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
論文。。急求。。。(一)危機國為擺脫金融危機影響,將會加大本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此次金融危機起源于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波及所有的發達國家。為了抵抗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都推出了數額巨大的投資計劃,創造需求,以刺激經濟的恢復,這將給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帶來很大的機會。
(二)危機國利率降低,貨幣貶值,降低直接投資的成本
金融危機爆發后,大部分國家都采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降低利率、貨幣貶值,以刺激經濟的恢復。理論上分析,東道國低利率的政策會降低直接投資的成本,促進直接投資的流入。胡建績教授建立多元回歸模型,證明了東道國貨幣匯率的變化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有顯著正面影響。金融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貨幣對人民幣都有不同程度的貶值,這降低了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
(三)貿易保護加強,貿易摩擦增多,客觀上要求對外直接投資
金融危機下,各國國內經濟萎靡不振,失業率大幅增加,危機國國內政治壓力加大,促使貿易保護主義迅速抬頭,從而加大了貨物貿易的難度,客觀上要求更多的對外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避開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
外商直接投資的起因
外商直接投資的原因我國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原因有三:今年以來我國引進外資的速度呈現出減緩趨勢,7月份已是連續第三個月使用外資同比下降。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指出,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是影響我國引入外資的最大因素,是宏觀層面的。其次,日前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輿論日益高漲和實際立法進程加快,使長久以來外商投資的可預見收益大大縮水,自然就放慢了投資步伐。此外,國內產業政策調整,對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投資門檻提高,環境標準越來越嚴格,以及對“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限制都對引進外資有所影響,企圖利用中國低成本資源環境的外資必然會三思而后行。
影響FDI的因素
什么是FDI就是外國直接投資啊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影響:
跨國公司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影響當前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變化。
大的跨國企業的投資舉措,會帶來"追隨潮流效應"(Bandwagon effect),其投資地的選擇,就象一面旗幟,指引者為其所在行業的企業的投資和轉移的方向。
請參考中國網《國際直接投資形勢與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表的《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第一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
報告指出,2003年美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下滑53%,由2002年的630億美元降到300億美元,為近12年來最低水平,位列盧森堡、中國和德國之后。如果不計盧森堡的特例(FDI流入額為870億美元,FDI流出額達960億美元),中國是2003年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535億美元,比2002年高出8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穩定增長,主要得益于較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愈加廣闊的消費市場,這兩項吸引外資的最基本因素一直沒變。金伯生說,隨著我國對外資、合資企業在外資比例、國產化程度、外匯持有量和出口方面的要求逐漸取消,到中國發展并實現本土化生產的跨國公司越來越多。
金伯生還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后,外商對中國投資的信心有所增強,在逐步履行對WTO的承諾和各行業領域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外商可投資的范圍也更加寬泛。另外,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較強,連續幾年的持續高增長使全球企業在尋找投資地點時紛紛看好中國;還有就是近年來世界制造業集團處在新一輪調整之中,并開始對中國重新定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已成為跨國企業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胡景巖指出,國際上外國直接投資的實現形式主要來自于跨國并購方式,而中國對于外資并購的研究自2003年4月實施《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以來正處于起步階段。隨著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和系統配套措施的建立,并購方式將為中國持續有效地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開啟新的大門。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認為,今后,制造業依然是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主導力量,但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逐漸向服務領域靠攏的大趨勢下,中國服務行業吸收外資的比重將大大提高。該機構經濟學家詹姆斯·詹稱,盡管2004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略微放緩,但外資進入中國仍呈上升勢頭。
實際上,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得出的結論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的大致相同。早在今年7月初,經合組織就在一份名為《外國直接投資趨勢和近期發展》的報告中提出,2003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但該組織公布的數字與聯合國貿發會議有些出入:2003中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為530億美元,美國為399億美元。
對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獲得對外直接投資大幅減少,一些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全球經濟復蘇總體而言還顯乏力;二是市場對國際安全形勢憂心忡忡;三是很多大公司著力對此前的并購業務進行整合,因此推遲了新的跨國并購活動。
此外,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同時指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已連續3年下滑,2003年跌至5600億美元,但今年以來呈現回升態勢。其中,流入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03年銳減25%,僅為3670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去年卻同比增長9%,達到1720億美元。流入亞太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由2002年的940億美元升至1070美元,強勁的經濟增長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兩大主要原因。
1、外國直接投資之利
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增加國內投資和促進資本形成;2、吸納勞動力就業;3、提高綜合要素生產率TFP;4、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5、擴大我國的外貿規模,改善我國的外貿結構,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6、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稅收來源。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國的資本存量,有效彌補了錢納利等人提出的儲蓄-外匯雙缺口。截至1999年實際流入我國的FDI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7%,如果考慮國內的配套投資,這種資本形成效應則更為明顯;從上文我們對國內投資與FDI關系的計量分析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FDI對增加國內投資與促進資本形成在95%的水平上作用顯著。其次,外商投資企業吸納了我國大量的勞動力就業,根據相關統計資料計算我國1990-1999年這10年中外商投資經濟新增從業人員565萬人,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第三,FDI提高了我國的綜合要素生產率,從上文我們選用何潔等人和沈坤榮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總體上FDI確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要素生產率(盡管在后面的分析中我們將談到外資企業在保守先進技術方面對中方的損害),這主要是因為FDI是一攬子創造性投資,隨著資金的轉移,觀念、研究與開發、技術、管理、營銷、市場網絡等也會隨之移向受資方。第四,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從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來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2000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的72.75%,合同外資的73.72%集中在第二產業;截至2000年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項目數的72.99%,合同外資的60.87%集中在第二產業;從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行業結構來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而從改革開放后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間第一產業產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產業產值比重均呈逐年遞減態勢,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因此外資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產業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的重要因素。同時,與外國直接投資相伴而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及其擴散效應和示范效應,促進了國內利用外資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相對提高,也間接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變。第五,FDI企業的進出口比率遠遠高于國內其他企業,海關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1745.11,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48.39%,其中進口比重為53.5%,出口比重為44.0%,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的擴大。FDI企業優化我國貿易結構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使我國享受全球分工的好處、促進出口和提升進出口商品結構上。1998年我國進出口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別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資企業進出口工業制成品比重分別為90.70%和94.18%,均高于國內平均水平。最后,外國直接投資企業還為我國提高了一筆可觀的稅收收入。
2、外國直接投資之弊
由于外商來華投資主要是看好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而實現利潤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動機,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極影響,而且隨著我國加入WTO、大型跨國公司的涌進和對并購的逐步放開,這種消極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不得不讓我們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90年代以來外國直接投資越來越多的采取獨資經營方式,中外合資企業中的外商也積極通過各種方式控制企業的股權。外商千方百計取得企業的控制權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隨著國內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環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華獨資經營的環境明顯改善,外商不再依賴中方投資者與其合作以求適應傳統計劃經濟的許多特點;另一方面為了保守其技術秘密以保持其競爭優勢。外商采取獨資經營的更重要的企圖在于控制我國產業和壟斷市場。據統計,1997年外商在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服裝及皮革毛皮羽絨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食品制造業等等行業已經占據了市場份額的30%以上。其次,90年代以來,外商有投資建廠向更多的并購國有企業、國有品牌發展,而且開始從分散、隨意性收購國有企業轉向有目的、有計劃的并購效益好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或者并購不同地區同一行業的骨干企業。如本文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如果外國直接投資不是以新設企業的形式出現而是以股權調期或國有企業私有化的形式出現,那么這樣的投資并不能增加東道國的生產能力。
第三,外商投資企業往往嚴密控制其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的擴散,我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目的并沒有很好的實現。多年以來,我國主動讓出市場份額換來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術,雖然作為發展中國家考慮到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我國應考慮選擇適用技術,但是如果我國在技術上特別是具有戰略意義產業的技術總是處于落后地位,我國將無法和國外競爭,也將危及到我國的產業安全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最后,外國直接投資很多是將其母國已經淘汰的產品生產或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中國,給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五、簡短的結論
通過上文的實證分析我們知道FDI在促進我國資本形成、吸納就業和提高我國綜合要素生產率方面貢獻都是比較顯著的,同時在我們對經濟增長率與FDI的回歸分析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FDI在總體上比較顯著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從我們對FDI的積極影響的進一步剖析中也可看到FDI通過提升我國的產業結構、擴大對外貿易和優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上繳稅收等途徑也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不過也正如上文多次提到的,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逐步放開對外商行為的限制,出現了FDI企業出于利潤最大化的動機有目的、有計劃地控制我國產業、壟斷市場和封鎖先進技術的新動向。因此,本文認為我國在積極吸引外資,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的同時,應該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
http://news.webtextiles.com/info/info_view.asp?infoid=2958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com.cn/ch-sjjj/guojitouzi.htm
影響國際直接投資的因素
影響國際直接投資的因素有哪些?第一,宏觀經濟形式起著決定性關鍵作用。對于所有國家而言,決定跨境直接投資流向的首要因素是宏觀經濟形勢,國際之間如此,一國之內同樣如此。2004年,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經濟體系宏觀經濟欣欣向榮,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屢創佳績;與此同時,西歐大陸國家宏觀經濟疲軟,國際直接投資流入也萎靡不振,原因就在于此。第二,匯率是決定跨境直接投資流向的第二個重要因素[3]。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某些結構性因素也有利于他們吸收國際直接投資。首先是市場導向型的國際直接投資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地點時,不僅是在選擇低成本的生產地點,而且越來越多地是在選擇接近龐大的消費市場。這意味著人口眾多且國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國家更能夠得到外資的青睞。其次,放松管制、監管體制改革都可以激勵投資者。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國際直接投資中對消費品、汽車等的投資絕大部分是市場導向型的投資,同時,由于人民幣長期預期升值和匯率機制的改革都帶動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增加。第三,國際貿易領域的重大變革對國際投資者產生了強烈的激勵,其中尤以中國入世和國際紡織品貿易進入“后配額時代”影響最為重大。貿易自由化趨勢或者說貿易壁壘的減少,都為國際直接投資創造了大好機會和條件。中國加入WTO后,與國際間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少,這也極大地刺激了尋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國資本到中國投資的興趣。
相關推薦:
最高額保證法律依據(民法典后保證最高額擔保的規定)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資本(中外合資企業注冊資本金要求)
車輛抵押貸款(汽車抵押貸款需要什么條件)
國有企業設立的資料(國有企業注冊條件)
怎么注冊公司流程(公司注冊流程及需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