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藝復興
時間,實質,內容,代表人物歐洲文藝復興是從十五世紀后半期開始的,正如恩格斯 所指出的:“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 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 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從那時開始的自然科學最初一個時期中的主要工作,是掌握 手邊現有的材料。在大多數部門中必須完全從頭做起。古代留 傳下歐幾里得幾何學和托勒密太陽系,阿拉伯人留傳下十進位制、代數學的發端、現代的數字和煉金術;基督教的中世紀 什么也沒留下。在這種情況下,占首要地位的,必然是最基本 的自然科學,即關于地球上物體的和天體的力學,和它同時并 且為它服務的,是數學方法的發現和完善化。這里有了一些 偉大的成就?!?br />
文藝復興時期在數學方面沒有出現什么杰出的新成就。數學領域的微小進展不能同文學、繪畫、建筑、天文學領域的進展相比。對于數學來說,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家只是翻譯了希臘和阿拉伯的著作,編輯了百科全書,吸收了希臘成果并且為歐洲數學研究的高漲作了些準備。
在數學發展史上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期又象亞歷山大里亞時期那樣建立了數學和科學技術的密切聯系。在科學方面,認識到數學定律歸根到底是終極的目標;在技術方面,認識到以數學式子來表達研究結果是知識的最完善、最有用的形式,是設計和施工的最有把握的向導。數學逐漸成為科學技術的基礎,成為最有力量的一門科學。
在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人在數系、算術、代數、方程論和數論方面取得了進展。
文藝復興發生在意大利。意大利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古代羅馬的繼承者,羅馬人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意大利的文化,拉丁語也是意大利的祖先語言。在歐洲的社會發展中,意大利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復興古代的藝術也就是發揚古代的優秀傳統,發掘祖先的藝術本身也是光榮的事。
“文藝復興”名義上是為了恢復古典的文學藝術,實際上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借此名義來發展科學技術,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傅,要求關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為中心,給人以個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強烈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義,反對人一出生就有罪的說法,認為人是偉大的,人應享用人生的快樂,人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但這種思想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著名意大利詩人和學者波特拉克(1304—1374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基督教教會抗爭的這種進步思想,因此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人物,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和波特拉克同時代的著名人文主義者還有但丁和薄伽丘。但丁的《神曲》把歷史上和當時社會上的主教和僧侶都打入地獄,甚至給活著的基督教的頭頭教皇在地獄里留了一個位置,這是對基督教大膽的反抗。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談》中,尖刻地諷刺和挖苦了當時的教士和貴族,對人的智慧和奮斗精神大加歌頌,這是對教會大膽的挑戰。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過程中,關于《君士坦丁獻土》文件和真偽的爭論一事更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基督教的羅馬教皇,是宗教的領袖,被稱為“爸爸”。他還擁有大片的領地,形成了“教皇國”,羅馬教皇就是這個“國”的“皇”,權力高于歐洲各國的君主。
做為宗教的領袖,教皇是怎樣擁有土地的呢?原來,在公元750年,法蘭西國王“矮子”丕平曾把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國土獻給教皇,才形成了這個“教皇國”。但教皇認為法蘭西國王的聲望太小,只有古羅馬皇帝才能代表全歐洲,所以教皇偽造了一個文件,聲稱“教皇國”是四世紀初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大帝呈獻的,而且整個羅馬帝國都臣屬于教皇。據此推理,那么整個歐洲都應聽命于教皇。從此,代代教皇都把個偽造文件當做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的憑證。
到了15世紀,有一個天才的意大利歷史學家瓦拉,他精通古代語言文字,經過研究他發現《君士坦丁獻土》的文件是用8世紀的拉丁文寫的,而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紀的人,他怎么能用8世紀也就是幾百年以后的拉丁文字寫文件呢?瓦拉拆穿了教皇騙人的把戲,把教皇“神圣”的假面具揭露出來。
《君士坦丁獻土》是象征教皇權力的文件,這文件都是假的,那教皇的權力又怎么能是至高無上的呢?因此,中世紀基督教統治的大廈就搖搖欲墜了。那么基督教宣揚的絕對權威等觀念也受到了沖擊,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打了一個大勝戰。
這樣,人們的思想從教會的精神枷鎖中終于解放出來了,人們終于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了!人們在學習古希臘文化的基礎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創造出許多輝煌的藝術精品。當時文藝復興的最大中心是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佛羅倫薩的藝術家們在建筑、繪畫和雕刻等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第三節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和性質
2.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運動的原因
3.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的社會思潮——人文主義
4.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過程及代表人物
但丁、喬托、彼特拉克、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等
5.文藝復興的擴展及相關代表人物
伊拉斯謨、莫爾、莎士比亞、拉伯雷、塞萬提斯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開普勒、伽利略的天文學成就
數學、物理學、生理學及醫學的進展
哲學及思想界的突破——布魯諾、培根等
6.西歐宗教改革的性質和時間
7.西歐宗教改革運動的過程
德意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爾文宗教改革、法國的宗教戰爭、英國的宗教改革運動等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歷史影響,認識二者實際是在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以后,資產階級在思想上反封建斗爭的兩種形式。二者在解放人們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由此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教材所涉及的文學、藝術作品,自然科學成就,思想家的觀點,探究其深刻的內涵和寓意,掌握新生的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反封建的目的、性質和革命傾向,由此訓練學生透過表面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
3.通過客觀評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訓練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4.通過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分析,訓練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提高美學修養。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對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質的分析,使學生認識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由此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通過對布魯諾為追求真理而殉難的事例和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中先哲們大無畏戰斗精神的講述,培養學生勇于追求和捍衛真理的優良品質,以及為理想獻身的精神,對其進行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
2.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發展狀況
3.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二)難點
1.文藝復興的實質
2.宗教改革的原因
(三)解決辦法
1.關于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有以下兩個問題需要弄清。一是文藝復興的實質,一是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的興起及發展情況。教師可通過大量的素材,把枯燥的文化史的學習轉化為文藝鑒賞課,吸引更多的學生關注文化史,熱愛文化史的學習。在學習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過程之中埋一伏筆,通過一個個人物及作品或思想觀點的講述,請學生歸納概括其實質——并非是單純地復興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而是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興起,即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為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進行鼓吹和搖旗吶喊的、是歐洲文化領域里的一次大解放運動。通過這種學習一思考一歸納三位一體的方式達到教學目的。
2.關于文藝復興時期科學的發展狀況,涉及國家較多,人物及觀點或研究領域也較零碎,用列出比較表格的方式鞏固學習效果。在講述每個人的成就時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每個人物思想或科學研究的精髓,以點代面。例如在講到近代自然科學的開端是以天文學革命為標志的,以往中世紀流行的天文學觀點是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恰好符合了教會制造的神創造天地萬物,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神話。先后挑戰神學世界觀的有哥白尼、開普勒、布魯諾和伽利略。每個人的觀點是什么,他們又在前人基礎上有哪些發展?提出類似問題請學生思考討論回答,以活躍課堂氣氛。
3.關于德意志宗教改革運動一目,首先點明宗教改革的原因??膳e例說明羅馬天主教會實為西歐最有勢力的封建主,掌握著教會的最高行政和司法權,甚至插手世俗君主的廢立、裁決俗界各國的糾紛和廢止法律等。其權力之大,還表現為在封建時代,作為精神支柱的教會與世俗君主共同控制著人民,統治著人們的思想。根據這些具體又形象的例子,請學生思考,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是否已成為新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嚴重障礙?新興資產階級要登上政治舞臺,勢必要在意識形態方面反教會,成為其反封建斗爭的重要形式。在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問題時,教師還可問得更深層次一些,由此點清西歐各國宗教改革的共同原因,之后再講述各國改革情況時,對原因就可一帶而過。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運動一目,教師要講述得稍詳為宜。其改革原因除上述具有共性的東西之外,還應強調一點,即德意志經濟在15—16世紀之間有了顯著發展,但仍然很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其原因是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七大選候各自為政,且互不統屬,這種經濟和政治上的分散和分裂狀況,便利了天主教會的勒索,德意志被稱為“教皇的乳?!保梢娖渌艿膲赫ズ褪`的嚴重性?!?br />
在講改革的經過時,必然提到路德的思想。路德在宗教思想上是激進的,他提出著名的“信仰得救論”,把圣經視為最高權威,公開否定教皇的神權。在政治思想上,路德又是保守的,他認為世俗權力是合法的,是上帝授予的,“上帝禁止違反”,要求人民“服從有權勢的人”,要求建立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簡化宗教儀式等。他的觀點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自由的愿望,客觀上有反封建的作用。關于這部分內容,教材提及較簡,教師可根據情況介紹給學生,在拓展其知識面的同時,可加深理解宗教改革的實質。
至于對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評價,教師可發動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具準備
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電腦軟件教學,包括人物肖像、作品、名言等均可掃描進去,用鼠標點擊顯示出來。沒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與美術教師配合,多尋找些素材,力求生動完整地給學生展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全貌,利用人物的事跡和作品教育學生,使其受益終生。
五、學生活動設計
建議在文化史的學習中,突破以往的固定而死板的教學模式,大膽改革。例如,教師事先布置給學生一些思考題或教學重點、難點,要求學生課下尋找材料,包括圖片資料、書籍、音像制品、藝術作品等,課堂上由學生展示,或講述,或演示,或當場模仿,以學生活動為主,寓教學于興趣中。教師可思考此類方法,實現教學創新。
六、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通過本課時的授課,使學生準確識記以下史實,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和性質。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的原因。人文主義思潮的概念。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但丁、喬托、彼特拉克、薄伽丘。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等。文藝復興擴展到西歐各國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謨、莫爾和莎士比亞。拉伯雷、塞萬提斯、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布魯諾、培根以及數學、物理學、生理學和醫學的進展。西歐宗教改革的性質和時間,西歐各國進行宗教改革的情況等。
要求訓練學生以下能力,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歷史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全面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等。
要求學生受到以下思想教育,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接受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學習歷史人物的事跡及作品,接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二)整體感知
14、15世紀,在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國中,首先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這一事件的發生,揭開了人類歷史新篇章的序幕。有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就有了到世界各地去尋金的狂熱。有了新生的政治力量,就有了打破舊有的封建統治秩序,倡導人權的吶喊。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文化領域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肯定人性,提倡人權,反對禁欲,反對宗教束縛。反封建、反基督教神學世界觀,構成了這一時期文化的主流。這是一次意識形態領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資產階級為登上政治舞臺發出的第一聲吶喊。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本課的授課內容較多,教師注意抓線索、提綱挈領,切忌某一人物思想或作
品過多涉及,舍本取末。注意課時安排。
1.復習導入
14、15世紀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觀,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領域里積極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在政治領域里要求政權,改革封建主和教會一統天下的局面、表現在思想文化上,他們領導了—場規??涨暗乃枷虢夥胚\動,即文藝復興。
2.概念——文藝復興。從字面意思上看,這是—次文字和藝術在古典文化的基礎上的復興,——即希臘和羅馬的古代文化的復興,它是歐洲文化的源頭。從實質上看,文藝復興不僅僅是古典文化的復興,它所蘊含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內容更廣泛的,甚至前人從未涉及的文化概念——肯定人,注重人性,反對禁欲,反對宗教束縛,繼而要求反封建剝削,…這—切都是一種全新文化的興起——即資產階級的新文化。為何要打著“文藝復興”的旗號呢?這是因為資產階級初登舞臺,未能形成完整和成熟的思想體系,為同中世紀基督教神學進行斗爭,必須借助強大的思想武器——世俗的、理性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什么文藝復興運動首先產生于意大利呢?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意大利,也就是說,意大利的資產階級興起最早,最先覺醒,思想也最成熟。第二,意大利具有優秀的文化傳統,無論從古羅馬遺留下來的文化底蘊上,還是從人才結構上,都具備進行一場思想革命的先決條件。第三,14、15世紀,作為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中海沿岸,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物質支援。
3.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經過。教材介紹的人物大致分為三類,文學、藝術和政治,選有代表性的分別介紹一人即可。但丁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和新時代最初—位詩人”說明其文學地位是承上啟下的,同時也說明他思想中包含有矛盾的一面。其作品《神曲》可多做些介紹。其地位是繼往開來的,與莎士比亞和歌德并稱“三大天才巨匠”。藝術上以達芬奇為冠,投影或實物(臨摹作品)展示給學生。講解時注意體現“人文主義”思想。政治思想家教材中僅提到馬基雅維利,可結合書中小字部分談一下他的政治抱負,要點有,反對封建割據、教廷的控制和外部列強的宰割,主張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意大利。他認為,要完成統一大業,除了要有完備的法律和精良的軍隊,還要有精通政治權術,擁有無限權力的君主,君主為了政治目的和國家利益,應不惜使用任何尹段,包括欺詐、偽善、殘忍、陰謀詭計等。君主應軟硬兼施,狡黠如狐,兇猛如獅。君主在政治上無所謂善惡,往往作惡比行善更有利……他的這些觀點,致使歷史上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恩格斯稱他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而又有人攻擊他為“罪惡的導師”,是政治上爾虞我詐、背信棄義的同義詞。其實,馬基雅維利最大的貢獻在于揭示了政治生活的本質,否定了封建神學。把國家利益和強大安定視為政治的最高目的。當然,可以看到,他關于人性和國家觀的看法中有許多缺陷,他的強權和暴力主張,在歷史上也曾被反動勢力所利用。
4.文藝復興的擴展。關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使學生清楚以下兩點,一、15世紀后期,新航路的發現刺激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由意大利擴展到西歐廣大地區。二、文學和藝術是文藝復興文化的主要體現,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文化成就也不盡相同。從各國政治背景上看,德意志長期四分五裂,羅馬教廷的搜刮和壓榨尤為慘烈,因此15世紀中期開始的德意志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向教會展開斗爭,伊拉斯謨的傳世名作《愚人頌》,采用諷刺手法,借“愚人”之口,嘲笑、辱罵教皇、主教、僧侶的愚昧,指責神職人員的貪婪淫蕩,揭露世俗貴族的腐朽、好戰和虛榮,為后來的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英、法、西三國雖同為新型君主制國家,但各國推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政策差別很大,對文學的影響也不同。塞萬提斯生活的時代正值西班牙由盛而衰的時期,由此他筆下的主人公唐·吉訶德是個富于幻想、自不量力、打抱不平、處處碰壁的騎士,他的美好幻想和丑惡的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恰好反映了十六七世紀西班牙的人文主義者在社會現象中的遭遇,通過小說有力地韃撻了這個日趨衰落的國家。英國文學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頂峰,莎士比亞的戲劇又是歐洲文學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莎士比亞創作前期適逢都鐸王朝全盛時期,國富民強,他的創作基調歡快自信。17世紀以后,社會矛盾激化,封建統治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公開化,他的創作也進入成熟時期,即悲劇時期,反映了人文主義者在殘酷與罪惡的社會現實面前的軟弱與無奈。法國作家拉伯雷的《巨人傳》也用夸張的手段,詼諧的筆調塑造理想君主白人的形象,反映了處在上升時期資產階級蓬勃樂觀的情緒和自我為中心的階級意識。教師要善于把特定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放到特定的環境下去看待,在把握作品背景和思想性的前提下指導學生比較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是文藝復興的一項重要成果,是人類科學史上的一次革命,出現于15世紀后半期,恩格斯說“在中世紀的黑夜之后,科學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興起,并以神奇的速度發展起來”,其原因歸結于生產,即中世紀的農業、手工業發展為近代科學提供了物質條件。它的開端是天文學革命。在講清了這一背景后,圍繞天文學革命多著些筆墨,其余學科一帶而過,刪繁就簡,便于引起學生課下思考。
6.西歐的宗教改革。此目授課要點在于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總述西歐基督教會勢力的膨脹及貪欲,或分述各國宗教改革的必然性。改革過程以教材為準,不必多加補充,改革影響注意請學生比較其共性。德意志宗教改革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從背景上看,德意志長期四分五裂,七大選候互不統屬,各自為政,沒能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羅馬教廷變本加利地剝奪等原因是其改革的背景。第二,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積極而激進,倡導“信仰得救論”,反對教皇權威,其政治思想保守,勸說人民“服從”、“禁止造反”,反映了他與北方大諸侯薩克森公爵非同一般的關系,其主張被諸侯利用。第三,評價德意志宗教改革。首先打破西歐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的局面,具有開拓性。路德的主張奠定了新教的理論基礎。改革之后引起社會風氣的一系列變化,減少宗教節日,禁止朝拜圣像,廢除神職人員獨身等。
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此目授課時應注意,第一,從改革的背景上,瑞士處在商路交叉點上,工商業發達,資產階級力量強大,信奉新教,政治氣氛較為寬松,因此,法國人加爾文來到日內瓦主持宗教改革。第二,加爾文的宗教思想是“預定論”,即上帝預定好“選民”、“棄民”,但秘而不宣,只有堅信自己是“選民”,勤奮工作,道德高尚,追求事業成功,爭當“選民”。要求人人樹立頑強奮斗精神,否定善功救贖論,把宗教信仰與個人成功和事業結合在一起,樹立了資產階級新觀念,成為新教中最激進的派別,影響遍及歐洲。加爾文的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共和國,“政權應同化于教權”的觀點后來影響到法國,引起了長達30多年的宗教戰爭。
英國宗教改革。此目授課時應注意,第一,方式上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國王亨利八世為實現離婚案,宣布脫離羅馬教皇,自任教會最高首腦,建立英國國教。到其女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最終形成一個兼容并包的宗教模式。在教義上,對路德派、加爾文派均加以吸收,禮儀上仍保持天主教的一貫禮儀制度——主教制,這種溫和的折衷方案,使英國避免了法國那樣的宗教戰爭。第二,國教中激進派要求清除天主教殘余,被稱為清教徒。
宗教改革的影響,教師教材為根據,要求學生總結歸納。
(四)總結、擴展
本課所授內容為資產階級萌芽產生之后,新興資產階級在文化意識形態領域里反封建的表現,一為文藝復興,一為宗教改革,它在解放人們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七、布置作業
學生課下思考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之間有什么聯系?它們各自又有什么歷史意義?要求學生做充分的準備,例如大量的材料論據,多角度的論點,可以暢所欲言,若時間充裕,做課堂討論,或作一次階段練習。
八、板書設計
第三節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一、文藝復興
1.概念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理性”
2.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概況
a.文學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b.藝術 喬托、“美術三杰”
c.政治 馬基雅維利
3.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a.德意志——伊拉斯謨 《愚人頌》
b.英國——莫爾 《烏托邦》
莎士比亞 戲劇作品
c.法國——拉伯雷 《巨人傳》
d.西班牙——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4.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a.天文學 哥白尼(波蘭) “大陽中心說
開昔勒(德) “橢圓軌道”
伽利略(意) 天文望遠鏡
b.思想界 布魯諾(意)
培根(英)
二、宗教改革
1.西歐各國宗教改革的背景
2.馬丁·路德派
3.加爾文派
4.英國國教(安立等派)
5.宗教改革的結果和影響
九、參考書目
《世界史·近代史編》吳于廑、齊進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吳澤義等編、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文藝復興史綱》陳小川等著、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
《近代歐洲的興起》朱孝遠、學林出版社1997年
你是我的文藝復興指的就是,你帶我走出黑暗,在困境中帶給我希望,讓我有了新的信仰和目標!
文藝復興時期為什么以復興的名義改革?
RT第三節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和性質
2.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運動的原因
3.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的社會思潮——人文主義
4.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過程及代表人物
但丁、喬托、彼特拉克、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等
5.文藝復興的擴展及相關代表人物
伊拉斯謨、莫爾、莎士比亞、拉伯雷、塞萬提斯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開普勒、伽利略的天文學成就
數學、物理學、生理學及醫學的進展
哲學及思想界的突破——布魯諾、培根等
6.西歐宗教改革的性質和時間
7.西歐宗教改革運動的過程
德意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爾文宗教改革、法國的宗教戰爭、英國的宗教改革運動等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歷史影響,認識二者實際是在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以后,資產階級在思想上反封建斗爭的兩種形式。二者在解放人們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由此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教材所涉及的文學、藝術作品,自然科學成就,思想家的觀點,探究其深刻的內涵和寓意,掌握新生的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反封建的目的、性質和革命傾向,由此訓練學生透過表面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
3.通過客觀評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訓練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4.通過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分析,訓練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提高美學修養。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對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質的分析,使學生認識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由此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通過對布魯諾為追求真理而殉難的事例和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中先哲們大無畏戰斗精神的講述,培養學生勇于追求和捍衛真理的優良品質,以及為理想獻身的精神,對其進行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
2.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發展狀況
3.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二)難點
1.文藝復興的實質
2.宗教改革的原因
(三)解決辦法
1.關于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有以下兩個問題需要弄清。一是文藝復興的實質,一是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的興起及發展情況。教師可通過大量的素材,把枯燥的文化史的學習轉化為文藝鑒賞課,吸引更多的學生關注文化史,熱愛文化史的學習。在學習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過程之中埋一伏筆,通過一個個人物及作品或思想觀點的講述,請學生歸納概括其實質——并非是單純地復興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而是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興起,即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為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進行鼓吹和搖旗吶喊的、是歐洲文化領域里的一次大解放運動。通過這種學習一思考一歸納三位一體的方式達到教學目的。
2.關于文藝復興時期科學的發展狀況,涉及國家較多,人物及觀點或研究領域也較零碎,用列出比較表格的方式鞏固學習效果。在講述每個人的成就時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每個人物思想或科學研究的精髓,以點代面。例如在講到近代自然科學的開端是以天文學革命為標志的,以往中世紀流行的天文學觀點是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恰好符合了教會制造的神創造天地萬物,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神話。先后挑戰神學世界觀的有哥白尼、開普勒、布魯諾和伽利略。每個人的觀點是什么,他們又在前人基礎上有哪些發展?提出類似問題請學生思考討論回答,以活躍課堂氣氛。
3.關于德意志宗教改革運動一目,首先點明宗教改革的原因??膳e例說明羅馬天主教會實為西歐最有勢力的封建主,掌握著教會的最高行政和司法權,甚至插手世俗君主的廢立、裁決俗界各國的糾紛和廢止法律等。其權力之大,還表現為在封建時代,作為精神支柱的教會與世俗君主共同控制著人民,統治著人們的思想。根據這些具體又形象的例子,請學生思考,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是否已成為新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嚴重障礙?新興資產階級要登上政治舞臺,勢必要在意識形態方面反教會,成為其反封建斗爭的重要形式。在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問題時,教師還可問得更深層次一些,由此點清西歐各國宗教改革的共同原因,之后再講述各國改革情況時,對原因就可一帶而過。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運動一目,教師要講述得稍詳為宜。其改革原因除上述具有共性的東西之外,還應強調一點,即德意志經濟在15—16世紀之間有了顯著發展,但仍然很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其原因是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七大選候各自為政,且互不統屬,這種經濟和政治上的分散和分裂狀況,便利了天主教會的勒索,德意志被稱為“教皇的乳?!?,可見其所受的壓榨和束縛的嚴重性。
在講改革的經過時,必然提到路德的思想。路德在宗教思想上是激進的,他提出著名的“信仰得救論”,把圣經視為最高權威,公開否定教皇的神權。在政治思想上,路德又是保守的,他認為世俗權力是合法的,是上帝授予的,“上帝禁止違反”,要求人民“服從有權勢的人”,要求建立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簡化宗教儀式等。他的觀點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自由的愿望,客觀上有反封建的作用。關于這部分內容,教材提及較簡,教師可根據情況介紹給學生,在拓展其知識面的同時,可加深理解宗教改革的實質。
至于對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評價,教師可發動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具準備
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電腦軟件教學,包括人物肖像、作品、名言等均可掃描進去,用鼠標點擊顯示出來。沒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與美術教師配合,多尋找些素材,力求生動完整地給學生展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全貌,利用人物的事跡和作品教育學生,使其受益終生。
五、學生活動設計
建議在文化史的學習中,突破以往的固定而死板的教學模式,大膽改革。例如,教師事先布置給學生一些思考題或教學重點、難點,要求學生課下尋找材料,包括圖片資料、書籍、音像制品、藝術作品等,課堂上由學生展示,或講述,或演示,或當場模仿,以學生活動為主,寓教學于興趣中。教師可思考此類方法,實現教學創新。
六、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通過本課時的授課,使學生準確識記以下史實,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和性質。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的原因。人文主義思潮的概念。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但丁、喬托、彼特拉克、薄伽丘。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等。文藝復興擴展到西歐各國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謨、莫爾和莎士比亞。拉伯雷、塞萬提斯、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布魯諾、培根以及數學、物理學、生理學和醫學的進展。西歐宗教改革的性質和時間,西歐各國進行宗教改革的情況等。
要求訓練學生以下能力,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歷史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全面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等。
要求學生受到以下思想教育,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接受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學習歷史人物的事跡及作品,接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二)整體感知
14、15世紀,在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國中,首先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這一事件的發生,揭開了人類歷史新篇章的序幕。有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就有了到世界各地去尋金的狂熱。有了新生的政治力量,就有了打破舊有的封建統治秩序,倡導人權的吶喊。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文化領域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肯定人性,提倡人權,反對禁欲,反對宗教束縛。反封建、反基督教神學世界觀,構成了這一時期文化的主流。這是一次意識形態領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資產階級為登上政治舞臺發出的第一聲吶喊。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本課的授課內容較多,教師注意抓線索、提綱挈領,切忌某一人物思想或作
品過多涉及,舍本取末。注意課時安排。
1.復習導入
14、15世紀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觀,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領域里積極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在政治領域里要求政權,改革封建主和教會一統天下的局面、表現在思想文化上,他們領導了—場規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即文藝復興。
2.概念——文藝復興。從字面意思上看,這是—次文字和藝術在古典文化的基礎上的復興,——即希臘和羅馬的古代文化的復興,它是歐洲文化的源頭。從實質上看,文藝復興不僅僅是古典文化的復興,它所蘊含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內容更廣泛的,甚至前人從未涉及的文化概念——肯定人,注重人性,反對禁欲,反對宗教束縛,繼而要求反封建剝削,…這—切都是一種全新文化的興起——即資產階級的新文化。為何要打著“文藝復興”的旗號呢?這是因為資產階級初登舞臺,未能形成完整和成熟的思想體系,為同中世紀基督教神學進行斗爭,必須借助強大的思想武器——世俗的、理性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什么文藝復興運動首先產生于意大利呢?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意大利,也就是說,意大利的資產階級興起最早,最先覺醒,思想也最成熟。第二,意大利具有優秀的文化傳統,無論從古羅馬遺留下來的文化底蘊上,還是從人才結構上,都具備進行一場思想革命的先決條件。第三,14、15世紀,作為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中海沿岸,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物質支援。
3.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經過。教材介紹的人物大致分為三類,文學、藝術和政治,選有代表性的分別介紹一人即可。但丁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和新時代最初—位詩人”說明其文學地位是承上啟下的,同時也說明他思想中包含有矛盾的一面。其作品《神曲》可多做些介紹。其地位是繼往開來的,與莎士比亞和歌德并稱“三大天才巨匠”。藝術上以達芬奇為冠,投影或實物(臨摹作品)展示給學生。講解時注意體現“人文主義”思想。政治思想家教材中僅提到馬基雅維利,可結合書中小字部分談一下他的政治抱負,要點有,反對封建割據、教廷的控制和外部列強的宰割,主張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意大利。他認為,要完成統一大業,除了要有完備的法律和精良的軍隊,還要有精通政治權術,擁有無限權力的君主,君主為了政治目的和國家利益,應不惜使用任何尹段,包括欺詐、偽善、殘忍、陰謀詭計等。君主應軟硬兼施,狡黠如狐,兇猛如獅。君主在政治上無所謂善惡,往往作惡比行善更有利……他的這些觀點,致使歷史上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恩格斯稱他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而又有人攻擊他為“罪惡的導師”,是政治上爾虞我詐、背信棄義的同義詞。其實,馬基雅維利最大的貢獻在于揭示了政治生活的本質,否定了封建神學。把國家利益和強大安定視為政治的最高目的。當然,可以看到,他關于人性和國家觀的看法中有許多缺陷,他的強權和暴力主張,在歷史上也曾被反動勢力所利用。
4.文藝復興的擴展。關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使學生清楚以下兩點,一、15世紀后期,新航路的發現刺激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由意大利擴展到西歐廣大地區。二、文學和藝術是文藝復興文化的主要體現,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文化成就也不盡相同。從各國政治背景上看,德意志長期四分五裂,羅馬教廷的搜刮和壓榨尤為慘烈,因此15世紀中期開始的德意志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向教會展開斗爭,伊拉斯謨的傳世名作《愚人頌》,采用諷刺手法,借“愚人”之口,嘲笑、辱罵教皇、主教、僧侶的愚昧,指責神職人員的貪婪淫蕩,揭露世俗貴族的腐朽、好戰和虛榮,為后來的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英、法、西三國雖同為新型君主制國家,但各國推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政策差別很大,對文學的影響也不同。塞萬提斯生活的時代正值西班牙由盛而衰的時期,由此他筆下的主人公唐·吉訶德是個富于幻想、自不量力、打抱不平、處處碰壁的騎士,他的美好幻想和丑惡的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恰好反映了十六七世紀西班牙的人文主義者在社會現象中的遭遇,通過小說有力地韃撻了這個日趨衰落的國家。英國文學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頂峰,莎士比亞的戲劇又是歐洲文學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莎士比亞創作前期適逢都鐸王朝全盛時期,國富民強,他的創作基調歡快自信。17世紀以后,社會矛盾激化,封建統治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公開化,他的創作也進入成熟時期,即悲劇時期,反映了人文主義者在殘酷與罪惡的社會現實面前的軟弱與無奈。法國作家拉伯雷的《巨人傳》也用夸張的手段,詼諧的筆調塑造理想君主白人的形象,反映了處在上升時期資產階級蓬勃樂觀的情緒和自我為中心的階級意識。教師要善于把特定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放到特定的環境下去看待,在把握作品背景和思想性的前提下指導學生比較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是文藝復興的一項重要成果,是人類科學史上的一次革命,出現于15世紀后半期,恩格斯說“在中世紀的黑夜之后,科學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興起,并以神奇的速度發展起來”,其原因歸結于生產,即中世紀的農業、手工業發展為近代科學提供了物質條件。它的開端是天文學革命。在講清了這一背景后,圍繞天文學革命多著些筆墨,其余學科一帶而過,刪繁就簡,便于引起學生課下思考。
6.西歐的宗教改革。此目授課要點在于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總述西歐基督教會勢力的膨脹及貪欲,或分述各國宗教改革的必然性。改革過程以教材為準,不必多加補充,改革影響注意請學生比較其共性。德意志宗教改革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從背景上看,德意志長期四分五裂,七大選候互不統屬,各自為政,沒能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羅馬教廷變本加利地剝奪等原因是其改革的背景。第二,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積極而激進,倡導“信仰得救論”,反對教皇權威,其政治思想保守,勸說人民“服從”、“禁止造反”,反映了他與北方大諸侯薩克森公爵非同一般的關系,其主張被諸侯利用。第三,評價德意志宗教改革。首先打破西歐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的局面,具有開拓性。路德的主張奠定了新教的理論基礎。改革之后引起社會風氣的一系列變化,減少宗教節日,禁止朝拜圣像,廢除神職人員獨身等。
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此目授課時應注意,第一,從改革的背景上,瑞士處在商路交叉點上,工商業發達,資產階級力量強大,信奉新教,政治氣氛較為寬松,因此,法國人加爾文來到日內瓦主持宗教改革。第二,加爾文的宗教思想是“預定論”,即上帝預定好“選民”、“棄民”,但秘而不宣,只有堅信自己是“選民”,勤奮工作,道德高尚,追求事業成功,爭當“選民”。要求人人樹立頑強奮斗精神,否定善功救贖論,把宗教信仰與個人成功和事業結合在一起,樹立了資產階級新觀念,成為新教中最激進的派別,影響遍及歐洲。加爾文的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共和國,“政權應同化于教權”的觀點后來影響到法國,引起了長達30多年的宗教戰爭。
英國宗教改革。此目授課時應注意,第一,方式上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國王亨利八世為實現離婚案,宣布脫離羅馬教皇,自任教會最高首腦,建立英國國教。到其女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最終形成一個兼容并包的宗教模式。在教義上,對路德派、加爾文派均加以吸收,禮儀上仍保持天主教的一貫禮儀制度——主教制,這種溫和的折衷方案,使英國避免了法國那樣的宗教戰爭。第二,國教中激進派要求清除天主教殘余,被稱為清教徒。
宗教改革的影響,教師教材為根據,要求學生總結歸納。
(四)總結、擴展
本課所授內容為資產階級萌芽產生之后,新興資產階級在文化意識形態領域里反封建的表現,一為文藝復興,一為宗教改革,它在解放人們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七、布置作業
學生課下思考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之間有什么聯系?它們各自又有什么歷史意義?要求學生做充分的準備,例如大量的材料論據,多角度的論點,可以暢所欲言,若時間充裕,做課堂討論,或作一次階段練習。
八、板書設計
第三節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一、文藝復興
1.概念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理性”
2.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概況
a.文學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b.藝術 喬托、“美術三杰”
c.政治 馬基雅維利
3.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a.德意志——伊拉斯謨 《愚人頌》
b.英國——莫爾 《烏托邦》
莎士比亞 戲劇作品
c.法國——拉伯雷 《巨人傳》
d.西班牙——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4.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a.天文學 哥白尼(波蘭) “大陽中心說
開昔勒(德) “橢圓軌道”
伽利略(意) 天文望遠鏡
b.思想界 布魯諾(意)
培根(英)
二、宗教改革
1.西歐各國宗教改革的背景
2.馬丁·路德派
3.加爾文派
4.英國國教(安立等派)
5.宗教改革的結果和影響
九、參考書目
《世界史·近代史編》吳于廑、齊進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吳澤義等編、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文藝復興史綱》陳小川等著、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
《近代歐洲的興起》朱孝遠、學林出版社1997年
參考資料:http://www.pkuschool.com/zadmin/manage/details.asp?TopicAbb=design&FileName=G10lss246t02.htm
什么是文藝復興?
什么是英國文藝復興?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版運動。
“文藝復興”的概念權在14-16世紀時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后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擴展資料
文藝復興產生原因
一、物質基礎
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商業城市的興起,手工工場的發展,經濟繁榮。
二、文化基礎
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典籍從東羅馬帝國傳到了意大利。
三、階級基礎
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
四、人才優勢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五、地理位置
意大利相對鄰近東方,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造紙術,印刷術)。
六、導火索
黑死病在歐洲流行。
七、深層原因
教會嚴格控制人們思想,激起資產階級與平民的不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藝復興
英國的文藝復興版權所有Copyright (C) 華東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文藝復興自身的這一弱點,是這個運動未能在意大利最后完成的重要主觀原因。16世紀末,隨著城市共和國的消亡,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就轉入了低潮。這也正是莎士比亞創作《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的前夕,同時也是英格蘭文藝復興由盛及衰的時期。文藝復興波及英國較遲,但由于玫瑰戰爭中封建貴族勢力遭到了重創,這時期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發展比較順利,加上英國贏得了與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的勝利,為開拓海外市場與殖民地創造了條件,因而英格蘭的文藝復興是與資本主義的最初擴張相伴隨的。在英格蘭,文藝復興又和宗教改革同步,不像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之后的事件,所以文藝復興的進程又同羅馬天主教、新教、英國國教之間的教派斗爭以及與此相關的都鐸王朝的主權之爭交織在一起。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倡導的新精神及時地為資本主義的最初成長及宗教、政治斗爭提供了思想武器,與此同時,在資本追逐利潤的擴張中,在殘酷無情的宗教斗爭中與爭權奪利中,人性的張揚又加倍明顯地暴露出卑劣的一面。盡管愛拉摩斯的友人、人文主義者的領袖托馬斯·摩爾爵士在《烏托邦》里描繪了一幅人性善良、財產共享、戰爭受到禁止、人人追求心靈與肉體的完善的理想圖景,現實的狀況卻相去甚遠。包括摩爾爵士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照樣是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利用亨利八世給他的權力,殘酷迫害清教徒。隨著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文學繁榮的消歇,文藝復興在英格蘭同樣很快地步入了尾聲。
1.關于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有以下兩個問題需要弄清。一是文藝復興的實質,一是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的興起及發展情況。教師可通過大量的素材,把枯燥的文化史的學習轉化為文藝鑒賞課,吸引更多的學生關注文化史,熱愛文化史的學習。在學習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過程之中埋一伏筆,通過一個個人物及作品或思想觀點的講述,請學生歸納概括其實質——并非是單純地復興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而是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興起,即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為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進行鼓吹和搖旗吶喊的、是歐洲文化領域里的一次大解放運動。通過這種學習一思考一歸納三位一體的方式達到教學目的。
2.關于文藝復興時期科學的發展狀況,涉及國家較多,人物及觀點或研究領域也較零碎,用列出比較表格的方式鞏固學習效果。在講述每個人的成就時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每個人物思想或科學研究的精髓,以點代面。例如在講到近代自然科學的開端是以天文學革命為標志的,以往中世紀流行的天文學觀點是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恰好符合了教會制造的神創造天地萬物,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神話。先后挑戰神學世界觀的有哥白尼、開普勒、布魯諾和伽利略。每個人的觀點是什么,他們又在前人基礎上有哪些發展?提出類似問題請學生思考討論回答,以活躍課堂氣氛。
3.關于德意志宗教改革運動一目,首先點明宗教改革的原因。可舉例說明羅馬天主教會實為西歐最有勢力的封建主,掌握著教會的最高行政和司法權,甚至插手世俗君主的廢立、裁決俗界各國的糾紛和廢止法律等。其權力之大,還表現為在封建時代,作為精神支柱的教會與世俗君主共同控制著人民,統治著人們的思想。根據這些具體又形象的例子,請學生思考,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是否已成為新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嚴重障礙?新興資產階級要登上政治舞臺,勢必要在意識形態方面反教會,成為其反封建斗爭的重要形式。在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問題時,教師還可問得更深層次一些,由此點清西歐各國宗教改革的共同原因,之后再講述各國改革情況時,對原因就可一帶而過。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運動一目,教師要講述得稍詳為宜。其改革原因除上述具有共性的東西之外,還應強調一點,即德意志經濟在15—16世紀之間有了顯著發展,但仍然很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其原因是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七大選候各自為政,且互不統屬,這種經濟和政治上的分散和分裂狀況,便利了天主教會的勒索,德意志被稱為“教皇的乳牛”,可見其所受的壓榨和束縛的嚴重性。
在講改革的經過時,必然提到路德的思想。路德在宗教思想上是激進的,他提出著名的“信仰得救論”,把圣經視為最高權威,公開否定教皇的神權。在政治思想上,路德又是保守的,他認為世俗權力是合法的,是上帝授予的,“上帝禁止違反”,要求人民“服從有權勢的人”,要求建立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簡化宗教儀式等。他的觀點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自由的愿望,客觀上有反封建的作用。關于這部分內容,教材提及較簡,教師可根據情況介紹給學生,在拓展其知識面的同時,可加深理解宗教改革的實質。
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一個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于14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于意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后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愿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范,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
當時的意大利處于城市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后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于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欲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圣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藝復興運動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另一個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文藝復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大批受到東方文化影響,還保留古羅馬帝國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帶回許多新鮮思想和藝術,在羅馬開辦教授希臘語的學校,促使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形成。
文藝復興的作品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并把它應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圣經,將圣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不同范疇中的文藝復興:
自然科學 :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意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爾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并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制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
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地理大發現”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顒?。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藥(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文學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杰”。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捌咝窃娚纭币札埳澈投咆惾R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后杰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杰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藝復興建筑是在公元14世紀在意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筑風格?;趯χ惺兰o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筑師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筑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筑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
特色
對建筑的比例有強烈的追求,例如必須是3和2的倍數
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
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制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
反對哥德式建筑
義大利與其代表人物
義大利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筑、音樂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羅倫薩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
著名的文藝復興三杰全部誕生在意大利。
代表人物:
詩人:但丁、彼特拉克;
作家:薄伽丘、馬基雅維利;
畫家:喬托、波提切利、列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提香;
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建筑師:伯魯涅列斯基;
音樂家:帕萊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與其代表人物
16世紀后半葉和17世紀初西班牙文藝復興進入“黃金時期”,在小說和戲劇方面成績顯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萬提斯、戲劇家洛卜·德·維加
德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德國:主要成就則表現在宗教改革、農民戰爭、諷刺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馬丁·路德、丟勒等。
法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法國:自由思想和懷疑思想相當發達。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說家:拉伯雷等。
英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英國:詩歌和戲劇空前的繁榮。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亞等。
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
有好一段時間,文藝復興被認為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并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借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后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后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于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關于文藝復興的不同意見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歷史學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后歷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于十五世紀的意大利,然后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于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于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筑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涌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在藝術,文學還有哲學等方面的“類革命”(pseudo-revolution )。這些變化僅僅影響了為數很小的富有的少數人,而歐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對于中世紀基本沒有改變。因此他們不承認文藝復興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蛟S,對于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并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癡迷于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觸,于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
你是我的文藝復興指的就是,你帶我走出黑暗,在困境中帶給我希望,讓我有了新的信仰和目標!
相關推薦:
最新繼承法全文(新民法典遺產繼承法全文)
怎樣訂立遺囑信托(辦理遺囑信托的需要哪些條件)
遺產稅的征收范圍(中國遺產稅開始征收了嗎 稅率是多少)
離婚房產問題(離婚房產分割問題)
非法同居生子(非婚同居可以生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