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哪些唱片公司比較有名?
全球有哪些唱片公司比較有名?rn包括中國的公司:環球音樂集團英文:niversal Music Group
成立時間:1930年
代表藝人: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陳慧琳,許志安,陳慧嫻
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是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發行)集團。環球唱片的前身是寶麗金唱片(Polygram)。1972年由德國Polydor International(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國際業務名)與荷蘭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了Polygram,并先后在1961年和1980年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和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20世紀90年代,Polygram又先后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12月,加拿大Seagram公司將Polygram和原BMG旗下的Universal/MCA公司合并成為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組成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與BMG(貝圖斯曼),EMI,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并稱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 。環球唱片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并擁有Polydor,MCA,Decca,Philips,Mercury,Island,Geffen,A&M,Motown,Interscope,Dreamworks,Walt Disney等眾多知名品牌。
華語流行樂壇,環球唱片擁有數量龐大的子公司,從香港的正東、新藝寶到臺灣的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悉數劃歸環球陣營??v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華語樂壇,不能不首先提到環球唱片的前身寶麗金唱片。香港寶麗金唱片成立于1971年,最早進駐華語市場,在亞太地區拔得頭籌。從七十到九十年代,寶麗金旗下歌手有許冠杰、鄧麗君、徐小鳳、張學友、譚詠麟、黎明、陳慧嫻、王菲(新藝寶)、張國榮、達明一派、陳慧琳(正東)、鄭中基、黃耀明、陳曉東等,可以說寶麗金代表當年整個香港樂壇。
如今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陳慧琳、許志安等老牌歌手是環球唱片的支柱,另外環球旗下藝人還包括陳曉東、張柏芝、2R、余文樂、麥浚龍等。但相比于當年的寶麗金無疑遜色不少,即使與其他幾大唱片公司相比,世界唱片業龍頭老大環球唱片在華語市場卻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一線歌手缺乏絕對的時代特性和號召力,充斥的二三線歌手也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旗下公司的龐雜,藝人數量的眾多,音樂理念的滯后,都使環球唱片形勢頗為被動。
環球唱片入主內地較晚,2004年才正式致力內地娛樂事業的拓展。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環球唱片先后代理了廣東幾何音樂旗下張敬軒、與非門的海外發行權,借幾何文化將環球唱片伸向內地版圖。2004年3月,環球唱片亞太區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建立了以音樂為基礎的新一代娛樂公司——上海上騰娛樂有限公司(SUM Entertainment),先期已注入啟動資金高達1億元人民幣。環球唱片東南亞區總裁許智偉甚至表示:“未來環球要在中國內地推出的每張唱片的銷量目標都將是1億張?!辈恢h球唱片內地事業的啟動能否改變目前嚴峻的現狀,帶動激活起整個唱片公司的良性運作,我們惟有靜觀其變……
---------------------------------------------------
公司: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英文名稱:Sony Music
成立時間:1890年
網址(中國)www.sonymusic.com.cn
www.sonymusic.com.tw
代表藝人:王菲,周杰倫,F4,王力宏,蔡依林,莫文蔚,阿杜,黎明,李玟
追溯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Sony Music)的歷史,最早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于1890年,隸屬于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其余為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歷史上與寶麗金,貝圖斯曼并稱為三大唱片集團。該公司1948年制成世界首張12英寸密紋唱片,1965年在倫敦設立分公司,成為橫跨歐美的唱片集團。1989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被日本索尼財團以20億美元收購合并,并廢除原有的Columbia和CBS商標,改用全新的Sony Music和Sony Classical商標發行唱片,成為20世紀五大唱片集團之一。索尼唱片旗下擁有Columbia Records、Epic Records、Sony Classical、Leqacy Recording、Sony Nashville、Sony Wonder等多個品牌。
縱觀當今華語樂壇,索尼唱片以其雄厚的實力和眾多華語一線歌手的黃金陣容,成為當之無愧的王牌老大。索尼唱片于90年代初在臺北成立了新力哥倫比亞音樂股份有限公司,進駐華語樂壇。與當時主流的港臺流行樂不同,索尼唱片卻是以西化的音樂路線大行其道登陸華語市場。整個90年代,索尼唱片大膽引入R&B等西方流行音樂元素,從最早簽約瘐澄慶到之后的李玟、柯以敏、王力宏,他們無一例外的堅持著國際化音樂路線。外加上孟庭葦、彭羚、林志炫等人良好的唱片品質,90年代末期索尼唱片大業已初具雛形。
索尼唱片在兩千年之后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輝煌期。不僅創造了F4的偶像神話,更不惜重金招兵買馬,以時尚多元的風格全力打造SONY“頂級艦旗”,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勢。兩年間一舉取得“阿爾發音樂”周杰倫和“銀魚音樂”王菲的唱片發行權,將華語樂壇兩張絕對王牌收至帳下。目前索尼唱片,男歌手周杰倫、阿杜、王力宏、黎明、伍思凱、瘐澄慶實力偶像各有側重,女歌手王菲、蔡依林、莫文蔚、李玟、新老兼具個性鮮明,偶像組合F4、可米小子更是緊貼年輕受眾群。與其他大公司相比,索尼唱片勝在精兵強將,眾多大牌的各自宣傳也相當成功。資金雄厚,緊跟主流,音樂多元,市場明細,有的放矢便是索尼唱片的成功之處,也使他們成功站在了華語樂壇制高點的位置。
但索尼一向高價的唱片定位一直存在異議,不過對于以規模和歌手見長的索尼唱片而言,未來前景仍相當樂觀。
---------------------------------------------------
公司:EMI百代唱片
英文名稱:EMI
成立時間:1897年
代表藝人:林憶蓮,陶喆,簫亞軒,順子,齊豫,劉若英,張宇,戴佩妮,江美琪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又稱百代唱片,成立于189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決定強強聯手,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簡稱EMI。1955年,EMI收購了美國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國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總部設在倫敦,在全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1991年,英國Thorn-EMI集團以十億美元將同屬英籍之獨立品牌維京唱片(Virgin Music)并入旗下,目前EMI擁有Captial,Apple,Virigin,arlophone,Liberty,BlueNote等多個唱片品牌,是英國唱片業的龍頭公司。
EMI在中國發展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上世紀二十年代,EMI所收購的法國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國之所以稱作“百代”,也正是這家法國公司Pathe的音譯。而今天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當年在中國設立的這個分支機構。當年如雷貫耳的周旋,胡蝶,聶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進步音樂家均云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羅文從79年到93年一直是效力于EMI旗下。如今天王劉德華起步樂壇簽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內地方面,早在90年代EMI就曾與那英、鄭鈞、解曉東等人簽約。
在華語歌壇,從八九年十代開始,EMI就一直以音樂品質著稱,有陳百強、張宇、巫啟賢、彭羚等歌手。1996年EMI成功收購臺灣本土著名的點將唱片,蔡琴、伍思凱、張清芳、優客李林的加入壯大了EMI百代唱片的實力。而EMI真正騰飛卻是在90年代末期,97年EMI一方面以6000萬港幣簽下產后復出的王菲,另一方面全力打造那英內地天后。兩位天后的成功瞬間扭轉了EMI缺少一線歌手的薄弱環節,大大提升了EMI百代在華語歌壇的地位。
兩千年以后,Virigin維京音樂成為EMI其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之后維京音樂的總監姚謙躍升為EMI亞太區總經理,成為EMI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林憶蓮簽約EMI推出《至少還有你》成功轉型后,EMI便走著時尚化的音樂路線。彰顯都市時尚質感的林憶蓮、簫亞軒、B.A.D,創作歌手陶喆、順子、張宇,優質女聲戴佩妮、江美琪、許茹蕓、何韻詩等都是EMI旗下的藝人。2003年劉若英、齊豫加盟旗下,為EMI百代平添了幾分人文氣息。在2001年之后的幾年,EMI在華語樂壇蒸蒸日上。
--------------------------------------------------------------
公司:BMG唱片
英文:Bertelsmann Music Group
成立時間:1987年
代表歌手:陳小春,彭佳慧,永邦,張惠春
BMG是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全稱為Bertelsmann Music Group,是德國媒體巨人貝塔斯曼集團(Bertelsmann,世界第二傳媒帝國,被譽為最具全球性的傳媒公司)旗下的音樂業務子公司。貝塔斯曼于1835年由卡爾· 貝圖斯曼在德國創立,最初在圖書業以出版圣經發跡,1958年首次涉足音樂領域,分別收購了德國與奧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兩家唱片公司,1987年一舉買下了美國著名的唱片大廠RCA,并且正式成立了貝圖斯曼唱片集團(BMG)。BMG作為世界著名音樂集團,擁有阿日斯特唱片(Arista Records)、BMG加拿大(BMG Canada)、BMG阿瑞歐拉(BMG Ariola)等200多家子公司。
在華語樂壇,BMG于96、97年收購了臺灣巨石(原屬滾石旗下)、香港藝能動音及日本FUN HOUSE唱片公司,在兼并收購浪潮中不斷壯大。但同其他四大唱片公司相比,BMG的實力和藝人陣容往往并不十分搶眼。劉德華和梅艷芳曾經是BMG無可撼動的絕對王牌,堂娜、鄭伊健、柯受良、徐若瑄、裘海正、鐘漢良、游鴻明、周俊偉也先后效力其下。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吳宗憲的阿爾發唱片公司成功挖掘了周杰倫,BMG一時風光無限。但隨著阿爾發唱片的拱手賣出,劉德華的New Melody Group制作公司收回BMG的宣傳權和天后梅艷芳的病逝,BMG發展勢頭率受重創,旗下藝人則只有陳小春、彭佳慧、永邦、張惠春等人。當今樂壇的許多大牌當年均來自BMG,多年來BMG更像是一個跳板,卻難于更進一步。公司整體實力、向心力、宣傳的欠缺以及模糊的音樂定位都成為BMG發展的桎梏。
BMG于1996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進軍內地歌壇,期間旗下藝人有丁薇、李泉、孫楠、林依輪、瞿穎等人。但隨著李泉、林依輪過渡到BMG參與投資的NMG天中文化,其他歌手的跳槽淡出,BMG目前藝人主要有當家花旦丁薇和當家小生陳坤。
----------------------------------------------------------
公司:華納唱片
英文名稱:Warner/Wea
成立時間:1930年
代表歌手: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郭富城,孫楠
官方網址(中國地區):www.warnermusic.com.hk香港
www.warnermusic.com.tw臺灣
www.warnermusic.com.cn大陸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于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后又分別于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后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l)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后華納音樂集團 (Warner Music Group, WMG)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蕩,公布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2003年華納唱片(華語)公司入主中文市場恰巧十年時間。1992年著名的臺灣本土唱片公司飛碟被華納控股,1993年華納正式收購飛碟唱片,成立華納臺灣唱片公司,標志著華納全面進軍華語樂壇。雖然收購了飛碟唱片,原飛碟旗下歌手王杰、蔡琴、郭富成、姜育恒、葉倩文、蘇芮、張雨生、陳百強、呂方、林憶蓮的唱片版權也歸于華納,但華納在90年代卻發展的并不順利。隨著旗下歌手合約紛紛到期,整個華納一度面臨著鄭秀文郭富城一王一后獨撐大局的窘境。而90年代華納唱片最值得圈點的則是,1995年將朱哲琴adawa成功的推向了世界市場,《阿姐鼓》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并且銷量最高的中文唱片,在國際樂壇引起強烈反響。
華納唱片的真正猛崛起始于2000年前后。在1998年周建輝新任華納大中華區總經理之后,華納代理了擁有梁詠琪、古巨基的EEI唱片的發行業務。另外,華納把目光伸向了臺灣和內地市場,在兩地分別簽下張惠妹、那英兩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氣小天后孫燕姿,加上鄭秀文坐鎮香港,構成了華納獨一無二的“天后宮”。此外,華納主攻內地市場,與專營校園音樂的獨立品牌“麥田音樂”和以專業演藝經管為理念的“普萊音樂”簽約,兩者成為華納的加盟品牌。華納麥田的樸樹、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內地頭號男女歌手孫楠、那英均招至麾下,無疑擴大了華納的品牌內涵與內地影響力。
目前華納除了“四大天后”(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兩大天王”(郭富城,孫楠)之外,還擁有蔡健雅、麻吉等藝人。華納的成功,更多的是依托如云的大牌歌手搶占市場。憑借國際化推廣的經驗,各自獨立的發展空間和相對固定的市場,避免了女歌手之間的顧此失彼。另外,華納音樂還是以港臺商業化的主流音樂為主,如何拓展單一的音樂形式,攻克男歌手領域的軟肋,借以突破固有的大牌表象,卻成為決定華納未來發展的重頭戲。
參考資料:http://www.davidcn.com/bbs/viewthread.php?tid=20869
索尼BMG 環球
全球四大唱片公司
華納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于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后又分別于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
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
環球
20
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發行)集團,1972年由德國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
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的發展史
BMG
BMG
全稱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國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搖身成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之一。
RCA
全稱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機和電臺廣播公司,1919
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
EMI
EMI唱片公司,全稱:電力及音樂集團(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LTD),集團成立于1931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前身是1897年成立于倫敦的英國留聲機公司,是當今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歷史幾乎就是整個唱片業的發展史,許多著名的唱片廠牌都與EMI有著剪不斷的臍帶關系。
sony
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會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會社,簡稱索尼,日本東京為企業總部橫跨數碼、生活用品、娛樂領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創立于1946年5月,擅長公關手腕的盛田昭夫與擁有技術研發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創辦,目前的經營團隊由媒體娛樂出身的霍華德·斯金格與擁有技術研發資歷的中缽良治共同領導。
但,BMG唱片和SONY唱片,在2005年元月一日中正式合并,因此全球五大已經變成四大了。
全球五大唱片公司是誰 要排名 謝謝
中國唱片公司
華納唱片公司
百代唱片公司
太合麥田公司
滾石唱片公司
環球唱片公司
華數唱片公司
京文唱片公司
滾石唱片公司
華誼唱片公司
海碟唱片公司
華研國際公司
福茂唱片公司
BMG
唱片公司
鳥人藝術唱片
全球5大唱片公司是?環球唱片公司旗下藝人都有誰/
一
華納
二
環球
三
BMG
(注:現已經和索尼合并了)
四
EMI
五
SONY
MUSIC
環球音樂是全球最大的音樂集團。環球音樂旗下的藝人,實在太多了。下面是個普及版本的。
一、香港環球
(1)目前活躍的有:
譚詠麟、張學友、陳奕迅、李克勤、陳慧琳、張敬軒、余文樂、張柏芝、2R、王菀之、劉浩龍
(2)曾經是環球藝人的有:
劉德華、黎明、張國榮、王菲、陳慧嫻、鄧麗君、許冠杰
二、臺灣環球:
(1)目前活躍的有:
周傳雄、潘瑋柏、Energy、許慧欣、何以奇、超口愛、蘇慧倫、Yummy、櫻桃幫、胡兵
(2)曾經是環球的藝人有:
孟庭葦、許茹蕓、熊天平、迪克牛仔、童安格、許美靜、費翔、
三、內地:
(1)上騰娛樂旗下所有藝人:薛之謙、君君…………………………
(2)韓寒、王思思、黃玲等
四、國際藝人:
U2、Mariah Carey、Bon Jovi、ABBA、The Carpenters、Boyzone、Bee gees、Black eyed peas、
50cents、Eminem、Jay-z………………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
華納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于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后又分別于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
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
環球
20
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發行)集團,1972年由德國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
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的發展史
BMG
BMG
全稱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國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搖身成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之一。
RCA
全稱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機和電臺廣播公司,1919
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
EMI
EMI唱片公司,全稱:電力及音樂集團(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LTD),集團成立于1931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前身是1897年成立于倫敦的英國留聲機公司,是當今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歷史幾乎就是整個唱片業的發展史,許多著名的唱片廠牌都與EMI有著剪不斷的臍帶關系。
sony
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會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會社,簡稱索尼,日本東京為企業總部橫跨數碼、生活用品、娛樂領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創立于1946年5月,擅長公關手腕的盛田昭夫與擁有技術研發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創辦,目前的經營團隊由媒體娛樂出身的霍華德·斯金格與擁有技術研發資歷的中缽良治共同領導。
一、 華納
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隸屬于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后又分別于 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后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0年隨時代華納被美國在線(AOL)出資1600億美元合并,并隨即又出資200億美元與英國EMI唱片公司合并,組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唱片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Wea被稱為Warner Classics,旗下擁有Erato 、Teldec、 Elektra Nonesuch、Finlandia等多家規模不大但實力強勁的唱片公司,是不容忽視的 一支力量。在流行音樂領域Wea 被稱為Warner Music,多年來以Warner Brother和Wea作為 商標發行唱片,旗下擁有麥當娜、恩雅、 All-4-One、 Peter Poul & Mary、R.E.M、 The Smith、 Green Day、Jewel、Cher、Prince等眾多流行巨星。是世界唱片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臺灣的UFO(飛碟唱片),大陸 的麥田音樂制作公司和普萊音樂也在Wea旗下。
二 環球
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發行)集團,1972年由德國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 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 的發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過Philips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歸帳下。1980年,又將名揚全球的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進入20世紀90年代, Polygram又 先后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與環球音樂公司 和并成為UNIVERSAL MUSIC GROUP(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 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發行各種類型的音像制品,與 BMG(貝圖斯曼), EMI, 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納)并稱為世界五大唱片 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旗下擁有DG, Decca, Philips, Mercury, Impulse,
VerveGRP, Archiv, PointMusic, MCA等重量級唱片公司,還代理Telarc等公司的業務, 有眾多超一流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作為其堅強的后盾.而在流行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 同樣享有極高的聲譽,旗下擁有Polydor, MCA, Decca, Philips, Mercury, Island,
Geffen, A&M, Motown, Interscope, Dreamworks, Walt Disney(迪斯尼影片公司所屬
的唱片公司), DefJam, Argo, BAM, 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正東,新藝寶, 喜洋洋唱片,上海藝風,浙江步晟,等眾多唱片公司,還直接以Polygram和UNIVERSAL(環球 音樂)為商標發行唱片,其下云集了眾多的流行歌手和樂隊,如U2, The Police,
Boyz II Men, Spice Girls, Ace Of Base, ABBA, BonJovi, Nirwana, Boyzone,
Cranberries, Texas, Metallica, The Jam, Roxy Music, Bee Gees, Slade演唱組;
Janet Jackson, James Taylor, Shania Twain, Sting, Paul Weller,Tina Turner,
Bob Marley, Eric Clapton, AQUA, Sheryl Crow, Bryan Adams, Elton John,
Stevie Wonder, Byyan Ferry, george Bensen, Trisha Yearwood, B.B.King,
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鄭中基,黃耀明,陳曉東,陳惠嫻,李惠敏,許美靜,許茹云,范曉萱, 迪克牛仔,動力火車,許志安,蘇永康,熊天平,陳惠琳,張柏芝,雷頌德,吳奇隆,李克勤, 蔡依林,柳翰雅,鄭鈞,田震等.90年代, Polygram開始進軍影視業,其1994年發行的英國 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創造了約2.5億美元的票房.1999年的<諾丁山>更是紅遍了五大洲。1999年,UNIVERSAL旗下三家古典音樂王牌公司 DG, Decca, Philips聯合推出了“企鵝唱片指南”系列CD,再版了歷史上20張被《企鵝唱片指南》 評定為“三星帶花”的著名唱片,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UNIVERSAL還推出 了40張CD的“20世紀光輝印記”系列以及多張譚詠麟暢銷專輯,采用dCS數碼技術再版 Polygram當年最著名的40張國語流行專輯,同樣是令人叫絕的大制作。
三 BMG
BMG 全稱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國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搖身成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之一。RCA 全稱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機和電臺廣播公司,1919 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1929年,RCA 收購了Betliner在美國開設的Victor唱片公司 之后開始進軍唱片業。40年代 RCA擁有Frank Sinatra、Perry Como、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一批炙手可熱的紅星。1955年起,Elvis Presley 更成 了 RCA的鎮山寶。但從六、七十年代起,RCA 的發展乏善可陳。 Arista由 Bell 公司所創,1979年為 BMG收購。Air Supply、Whitney Houston 都是 Arista的頂梁柱。
MCA 全稱是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音樂會訂票公司,在收購了 。Decca 的美國分公司后進入唱片業。四、五十年代擁有Bing Crosby、Louis Armstrong等
爵士紅歌星;六、七十年代簽下了The Who、Elton John、Olivia Newton-John、Ricky
Nelson等著名樂隊和歌星。1990年,MCA 收購了Geffen公司。 Geffen由David Geffen創建于1980年,本身是一家著名的中型公司。旗下擁有Guns N' Roses、Nirvana等著名搖滾歌手的樂隊。1990年被MCA以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
四 EMI
EMI 的起源有兩個。一個Berliner在1898年創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個著
名的小狗聆聽留聲機的 HMV商標;另一個是Columbla公司。1929年。兩者合并成立了
Electrical And Music Industries (電氣實業有限公司),簡稱 EMI。這一合并使 EMI
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國的 Decca、美國的Brunwick和德國的 DGG,其余 的廠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戰后, CBS率先推出了33轉LP唱片和45轉單曲唱片,但
EMI仍死守78轉的10英寸唱 片老規格,導致不少旗下藝人跳槽離去。50年代初,本來由 EMI代理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發行權的RCA、CBS也改與Decca和Philips合作。1955年,
EMI為了扭轉不利局面而收購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過它來打開美國市場。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風使 EMI無法在50 年代興起的搖滾樂潮流中獲益。進入60年代后, EMI才有了轉機。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紅,然后 是以The Beatles
為代表的英國搖滾潮流的興起。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國樂隊都簽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這股潮流的領頭羊The Beatles 樂隊更成了 EMI30年來最大的“金礦”。但 EMI的美國分公司 Capitol卻平白放過了發財的機會,不肯與這些英國樂隊簽約,結果這些樂隊在美國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 EMI強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 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張專輯《With The Beatles》的美國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過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樂隊解散后,Capitol 立即面臨了 破產的困境。而 EMI總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由于工黨政府上臺后禁止英國企業將資金用作海外投資, EMI開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為 Thorn(科藝)集團收購,但仍保持自主經營。同年,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上臺,實行經濟開放政策,EMI隨即收購了美國的Imperial、Liberty 等公司。整個80年代, EMI的經營狀況頗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為公司賺了大錢。1992年, EMI收購了英國著名的獨立公司Virgin, 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五 SONY MUSIC
Columbla(哥倫比亞)公司由Edward Easton 創建于1889年,最初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專門銷售愛迪生發明的Photograph(一種以凹孔金屬唱管為放音軟件 的留聲機)。到了1891年,Columbla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唱管公司。19世級末,正是愛迪生發明的Photograph和Berliner發明的 Grammophone(一種以凹凸金屬紋唱片為放音軟件的留聲機)進行生死搏斗的時期。當時Columbla公司生產了200 多款不同的金屬唱管,并于1900年開設了倫敦分公司。但后來Photograph在與Grammophon的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唱管慢慢為唱片所取代,Columbla公司也因財政狀況不佳在一次 世界大戰結束后將倫敦的分公司賣給了英國人Louis Sterling。到了1922年,Sterling將美國的Columbla總公司也收購了,并開始進軍廣播事業,結果成立了Columbla Broadcasting Company ,即CBS公司。
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給唱片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Columbla公司被迫放棄了CB.
,而本身則與 Grammophone留聲機的發明人Berliner的 HMV公司合并成立了 EMI,從此 Columbla的商標落到了 EMI手中。
1938年, CBS進軍唱片業,買下了擁有Columbla商標美國使用權的 Brunswick公司, 但后來 Brunswick一直賠錢, CBS將它轉賣給 Decca公司,不過保留了Columbla商標的美國使用權,而該商標的美國以外地區的使用權則歸 EMI所有。后來 CBS將它使用的Colum-
bla 商標由黑色改成紅色以示區別。
CBS 在購買了Louis Armstrong、Duke Ellington、Bessle
Smith等人的錄音,及Benny Goodman、Count Basie 加盟之后,事業發展迅速,很快成為美國最大的本土唱片公司 。1948年, CBS開始在美國推出33轉LP和45轉的單曲唱片,這一成功的舉措使 CBS幾乎獨 霸了全球的唱片市場,當時最走紅的藝人包括Mitch Miller、Percy Faith、Miles Davis 、Johnny Mathis 都在 CBS旗下。
1966年,Clive Davis 接管 CBS大權。他吸收了大批新一代的搖滾藝人,包括Bob Dylan、Donovan、Janis Joplin、Blood、Sweat And Tears、Santana、Chicago、Neil Diamond等。到了70年代,又有Billy Joei、Bruce Springsteen、Michael ackson 等巨星加盟旗下,整個事業的發展蒸蒸日上。80年代, CBS曾嘗試向 EMI購買Columbla商標美國以外地區的使用權未果,后又打算將自己賣與 EMI,以結束該商標50多年來的分割局面。在長時間的討價還價過程中,日本的Sony集團半途插足,成功地在1989年收購了 CBS公司。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簡介
http://www.davidcn.com/bbs/viewthread.php?tid=20869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是環球、新力哥倫比亞 、 百代、 華納、BMG
公司:環球音樂集團英文:niversal Music Group
成立時間:1930年
代表藝人: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陳慧琳,許志安,陳慧嫻
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是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發行)集團。環球唱片的前身是寶麗金唱片(Polygram)。1972年由德國Polydor International(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國際業務名)與荷蘭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了Polygram,并先后在1961年和1980年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和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20世紀90年代,Polygram又先后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12月,加拿大Seagram公司將Polygram和原BMG旗下的Universal/MCA公司合并成為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組成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與BMG(貝圖斯曼),EMI,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并稱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 。環球唱片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并擁有Polydor,MCA,Decca,Philips,Mercury,Island,Geffen,A&M,Motown,Interscope,Dreamworks,Walt Disney等眾多知名品牌。
華語流行樂壇,環球唱片擁有數量龐大的子公司,從香港的正東、新藝寶到臺灣的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悉數劃歸環球陣營??v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華語樂壇,不能不首先提到環球唱片的前身寶麗金唱片。香港寶麗金唱片成立于1971年,最早進駐華語市場,在亞太地區拔得頭籌。從七十到九十年代,寶麗金旗下歌手有許冠杰、鄧麗君、徐小鳳、張學友、譚詠麟、黎明、陳慧嫻、王菲(新藝寶)、張國榮、達明一派、陳慧琳(正東)、鄭中基、黃耀明、陳曉東等,可以說寶麗金代表當年整個香港樂壇。
如今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陳慧琳、許志安等老牌歌手是環球唱片的支柱,另外環球旗下藝人還包括陳曉東、張柏芝、2R、余文樂、麥浚龍等。但相比于當年的寶麗金無疑遜色不少,即使與其他幾大唱片公司相比,世界唱片業龍頭老大環球唱片在華語市場卻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一線歌手缺乏絕對的時代特性和號召力,充斥的二三線歌手也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旗下公司的龐雜,藝人數量的眾多,音樂理念的滯后,都使環球唱片形勢頗為被動。
環球唱片入主內地較晚,2004年才正式致力內地娛樂事業的拓展。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環球唱片先后代理了廣東幾何音樂旗下張敬軒、與非門的海外發行權,借幾何文化將環球唱片伸向內地版圖。2004年3月,環球唱片亞太區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建立了以音樂為基礎的新一代娛樂公司——上海上騰娛樂有限公司(SUM Entertainment),先期已注入啟動資金高達1億元人民幣。環球唱片東南亞區總裁許智偉甚至表示:“未來環球要在中國內地推出的每張唱片的銷量目標都將是1億張?!辈恢h球唱片內地事業的啟動能否改變目前嚴峻的現狀,帶動激活起整個唱片公司的良性運作,我們惟有靜觀其變……
---------------------------------------------------
公司: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英文名稱:Sony Music
成立時間:1890年
網址(中國)www.sonymusic.com.cn
www.sonymusic.com.tw
代表藝人:王菲,周杰倫,F4,王力宏,蔡依林,莫文蔚,阿杜,黎明,李玟
追溯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Sony Music)的歷史,最早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于1890年,隸屬于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其余為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歷史上與寶麗金,貝圖斯曼并稱為三大唱片集團。該公司1948年制成世界首張12英寸密紋唱片,1965年在倫敦設立分公司,成為橫跨歐美的唱片集團。1989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被日本索尼財團以20億美元收購合并,并廢除原有的Columbia和CBS商標,改用全新的Sony Music和Sony Classical商標發行唱片,成為20世紀五大唱片集團之一。索尼唱片旗下擁有Columbia Records、Epic Records、Sony Classical、Leqacy Recording、Sony Nashville、Sony Wonder等多個品牌。
縱觀當今華語樂壇,索尼唱片以其雄厚的實力和眾多華語一線歌手的黃金陣容,成為當之無愧的王牌老大。索尼唱片于90年代初在臺北成立了新力哥倫比亞音樂股份有限公司,進駐華語樂壇。與當時主流的港臺流行樂不同,索尼唱片卻是以西化的音樂路線大行其道登陸華語市場。整個90年代,索尼唱片大膽引入R&B等西方流行音樂元素,從最早簽約瘐澄慶到之后的李玟、柯以敏、王力宏,他們無一例外的堅持著國際化音樂路線。外加上孟庭葦、彭羚、林志炫等人良好的唱片品質,90年代末期索尼唱片大業已初具雛形。
索尼唱片在兩千年之后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輝煌期。不僅創造了F4的偶像神話,更不惜重金招兵買馬,以時尚多元的風格全力打造SONY“頂級艦旗”,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勢。兩年間一舉取得“阿爾發音樂”周杰倫和“銀魚音樂”王菲的唱片發行權,將華語樂壇兩張絕對王牌收至帳下。目前索尼唱片,男歌手周杰倫、阿杜、王力宏、黎明、伍思凱、瘐澄慶實力偶像各有側重,女歌手王菲、蔡依林、莫文蔚、李玟、新老兼具個性鮮明,偶像組合F4、可米小子更是緊貼年輕受眾群。與其他大公司相比,索尼唱片勝在精兵強將,眾多大牌的各自宣傳也相當成功。資金雄厚,緊跟主流,音樂多元,市場明細,有的放矢便是索尼唱片的成功之處,也使他們成功站在了華語樂壇制高點的位置。
但索尼一向高價的唱片定位一直存在異議,不過對于以規模和歌手見長的索尼唱片而言,未來前景仍相當樂觀。
---------------------------------------------------
公司:EMI百代唱片
英文名稱:EMI
成立時間:1897年
代表藝人:林憶蓮,陶喆,簫亞軒,順子,齊豫,劉若英,張宇,戴佩妮,江美琪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又稱百代唱片,成立于189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決定強強聯手,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簡稱EMI。1955年,EMI收購了美國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國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總部設在倫敦,在全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1991年,英國Thorn-EMI集團以十億美元將同屬英籍之獨立品牌維京唱片(Virgin Music)并入旗下,目前EMI擁有Captial,Apple,Virigin,arlophone,Liberty,BlueNote等多個唱片品牌,是英國唱片業的龍頭公司。
EMI在中國發展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上世紀二十年代,EMI所收購的法國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國之所以稱作“百代”,也正是這家法國公司Pathe的音譯。而今天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當年在中國設立的這個分支機構。當年如雷貫耳的周旋,胡蝶,聶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進步音樂家均云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羅文從79年到93年一直是效力于EMI旗下。如今天王劉德華起步樂壇簽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內地方面,早在90年代EMI就曾與那英、鄭鈞、解曉東等人簽約。
在華語歌壇,從八九年十代開始,EMI就一直以音樂品質著稱,有陳百強、張宇、巫啟賢、彭羚等歌手。1996年EMI成功收購臺灣本土著名的點將唱片,蔡琴、伍思凱、張清芳、優客李林的加入壯大了EMI百代唱片的實力。而EMI真正騰飛卻是在90年代末期,97年EMI一方面以6000萬港幣簽下產后復出的王菲,另一方面全力打造那英內地天后。兩位天后的成功瞬間扭轉了EMI缺少一線歌手的薄弱環節,大大提升了EMI百代在華語歌壇的地位。
兩千年以后,Virigin維京音樂成為EMI其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之后維京音樂的總監姚謙躍升為EMI亞太區總經理,成為EMI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林憶蓮簽約EMI推出《至少還有你》成功轉型后,EMI便走著時尚化的音樂路線。彰顯都市時尚質感的林憶蓮、簫亞軒、B.A.D,創作歌手陶喆、順子、張宇,優質女聲戴佩妮、江美琪、許茹蕓、何韻詩等都是EMI旗下的藝人。2003年劉若英、齊豫加盟旗下,為EMI百代平添了幾分人文氣息。在2001年之后的幾年,EMI在華語樂壇蒸蒸日上。
--------------------------------------------------------------
公司:BMG唱片
英文:Bertelsmann Music Group
成立時間:1987年
代表歌手:陳小春,彭佳慧,永邦,張惠春
BMG是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全稱為Bertelsmann Music Group,是德國媒體巨人貝塔斯曼集團(Bertelsmann,世界第二傳媒帝國,被譽為最具全球性的傳媒公司)旗下的音樂業務子公司。貝塔斯曼于1835年由卡爾· 貝圖斯曼在德國創立,最初在圖書業以出版圣經發跡,1958年首次涉足音樂領域,分別收購了德國與奧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兩家唱片公司,1987年一舉買下了美國著名的唱片大廠RCA,并且正式成立了貝圖斯曼唱片集團(BMG)。BMG作為世界著名音樂集團,擁有阿日斯特唱片(Arista Records)、BMG加拿大(BMG Canada)、BMG阿瑞歐拉(BMG Ariola)等200多家子公司。
在華語樂壇,BMG于96、97年收購了臺灣巨石(原屬滾石旗下)、香港藝能動音及日本FUN HOUSE唱片公司,在兼并收購浪潮中不斷壯大。但同其他四大唱片公司相比,BMG的實力和藝人陣容往往并不十分搶眼。劉德華和梅艷芳曾經是BMG無可撼動的絕對王牌,堂娜、鄭伊健、柯受良、徐若瑄、裘海正、鐘漢良、游鴻明、周俊偉也先后效力其下。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吳宗憲的阿爾發唱片公司成功挖掘了周杰倫,BMG一時風光無限。但隨著阿爾發唱片的拱手賣出,劉德華的New Melody Group制作公司收回BMG的宣傳權和天后梅艷芳的病逝,BMG發展勢頭率受重創,旗下藝人則只有陳小春、彭佳慧、永邦、張惠春等人。當今樂壇的許多大牌當年均來自BMG,多年來BMG更像是一個跳板,卻難于更進一步。公司整體實力、向心力、宣傳的欠缺以及模糊的音樂定位都成為BMG發展的桎梏。
BMG于1996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進軍內地歌壇,期間旗下藝人有丁薇、李泉、孫楠、林依輪、瞿穎等人。但隨著李泉、林依輪過渡到BMG參與投資的NMG天中文化,其他歌手的跳槽淡出,BMG目前藝人主要有當家花旦丁薇和當家小生陳坤。
----------------------------------------------------------
公司:華納唱片
英文名稱:Warner/Wea
成立時間:1930年
代表歌手: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郭富城,孫楠
官方網址(中國地區):www.warnermusic.com.hk香港
www.warnermusic.com.tw臺灣
www.warnermusic.com.cn大陸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于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后又分別于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后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l)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后華納音樂集團 (Warner Music Group, WMG)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蕩,公布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2003年華納唱片(華語)公司入主中文市場恰巧十年時間。1992年著名的臺灣本土唱片公司飛碟被華納控股,1993年華納正式收購飛碟唱片,成立華納臺灣唱片公司,標志著華納全面進軍華語樂壇。雖然收購了飛碟唱片,原飛碟旗下歌手王杰、蔡琴、郭富成、姜育恒、葉倩文、蘇芮、張雨生、陳百強、呂方、林憶蓮的唱片版權也歸于華納,但華納在90年代卻發展的并不順利。隨著旗下歌手合約紛紛到期,整個華納一度面臨著鄭秀文郭富城一王一后獨撐大局的窘境。而90年代華納唱片最值得圈點的則是,1995年將朱哲琴adawa成功的推向了世界市場,《阿姐鼓》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并且銷量最高的中文唱片,在國際樂壇引起強烈反響。
華納唱片的真正猛崛起始于2000年前后。在1998年周建輝新任華納大中華區總經理之后,華納代理了擁有梁詠琪、古巨基的EEI唱片的發行業務。另外,華納把目光伸向了臺灣和內地市場,在兩地分別簽下張惠妹、那英兩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氣小天后孫燕姿,加上鄭秀文坐鎮香港,構成了華納獨一無二的“天后宮”。此外,華納主攻內地市場,與專營校園音樂的獨立品牌“麥田音樂”和以專業演藝經管為理念的“普萊音樂”簽約,兩者成為華納的加盟品牌。華納麥田的樸樹、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內地頭號男女歌手孫楠、那英均招至麾下,無疑擴大了華納的品牌內涵與內地影響力。
目前華納除了“四大天后”(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兩大天王”(郭富城,孫楠)之外,還擁有蔡健雅、麻吉等藝人。華納的成功,更多的是依托如云的大牌歌手搶占市場。憑借國際化推廣的經驗,各自獨立的發展空間和相對固定的市場,避免了女歌手之間的顧此失彼。另外,華納音樂還是以港臺商業化的主流音樂為主,如何拓展單一的音樂形式,攻克男歌手領域的軟肋,借以突破固有的大牌表象,卻成為決定華納未來發展的重頭戲。
華納,新力哥倫比亞,BMG,環球,EMI
相關推薦:
企業印花稅如何計算(印花稅的計算公式)
破產無效有哪些行為(破產中無效行為的規定是什么)
哪些地方免收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免征范圍是什么)
企業法人破產的還債程序(破產還債的程序有)
國際技術貿易的形式(國際技術貿易的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