一制度被載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總統任期為四年,副總統任期亦為四年。總統與副總統選舉辦法如下:各州應依照其州議會所定之方式任命若干選舉人,其人數與該州于國會所得擁有參議員及眾議員席次之總數相同。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參議院的100個席位各州均分,每州2個席位;眾議院的435個席位按各州人口比例確定,所以人口較多的州所產生的選舉人數也就多。聯邦政府所在的華盛頓特區雖沒有國會議員,
目前,民調數據對川普不利。
這個情況類似2016年。
但是,如果簡單套用2016年的情況,恐怕也不可取。
因為新冠疫情,導致民間積攢了很多怨氣,不少人認為川普的應對不力,這讓其失分不少。
可以說,如果沒有新冠疫情,川普的連任肯定是板上釘釘的。
美國強勁的經濟表現,軍事外交方面走出了戰爭泥潭,很多爭議地區都出現多年未有的和平。
雖然美國國內對他的一些言論有不少指摘批評,但是,大部分人是會支持他。
但是新冠疫情讓川普的成績單大打折扣。
這讓不少人感到川普肯定上不了臺了。
其實,總統競選的關鍵,在于一個“競”字。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比較的過程。
只要川普比拜登強,那么機會還是挺大的。
那么,拜登啥情況呢?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民主黨推出拜登,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拜登的表現,已經近乎好年癡呆了。
他連一場像樣的記者招待會都堅持不下來,還干什么總統啊。
或者是因為民主黨確實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人選了。
又或者是期待美國人民會愛心泛濫,同情弱者?
總之,我認為川普的贏面比較大。只要他不斷的要求電視辯論,我估計拜登可能堅持不了三場,就會自己退出競選了。
一 對特朗普第一任執政期及中美貿易戰的評價 個人感覺2016-2019特朗普執政的核心是:樹立自己等于新時代真正美國人美國夢的唯一保證者及唯一的踐行者的人設。前任奧巴馬及民主黨人是賣國的,給美國及美國人造成巨大損失他將竭力挽回,并一定能成功。這個核心立住了,順理成章的他必然是2020大選唯一合理勝選者。 所有有礙于實現這一點的人和事統統無情的打倒。無論是質疑他的媒體或者民主黨人,或者執行不力的共和黨政府高級官員或者有礙他形象的幕僚親信。從這點來評價,特朗普是高效專注的。 這核心和美國國家利益并不重合,甚至還有抵觸。但是特朗普不在乎,所有和這個執政核心點不一致處全部懟過去,從這點出發也就理解了他對中國貿易談判的態度。 個人推斷和中國貿易談判特朗普并不期望達成所謂的貿易協議。他最關心的是通過談判能使他的上述核心加多少分。好多人推論若今年11月不達成協議會影響選情,我覺得恰恰相反,如果達成協議會傷害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以及他這些年來執政的核心訴求---自己是現代美國唯一的救世主。那他會如何處理和中國的貿易摩擦呢?會持續談判,談判中不斷放出強硬的聲明,滿足核心支持者的心理需求及自己的人設。同時也會不斷評估當前貿易摩擦對核心選民的影響,如果確實傷害過大,則進行局部短時間的妥協,穩住這部分選票。例如近期在上海開始談判后,應該和中國達成了部分妥協,我國同意暫時進口部分美國農產品。但是一定不會達成一個全面解決協議,因為我國說的很清楚:達成協議的前提就是回到貿易摩擦前的條件,撤銷2018年來所有對華新加關稅,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談判。但是如果滿足這個條件,將和他第一任期的執政核心嚴重沖突。 二 對2020美國大選的評價 從現在到2020大選前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關注點只能圍繞大選,并且特朗普已經站在懸崖邊上,沒有任何退路。從民主黨人在議會的種種表現來看:如果特朗普敗選,將面臨“韓國式前總統”的嚴酷的政治清算。這一點民主黨和共和黨人都心知肚明。 我個人認為,特朗普勝選的機率很大,只要不出現以下兩個條件,特朗普就能當選。 特朗普敗選的兩個條件:1 2019年和2020年美國經濟大衰退,股市跌掉1/3以上的市值。2 特朗普本人被“肉體消失”。 我個人觀察目前美國兩黨政治已經嚴重走向“偏執化”。兩黨愿意互相妥協協商的建制派都已經被排擠邊緣化,背后反應的是美國社會民意的撕裂和對立已經無法在目前體制下彌合。這是特朗普2016當選的基礎,經過這三年的發展更是這次選舉特朗普必須牢牢抓住的基本選情。所以特朗普毫不在意的挑戰政治正確,挑戰民主黨的所謂激進“四人小組”。他就是要強化這種社會撕裂,并從中操弄社會民意。民主黨人前兩輪候選人的表現,我認為除了建制派的拜登好點,其他人也掌握了這點,并無恥的操作著。從這點來講,民主黨候選人正以特朗普為師,打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是我并不看好民主黨人,他們行動晚了,如果2016大選推出的候選人采取這個戰術和特朗普拼,還有些可能,因為那時大家都是嘴炮,就看誰更能蠱惑人心了。現在特朗普已經將2016年的嘴炮實踐了3年,他有大量的實踐結果支持他,并且這些年經濟無論說什么并不是很差。還有,特朗普早早統合了共和黨,作為唯一候選人出選,而民主黨現在還在內斗,特朗普募集的競選資金遠遠超過任何民主黨人。最后,對于美國選民來說,反正要選一個無恥之徒,相對而言,特朗普反而更靠譜。這里面我隱藏了兩個條件:1)拜登作為建制派走不到最后,無法和特朗普對決,民主黨人應該吸取2016年的教訓 ,最后會選一個最好的嘴炮出來。2)美國選民心知肚明這兩個都是“爛貨”,只能挑一個不那么爛的。特朗普3年來的表現完全滿足這一點。別看現在民調都是民主黨候選人遙遙領先,但是真投票時,特朗普還是會贏。礙于政治正確,許多人在民調時會反對特朗普,真正投票時卻會投他一票,尤其是美國的知識分子。最后特朗普還會有驚無險的獲勝。
三 2020以后的中美關系及特朗普走向
我認為目前的中美關系是今后幾年的頂峰,最好也只能這樣了。
特朗普在第二任執政期內的執政核心點是“確保特朗普家族的政治、經濟利益。”這個核心有個上限和下限。上限是:2024特朗普退休時特朗普執政家族正式確立并被美國接納。家族內有人在政界中持續強勢立足,蔭蔽家族利益,有望若干年后再戰美國總統。下限是平穩交權,特朗普獲得不錯的執政生涯評價,不能被政治、經濟清算。如果在2020開始后的四年里能實現上限,則中美關系基本可以保持目前水平不再進一步惡化。如果特朗普連執政下限都覺得有困難的話,中美關系會經再生波瀾,而且不會僅限于經貿關系。可能在南海,東北亞,臺灣甚至非洲,中東等海外利益都遭遇美國重大挑戰。 四 對今后四年美國的展望
美國綜合實力仍是世界大一大國,但是綜合影響力會迅速不可逆衰落。保守估計,到2024年特朗普退休時,中國的GDP能達到美國的76%以上,如果能達到85%就應該給特朗普發一個大大的獎章,這里面一定包含著特朗普4年里對美國社會的特別努力的折騰。
我覺得誰選出來都是一樣的,不可能會對中國改變什么,遏制中國的策略還是不會改變的。
相關推薦:
拒不執行賠償(拒絕賠償會有什么后果)
離婚人的個稅(離異家庭個稅子女扣除)
產品雙倍賠償(消費者在何種情況下可獲得雙倍賠償)
不予登記立案(民事不予立案六種情形)
違規披露賠償(違規披露被立案能索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