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英國歷史上在文化,政治,經濟領域涌現出的杰出人物是

首頁 > 婚姻繼承2020-12-29 23:31:58

15世紀到17世紀為英國發展做出貢獻的文化 政治領域中的杰出歷史人物各一位并寫出其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

克倫威爾:打敗王軍建立資產階級政權。 莎士比亞:引導英國近代文化

如圖兩位分別是英國在政治、經濟領域中涌現出的杰出人物,請結合圖片及提示回答下列問題 17世紀的革命領袖

另一張是18世紀的技師楷模rn(1)寫出圖中兩位人物的名字。rn(2)分別寫出他們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的代表人物rn(3)概括兩位人物在英國歷史上所起到的共同作用rn(4)你認為他們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看不到圖誒
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瓦特:改良蒸汽機
共同作用: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品質:善于思考 勇于創新 敢于沖破舊的束縛
(1)克倫威爾 瓦特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瓦特——第一次工業版革命
(3)共同作權用: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
(4) 敢于沖破舊的束縛的觀念 善于思考 勇于創新

這位童鞋、、偶們老師今天發了張練習紙、里面28題就是這道叻、、一模一樣的。

不知道試卷一不一樣。。
沒有圖?
圖?圖?估計那技師是瓦特
是克倫威爾和瓦特嗎

在大國崛起中英國在近代史上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奉獻有哪些

政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提供了資本主義專發展的政治保障,為民主政屬體的建立提供了模范。經濟:新航路的開辟漸漸將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開展促進了科技進步及生產力的發展。文化及社會發展:由封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翻了專制政體,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誰能給我大致講講英國的文化和歷史???急?。。。。。。。。。。。。。?!

不要太簡略 最好能應付那種英國文化小測 事情的年代人物最好都說一下 謝謝rn如果很好的話重賞!!?。。。。。。。。。。。。。。。。。。。。。。。。。?/strong>
  英國的歷史,其實可以分成四部分
  1066年前,(結束標志:1066年諾曼登陸)
  被稱為古英格蘭時期
  著名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此人是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冠之“大帝”頭銜的人??梢姶巳嗽谟诵闹械牡匚弧?br />  當然,這個時期,還有一群傳說人物:亞瑟王和他的十二圓桌騎士。如果你看過電影《亞瑟王》,會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066-1688年,(結束標志:1688年光榮革命)
  被稱為中世紀英格蘭時期
  鼎盛時期:愛德華三世和他的黑太子時代(1327-1377)。愛德華三世,一直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優秀的國王。而他的長子也叫愛德華,史稱黑太子,則是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軍事家。英法百年戰爭前期和中期,英國之所以能占據壓倒性優勢,這父子倆功不可沒。而他倆一死,百年戰爭的形勢馬上倒轉,也為后來的國內三大家族的恩怨埋下了禍根(其實這三大家族表面上是英國歷史上相互承接的三個王朝,實際上也可說是一個家族的三支。)
  下面就來看看家族之爭吧——英國著名的內戰:玫瑰戰爭。舊貴族蘭開斯特家族和新貴族約克家族之間的戰爭。這兩個家族都是安茹家族愛德華三世的后代,家族標志都是玫瑰,只是一紅一白區別而已。(安茹家族的標志也是花:金雀花)
  至于英國革命,要劃到中世紀還是近代史,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里權且按照史學界最傳統的1688年為標志。不過應該革命大家都應該知道得夠詳細了,這里也不嘮叨了。
  1688-1914年,(結束標志:1914年一戰爆發)
  被稱為近代不列顛聯合王國時期
  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日不落帝國(1837-1901)。在1914年,英國的殖民地面積已達3350平方公里,統轄3.94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這相當于英國本土的137倍,本國人口的8倍多,被稱作“日不落帝國”。在19世紀中,英國的煤產量占世界的60%,鐵產量占世界的50%,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當時航行于各大洋中的商船有1/3以上飄揚著米字旗,乃至整個19世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稱作“英國世紀”。
  1914至今
  被稱為后維多利亞的現代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
  日不落帝國隨著英國的衰弱而逐漸瓦解,現在只空余一個“英聯邦”,似乎還在追憶往昔的光輝?,F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2005-11066前英格蘭國王世系
  一,撒克遜王朝(七國時代)
  西元五世紀初開始,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島的統治已經日漸虛弱,西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以及原來生活在日德蘭半島的朱特人(也譯為裘特人)紛紛涌入不列顛島,他們在和當地羅馬人和凱爾特人(稱不列吞人,布立吞人,布列塔尼人)的戰斗中,從六世紀初起,形成了七個部落聯盟,也稱七國,他們分別是麥西亞,西撒克遜(威塞克斯,西塞克斯),南撒克遜(蘇塞克斯),東撒克遜(伊塞克斯),東盎格魯,肯特和諾森伯利亞。六世紀末,傳教士圣奧古斯丁在肯特登陸,隨后在坎特伯雷開始了傳教,以后坎特伯雷成了英格蘭宗教活動的中心。七世紀初,西撒克遜國王埃塞爾伯特漸漸強盛,一度控制了英格蘭南部的西撒克遜、南撒克遜和肯特。七世紀中葉,東撒克遜國王雷德瓦爾德在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后,在英格蘭中部地區建立了霸權,此后雷德瓦爾德幫助一個流亡王子埃德溫獲得了諾森伯利亞王位,而埃德溫通過一系列的勝利,使除了肯特以外的諸王國公認為其為王中之王,他所建立的聯盟為此后麥西亞和西塞克斯統一英格蘭奠定了基礎。諾森伯利亞王國此后領導著各地的撒克遜人同布立吞人作戰,最終獲得了對布立吞人的勝利,并統一了撒克遜人的基督教信仰世界。此后,諾森伯利亞的霸權開始衰退,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為了爭奪霸權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從731年到829年的一個世紀時間內,七國之間陷入混戰,在混戰中,麥西亞脫穎而出,至八世紀中葉,麥西亞控制了亨博河以南的所有地區,麥西亞國王奧法即位后,自稱英格蘭國王,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稱英格蘭國王的君主,我們的世系就從這位“英格蘭國王”奧法開始寫起。

  1.奧法(757-796)麥西亞國王,東盎格魯國王,肯特國王,布萊特瓦達。 (布萊特瓦達Bretwalda, 是當時七國時代的稱號,可以譯成王中之王,很類似于我們春秋時代的霸主,表示是諸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老大,這個稱號不能繼承,要憑實力去爭取。)是被衛士謀殺的前麥西亞國王埃塞爾博德的堂弟。在撒克遜編年史里,說奧法和肯特在776年爆發戰爭,勝負不明,但一般認為是奧法獲得了勝利,因為785年,奧法獲得了肯特的王位。779年他在牛津打敗了西塞克斯,此后他打敗了東盎格魯,并砍了其國王的頭,794年,他獲得了東盎格魯王位。奧法還發動了多次對威爾士人的戰爭,并修建了留存至今的著名的“奧法墻”(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的東長城)。奧法和歐洲的查理曼大帝是同時代的人,查理曼宮廷的編年史家寫道:“他是不列顛的光榮,對付敵人的刀劍.” 奧法去世后,麥西亞霸業中落, 霸權轉到了西塞克斯王國手里.所以以下的世系轉入西塞克斯王國世系之中.

  2.埃格伯特(802-839), 西塞克斯國王,麥西亞國王, 布萊特瓦達. 埃格伯特的身世不明,撒克遜編年史稱其父名字叫埃爾蒙德,但在當時的各國王系中找不到這個人(肯特國王也叫這個名字,但似乎死在埃格伯特出生前.) 789年,他一度被奧法以及與他結盟的西塞克斯國王貝奧提克流放到了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王國, 802年貝奧提克死后, 埃格伯特經過和兩位伯爵的戰爭,奪取了西塞克斯王位.815年,他征服了西威爾士(英格蘭西南以??巳貫橹行牡目滴譅柕貐^),并最終將康沃爾并入了西塞克斯,825年他擊敗麥西亞國王貝昂沃爾夫,此戰之后,伊塞克斯、肯特,東盎格魯均承認其為霸主,829年,埃格伯特征服麥西亞,(但麥西亞很快又獲獨立)。并迫使諾森伯利亞承認了其霸權。

  3.埃塞沃爾夫(839-856)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格伯特長子,曾擊敗丹麥人的入侵。855年他前去羅馬朝圣,但回國后被其長子埃塞巴爾德廢黜。

  4.埃塞巴爾德(856-860)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長子。856年,迫使其父退位,其父去世后,娶了他寡居的繼母。

  5.埃塞伯特(860-865)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次子,他在位期間,丹麥人洗劫了肯特和諾森伯利亞。

  6.埃塞雷德一世(865-871)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埃塞沃爾夫三子。埃塞雷德一世在位期間無法有效遏制丹麥人的入侵,871年,在于丹麥人的作戰中陣亡。

  7.阿爾弗雷德大帝(871-899)西塞克斯國王, 布萊特瓦達,英格蘭國王。埃塞沃爾夫四子。871年24歲的阿爾弗雷德繼其陣亡的兄長為王,當時丹麥人已經占據了東盎格魯,而肯特,諾森伯利亞和麥西亞也已相繼亡國,并已入侵至西塞克斯中心區域的溫切斯特。阿爾弗雷德初戰丹麥人遭受慘敗,阿爾弗雷德不得不以重金求和,丹麥人退回了英格蘭中部,西塞克斯贏得了5年的寶貴時間。878年,丹麥人再次入侵西塞克斯,西塞克斯陷入一片混亂,阿爾弗雷德和少數軍官不得不逃進沼澤和森林里去打游擊。但此后運氣站到了阿爾弗雷德一邊了。同年,阿爾弗雷德在伊桑頓(今埃丁頓)展開反擊,大破丹麥人。此后他和已臣服于丹麥的麥西亞結盟,886年,收復了倫敦,并和丹麥首領定立了合約?!毒幠晔贰分姓f:“阿爾弗雷德大帝收復了倫敦,所有的不受丹麥人奴役的撒克遜人都站到了他的一邊?!?92年丹麥人再次入侵,經過四年的苦戰,阿爾弗雷德大帝和他的兒子愛德華帶領撒克遜了擊敗了丹麥人,使其退回了不列顛島東部的丹麥法地區和歐洲大陸。擊敗丹麥人后,阿爾弗雷德大帝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全英格蘭的國王。

  8.愛德華一世(899-924)英格蘭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的長子。愛德華一世是優秀的軍事統帥,在和丹麥人的作戰中戰功赫赫。918年在將丹麥人徹底趕跑后,他在麥西亞等地取消的丹麥人的法令,重新恢復了撒克遜法。他女兒嫁給了西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三世。

  9.埃塞維爾德(924)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繼位16天后去世。

  10.阿瑟斯坦(925-939)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被認為是英格蘭第一位正式的全國性的國王。 在位期間他擊敗了維京人和蘇格蘭人。

  11.埃德蒙一世(939-946)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阿瑟斯坦同父異母的弟弟。944年他收復了被愛爾蘭的都柏林國王(維京人王國)占據的諾森伯利亞。945年他和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一世簽訂合約。946年他被闖入其聚會的賊殺死。

  12.埃德里德(946-955)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之子。在位期間,擊退了維金人的入侵。自阿爾弗雷德大帝開始,其子孫連續五位都是尚武的國王,打敗了不斷入侵的北歐人,使撒克遜人的統治在英格蘭全面復興。

  13.埃德維(955-959)英格蘭國王。埃德蒙一世長子。他在位期間,麥西亞和諾森伯利亞的領主們擁立埃德維之弟埃德加為國王起來反叛。957年,埃德維在格羅斯特戰役中被擊敗,被迫簽訂合約,將王國以泰晤士河為界分裂,埃德維占據肯特和西塞克斯,而將北方領土交給了他弟弟。埃德維死后,埃德加重新統一了王國。

  14.埃德加(959-975) 英格蘭國王. 埃德蒙一世的幼子.被稱為“和平的”埃德加。埃德加統治時期。英格蘭行政機構趨于完善。他劃分了各郡,每郡有郡守,直接對國王負責,在郡下面設區,區下面是市。從郡、區到市有一套嚴密的司法系統維持治安,稅收制度也得到恢復,英國文學也開始萌芽,英語開始發展成為書面語言。埃德加的制度和西歐的領主制度完全不同,是一套相當先進的維護君主制統治的制度,雖然埃德加死后君主制度不幸衰弱,但他設立的組織機構和英格蘭文化卻已根深蒂固,此后丹麥人和諾曼人的王朝均無法加以改變。 埃德加的行政組織制度,保證了此后英格蘭避免了類似于歐洲大陸國家那樣領主割據局面的出現。973年,埃德加在巴斯舉行了加冕典禮,從而奠定了日后加冕的程序,而這次加冕標志著英格蘭王國的徹底統一。

  15.愛德華二世(975-978)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為“殉教者”, 978年被無神論者信徒所謀殺. 1001年被封為圣徒,稱“圣愛德華”。

  16.埃塞雷德二世(978-1013, 1014-1016)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之子。也稱無準備者(Unready)。980年,20年的平靜再次被打破,大規模的入侵活動又開始了,切斯特遭到愛爾蘭人的洗劫,南安普頓人則受到維京人(斯堪的納維亞人)或丹麥人的大肆屠殺。埃塞雷德面對入侵,一味賠款而不敢動武。991,994,1002,1006年,他一次次提高賠款數以換取短暫的和平,1012年,埃塞雷德繳納了4.8萬英鎊的賠款(相當于當時英國大約4到5年的國民收入),但卻沒能阻止北歐海盜繼續橫行,1013年,丹麥人領袖斯韋恩將丹麥人控制的麥西亞、丹麥法及諾森伯利亞合并,并稱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不得不逃往他妻舅諾曼底公爵理查二世那里去避難。(其妻愛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的女兒)。1014年初斯韋恩去世,埃塞雷德得以復位。但斯韋恩的兒子卡紐特王子繼續要求獲得英格蘭王位。

  17.埃德蒙二世(1016),英格蘭國王,埃塞雷德二世之子。被稱為“勇敢的”埃德蒙。1014年起,埃德蒙不顧其父的反對,聚集了一支人馬,開始和丹麥人作戰,雖然敵我懸殊,但他仍然多次取勝,還解了倫敦之圍,于是成為了眾望所歸的人物,埃塞雷德死后,他登上英格蘭王位,但數月后,不幸英年早逝,英格蘭因此陷于絕望之中。英格蘭教界的貴族們于是在南安普頓宣布,永遠廢黜埃塞雷德的后代,承認卡紐特做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王族的末代子孫們不得不下野流亡,撒克遜王朝中斷。

  二 丹麥王朝

  1 卡紐特(1016-1035),丹麥國王,挪威國王,英格蘭國王。 被稱為卡紐特大帝,丹麥國王斯韋恩之子。1016年被宣布為英格蘭國王,他登基后,將丹麥和英格蘭的行政機構合并,1017年,他將英格蘭諸王國重新分成了四個伯爵國,分別是西塞克斯伯爵國,麥西亞伯爵國,東盎格魯伯爵國和諾森伯利亞伯爵國,為了避免諾曼底的干涉,他娶了寡居的埃塞雷德的妻子愛瑪(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的妹妹)。1018年,他抽取了大量英國賦稅后,返回了丹麥。1020年,他將撒克遜習慣法納入其編制的法典之中。1028年,卡紐特征服了挪威,迫使蘇格蘭臣服。卡紐特還將其女兒嫁給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的兒子亨利(日后的亨利三世),由此卡紐特帝國在歐洲盛極一時。

  2,哈羅德一世(1035-1040),英格蘭國王。 卡紐特大帝的私生子。他的綽號是“兔子的腳”,大概是說他打獵的時候跑得快。卡紐特死后,其合法繼承人是他和諾曼底的愛瑪所生的兒子哈瑟卡紐特,但哈羅德趁其不在英格蘭之機,搶先宣稱是英格蘭國王。1040年,哈羅德在哈瑟卡紐特準備入侵前去世。

  3. 哈瑟卡紐特(1040-1042),丹麥國王,英格蘭國王,卡紐特大帝和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哈瑟是個文盲加暴君。他在英格蘭橫征暴斂激起反抗,在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形下,他邀請他同母異父的兄弟、在諾曼底避難的愛德華回國于他共同執政。(愛德華是愛瑪與其前夫埃塞雷德二世之子)。1042年,哈瑟卡紐特去世,愛德華繼位,撒克遜王朝復辟,丹麥世系在英格蘭中斷。

  三 撒克遜王朝(復辟)

  1。 愛德華三世(1042-1066) , 英格蘭國王, 埃塞雷德二世與諾曼底公主愛瑪之子. 被稱為“懺悔者”愛德華。1041年回國和哈瑟卡紐特共同執政。哈瑟卡紐特死后,1043年在溫切斯特大教堂加冕為英格蘭國王。1045年,愛德華三世娶了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的女兒伊迪絲。1051年,戈德溫受英格蘭宮廷的諾曼底勢力的排擠被流放,在其流放期間,諾曼底公爵威廉(諾曼底公爵羅伯特之子,愛德華三世的表兄弟)訪問了英格蘭,據說和愛德華三世達成了由威廉繼位的協議,(愛德華三世沒有子嗣)。這成了日后威廉跨海征服的借口。1052年戈德溫和其子哈羅德率軍回到英國,并強迫愛德華三世恢復了他們的權力,從此英格蘭政權落入戈德溫父子之手。1066年1月5日,末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國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在彌留之際,他喃喃地說:“一個罪惡的時代即將降臨”。此后愛德華三世一直是撒克遜民族情緒的化身,作為撒克遜人王族最后一位國王,成為人民普遍崇拜的偶像。1161年愛德華三世被宣布為圣徒,從此圣懺悔者愛德華三世一直是英格蘭王國的保護圣徒,直到百年戰爭時期,才被圣喬治取代。

  2.哈羅德二世(1066),英格蘭國王,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溫之子。愛德華三世去世后,哈羅德聲稱愛德華臨終前將王位傳給了他。隨后英格蘭賢人會議批準哈羅德為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繼位,激起了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入侵,1066年10月14日,在蘇塞克斯的黑斯廷斯一役,哈羅德兵敗被殺,威廉一路向北殘酷殺 戮,于該年圣誕節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三世所建)加冕。撒克遜王朝滅亡。
  英國現在的綜合國力和法國相當。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麗諾結婚,取得法國南部大片領地。在位期間確立對愛爾蘭統治權)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蘭國王1189-1199)(參加十字軍東征,獲得獅心王的稱號。****阿基坦叛亂時身亡。身為國王十年,在英格蘭的時間只有六個月) 3約翰(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無地王”,在貴族脅迫下簽署《大憲章》,布汶戰役被法國擊敗,失去大部分大陸領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征服蘇格蘭失敗,承認其獨立。被王后伊莎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謀害)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發動英法百年戰爭,在克萊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國騎士團,獲得法國西南的大片土地。長子為黑太子愛德華,次子為蘭開斯特公爵約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黑太子愛德華之子。遠征愛爾蘭時被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拘捕,并廢黜,由亨利即位
  補充一下,一般稱亨利二世至約翰為安茹王朝,亨利三世至理查德二世為金雀花王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 (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里士滿伯爵愛德華·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1486年與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結婚,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并,結束了紅白玫瑰戰爭)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蘭國王1509-1547)(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后同亡兄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結婚。由于離婚問題而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下不再注明) 3愛德華六世(1537-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簡·格雷(1537-1554)(英格蘭國王1553)(薩??斯艉嗬じ窭椎呐畠?。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諾森伯蘭公爵之子達德利。諾森伯蘭公爵偽造遺囑讓簡·格雷繼承王位。后陰謀敗露,簡·格雷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后斬首) 5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國王1553-1558)(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二世結婚。由于****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 6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國王1558-1603)(終生未婚,去世后都鐸王朝結束) -----------------------------------------------------------------------------------------
  此后英格蘭王室轉入諾曼世系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后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后,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并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并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英格蘭統一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后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后敗。1536年威爾士與英格蘭合并。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并,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并。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開始衰敗。英國于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后來英格蘭和威爾士由聯姻合并,再后來,都鐸王朝的最后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后,便傳位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于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并。后詹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ed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公元前第3千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于此;
公元43年—407年,羅馬征服統治不列顛;
5—6世紀,日耳曼人入侵, 入侵者洗劫城鎮和鄉村,不列顛人被殺戮或淪為奴隸,有的被驅趕到西部、西北部山區,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后來的英格蘭人,或稱英吉利人。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個強國,即“七國時代”;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為抗擊丹麥人,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格伯特于827年統一七國,建立統一的英格蘭王國;
英王愛德華死后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
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17世紀上半期,斯圖亞特王朝;
1640年—1688年,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后,國王接受了《權利法案》,英國君主立憲制形成,國王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擔任實際行政職責。
近代早期,英國對外貿易同海盜劫掠相聯系,因而有“海盜大國”的稱號;17世紀,英國實力增強,為了爭奪貿易優勢和更多殖民地,進行了一系列商業戰爭;18世紀下半葉,英國確定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18世紀中期,英國開展第一次工業革命,經濟突飛猛進。
19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后英國經濟困難,“英帝國”的稱謂改成了“英聯邦”。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二戰爆發,戰后英國更加削弱,降為二等強國。
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于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并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表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司法組織 根據1971年的《法院法》,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法院主要分民事、刑事和專門法院三個組織系統。民事法院系統包括郡法院、高等法院、民事上訴法院和上院,刑事法院系統由治安法院、皇家刑事法院、刑事上訴法院和上院組成,專門法院系統主要有軍事法院、少年法院、勞資關系法院和行政法庭等。蘇格蘭有自己獨特的法院組織系統:郡法院僅管轄民事案件,郡官法院兼管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蘇格蘭高等法院是蘇格蘭民事、刑事案件的最高審判機關,但民事案件還可上訴到上院。蘇格蘭還有特設的土地法庭。此外,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是英聯邦某些成員國、殖民地、保護國和托管地法院的最高上訴法院,受理不服當地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行政訴訟由普通法院管轄,適用一般的法律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行政裁判所發展很快,但一般都不具有終審管轄權,不服裁判所裁決的當事人有權向普通法院上訴。
  法官一律采用任命制。大法官、法官上院議員、上訴法院法官由首相推薦,英王任命。英國沒有司法部,大法官擁有對司法人員的任免權。法官必須是“法律協會”的出庭律師,并有一定年限的司法實踐。法官一經任命,非經本人同意,一般不能被免職。最高法院法官則為終身職。地方法院法官72歲以后才可以退休。法官薪水很高,待遇優厚。[3]
編輯本段
經濟、軍事

經濟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5。英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旅游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游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游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游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英國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貿易中心。旅游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001年,旅游業產值達728億英鎊;從旅游收入上計算,2001年,英國是世界第七大旅游國,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3.4%。2002年3月,從業人員205.6萬,其中自由職業者約為14.8萬人。2001年英國國內旅游產值約595億英鎊。2001年,到英國的外國游客達2280萬,比2000年減少9%。其中西歐游客比上年減少8%,為1287萬人,北美游客比上年減少13%,達423萬人,其他地區游客減少9%,達375萬,海外旅游總收入為 113億英鎊。商務旅游收入34億英鎊,占海外旅游總收入的30%,并有繼續發展趨勢。2001年,國內游客收入595億英鎊。2000年,全英酒店業總營業額為566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7.2%。2001年,全英有各類旅館6萬多家;注冊餐飲業企業有51500家,總營業額為182億英鎊,比 2000年增長12.1%;各類酒館共有約49500家,自1990年以來減少8%。2001年2月瘋牛病的爆發和“9·11事件”嚴重影響英國旅游業,損失達150億英鎊。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游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咨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1年底從業人員達2280萬,占總就業人口的77.5%。2001年總產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國內總產值增加值的71.4%。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保險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及船貸市場以及重要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從業人員10
經濟: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確立了機器生產的主導地位,財富隨之劇增,英國成為“世回界工廠”答社會階級結構方面形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城市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變化。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文明在歐美國家確立,東西方社會發展差距加大,東方國家被迫卷入資本主義市場,變成外國列強地原料場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政治: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作用:
1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保證
2各派可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并使其政治斗爭在一個有序的狀態中,對社會穩定起著較大的作用
3君主立憲制的政體大大削弱國王的議會與政府逐步掌握治理國家權力,雖有局限性,但結束了封建主義專制制度,使英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4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為他國樹立模式
生活文化:福利國家、撒切爾夫人改革
福利國家:消滅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重國家負擔、影響經濟發展
撒切爾改革:
1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2重視市場
3非國有化政策
4壓縮國家福利財政支出
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
  1.手工工場的建立和擴展: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成為大西洋航運中心,制呢業迅速發展,手工工場建立。并擴展到采煤、煉鐵等領域。
  2.圈地運動是對農業進行的一場資本主義改造運動,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經營方式發生變化。發展了農業,積累了原始資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勞動力。極大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海外貿易、殖民掠奪、黑奴交易是16世紀英國商人海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原始資本的積累。
  4.都鐸王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同資本主義發展相適應,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如:(1)16世紀宗教改革后,英王成為英國教會最高首腦,不再從屬于羅馬教皇。改革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削弱和限制了舊的封建勢力。(2)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不僅增強了國力,且對資本原始積累起著保護作用,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3)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英國歷史,開始樹立海上霸權。17世紀初,開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5.17世紀上半期,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觸犯了資產階級利益。(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權神授”思想下,厲行專制,極大損害了資產階級利益;宗教專制下,嚴厲對待非國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勢的緊張。(由于清教徒中反對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經濟只有的要求正適合資產階級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張成了資產階級、新貴族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
  1640年,資產階級聯合新貴族,帶領廣大人民,在社會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通過議會斗爭、內戰、共和國建立、克倫威爾軍事獨裁,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60年),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歷經半世紀的曲折斗爭,完成革命,最終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成為英國歷史的分水嶺。如:1689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他們在議會中的權利,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17—18世紀又逐漸確立內閣制、兩黨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又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在當時,尤其歐洲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和資本主義發展壯大已成為不可逆轉歷史潮流的形勢下,英國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個世界的要求。英國作為歐洲一個重要的、有影響的國家,率先完成這一轉變和過渡,無論理論上或實踐上都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歐洲和其他地區一些國家都在其影響下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進入一個新時代。所以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
  世界殖民霸權的建立
 ?。?7世紀中—18世紀末中)
  這一階段,在亞洲、北美進行殖民擴張,與荷蘭、法國等展開激烈爭奪。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分別是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后改名紐約),進一步確立海上霸權,荷蘭則喪失了歐洲強國地位。
  “七年戰爭”(1756-1763年)是英法爭奪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后較量,結果,法國喪失在北美的加拿大、新法蘭西等大片殖民地,在印度也僅留存本地治理等據點。至此,英國最終確立了世界  英國歷史殖民霸權地位,并雄霸歐洲。
  英國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8世紀中-19世紀中)
  1.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從棉紡織部門新機器的發明和使用開始到機器制造業的出現,英國最早進行并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和“世界工廠”,實力盛極一時。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2.隨著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逐漸發展壯大。一方面,他們對維也納體系下的封建專制不滿,要求更多的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積極展開爭取政治權利的自由主義改革和革命運動。如1832年英國進行議會改革,資產階級通過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權利。另一方面,為鞏固和加強自身政治、經濟地位,資產階級強烈反對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要求進一步接觸封建束縛,實現自由競爭,自由經營和自由貿易。1776年《國富論》一書的發表標志著經濟政策由傳統保護主義到“自由競爭”的重大轉變。
  3.工業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日益對立,矛盾尖銳。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正是這一矛盾激化的產物,它標志英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政治舞臺。
  4.為滿足工業發展和資產階級的需要,通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搶占原料產地,拓展商品市場。如:19世紀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領新加坡;發動侵略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割占香港,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據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非洲,英國勢力滲入埃及;在拉美,加緊對新生國家進行經濟侵略。
  5.這一時期,為防止法國稱霸歐洲,英國組織反法同盟干涉法國革命。美國的獨立使英國喪失了17世紀初到18世紀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
資產階級革命
  近現代英國歷史起始于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是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的時期。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后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1660~1714)。16世紀后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大力加強英國國教,迫害要求"純潔"教會的清教徒,并出售工商業專賣權,恢復早已廢棄的苛捐雜稅,致使矛盾激化。1628年,議會反對派提出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  英國歷史權利請愿書》,國王遂解散議會,實行11年無議會統治。為籌集軍費鎮壓蘇格蘭長老派(清教中的保守派)教徒起義,查理一世被迫于1640年4月召集議會,3周后又解散議會,史稱此屆議會為“短期議會”。同年11月,查理被迫第2次召集議會,這屆議會一直存在到1653年,史稱“長期議會”,是革命的領導中心。它的召開被認為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 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第一次內戰初期
  ,議會軍節節失利。O.克倫威爾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1644年取得馬斯頓大捷,扭轉戰局,被譽為“鐵軍”。1645年初,議會按照克倫威爾的要求改組軍隊,建立“新模范軍”,新模范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翌年,國王被俘,第1次內戰以議會軍勝利告終。內戰期間,議會先后通過法令,沒收王黨分子土地,拍賣給資產階級,廢除地主對國王的封建義務,但農民一無所得。戰爭結束后,革命陣營內部長老派、獨立派和平等派之間矛盾激化。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2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見彩圖),同年宣告建立一院制共和國。資產階級共和國先后鎮壓平等派和掘土派,征服愛爾蘭和蘇格蘭,打敗荷蘭和葡萄牙。1707年,蘇格蘭正式并入英國,英國從此亦稱大不列顛。1653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余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盡管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1685~1688在位)力圖復辟舊秩序,但革命期間發生的社會經濟變革已不可逆轉。1679年,圍繞王位繼承問題議會分成輝格和托利兩派,是為近代政黨的起源。1688年6月,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國王老年得子。為阻止天主教信徒繼承王位,輝格黨和托利黨聯合行動,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即位,11月,威廉率艦隊在英國登陸,推翻復辟王朝。1689年2月,威廉和妻子瑪麗同時登位,威廉稱三世(1689~1702在位);瑪麗稱二世(1689~1694在位)。這次政變史稱“光榮革命”。光榮革命是地主貴族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開始,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此后,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形成和發展,輝格和托列兩黨進行長期爭權奪利的斗爭。1714年,漢諾威王朝入主英國,輝格黨取得長達60多年的政治優勢。在R.沃波爾任內,國王的主要咨詢機構樞密院發展成內閣,內閣首腦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內閣對議會負責。沃波爾實際是英國第1任首相(見表)。
  英國歷史
工業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資本原始積累更加迅速。議會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規模迅速擴大。在廣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資本主義農場或牧場,被剝奪生產資料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國內市場擴大。1689~1763年間,英法為爭奪殖民地屢開戰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英國政府在1793~1815年期間,積極組織并參加反法聯盟。在整個18世紀,英國成為販賣黑奴的國際中心。在國內,政府實行保護關稅政策,高關稅阻止外國商品輸入,獎勵本國工業品出口,以低稅保護本國工商業發展。以上種種原始積累手段為工業生產的變革提供了前提。18世紀后半葉,在工業生產中出現并開始使用機器,這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變革首先發生在棉紡織業。1733年織機中開始采用飛梭,60~70年代紡紗機普遍采用;80年代,蒸汽機投入使用。隨著蒸汽機采用范圍的擴大,特別是機器制造業的出現,工業革命迅速擴展到各部門。到19世紀30~40年代,各主要工業部門都采用機器,大機器生產在紡織業中已占主導地位。英國從農業國發展成工業國,工業革命至此基本完成。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地理面貌,西北地區興起一批工業大城市,人口也向那里集中。19世紀中葉,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1個工業強國。工業革命造就了兩個新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他們之間的對立和斗爭成為英國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議會改革與憲章運動
  隨著工業革命的勃興,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漸漸壯大。他們的經濟實力迅速增長,但缺乏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權利。18世紀60~70年代,圍繞J.威爾克斯和《北不列顛人報》事件,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言人資產階級激進主義者抨擊國王的專橫和議會的腐敗,要求改革選舉制度,取消“衰敗選區”,擴大選舉權,在議會中增添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的主張受到為喬治三世國王(1760~1820在位)所不信任的輝格黨貴族的支持。輝格黨人采取一些措施,進一步限制王權。18世紀末,在法國革命影響下,下層人民群眾掀起爭取改革的運動,他們希望獲得參政權以改善自己的經濟地位,并對后來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貢獻。1830年,在各階層人民壓力下,輝格黨C.格雷政府提出議會改革法案,經過一年多的斗爭,1832年6月,改革法案經議會兩院通過、國王批準成為法律。1832年第1次議會改革法稍稍調整擴大了選舉權,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政治權利,開始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h會改革未給工人帶來任何好處,他們為爭取普選權進行新的斗爭,憲章運動興起。1838年,倫敦工人協會提出《人民憲章》,要求按民主原則改革議會。1840年成立全國憲章協會。1840、1842和1848年,憲章派在全國掀起3次群眾性的向議會請愿運動,在請愿書上簽名者達數百萬人,但請愿書都被否決,運動被鎮壓。1848年以后,運動轉入低潮,逐漸銷聲匿跡。憲章運動雖未成功,但為工人階級留下了寶貴的斗爭遺產。
  19世紀下半葉 19世紀50~70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其時正值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有“維多利亞時代”之稱。這個時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其鋼鐵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進出口貿易占世界總額的1/3以上,倫敦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1832年議會改革后,托利黨和輝格黨逐漸改造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兩黨輪流執政。由于經濟地位鞏固,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開放較多的民主自由。1858年取消對猶太人政治權利的限制。1867年和1884年進行了第2次、第3次議會改革,使城鄉工人階級上層獲得選舉權。1872年,議會開始實行秘密投票。資產階級政府還改革教育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和軍隊。改革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
  從當時的經濟繁榮中得到好處的主要是統治階級,廣大勞動群眾勞動強度大,生活非常貧困。但資產階級從他們的高額利潤中分出少許份額給工人階級上層和熟練工人,使這部分工人的條件得到改善。這些人因而倡導階級合作,主張通過協調解決勞資糾紛,主張工人組織的活動內容應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爭取改善勞動條件及其他福利,反對進行罷工及其他旨在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階級斗爭。19世紀中葉以后,涌現出一批這樣的工會組織,混合機器工人協會(1851)可作為一個代表。它們按行業(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組成,只吸收熟練工人,排斥非熟練工人參加。它們沿著爭取改良的工聯主義道路發展,因而被稱為“新模范”工會。
  60年代初,在K.馬克思、F.恩格斯幫助下,英國工人投身政治斗爭,支持美國、波蘭人民的斗爭,參與創建第一國際,在國內開展爭取普選權的斗爭。1868年召開工會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要求政治權利。80~90年代,社會主義運動復興,出現了社會民主聯盟(1884)、費邊社(1884)、獨立工黨(1893)等社會主義組織。工人運動中也出現新氣象,廣大非熟練工人紛紛組織起來,開展罷工斗爭,號召工人隊伍團結。1900年,工會和社會主義組織、政黨的代表共同組成“工人代表委員會”,1906年委員會更名為“工黨”。工黨初建時只吸收團體會員,是各團體的選舉聯盟。1911年,成立英國社會黨。
殖民擴張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并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19世紀中葉,發動兩次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參與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鎮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強化對印度的統治。1876年,保守黨B.迪斯累里內閣為維多利亞女王加冕,使其成為印度女皇。此后英國又稱為大英帝國(或英帝國)。此外,在伊朗、緬甸、南非、埃及、東非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擴大侵略,還逐步對南美洲進行滲透,成為那里最大的投資者。1867年,加拿大成為英國第1個自治領。
  19世紀末期,英國殖民擴張的重點轉移到非洲。它從法國手中奪得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進而占領埃及(1882)和蘇丹(1899),積極參加殖民列強瓜分西非、東非和中非的爭奪戰,參加1884~1885年列強分贓的柏林會議(1884~1885)。為實現帝國主義分子C.J.羅得斯提出的修建一條從開普敦到開羅縱貫非洲大陸的大鐵路的所謂"二C計劃"(開普敦和開羅的英文寫法第一個字母都是“C”),加緊侵略南非,1899年爆發英布戰爭,英國并吞奧蘭治和德蘭士瓦。19世紀末,在亞洲控制緬甸、阿富汗,1900年參與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并染指中國西藏。截至1914年,英國的殖民地已廣布世界各大洲,殖民地面積計達335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達3.94億,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向帝國主義過渡,1902年國內已出現57家托拉斯及其他壟斷組織,某些部門還加入了國際壟斷聯盟;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溶合,財政寡頭與大銀行控制一切;資本輸出大量增加。1899年時食利者收入超過外貿收入的4倍。
  19世紀,英國科學文化取得輝煌成就。C.R.達爾文以其《物種起源》(1859)奠定了生物進化論的基礎。才華蓋世的詩人G.G.拜倫以其浪漫主義的卓越詩篇著稱于世,他用詩抨擊貴族的反動,支持民族解放斗爭。因此他被統治者逐出祖國,英年早逝于異邦。C.J.H.狄更斯是英國文學史中現實主義的創始人和最著名代表、英國人民的作家,其作品反映了英國資本主義極盛時期下層勞動群眾的苦難。F.哈代、蕭伯納和J.高爾斯華綏等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著名代表。
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9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后起的德國、美國逐步趕上并超過英國,導致相互間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紀初,德國成為英國最危險的競爭對手。面對嚴峻的形勢,英國政府積極擴充軍備,尤其是海軍。1908年,自由黨政府決定對海軍實行“雙強標準”原則,即英國軍艦噸位不能少于兩個最強的海軍大國軍艦噸位的總和。H.H.阿斯奎斯自由黨內閣還進行了一些旨在改善勞動群眾狀況的改革,以安定后方。1914年,議會通過愛爾蘭自治法案,后因大戰爆發,自治法到1921年才付諸實施(見彩圖)。愛爾蘭本部獲得自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北部6個郡仍歸英國。此后英國正式國名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為對付德國,英國放棄19世紀奉行的““光輝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后,英、法、俄“三國協約”實際上已經形成。它同已經形成的德、奧、意“三國同盟(1882)”相對峙。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戰期間,英國派遠征軍到歐洲大陸,是西線戰場主要參戰國之一。1916年5月,英德海軍為爭奪海上霸權,在北海進行日德蘭大海戰。1917年,英國最終擊敗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維護了它的制海權。戰爭中英帝國參戰人員陣亡總數達50萬以上。大戰初期,自由黨聯合保守黨、工黨組成聯合內閣,1916年自由黨人D.勞合·喬治繼任首相,組成5人集體內閣,總攬大權。為了爭取群眾、特別是婦女群眾對戰爭的支持,1918年第4次改革議會選舉法,實行全體成年男子和30歲以上婦女的普選權。1928年選舉權擴大到全體成年婦女。1918年11月,大戰以德國等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相關推薦:

離婚房產問題(離婚房產分割問題)

非法同居生子(非婚同居可以生孩子嗎)

遺棄多久才構成遺棄罪(父母扔下孩子多長時間是遺棄罪)

如何去處理遺產繼承糾紛(產生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有效的遺囑必須具備什么(遺囑有效的4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