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當中規定合伙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法律當中規定合伙合同糾紛需要根據人民法院審查的情況,還有就是雙方當事人所提交的證據認定,一旦發生合伙合同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的方式來處理。合伙協議糾紛案件處理具體如下:
正確地把握處理合伙協議糾紛的幾個基本原則
1、掌握合伙的最本質特征。
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并要求合伙人對出資數額、盈余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伙、合伙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合伙的債務,由合伙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2、合伙協議不允許約定一部分人只享受利益,不承擔風險。
《合伙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合伙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由全體合伙人依照合伙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伙協議末約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擔。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擔全部虧損。”
3、合伙人退伙,必須經過全體合伙人同意,如果不經同意,因退伙給合伙人造成損失的要賠償。
4、全體合伙人對合伙的外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也就是說合伙對外有債務時,以合伙財產承擔,合伙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全體合伙人以自己個人財產承擔責任。
5、合伙投入合伙的財產和合伙積累的財產歸全體合伙人共有,共同管理,共同經營。
6、合伙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伙人共同決定,合伙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7、合伙人散伙時在清理完各種稅款后,清理對外債務,仍有剩余時,退還各自投資,還有財產時分取利潤。
二、合伙協議糾紛案件的類型是什么?
合伙糾紛案件,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主要有以下幾種:
1、要求給付合伙盈余款。主要針對合伙經營有贏利的情況,比如扣除原材料款、外加工款或人工工資,尚有盈余,此時要求按照出資比例分配利潤。該類案件共有5件。
2、要求支付合伙墊付款或費用。在合伙期間未按出資比例實際支出,一方墊付款項較多,而合伙經營收入主要由另一方領取或控制,又不肯主動配合對帳清算的情形下,墊付較多一方提出主張。該類案件共計6件。
3、要求返還投資款或投資設備。合伙事項未按約開展,或者雙方約定了投資款返還的條件時,原告提出該種請求,共計6件。
4、要求支付退火(股)款。該類案件共4件,合伙人退伙時,經協商訂有書面協議,明確約定了另一方應當支付的款項金額,如另一方違約不履行,原告就提出該種請求。
5、要求支付合伙虧損補償款。由于合伙經營發生虧損,一方支出相對較多,要求另一方按出資比例結算后補償相應的差額。此類案件共有2件。
6、要求確認合伙協議無效或解除合伙協議,同時退還投資款。該種訴訟請求一般在合伙目的無法實現,或合伙主體資格及合伙內容有法律禁止性規定時,由受損相對較大一方提出主張。該類案件共有2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不管是合伙方面的合同還是其他類型的一些合同,如果發生糾紛的話,完全是可以選擇人民法院起訴的方式來進行解決的,但是要到人民法院起訴的話,需要提交民事起訴狀,還有就是需要提交證據材料,這些都是必須要具備的。
一、合伙合同糾紛需要哪些證據?
合伙合同糾紛需要提供能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證據的類型包括以下幾種: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二、合伙合同糾紛起訴時需準備哪些材料?
1、起訴狀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數提供副本。起訴狀正本和副本均必須提供原件,原告為個人的必須親筆在具狀人一欄中簽名,原告為單位的,由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
2、主要證據材料,并按被告的人數提供副本(復印件)。包括下列證據:
(1) 證明原告訴權的證據;
(2) 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起訴的民事法律關系的證據;
(3) 證明原告所訴事實、理由存在的證據;
(4) 其他可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證據。
3、原、被告的身份證明:
(1)原告為個人的,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必要時提供原告的戶籍證明;被告為個人的,提供其戶籍證明或暫住證明;
(2)原告為單位的,提供其營業執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原件;被告為單位的,提供其工商登記證明。
4、如委托他人訴訟,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托書及受托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并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
5、如委托律師訴訟的,則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托書及律師事務所接收委托的證明、函件和律師證復印件。
三、合伙合同糾紛怎么起訴?
1、準備好民事訴訟狀。
2、到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并提交相關的證據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準時出席參與訴訟活動。
4、若不服一審判決或裁定,應在接到判決書后15天內或接到裁定書后10天內向原審人民法院或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并遞交上訴狀。
事實上,如果通過司法途徑處理合伙合同糾紛,不僅要提供能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還要提供原被告的身份證明材料,合伙合同糾紛的舉證責任是誰主張誰舉證,所以,雙方都要在法院規定的舉證期限內提供合法有效的證據,證據不足就意味著會敗訴。
一、個人合伙協議合同糾紛律師怎么起訴?
合同訴訟糾紛的流程主要包括選擇具有管轄權的法院,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書寫起訴狀進行立案,開庭時可在法庭辯論,發表質證意見,最后對于判決結果有異議的,可上訴,申請再審。
1、確定訴訟管轄的法院
法院是否有管轄權,主要是約定管轄和法定管轄兩種方式確定,合同雙方在合同簽訂時可能會對訴訟糾紛可能管轄的法院作出選擇,雙方經過協商約定好管轄的法院。
如果雙方沒有約定管轄法院的,按照法定管轄來覺得,一般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簽訂地及合同履行地等管轄法院,不同類型的合同,其管轄法院也有所不同,具體需要看法律規定。
2、書寫起訴狀,整理好相關的訴訟材料
到法院起訴,需要有起訴狀,原被告的基本信息以及相關的證據材料,有訴訟代理人的,還需要代理人的身份信息,現有證據包括合同及合同履行的相關材料,要求是原件。如果某些材料不是原件,應讓律師審查是否會影響訴訟結果。
3、法庭辯論質證
立案介紹后法院發送傳票,確定開庭時間,也會對原被告雙方的證據材料進行交換,對于證據的真偽及證明力大小等各方面在法庭進行辯論,有新證據的,也可提交。
4、判決生效階段
法庭辯論之后,法院經過調查分析,認定案件事實經過,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決,對于判決結果有異議的,可提起上訴,請求上一級法院進行判決。
二、合伙企業如何納稅?
合伙企業需要繳納增值稅、水利基金、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如果有房產還需要繳納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
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一是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企業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二是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三是協商不成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四是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伙人在計算其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不得用合伙企業的虧損抵減其盈利。
訴訟是解決合伙合同糾紛的最終形式,合伙企業需要繳納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能夠確定合伙企業營業額,按照協議中約定的比例,繳納稅款,如果合伙協議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合伙人協商的比例繳納稅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