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月份新能源車企銷量榜出爐,引發業內高度關注。榜單上清一色的自主品牌甚是耀眼,其中比亞迪一騎絕塵,以207080輛甩開第二名幾個身位。非自主品牌方面,也只有smart能擠進榜單,特斯拉雖未公布,但預計能占據前三。
可以看到,在國內新能源領域,自主品牌已全面霸榜,至少有5家車企能做到月銷過萬的成績。這突然讓人想到,曾經風光無限的日韓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為什么一直沒跟上?
其實不僅僅是在新能源領域,日韓系車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早已山河日下。整個2022年,日系車銷量跌幅10%,市場份額不足20%;而2023年1~2月,日系車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17.2%。韓系車更是慘不忍睹,整個2022年銷量暴跌34%,市場份額僅為1.7%,2023年1~2月也僅為1.8%。取而代之的則是自主品牌超過50%的市場份額。
其實,這完全是日韓系車企不愿接受現實造成的。由于日系車企更具代表性,我們就以其為例談談原因。
首先就是新能源技術的“落后”。日系車企市場格局早已成型,豐田、本田、日產三家獨大,馬自達、鈴木等夾縫中生存。這也就決定了其國內不可能像中國一樣,造車新勢力層出不窮,也就是說科技、技術日本都不缺,缺的是打造新勢力車企的大環境。
在此背景下,也只能期待豐田、本田、日產能在新能源領域有所突破。但貌似這三巨頭對新能源技術并沒有過于執著。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日本自二戰之后在美國的幫助下開始蓬勃發展汽車工業,在燃油汽車時代已經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日系車企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上有著悠久的研發歷史,花費了這么多錢,研究了這么多年,要它們放棄手握幾十年的領先優勢幾乎不太可能。
并且,研究新能源技術的目的無非就是兩個:一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二是環保。省油?日系車一直很擅長;環保?日本人要是真注重這點,也就不會往太平洋倒核廢水了。
因此,當新能源技術出現時,日系車企的接受度也就不如中國自主品牌了,或者說它們還不著急于轉變賽道。
第二個原因就是“質量門”危機。前20年,中國人對日系車的耐操、省心已形成固有印象,而日本人在汽車領域的工匠精神也確實有目共睹,日系車一下就被捧上了“神壇”。但近些年,隨著日本經濟大環境的轉變,汽車工業質量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如豐田、本田等系列質量問題,讓原來對于日系車有信仰的消費者大失所望。
如這些細小質量問題出現在自主品牌上,消費者會認為是我們自主品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對于日系車而言,消費者便會認為:原來成熟穩定的日系車也有這么多小問題,那為什么我要多花那么多品牌溢價買日系?
最后就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雖然凱美瑞、天籟、雅閣這日系三劍客,依舊在中級車市場占據不錯的市場份額。但就目前來看,國內的年輕消費者已經不再盲目追求日韓系車型所帶來的“虛榮感”,因為自主品牌已經后來居上。
在日系車引以為傲的省油方面,我們有新能源,用車成本更低;在耐操性方面自主品牌雖有所不及,但年輕人嘛,一輛車開個5~6年就換新了,也不會什么大問題出現;而對于韓系車的高顏值優勢,目前長安、比亞迪及小鵬等眾多車型一直在不斷刷新著顏值“天花板”。日韓系車有的優勢,目前自主品牌都在全方面超越,國內消費者突然發現:開自主品牌反而更加自信了!
寫在最后
都說風水輪流轉,既然在燃油車時代我們追不上日韓系,那么就干脆調轉新能源賽道,殺了日韓系一個措手不及。在即將全面開啟的新能源汽車時代,自主品牌也必將牢牢把握優勢。可以預見的是,日韓系車企若始終堅持燃油車時代的運轉套路,未來或將被徹底擠出中國市場。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車知事,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