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的范疇內,講到底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專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屬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我記得以前有個案子是一個男的以外車禍死了,他的二奶拿著遺囑來法庭鬧分割財產,這種情況根據我國的繼承法是不可能判給二奶的,而是按照規定判給了男子的原配,這其實是違背我國《繼承法》第十六條第三款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從這個案子的判定結果來講是不符合法律的規定的,而且當時是違背了那個立遺囑的男子的最后意愿的,但是法律還是按照道德的標準把財產分配給了原配,因為這是大部分人的心里標準,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為男子包二奶是不對的,二奶的身份也給這個判定立了一個標準。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我自己的話之前想過考律師證書,所以至于法律和道德關系我之前也專門詢問過我的一個做律師的朋友,他給我大致講解了一下,今天既然看到了這個題目,那么我就為大家大概說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吧。
我覺得法律可能在一般人看來是神圣的,在很多地方有些在深山里生活的人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接觸到法律,他們可能甚至連文字都不認識幾個。所以我覺得淺顯來說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為什么會有法律的存在呢? 我覺得是因為在每個人心中的“道德”標準都是不一樣的,我打個比方如果有人給你一筆錢,你肯定會滿心歡喜的去接受吧?那么如果是要你給呢?你還會滿心歡喜的給出去嗎?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法律來強制性的執行,所以法律就是每個人的道德標準,就是每個人最低限度的道德標準。
我覺得法律也是所有人的天平,不會因為強權而偏向誰,也不會因為誰的弱小就欺負誰,大家可以試想如果沒有法律只按照我們心中的道德標準來判斷所有案件時,或者來個向古希臘的陶片驅逐法來個大投票,那么我們的社會豈不是一團糟,誰也不服誰心中的“認為”,那么我們還能像現在這樣坐在這里享受時光靜好嗎?
總結:
法律跟道德的關系就很明確了,道德在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標準,為了公平公正所以我們就需要法律,那么法律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是維護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的規則 ,法律條文就是成文的基本的道德。
一、聯系: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通過立法、實施并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范圍。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
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通過道德規范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區別:
1、產生的時間不同
據史料記載, 法律最早產生于奴隸社會, 在當時, 人類經過不斷地發展, 逐漸進入到了私有制經濟時期, 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就產生了不成熟的法律體系。道德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產生, 可以說有了人類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強制制定、實施并執行的, 具有嚴格的程序性, 從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強烈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而道德則是社會在潛移默化的發展過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并沒有具體的表現, 它是通過一個人的內心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規范的。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律是對人的行為規范進行調整、規定, 并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則更加全面, 對人的行為規范、思想等方面均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調整, 在這其中, 更加注重對人的思想方面進行調整, 進而調整人的行為。
4、作用機制不同
法律是通過國家強制實施的, 若人違法犯罪, 就會依法受到處罰。而道德則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譴責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怎么樣, 和法律并不相關。
5、內容不同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 兩者是相等的,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更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則不同, 道德更注重對義務的強調, 對于權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兩者之間的內容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擴展資料:
法律的門類
1、法律最初指國內法,只在一國主權范圍內適用。隨著國家間交流的頻繁,國際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國際法和國內法常常發生沖突,也隨著沖突逐漸彼此協調。
2、雖然所有的法律體系處理的議題通常都是很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不同的國家對于各種法律的分類和命名上通常都會不同。
3、最一般的區分為與國家密切相關的“公法”(包括憲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規范私人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權行為和物權法)。
4、在大陸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屬于債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則在法令制度或國際公約下運作的。國際法、憲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物權法與信托法被視為“傳統核心課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更為重要的課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法律
論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1、道德與法律作為人類規范世界的兩個維度,在社會生活中有共同的經濟基礎,擔負著共同的社會任務,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有效地維持社會的正常秩序。
2、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都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因而它們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必然是一致的。
3、相互滲透。法律貫穿道德的精神,道德從價值上指引法律。法律的很多規范都是根據道德原則或規范制定的。而道德的許多內容又是從法律中汲取的。
4、相互制約。道德可以對法律的公正性及其程度作出評價以保持法律發展的倫理方向。
5、相互保障。從實質上講,凡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同時也是或可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凡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也是或可能是違反法律要求的行為,盡管不一定必須直接追究違反者的法律責任。
6、相互轉化。相互轉化關系首先表現為“引德入律”或“從律到德”這樣兩個過程,相互轉化還表現為,那些不道德的內容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會變成法律要追究的內容。顯然,道德規范作為社會自律的內容,可以轉化為法律規范的社會他律的內容,而隨著法治的加強和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法律規范中他律機制,也會逐步內化為人們道德自律的機制。因此,人們說,法律是道德的政治基礎,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
法律與道德的聯系: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靈魂:法諺說道德是最基本的法律,并無不妥。而且道德往往成為法律的理論基礎,為解決法律問題提供著豐富的素材。在歷史上,道德的新理念、新理論、新學說、新觀點、新流派的出現,往往是法律革命的前兆,往往會導致法律科學和制度的變革。
道德是法律運作的社會基礎:法律的實施,其合法性的發揮和實現需要建立在道德這一基礎之上,可以說道德是維護社會文明進步,衡量良法與惡法的價值標準。
法律是道德的載體 通過立法程序,將社會中的道德理念制度化、規范化,賦予社會的道德觀念以法律的強制力,是法律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法律與道德的形成:眾所周知,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道德則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先道德,后法律的形成時間也是法律與道德的一大區別。
表現形式:如果說成文法系的國家將法律規定在法典中,判例法系的國家在判例中尋找法律,那么道德則多數是不訴諸文字,而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之中。原則、抽象、模糊成為道德的眾多表現形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