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限售股減持是指上市公司股東在一定時期內無法所持有的股票,其股份減持的規定。這一制度旨在保護市場穩定和投資者利益,防止大股東大量減持導致股價下跌。限售股減持規定是監管機構對限售股減持行為所做的規范,其中包括減持時間、減持數量和減持方式等方面的規定。
限售股減持的原因限售股減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避免股價大幅波動:限售股減持制度的實施可以避免大股東大量減持造成股價大幅波動,保護小股東的利益,維護市場的穩定。
2.保護上市公司利益:股東減持可以防止大股東在短期內大量,導致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3.提高投資者信心:限售股減持規定可以提高投資者的信心,減少投資風險,促進市場的穩定發展。
限售股減持規定的內容限售股減持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減持時間規定:限售股減持的時間一般會規定在上市公司股票解禁后的一定期限內,例如解禁后6個月、12個月等。在此期限內,股東無法減持股票。
2.減持數量規定:限售股減持規定一般會對股東減持的數量做出,例如每次減持不得超過持有股份的一定比例,或者規定在一定期限內減持的總數量不得超過一定比例。
3.減持方式規定:限售股減持規定還會對股東減持的方式進行規定,例如要求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進行減持,或者規定減持時要向證券監管機構報備等。
4.公告要求:限售股減持規定還會要求股東在減持前進行公告,向市場披露減持計劃,增加信息透明度,防止交易。
5.處罰措施:對于違反限售股減持規定的股東,監管機構會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例如罰款、禁止買賣股票等。
限售股減持規定是保護市場穩定和投資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對于上市公司和股東都具有重要意義。限售股減持規定的實施可以有效避免大股東減持對股價造成的沖擊,維護市場的穩定和投資者的信心。
股市中,大股東減持是眾多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多數情況下,大股東減持還會對股票產生一定影響。那么,大股東在減持時,應遵循什么規則?具體如下文所示。
大股東減持規則是什么?
【1】減持時間及比例規定:
【2】大股東減持預披露要求,每減少5%的披露要求,包括:
禁止減持的情形
【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
1、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后未滿6個月的;
2、大股東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3個月的;
3、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2】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標準的,自相關決定作出之日起至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或者恢復上市前,其控股股東(僅適用大股東中的控股股東)不得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1、上市公司因欺詐發行或者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
2、上市公司因涉嫌欺詐發行罪或者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3、其他重大違法退市情形。上市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其第一大股東及第一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應當遵守前款規定。
【3】大股東持有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其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還應當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承諾:
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也不由發行人回購該部分股份(存在承諾豁免的情形)。
法律分析:大股東減持或者特定股東減持,采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大股東減持或者特定股東減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大股東減持或者特定股東減持,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總數的5%,轉讓價格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規定執行,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及交易所業務規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第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
(一)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后未滿6個月的。
(二)大股東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3個月的。(三)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董監高不得減持股份:
(一)董監高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后未滿6個月的。
(二)董監高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3個月的。(三)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八條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于:擬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減持時間區間、方式、價格區間、減持原因。減持時間區間應當符合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在預先披露的減持時間區間內,大股東、董監高應當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披露減持進展情況。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后,大股東、董監高應當在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予公告;在預先披露的減持時間區間內,未實施減持或者減持計劃未實施完畢的,應當在減持時間區間屆滿后的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予公告。第九條上市公司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應當符合前款規定的比例限制。股東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在股份限售期屆滿后12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數量,還應當符合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比例限制。適用前三款規定時,上市公司大股東與其一致行動人所持有的股份應當合并計算。
減持新規全文細則(5%以上股東減持規則 )
法律分析:特定股東減持規定如下:1、特定股東減持,即大股東以外持有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減持其持有的該等股份;2、特定股東減持,采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3、特定股東減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4、特定股東減持股份的其他規定。
法律依據:《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第八條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 15 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于:擬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減持時間區間、方式、價格區間、減持原因。減持時間區間應當符合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在預先披露的減持時間區間內,大股東、董監高應當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披露減持進展情況。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后,大股東、董監高應當在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予公告;在預先披露的減持時間區間內,未實施減持或者減持計劃未實施完畢的,應當在減持時間區間屆滿后的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予公告。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規定
股票鎖定期是指特定主體所持有的股票暫時不能轉讓的期限。在股票鎖定期屆滿后,轉讓股票的,受到減持規則的限制。股票鎖定期及鎖定期后轉讓規則,按不同持股主體分類,具體如下:
一、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
限制股票范圍:首發上市前取得的股票,上市后從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不屬于限制范圍。
鎖定期:首發上市后36個月,如果承諾限售期長于36個月的,按照承諾的更長限售期執行。
減持規則:(1)每三個月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2)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3)協議轉讓不受前述(1)和(2)項限制,但單個受讓方受讓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總數的5%,且減持后不再具有大股東身份時,出讓方、受讓方在6個月內應當遵守(1)和(2)規則;(4)任意連續90日內采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5)科創板上市公司且上市時未盈利的,在公司實現盈利前,自股票上市起第4個會計年度和第5個會計年度內,每年減持的首發前股份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
不得減持情形:(1)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后未滿6個月的;(2)大股東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自律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三個月的;(3)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其他持股5%以上的股東
限制股票范圍:首發上市前取得的股票,上市后從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不屬于限制范圍。
鎖定期:首發上市后12個月。
減持規則:(1)每三個月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2)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3)協議轉讓不受前述(1)和(2)項限制,但單個受讓方受讓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總數的5%,且減持后不再具有大股東身份時,出讓方、受讓方在6個月內應當遵守(1)和(2)規則;(4)任意連續90日內采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
三、突擊入股
限制股票范圍:首發上市前取得的股票,上市后從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不屬于限制范圍。
鎖定期:工商變更或首發上市后3年。
四、定向增發入股
限制股票范圍:非公開發行取得的股票。
鎖定期:(1)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關聯人、通過認購本次發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的投資者、以及董事會擬引入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認購的股份鎖定期為發行結束后18個月;(2)前述(1)中所列人員以外的投資者認購的股份鎖定期為發行結束后6個月。
五、收購方
限制股票范圍:因本次收購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
鎖定期:收購完成后18個月。
六、創投基金
持股主體:指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鎖定期:(1)對于發行人有實際控制人的,非實際控制人的創投基金股東,按照公司法有關規定鎖定一年;但如果創投基金為控股股東的,鎖定期為36個月;(2)發行人沒有或難以認定實際控制人的,對于非發行人第一大股東,但位列合計持股51%以上股東范圍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東,鎖定12個月。
特殊減持規則:根據截至到首發上市時的持股期限不同、減持限制不同,具體為: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1)不滿36個月的,在3個月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2)36個月以上不滿48個月的,在2個月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3)48個月以上但不滿60個月的,在1個月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4)60個月以上的,減持股份總數不再受比例限制 。大宗交易減持的,股份出讓方、受讓方應遵守交易所關于減持數量、持有時間的規定。
上述減持規則適用限制條件:投資的企業應滿足以下情形之一:(1)首資接受投資時,企業成立不滿60個月;(2)首次接受投資時,企業職工人數不超過500人,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年度合并會計報表,年銷售額不超過2億元、資產總額不超過2億元;(3)截至發行申請材料受理日,企業依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已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持股主體不符合第1項或者投資的上市企業不符合第3項的,減持股份根據持股主體的不同適用第一條、第二條或第七條規定。
七、持股不足5%的其他股東
限制股票范圍:首發上市前取得的股票,上市后從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不屬于限制范圍。
鎖定期:首發上市后12個月。
減持限制:無。
八、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限制股票范圍:首發上市前取得的本公司股票/上市后從二級市場買入的本公司股票。
鎖定期:(1)首發上市前取得的本公司股票,首發上市后12個月;如為科創板上市公司且上市時公司未盈利的,首發上市后36個月;(2)離職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
注:法律對于股票取得方式未做限制性規定,應視為所有持有的股票不論取得方式,均在限售范圍內
);如為科創板上市公司且上市時公司未盈利的,在(1)規定的鎖定期內離職的,對于首發前取得的股份,應繼續遵守(1)中鎖定期的規定;(3)創業板上市的,在首發上市后6個月內離職的,自申報離職之日起18個月內不得轉讓;首發上市后第七個月至第十二個月離職的,自申報離職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轉讓。
減持規定: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
不得減持的情形:(1)董監高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后未滿6個月的;(2)董監高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自律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三個月的;(3)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九、科創板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限制股票范圍:首發上市前取得的本公司股票。
鎖定期:(1)首發上市前取得的本公司股票,首發上市后12個月;如上市時公司未盈利的,首發上市后36個月;(2)離職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
注:公司法對于股票取得方式未做任何限制性規定,應視為所有持有的股票不論如何、何時取得,均在限售范圍內
)。
減持規定:首發上市后4年內,每年轉讓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
另提示:司法強制執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贈與等導致股票需要從原持有人處轉出的,均須遵守減持規定。
10大股東宣布15日起6個月內減持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規定具體如下:
1、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
2、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通過證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
3、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4、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數量,每達到該公司股份總數1%時,應當在該發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
《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第二條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創業投資基金,其所投資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后,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其持有的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適用下列比例限制:
(一)截至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日,投資期限不滿36 個月的,在 3 個月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1%;
(二)截至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日,投資期限在 36個月以上但不滿 48 個月的,在 2 個月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1%;
(三)截至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日,投資期限在 48個月以上但不滿 60 個月的,在 1 個月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1%;
(四)截至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日,投資期限在 60個月以上的,減持股份總數不再受比例限制。投資期限自創業投資基金投資該首次公開發行企業金額累計達到 300 萬元之日或者投資金額累計達到投資該首次公開發行企業總投資額 50%之日開始計算。
持股比例5%以下股東減持有規定嗎
股東15個工作日后減持股票是好是壞,整體看是壞事。
控股股東減持股票是指控股股東在二級市場上拋出股份,減少其對公司的控制權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市場上的股票股價。
1、大股東、管理層減持股票,多數時候沒有什么意義,正常現象 2、減持的數量如果很大,則對股價不利,少可忽略不計,和股票本身沒有什么關聯 3、大股東解禁、減持,通常情況利空股價;但某鐘程度看也是利好,因為之前即使股票上漲也無法獲利,所以,解禁有可能帶來一段拉高趨勢,有時候反向思維一下可能好些
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規定
根據《減持規定》規定,上市公司持股5%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持有、控制公司股份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數量,每達到該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一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上市公司持股5%大股東通過證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除此之外,上市公司采用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回購股份的,每日減持的數量不得超過減持計劃披露日前二十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量的25%,但每日減持數量不超過二十萬股的除外。在任意連續九十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十大流通股東減持規定
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規定如下:
1、持股5%以上的股東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
2、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證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
3、持股5%以上的股東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4、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數量,每達到該公司股份總數1%時,應當在該發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
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的情形如下:
1、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后未滿 6 個月的;
2、大股東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 3 個月的;
3、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第四條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可以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賣出,也可以通過協議轉讓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減持股份。因司法強制執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贈與、可交換債換股、股票權益互換等減持股份的,應當按照本規定辦理。
第八條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 15 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于:擬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減持時間區間、方式、價格區間、減持原因。減持時間區間應當符合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在預先披露的減持時間區間內,大股東、董監高應當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披露減持進展情況。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后,大股東、董監高應當在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予公告;在預先披露的減持時間區間內,未實施減持或者減持計劃未實施完畢的,應當在減持時間區間屆滿后的兩個交易日內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予公告。
第十條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并導致股份出讓方不再具有上市公司大股東身份的,股份出讓方、受讓方應當在減持后 6 個月內繼續遵守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第一款的規定。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股份出讓方、受讓方應當在減持后 6 個月內繼續遵守本規定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
一、正面規定
1、大股東、董監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應當在首次賣出股份的15個交易日前向本所報告備案減持計劃;
2、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通過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自股份解除限售起12個月內,減持數量不得超過其持有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50%;
3、大股東減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
5、受讓方在受讓后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受讓的股份。
二、分析
十大流通股東是指本期前十股東以及持股情況,十大流通股東是指前一報告期的十大流通股東以及持股情況。十大流通股東可能會和本期的十大流通股東相同,也有可能會出現上期的十大流通股東在本期被擠出前十的情況。投資者可以根據十大流通股東的變化來分析個股。
三、十大流通股東和十大股東的區別是什么?
十大股東和十大流通股東的區別在于上市公司有沒有禁售流通股。十大股東指的是總股本中所持有最多持股量的前十股東,而十大流通股股東是指前十名持有流通股最多持股量的股東,如果上市公司有禁售流通股,那么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持股量、影響力以及話語權則都不是最大的,而十大股東在上市公司是有全面的最大的話語權,出現變化時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力是較大的。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沒有禁售流通股,那么十大流通股股東和十大股東就是一樣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