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上市公司能收購。
《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收購人可以通過取得股份的方式成為公眾公司的控股股東,可以通過投資關系、協議、其他安排的途徑成為公眾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可以同時采取上述方式和途徑取得公眾公司控制權。
收購人包括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
第六條第一款規定,進行公眾公司收購,收購人及其實際控制人應當具有良好的誠信記錄,收購人及其實際控制人為法人的,應當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任何人不得利用公眾公司收購損害被收購公司及其股東的合法權益。
《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第五條
收購人可以通過取得股份的方式成為公眾公司的控股股東,可以通過投資關系、協議、其他安排的途徑成為公眾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可以同時采取上述方式和途徑取得公眾公司控制權。
收購人包括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
《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第六條
進行公眾公司收購,收購人及其實際控制人應當具有良好的誠信記錄,收購人及其實際控制人為法人的,應當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任何人不得利用公眾公司收購損害被收購公司及其股東的合法權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購公眾公司:
(一)收購人負有數額較大債務,到期未清償,且處于持續狀態;
(二)收購人最近2年有重大違法行為或者涉嫌有重大違法行為;
(三)收購人最近2年有嚴重的證券市場失信行為;
(四)收購人為自然人的,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的情形;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定的不得收購公眾公司的其他情形。
收購公司進行收購時,需要注意被收購公司的注冊資產問題、目標公司的負債問題、目標公司的財物會計制度等。 《 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公司合并可以采取 吸收合并 或者新設合并。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法律客觀:一、個人可以收購上市公司嗎上市公司收購是指收購人通過在證券交易所的股份轉讓活動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一定比例,通過證券交易所股份轉讓活動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徑控制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一定程度,導致其獲得或者可能獲得對該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的行為。通過上市公司收購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對公司的收購不限于個人與公司,因此個人是可以收購上市公司的。二、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外商投資企業合并或分立,應當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遵循自愿、平等和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具體的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有:(1)收購人負有數額較大債務,到期未清償,且處于持續狀態;(2)收購人最近3年有重大違法行為或者涉嫌有重大違法行為;(3)收購人最近3年有嚴重的證券市場失信行為;三、公司收購的程序是怎樣的1、制定收購計劃。制定收購計劃也是初步作出決策的階段,收購者如果一開始便能組成項目小組,作出的決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往往就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一階段主要包括確定收購對象的標準,計劃今后工作,明確收購的原則及戰略。2、尋找目標公司。收購者在自己尋找目標公司的同時,也可依靠中介組織的力量,當然選擇中介能力強、信譽好的中介機構。其次,也可通過目標公司所在地的投資銀行或咨詢顧問公司了解目標公司的情況。3、初步談判。初步談判的目的是簽署“意向書”,通常由律師和中介機構主持。4、審查與決策。這是整個收購活動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收購方必須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目標公司的情況,以發現潛在的風險和目標公司今后的發展。收購者可以通過收集大量的信息了解目標公司的利與弊,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尋找降低收購價的砝碼。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準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準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后,有利于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上市公司收購在本質上即為證券買賣,具有證券交易的性質。公司收購通常示意圖涉及三方利益關系人,即收購方、出售者及目標公司或上市公司。由于各國在上市公司收購問題上所持態度不同,政府機關有時會介入某些交易關系,從而成為上市公司收購的特殊主體和參與者。但是,政府機關介入上市公司收購,目的在于評價交易行為的合法性,而非直接參與交易,更非從中獲得利益,故不屬于上市公司收購的直接主體。個人是可以收購上市公司的,希望可以幫到需要幫助的朋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