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離口訣:“電離電離,遇水便離”。說明:“遇水便離”是指酸、堿、鹽在溶解于水時便同時發(fā)生電離,并不是通電后才發(fā)生電離。
2.酸堿鹽溶液導電原因口訣:“溶液能導電,原因仔細辨,光有離子還不行,自由移動是關鍵”。說明:“光有離子還不行,自由移動是關鍵”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離子,若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該溶液仍不能導電。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時,溶液才能導電。
3.濃鹽酸的特性口訣:“無色刺激有酸味,濃酸揮發(fā)成白霧;要問白霧是什么,它是鹽酸小液滴”。說明:若將“它是鹽酸小液滴”改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為濃硝酸的特性。
4.濃硫酸的特性口訣:“無色粘稠油狀液,不易揮發(fā)把水吸;腐蝕皮膚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說明:“把水吸”是指濃硫酸有吸水性,從而推知濃硫酸可作干燥劑。 “沾上皮膚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膚上沾上硫酸,應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沖洗。而不能象處理其它酸一樣先用水洗。
5.指示劑遇酸、堿溶液變色口訣:“石蕊遇酸紫變紅,酚酞遇酸影無蹤;石蕊遇堿紫變藍,酚酞遇堿紅艷艷?!?說明:“影無蹤”是指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仍為無色)。 “石蕊遇堿”、“酚酞遇堿”,這里的堿是指堿溶液。若是不溶性堿,則不能使指示劑變色。(石酸紅,石堿藍,酚酞遇堿變紅色)
6.稀釋濃硫酸的方法口訣:“稀釋濃硫酸,應防酸飛濺,要把濃酸注入水,同時再攪拌”。說明:“應防酸飛濺”,是因為濃硫酸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如果把水注入濃硫酸里,水的密度較濃硫酸小,會浮在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會使水立即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
7.硝酸、濃硫酸跟金屬反應口訣:“硝酸濃硫酸,氧化性很強,遇到金屬后,生水不生氫”。說明:“生水不生氫”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氫氣。
8.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及應用口訣: <1>意義:“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活動性越強。” <2>應用:①金屬跟酸的置換反應:“氫前金屬能置氫,氫后金屬不反應?!雹诮饘俑}的置換反應:“前面金屬是單質(zhì),后面金屬鹽溶液,除去鉀鈣鈉鋇外,置換反應都成立?!?說明:“后面金屬鹽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屬形成的鹽必須是可溶性鹽,不溶性鹽不能跟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俺モ涒}鈉鋇外”是指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鉀、鈣、鈉及金屬鋇的活性很強,將它們投放鹽酸溶液中時,它們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應,而不能置換出鹽中的金屬,故應除去這四種金屬。
9.氫氧化鈉的特性及俗名口訣:“白色易溶并放熱,吸水潮解味道澀。由于腐蝕有俗名:火堿燒堿苛性鈉”。說明:“易溶并放熱”是指氫氧化鈉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
10.鹽和堿的溶解性規(guī)律口訣:“鉀鈉銨鹽硝酸鹽,溶入水中都不見。硫酸鋇、氯化銀,白色沉淀現(xiàn)象明。碳酸鉀鈉銨溶,碳酸鋁鐵影無蹤。要問堿類溶多少,鉀鈉鋇鈣銨中找”。說明:“硫酸鋇、氯化銀,白色沉淀現(xiàn)象明”是指硫酸鹽中只有硫酸鋇不溶,其余都溶;鹽酸鹽(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銀不溶,其余都溶。 “碳酸鉀鈉銨溶,碳酸鋁鐵影無蹤”是指碳酸鹽中只有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銨溶于水,碳酸鋁、碳酸鐵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 “要問堿類溶多少,鉀鈉鋇鈣銨中找”是指堿類中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銨四種堿可溶,氫氧化鈣微溶,其它堿都不可溶。
鉀鈉銨鹽均可溶 硝酸鹽遇水無影蹤 鹽酸鹽不溶AgCl 硫酸鹽不溶BaSO4 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酸堿鹽溶解表:
鉀鈉銨硝溶,堿中溶有鉀鈉鋇鈣。鹽酸鹽不溶有銀。 硫酸鹽不溶只有鋇, (鈣銀微) 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不溶于酸的沉淀:氯化銀 硫酸鋇 有藍色的沉淀:氫氧化銅 紅褐色沉淀: 氫氧化鐵 有顏色溶液:
藍色: 含有銅離子Cu2+ 黃色:含有鐵離子Fe3+ 淺綠色:含有亞鐵離子 Fe2+ 酸的性質(zhì):
酸+堿=鹽+水 反應條件:無 反應類型:復分解 例:H2SO4(酸)+Mg(OH)2(堿)=MgSO4(鹽)+H2O(水)
酸+鹽=新酸+新鹽 反應條件:有氣體或者水或者沉淀生成才能反應 反應類型:復分解 例:HCL(酸)+Na2CO3(鹽)=H2CO3(新酸)+NaCl(新鹽)
根據(jù)復分解反應趨于完成的條件,復分解反應發(fā)生需要一定條件。下面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兩方面,按以下四類反應具體分析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酸,堿,鹽在溶液中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
(1)酸+鹽—→新酸+新鹽
反應物中酸必須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物質(zhì)是氣體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堿—→鹽+水
反應物中至少有一種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鹽+鹽—→兩種新鹽
反應物中的兩種鹽都是可溶性的,且反應所得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難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鹽+堿—→新鹽+新堿
反應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或氣體(只有氨鹽跟堿反應才能生成氣體)。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與NaCl不發(fā)生反應
注意:酸+堿性氧化物—→鹽+水 和 堿+酸性氧化物—→鹽+水,是否屬于復分解反應尚無定論,建議在答題時回避上述兩種反應。
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反應物:必須可溶(包括可溶入酸)
(2)生成物:必須有沉淀或氣體或水或弱電解質(zhì)(如:NaAc+HCl=NaCl+HAc)生成
方法指導:
概括上述四種類型的復分解反應能夠發(fā)生并趨于完成的條件,可分成兩方面記憶掌握。一方面是對反應物的要求:酸鹽、酸堿一般行,鹽鹽、鹽堿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對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這兩方面必須兼顧,才能正確地書寫有關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試試我這個吧
相關推薦:
破產(chǎn)案件公告知識(破產(chǎn)清算多久發(fā)一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