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長城開了一場“干貨大會”,針對的是智能新能源。我把要點總結為一句話:
長城宣告要筑高新能源市場的城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塊磚頭,就是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
當然,長城筑高城墻不僅靠這一塊磚,無論在智能還是能源領域,長城都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布局。比如不僅是電能,長城還完成了太陽能-電池-氫能-車用動力全價值鏈的布局;比如在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硅方面,長城規劃的車規級模組已經達到年產能120萬套。
甚至在智能駕駛方面,長城擁有中國首個數據智能體系“雪湖”、中國智能駕駛行業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綠洲”和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認知大模型Drive GPT。
而在電動化技術全鏈路自主研發方面,下面這張圖里的干貨我也不一一詳細闡述了。
總體而言,就是長城的技術背景和強大的體系化能力,能夠輕松碾壓蔚小理,實力趕超比亞迪。
自從比亞迪發布了仰望以來,吉利隨后發布了銀河,長城開這場“干貨大會”要秀肌肉的目的顯而易見。而整場發布的重點,其實也就是Hi4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Hi4對于用戶的價值,長城說得很清楚:“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現場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為了說明Hi4 “全場景駕駛無憂”,幾段視頻分別從雪地、賽道、爬臺階等角度出發,來突出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如何通過毫秒級頻次快速對前后軸扭矩進行分配及動態調節,從而提升操控穩定性和駕駛安全性;
而由于搭載了1.5L/1.5T兩款混動專用發動機,Hi4可以實現41.5%的最優工程熱效率,做到“全工況效率最優”,也就是非常省油。
所以,我理解這就是一套以四驅+低能耗+可電可野全場景使用為主打的插混動力總成。
它以70kW Hi4前驅動模塊總成,搭配三合一150kW大功率Hi4后驅動模塊總成,實現雙軸四輪驅動;涵蓋19.94kWh/27.5kWh兩種電量,可實現整車100km+純電續航。
還要著重畫一個重點,那就是它的價格會比較低——長城官方說“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我是否可以簡單粗暴理解為,它的價格就是目前長城插混兩驅車型的價格呢?剛上市的哈弗二代大狗,純電續航105公里的插混版本價格是17.58萬元,大家可以自行揣摩(瞎猜)一下。
說到這里,我想要說一下這場發布會最讓人遺憾的地方——
那就是沒有將技術落地到任何一款車型。
比亞迪亮相了仰望U8,其實是為了推出易四方平臺;吉利發布銀河,也順勢推出了銀河L7。長城干貨大會最大的主角無疑是Hi4以及長城強大的體系戰斗力背景。但是,它卻沒有推出任何一款車型。
這是讓我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方。
我認為這樣做的遺憾有兩點:
1、所有技術干貨都應該在車型上實現閉環,不然這就真的全部都是“干貨”,而不能成為一個故事。
“干貨”對于我而言就是資料,就像是我特別不喜歡看“影視解說”,因為他們把一部跌宕起伏的電影用一些“干貨”、“劃重點”來平鋪直敘出來,三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從而失去了電影本身敘事所應有的感染力。自然很難走心、動人、攻占人的心智。
長城這次本質上就是輸出了一些亮點和參數,但并沒有講好一個故事。
2、因為沒有車型,更沒有預售價,此次盛大的發布所吸引到的所有流量,都欠缺一個合理的通道,轉化成真正的銷量和線索。
單有流量而沒有轉化,甚至于很難讓消費者因為這些干貨,而增加某些車型的搜索量,更別說引發他們進店的沖動。
不過,Hi4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落地,發布會上還是提到了兩個關鍵詞:
下個月亮相,由哈弗首次搭載。
這其實就是一個謎面,我來給大家翻譯一下吧:上海車展前后,或由哈弗梟龍MAX首次搭載(新聞稿里一個字沒寫,我猜的)。
簡單一件事,需要表達得這么曲折么?預熱一款車,需要這么長的周期么?
我的建議是:這場發布會可以在新車差不多能亮相的時候再開,車如果還沒定型,可以用圍欄圍起來,避免近距離拍攝,但至少,受眾有車型關鍵詞可以搜索;有預期價格,可以留存相應的目標群體。
“兩驅的價格、四驅的體驗”,沒有具體價格區間,受眾真的很難用心理來模擬體驗。
整場發布會在最后5分鐘,制造了一起刷屏級事件——長城高調向“網絡水軍”說“不”,同時發布了“關于凈化網絡環境的行業倡議”。
我對整個內容都舉雙手表示贊同,同時,我也認為長城在這樣全網關注的場合發布這樣的行業倡議,需要非常大的膽量和自信。
但我依然有我個人的疑惑:
1、這個內容,其實和“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的主題幾乎毫不相干,上文中我已經說過,Hi4這個核心爆點因為欠缺落地車型的承載,很大程度上會讓整個價值輸出變得不那么有效。“凈化網絡環境”這件事,由于每一句話都過于勁爆,以至于現場從前45分鐘面對技術干貨實在“太干”而未免枯燥的沉靜,變得立刻炸開了鍋。
這就又讓Hi4的核心傳播價值被大大分散了。很容易聯想到的是,關于這場發布會的后續傳播,一方面是“關于Hi4一系列資料的復制粘貼”,一方面就是“長城太剛,高調抵制網絡水軍”。哪個部分更容易引起一般受眾的注意力?不言而喻了。
2、作為長城一路走來的見證者,我還深刻記得在2018年年底,WEY品牌成立兩周年的發布會高潮部分,正是包括王傳福、李書福在內的五大中國品牌掌門人,都通過錄制視頻和發來賀信的方式,為WEY送上了祝福。當時現場可謂是一片驚嘆和感慨,而事實上,在2018年之后,中國品牌真正在強勢的崛起。
長城在這個“倡議”環節的PPT中,針對某些中國品牌的措辭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甚至在官方直播間內,發生了疑似官方人員沒有更換用戶名、直指某中國品牌的“烏龍”。
作為一個親歷了2018年WEY兩周年發布會和當下現場的人,這種前后的撕裂感讓我個人非常感慨,甚至有些不適。
我有一種:當年有多熱淚盈眶,如今就有多失望的感覺。
針對“凈化網絡環境的倡議”,我個人認為有很多種辦法可以把它做成震撼行業的事件營銷,但這個事件沒有必要發生在一個品牌技術戰略發布會上。如果非要做,用“格局感”來替代“針對性”,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呢?
查姐后記:
我其實糾結了很久,才決定在這篇文章中不是去復制粘貼那些技術名詞,而是說一些內心的真實感受。
正如長城在發布會的“倡議”環節中所說,很多媒體寫文章的時候,花費了很多時間去思考會不會被攻擊。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會因為害怕被人認為是“惡意負面”而非常吝惜使用偏向負面的評論。
但是在寫這篇文章時,我還是選擇了寫出我真實的思考,因為我認為這比盲目吹捧要更有價值。
言語就像風,我認為駕仕派創作文字的目的,不是傳遞那些終會消散的風,而是提供給看這些文字的人,以真正的思考、探討的空間,這才是駕仕派的價值。
我要說明的是:盡管我寫了也許會被人認為是負面的評價,但是整場“干貨大會”看下來,我對長城是佩服大于疑惑的。
一方面,這個企業在全價值鏈條上的深耕,遠比一般人看到的多得多,它不是一款車型、幾款車型在市場上斬獲怎樣的銷量,而是真正用自身的眼界,看得足夠長遠、把對未來的思考帶到當下——即便很多人不理解、看不懂。
而這正證明了,長城不是一個短視的企業。
在我20年的從業經歷中,我對于技術的尊敬與崇拜,其實正在于——所有受眾短時間內看不懂的技術和路線,終會在某個爆款身上被串成一串珍珠,并最終影響整個行業的行進路線。
另一方面,我認為長城是真正具備體系力的中國汽車企業。它的體系力,既表現在對于技術投入的堅定,亦呈現在人才團隊的高質量和穩定性上。
長城近年來在組織構架上的調整,算得上是中國品牌中最頻繁和力度最大的,但這種調整上的“柔性”,事實上也證明其體系力主干的“韌性”,
而韌的基礎,是足夠強。
強韌的長城,沒必要在2023年最初亂了陣腳。甚至在我眼里,選擇Hi4首搭哈弗品牌已經亮出了長城的野心,那何不讓這份熱望再沸騰一些?
無論是科技平權還是性能體驗平權,長城最終是落在獨有的技術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理念上,已經體現出中國品牌在當下所彰顯的造車自信。
智能四驅電混技術,不僅匹配哈弗在SUV市場上對于中國人的懂得和拿捏,也完全匹配哈弗用戶在都市+戶外全方位使用場景下,要能省也要能野的需求。
綠牌+四驅+越野的這個故事,我想不到有比長城更適合的品牌來講。
希望長城能夠講好這個目前其實還很稀缺的故事,也希望所有中國品牌都能夠惺惺相惜,互相鼓勁,而不是在流量中,迷失了彼此。
文|趙小查
圖|網絡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駕仕派,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作者|聶一堯
出品|汽車大觀
在一個“舊時代慢慢退去,而新時代尚未完全到來”的艱難時期,你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是在價格混戰中恐懼,跳入飲鴆止渴的洪流?還是不懼混亂,堅定地朝前走?
弱者自弱,強者自強,總會有人目視前方。
3月10日晚,一場“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讓人看到了長城汽車的審視和思考:把握長期趨勢,堅持長期主義。
2023年開端,作別了2022年的魔幻,又以一種失序的方式打開。價格戰,從電動車打到燃油車,從部分品牌打到幾近全員,愈演愈烈。在新舊體系迅速轉變、產業結構大幅切換的關鍵時期,攪了個巨浪滔天。
“把握趨勢,比追逐潮流更重要!管理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之間,做出正確的判斷。”
長城汽車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堅持長期主義,才能贏得未來”。而這份戰略定力的底氣,源于正在實現智能新能源“起跳”,不懼考驗、“韌性成長”的長城,一個比你看到的更強大的長城。
百舸競渡堅持者贏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如果說眼下的價格混戰,在鐵幕落下時將車企推至了生死決斗場。那么競爭的緣起,從汽車產業新能源轉型時就已開啟。
長城汽車正是從那時起,就確立了“新能源轉型”的正確方向,并在這一方向指引下,確定了“把握長期趨勢、堅持長期主義”的新能源發展觀。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趨勢。有人抱殘守缺,不敢望向新世界;有人害怕出錯,猶疑不決;有人則只顧追趕浪潮,哪管他背后巨浪滔天。
這就是為什么,在新舊汽車品牌不斷重塑、市場格局和消費理念快速重構的緊要關頭,所有企業和品牌都擁擠在了一起,在轉折的彎道百舸競渡,甚至引發混戰。
誰將勝出?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說:“我們沒有捷徑,只有積跬步以致千里。”
多年來,長城汽車為實現新能源轉型,謀劃布局“森林生態”,悉心呵護、不斷壯大。如今,“森林生態”已成為“中國唯一、世界唯二”的智能新能源產業鏈,而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將是接下來新能源競賽的必要條件。
機會也更垂青在正確的方向、堅持長期主義的人。
長期主義,是以專注的態度,始終面向未來,用長期的確定性,對抗短期的不確定性;以深耕的方法,對抗短期效果的誘惑,做時間的朋友,擁抱未來的成果。
過去一年,長城汽車在“堅持長期主義”戰略定力指引下,刀刃向內,大刀闊斧地改革,重構組織機制、內部構架、產品定位、人才培養和企業生態,脫胎換骨般,蛻變成一個更利于新能源發展的有機主體。
為了把自己調整到最佳“起跳”姿勢,犧牲了一時銷量又如何。新能源之戰不是百米競賽,而是萬米長跑,守得住才能跑得遠。
新能源汽車大趨勢、大變革面前,堅定“把握長期趨勢,堅持長期主義”的長城汽車,也正在以“讓造車回歸本質,讓科技實現平權”的初心,為消費者提供“更省、更遠、更安全”的新能源產品,引領企業向新能源賽道的縱深發展。
森林生態布局深遠
當新能源賽道的浮躁和泡沫褪去,未來的競爭,必將聚焦于產業鏈生態和領先科技的較量。
“森林生態”,是長城汽車始于多年前的產業鏈布局,目標是以整車為核心,打造一個像森林一樣,遍布新能源、智能化等相關技術產業,實現多物種相互作用并持續進化的智能新能源產業鏈。
誰又能想到,正是當初基于“新能源轉型”正確方向,“堅持長期主義”發展觀的深謀遠慮,令長城汽車“森林生態”成為“中國唯一、世界唯二”的智能新能源產業鏈。
如今,“森林生態”完成了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的全產業鏈布局,構建了業內領先的“光伏+分布式儲能+集中式儲能”的能源體系,完成了“太陽能-電池-氫能-車用動力”的全價值鏈布局。
這是值得亮出的肌肉,縱觀當前全球市場,已經完成了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一個是長城汽車,另一個是特斯拉。
在長城汽車這一“超級母體”下,“森林生態”匯集了例如:蜂巢能源、蜂巢易創、未勢能源、毫末智行等等,分布在能源和智能化領域的優勢企業。從而令長城汽車在車用動力、光伏、氫能、智能化等多個領域,同時發力、全面領先。
在車用動力領域,長城汽車混動、純電、氫能三軌并行,布局了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無鈷、三元鈉離子、固態等多化學體系的動力電池,并且規劃了經濟性、長續航、高性能三種解決方案。加速汽車電動化轉型,從而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
在光伏領域,長城汽車自主研發的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突破了20.01%的光電轉換效率,全球領先。分布式儲能方面,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在礦產資源、電池材料、儲能系統及電池回收等核心領域進行了全面的布局。
在氫能領域,長城汽車已經構建起“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產業鏈發展模式,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了100%,實現了全領域、全場景覆蓋,全產業鏈賦能。
在智能化領域,長城汽車智慧底盤融合了線控轉向、線控制動、CTC、一體化壓鑄鋁車身等核心技術;智能座艙技術具備全棧軟硬件自研能力,更高算力的V4座艙平臺蓄勢待發;智能駕駛技術具備從感知硬件到計算平臺的全域自研能力,擁有中國首個數據智能體系“雪湖”、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綠洲”。
依托“森林生態”,長城汽車無論是新能源車型產品,還是新能源領先技術,都將以井噴態勢和卓越攻勢,不斷亮相。
按照計劃,長城汽車2023年將密集地推出10余款新能源產品,覆蓋家庭主力車型和家庭代步車型。其中,針對家庭主力車型,至少有7款混動產品上市;針對家庭代步車型,至少有4款純電產品上市。
而在“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上,全新發布的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便是“森林生態”優勢加持的一項令人側目的領先技術。
Hi4引領科技平權
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無異于給混亂的價格戰投下一枚深水彈,用“科技平權”的手段,將價格戰鐵幕炸開一條出路。
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H(Hybrid)代表混動,i(intelligent)代表智能,4代表(4WD)四驅系統。
這是長城汽車全球首創的一項“天花板”級混動技術,它將為消費者實現“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
相比價格戰,長城汽車更愿意通過技術創新,貼近用戶需求,用“科技平權”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價值。
客觀地說,消費者在價格戰中,或許能少花價錢,但絕不會收獲真正的價值。伴隨著更低的價格,產品的品質、服務都會大打折扣。而用領先技術,為消費者實現“更省、更遠、更安全”的產品體驗,才是真正為消費者帶來價值。
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上的價值,在“四驅等價平替兩驅”、“全工況效率最優,全場景駕駛無憂”等硬核優勢方面,尤其明顯。
Hi4實現了三動力源雙軸分布的混動“新構型”、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的“新突破”、機電耦合傳動系統的“新高度”的三大革新,包含兩套動力總成,系統功率高達340kW,覆蓋A-C級車型。
Hi4的技術模塊核心部件,均為行業領先。比如:1.5L/1.5T兩款混動專用發動機,以當前行業最佳技術配置,實現了最高41.5%的工程熱效率,油耗能夠降低6%-7%。
又比如:全新Hi4前驅動模塊總成,傳動效率可高達98%,同時能夠實現換擋無頓挫和工作模式智能切換。后驅動模塊總成電機功率達150kW,電機效率高達96.5%。具備快充功能的低內阻動力電池可滿足100km以上純電續航。
通過前后軸雙電機動力解耦及高效動態調節,全新Hi4擴大傳統雙電機串并聯構型使用場景,可實現全速域全工況動力性、經濟性、道路適應性的提升;同時Hi4擁有趨于完美的50:50軸荷分配,讓整車性能上限更高。
同時,Hi4通過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能夠精準識別實時路況,3擎9模智能動態切換,保障用戶在任何出行場景中,均能靈活匹配到更適合的工作模式。
細數長城汽車近年來在技術層面的歷次突破,就能領會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的強大。在混動技術方面,長城汽車先是為消費者帶來了檸檬混動DHT,而后又發布了坦克越野超級混動架構,如今,又帶來了技術更強的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長城汽車已是業內唯一擁有三套混動技術的車企。
檸檬混動DHT,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傳動效率和集成度最高的混動系統,而Hi4,將比檸檬混動DHT更出色。
“全新Hi4擁有獨特的技術平臺,與DHT之間,二者差別很大,不可同日而語”,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說。
讓用戶“買得起,開得爽、用得省、跑得遠”,長城汽車不僅要讓所有消費者享受到“科技平權”的福祉,更是讓造車回歸本質,讓市場回歸理性。
長城汽車助力產業發展
“森林生態”、“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只是長城汽車面對紛繁的市場亂局,懷揣理想、保持初心,堅定智能新能源轉型,堅持長期主義戰略定力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面對國家戰略引領高端裝備制造業、智能產業走上綠色發展快車道,長城汽車從很早就開始前瞻布局,以攻克關鍵技術為突破口,以核心科技為創新支撐, 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轉型,助力國家產業發展。
圍繞國家綠色發展主航道,長城汽車在電動化方面,實現了全鏈路自主研發,甚至進一步產業生態上延,投資了全產業鏈的碳化硅,將發展的命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氫能源方面,長城汽車是最早進入研發的企業之一,不僅實現了技術落地和量產,由長城汽車旗下未勢能源自主研發的“氫動力系統”,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 100%,真正做到了不讓技術“卡了中國人的脖子”。
在新能源技術的頂端,長城汽車以破世界紀錄的20.01%光電轉換效率,成為全球鈣鈦礦技術的天花板。意味著中國將掌握能源的話語權,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少的碳足跡,實現一個真正清潔的能源環境。
在人工智能方面,長城汽車擁有全球量產能效比最高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國內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 • 綠洲(MANA OASIS)。同時,長城汽車大范圍布局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等企業。
在一個人人都只想高飛的時代,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讓長城汽車更愿意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脊梁企業,頂住天、立住地,不被時代的洪流左右,堅持走國家工業高端化發展的道路。
這些使命和追求,又鞭策著長城汽車無時無刻不在踐行“把握長期趨勢、堅持長期主義”。在長城汽車內部,那句伴隨著長城汽車誕生,至今未曾改變的企業精神——“每天進步一點點”,也在詮釋著堅持長期主義的魅力,見證著“韌性成長”的長城愈發強大。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大觀,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一直以來,長城汽車對新技術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現在,這家企業又一次走到了中國汽車業發展的潮頭。在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上,長城汽車正式發布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實現了技術再進階。
在全新Hi4的命名中,H代表混動Hybrid,i代表智能intelligent,4代表四驅系統4WD。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由長城汽車首創,采用前后軸雙電機串并聯電四驅的創新構型,帶來全工況混動四驅駕駛體驗。長城汽車表示,全新Hi4技術可實現“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
全新混動架構Hi4車體總成
全新Hi4由混動專用發動機、前驅動模塊總成、后驅動模塊總成,以及低內阻動力電池組成,能夠實現3擎9模智能動態切換。
全新Hi4提供兩套動力總成,1.5L/1.5T混動發動機配合前后驅動模塊,擁有340千瓦最大系統功率,可覆蓋緊湊級、中型及中大型車型。根據長城汽車的介紹,Hi4搭載的兩款混動專用發動機,具備最高41.5%的工程熱效率,油耗降低6%-7%。
全新Hi4前驅動模塊,集成兩擋混動專用變速器,傳動效率可達98%,能夠實現換擋無頓挫和工作模式智能切換。
全新Hi4后驅動模塊總成
其后驅動模塊總成電機功率150千瓦,電機效率達96.5%。具備快充功能的低內阻動力電池,提供19.94/27.5千瓦時兩種電量,能滿足100公里以上純電續航。
全新Hi4以“全工況出行”為理念,可智能調用前后軸雙電機、混動專用發動機,提供9種工作模式,包括純電兩驅模式、純電四驅、串聯模式、1擋直驅、2擋直驅、并聯兩驅、并聯四驅,以及單軸能量回收、雙軸能量回收。
按照Hi4的設計邏輯,市區行駛時,搭載該系統的車輛將通過純電兩驅、串聯模式、1擋直驅模式智能切換,避開發動機小功率低效率區間;市區急加速/爬坡時,系統會使用純電四驅、1擋直驅模式智能切換,純電時雙電機高效動態調節,直驅時發動機工作點落在高效區間,傳遞路徑最短、效率最高;高速巡航時,車輛將采用2擋直驅模式;高速加速/爬坡工況下,車輛將在并聯兩驅、并聯四驅間智能切換,保證發動機在高效區工作,剩余功率由電池提供;當車輛減速制動時,系統可通過單軸回收、雙軸回收模式智能切換回收能量。
簡單而言,車輛可以在低速行駛時采用更高效的EV或串聯模式,中高速時采用傳遞鏈更短的發動機直驅。
與之配合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可智能分析駕駛風格、環境溫度、坡度、動力需求、行駛狀態、雷達數據、導航數據及路況等。系統根據這些數據,智能控制預測性啟停管理、自適應能量回收管理、發動機工況點智能管理、預測性熱管理、智能SOC管理、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等系統協同工作,以達到最佳的運行效率。長城汽車介紹,相較傳統能量管理,該系統可提升約8%整車能效。
值得關注的是,全新Hi4還搭載了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能夠精準識別實時路況。iTVC通過分析駕駛者動力需求、車速、駕駛模式、道路坡道、方向盤轉角、電機轉速、橫擺角速度等操作及車輛狀態信息,并融合攝像頭、雷達等路況信息,智能識別不同的用車場景,實現前后橋最佳扭矩分配,有效提升車輛在極限工況下的通過能力。
同時,全新Hi4擁有接近50:50軸荷分配,在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與車輛動態控制系統的幫助下,彎道表現更加出色。
三年前,通過檸檬混動DHT,長城汽車展現了其在混合動力領域的技術實力。現在,隨著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的發布,這家汽車企業將繼續在未來汽車市場展示本土品牌的力量。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油門到底ACC,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中國保定,離北京僅2小時車程,這里除了靠近未來可期的雄安新區之外,還有業界擅長做SUV和皮卡的長城汽車。當然,在新時代迅速發展時期,長城可不僅限于把車造好,更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智能新能源領域搶占先機,得到全面發展。3月10日的“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上,長城汽車正式發布新能源宣言“長城智能新能源,更省更遠更安全”,及全球首創的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
面對時代變革,長城汽車正式發布新能源宣言“長城智能新能源,更省更遠更安全”,并重申造車初心,讓良心造車回歸本質,讓誠信造車回歸本質,讓核心技術引領造車回歸本質,讓科技實現平權。
整合完善技術數據體系,讓智能駕駛不斷創新
在智能化方面,長城汽車智慧底盤融合了線控轉向、線控制動、CTC、一體化壓鑄鋁車身等核心技術。智能座艙技術具備全棧軟硬件自研能力,更高算力的V4座艙平臺蓄勢待發。智能駕駛技術具備從感知硬件到計算平臺的全域自研能力,擁有中國首個數據智能體系“雪湖”、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綠洲”。
目前,長城汽車用戶的輔助駕駛行駛里程已經突破3600萬公里,自動駕駛數據智能體系的學習時長,已超過50萬小時,虛擬駕齡相當于人類駕駛6.2萬年,推動智能駕駛產品快速迭代并向全場景邁進。
首發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
長城汽車全球首創的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正式發布,H(Hybrid)代表混動,i(intelligent)代表智能,4代表(4WD)四驅系統。
該技術將首搭近期上市的全新哈弗新能源車型,長城汽車的全系新能源產品也會在2024年全面普及四驅,未來將全面實現技術開源,適配更多新能源車型。
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主要技術構成
• 三動力源雙軸分布、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機電耦合傳動系統;
• 2套動力總成,最高系統功率340千瓦;
• 混動專用發動機實現了41.5%的最優工程熱效率;
• 覆蓋A-C級車型。
全新Hi4專為新能源全場景高階駕駛需求設計,通過3擎9模的動態切換與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實現“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通過等價平替兩驅產品,讓用戶能“買得起、開得爽、用得省、跑得遠”,做到“全工況效率最優、全場景駕駛無憂”。
加速多能源全產業鏈發展
作為中國唯一、世界唯二完成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的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長城汽車構建了業內領先的“光伏+分布式儲能+集中式儲能”的能源體系,完成了“太陽能-電池-氫能-車用動力”的全價值鏈布局,接下來將以成果爆發的森林生態全力破局。
其中,在光伏領域,長城汽車正在推進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產業化,自主研發的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保持全球最高紀錄,為電力綠色轉型、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最重要的技術保障。
分布式儲能領域,長城汽車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在礦產資源、電池材料、儲能系統及電池回收等核心領域進行全面布局。集中式儲能領域,長城汽車是國內最早布局氫能領域整車企業之一,已實現全領域、全場景覆蓋,全產業鏈賦能。在車用動力領域,長城汽車混動、純電、氫能三軌并行,加速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
堅定長期主義,堅守造車初心,回歸造車本質,這些看似是在喊口號,但我們從長城汽車這幾年的產業布局和發展來看,已初步建立完整智能新能源森林生態體系給予了他們更深的底氣和信心。所以,在面對變革下的新環境、新市場、新時代,長城汽車正在走出能源變革推動科技變革、科技變革驅動用戶體驗變革的全新道路。最終,還是要實現科技平權,以人為本。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族雜志,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