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反傾銷稅的三個條件
征收反傾銷稅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受調查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值;生產相似產品的進口國某一國內產業(yè)受到法定的損害;低價出口與進口國國內產業(yè)之損害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十八條
反傾銷稅的征收期限和價格承諾的履行期限不超過5年;但是,經復審確定終止征收反傾銷稅有可能導致傾銷和損害的繼續(xù)或者再度發(fā)生的,反傾銷稅的征收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第四十九條
反傾銷稅生效后,商務部可以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決定對繼續(xù)征收反傾銷稅的必要性進行復審;也可以在經過一段合理時間,應利害關系方的請求并對利害關系方提供的相應證據(jù)進行審查后,決定對繼續(xù)征收反傾銷稅的必要性進行復審。
價格承諾生效后,商務部可以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決定對繼續(xù)履行價格承諾的必要性進行復審;也可以在經過一段合理時間,應利害關系方的請求并對利害關系方提供的相應證據(jù)進行審查后,決定對繼續(xù)履行價格承諾的必要性進行復審。
反傾銷稅屬于什么關稅
法律主觀:
反傾銷稅指國家為針對外國向我國傾銷的貨物而專門征收的附加稅種。我國《反傾銷條例》規(guī)定,終裁決定確定傾銷成立,并由此對國內產業(yè)造成損害的,可以征收反傾銷稅。
法律客觀:
反傾銷稅(anti-dumpingduty)是指進口國反傾銷調查當局對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在進口國進行銷售的、并對進口國生產相似產品的產業(yè)造成法定損害的外國產品,在正常的海關稅和費用之外的一種關稅或附加關稅。按照1994年反傾銷協(xié)定要求,反傾銷稅的稅額應小于或等于傾銷幅度或傾銷差額,即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值的額度。顧名思義,對傾銷商品所征收的進口附加稅。當進口國因外國傾銷某種產品,國內產業(yè)受到損害時,征收相當于出口國國內市場價格與傾銷價格之間差額的進口稅。目的在于抵制傾銷,保護國內產業(yè)。通常由受損害產業(yè)有關當事人提出出口國進行傾銷的事實,請求本國政府機構再征。政府機構對該項產品價格狀況及產業(yè)受損害的事實與程度進行調查,確認進口國低價傾銷時,即征收反傾銷稅。政府機構認為必要時,在調查期間,還可先對該項商品進口暫時收取相當于稅額的保證金。如果調查結果傾銷屬實,即作為反傾銷稅予以征收;傾銷不成立時,即予以退還。有的國家規(guī)定基準價格,凡進口價格在此價格以下者,即自動進行調查,不需要當事人申請。各國征收傾銷稅的法則差別很大,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第6條關于征收反傾銷稅的規(guī)定,對各國并無約束力。六十年代中期,肯尼迪回合時,曾制定《反傾銷法典》(Anti-DumpingCode)1973-1979年東京回合時,又加以補充修改,除對傾銷含義加以界定外,并規(guī)定征收反傾銷稅時必要條件。傾銷停止時,應立即取消征收。但這未能真正起到統(tǒng)一各國立法的作用。
征收反傾銷稅的條件是什么?
反傾銷稅的征收必須同時符合三項基本條件:
(一)傾銷存在,即產品出口價格低于其正常價格(國內銷售價格或對第三國出口價格或其生產成本);
(二)損害存在,即進口國競爭產業(yè)受到嚴重損害或損害威脅,或者一項新產業(yè)的建立受到嚴重阻礙;
(三)損害與傾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進口競爭產業(yè)所受的損害是由傾銷造成的。反傾銷稅的一般效應。如果進口國當局對出口國壟斷企業(yè)的長期性傾銷征收反傾銷稅,進口國進口品價格會提高,對進口品的需求和實際進口數(shù)量下降,在某些情況下從反傾銷調查國的進口會完全停止,國內進口競爭廠商的產量和收益增加。同時,國家關稅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減少。但只要生產者增加的福利和國家關稅收入大于消費者減少的福利,征收反傾銷稅的綜合效應就被證明是有效的。
反傾銷稅的征收依據(jù)
對傾銷性商品將征收反傾銷稅。 征收反傾銷稅的依據(jù)標準是:
(一)出口價格低于該產品在出口國消費的同種或類似產品的可比現(xiàn)行價格。
(二)如在出口商的國內市場正常貿易中沒有同種或類似產品的出售, 或由于特殊市場因素沒有同種產品相比的可靠根據(jù), 但出口價格低于出口到第三國的同類產品的可比價格或者低于原產地國家生產成本加上合理的經營、銷售及其他費用和利潤。
(三)如果沒有出口價格或出口價格不可靠(如制造商提供津貼等),可按該進口產品第一次轉賣給一個獨立的買主的價格,作為計算出口價格的基礎。 如果沒有被轉賣給任何買主,或在進口國也沒有被轉賣, 就以任何被認為是合理的價格作為計價基礎。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三十七條 終裁決定確定傾銷成立,并由此對國內產業(yè)造成損害的,可以征收反傾銷稅。征收反傾銷稅應當符合公共利益。
各國征收反傾銷稅的目的在于
抵制傾銷行為保護國內產業(yè)免受損害。低價傾銷行為是指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低價傾銷違背企業(yè)生存原理及價值規(guī)律,在市場競爭中往往引發(fā)價格大戰(zhàn)、中小企業(yè)紛紛倒閉等惡性競爭事件,甚至導致全行業(yè)萎縮的嚴重后果。政府機構會對相關產品的價格狀況以及國內產業(yè)受損害的程度進行調查。一旦確認出口國存在低價傾銷行為,政府就會征收反傾銷稅,以保護國內產業(yè)免受不正當競爭的影響。
相關推薦:
分公司需要單獨注冊嗎(分公司需單獨注冊嗎)
開分公司還需要注冊嗎(分公司是否需要單獨注冊)
女職工的權益如何保護(對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有哪些)
錢寶是否立案(錢寶網4月15日前能退款嗎)
拒不執(zhí)行賠償(拒絕賠償會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