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

首頁 > 婚姻繼承2021-07-31 16:53:45

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簡介

古巴比倫(Ancient Babylon)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古巴比倫與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一并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文明簡介  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于公元前3500年產生于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之一。據歷史學者推斷,約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較為發達的文化,不僅發明了文字,而且發明了用于書寫文字的《泥板書》。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蘇美爾衰落后,古巴比倫城邦興起。  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古巴比倫文明成就     1.巴比倫城與建筑成就   古巴比倫城垣雄偉、宮殿壯麗,充分顯示了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對巴比倫城進行入大模模建設,使巴比倫城成為當時世上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東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巴比倫城以兩道圍墻圍繞.外墻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后,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幼發拉底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城,城內的主要建筑埃薩吉納大廟及所屬的埃特梅蘭基塔廟,高達91米,基座每邊長91.4米,上有7層,每層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磚砌成,塔頂有一座用釉磚建成、供奉瑪克篤克神金像的神廟。據說,這就是《圣經》中耶和華變亂人們的語言,致使人們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別塔。城內古建筑精華之一的“女神門”,高12米、寬近20米,門墻鑲嵌著形象生動的釉彩動物圖案,還有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的“空中花園”,引人注目的人與獅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亦稱“懸苑”,它依偎在幼發拉底河畔,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興建宏偉的城市和宮殿建筑聞名于世,他在位時主持建造了這座名園。相傳,他娶波斯國公主賽米拉米斯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歡。國王為取悅愛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倫興建了高達25米的花園。此園采用立體疊園手法,在高高的平臺上,分層重疊,層層遍植奇花異草,并埋設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園由鑲嵌著許多彩色獅子的高墻環繞。王妃見后大悅。因從遠處望去,此園如懸空中,故又稱“空中花園”。
  為了發展旅游業,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與實施了一項修建巴比倫遺址的計劃,在遺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墻和建筑,在城內修建了博物館,陳列出土的巴比倫文物,其中,猶以一塊高逾2米的黑色閃綠巖石碑的復制品最為珍貴,石碑的上半部是鐫刻太陽神將權標授予漢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則為用楔形文字記載的《漢穆拉比法典》全文。這部由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領導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現保存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此外,伊拉克政府還在巴比倫遺址和巴格達市內仿古重建了寧馬克神廟和空中花園,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藍色城墻高數丈,重現了這座古城昔日的風韻。
  2.著名的空中花園   位置:
  位于幼發拉底河的東岸,距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南約50公里。   歷史:
  古巴比倫王國在著名的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統治下曾經繁榮一時。但是直到新巴比倫王朝,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才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人們相信傳說中的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據傳,尼布甲尼撒為了取悅于其在米底亞長大并對山景懷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園。  雖然對花園最詳盡的記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臘歷史學家筆下, 但巴比倫的歷史記錄卻對此事只字未提。盡管在尼布甲尼撒時期存留下的各種書寫板上發現了對他的宮殿、巴比倫城以及巴比倫的城墻的種種描述,但這些書寫板上卻沒有一處提到過空中花園。甚至那些對空中花園進行過詳細描述的歷史學家們也從沒有親眼目睹過它們。現代歷史學家爭論說:當亞力山大的士兵們到達了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并看到了巴比倫時,他們深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當他們后來回到崎嶇不平的家鄉時,帶回了有關美索不達米亞的令人驚嘆的花園和椰子樹……、有關尼布甲尼撒的宮殿……以及有關巴別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種故事。是詩人和古代歷史學家的想像力把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世界奇觀之一。
  直到二十世紀,圍繞著空中花園的一些不解之謎才被揭示出來。在得到關于花園的地理位置、灌溉系統,和真正面目的最終結論之前,考古學家們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夠的證據。
  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并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是傳說呢?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于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又譯阿米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像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個四角椎體的建設,由瀝青及磚塊建成的建筑物以拱頂石柱支承著,臺階種有全年翠綠的樹木,河水從空中花園旁邊的人工河流下來,遠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如圖所示的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緊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筑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農業古代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的農工技術和原初科學
位于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出現了以農業為主的文明古國——古埃及王國,它是世界上奴隸制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于公元前 525年為外族所侵占。在技術方面,古埃及曾在很長時期內影響了周圍的民族,為人類文明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因而,其基于意識形態外化的原初和科學技術必然在當時處于世界最高發展水平。
天文學和數學。古埃及的農業生產需要掌握尼羅河水泛濫的確切日期,因而根據天象來確定季節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工作,天文學知識因此而不斷積累和豐富。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87年創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歷。制定方法是把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在地平線升起的那天(此時尼羅河開始泛濫 )定為一年之始,一年三季共12個月,每月30天,加上年終5天節日全年共365天。這個歷法每年只有1/4天的差數,是今天世界通用公歷的原始基礎。由于尼羅河水每年泛濫之后須重新丈量和劃定土地,年復一年的工作使古埃及人在幾何學方面比當時的任何民族都做了更多的實踐練習,積累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修建水利設施以及建筑神廟和金字塔,使這些數學知識得到應用,并且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古埃及人用的是10進制記數法,能計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的面積,以及正圓柱體、平截頭正方錐體的體積。他們所用的圓周率π=3.1605。在代數方面古埃及人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些較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這些知識后來成為古希臘人發展數學的基礎。
解剖和醫藥學。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在另一世界繼續生活,因而將死者解剖刷成木乃伊(干尸)。由此積累了很多人體生理和解剖知識,這些知識無疑有利于他們的醫學的發展。古埃及醫生能做外科手術,能治眼疾、牙痛、腹瀉、肺病以及婦科的許多疾病。他們用各種植物、動物和礦物配制藥物。古埃及的醫藥學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這些知識后來通過古希臘人對西方的醫藥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手工業技術。埃及的手工業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早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造出了長達47米的船。公元前1600年發明了制造玻璃的技術,陶器、亞麻織物、皮革、紙草(用于書寫)以及珠寶等制造工藝技術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公元前1500年建前后古埃及人學會了青銅冶煉技術,但銅礦資源不豐富。鐵器的使用較晚,到公元前7世紀才普遍代替銅器。
建筑技術。建筑技術是一項綜合性技術,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社會的總的技術水平,在古代尤其如此。古代埃及在人類歷史上最為顯著的技術成就就是用石頭建造至今猶存的巨大金字塔和神廟。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基。現存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為修建于公元前2600年的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底為邊長山米的正方形,全培用琢磨過的巨大石塊筑成,每塊平均重2.5噸,共用巨石約230萬塊。石塊間未用灰泥粘接,砌縫嚴密。古埃及人的神廟建筑也非常驚人,如現存尼羅河畔卡爾納克的一座建于公元前14世紀的神廟,它的主殿占地約5000平方米,矗立著134根巨大的圓形石柱,其中最大的12根直徑為3.6米,高約21米,可見其何等壯觀。在三四千年前使用石器和青銅器的條件下,古埃及人竟然修建起了金字塔和神廟這樣宏偉的建筑,實在是人類歷史的奇跡
古埃及:金字塔 木乃伊 尼羅河農業文明 古埃及文字 楔形文字 ;古印度:梵文 佛教 印度教 達羅毗荼人 棉花的栽培 死城 ;古巴比倫:空中花園 伊拉克 先進的排水系統 。補充:古埃及的出現時間地點:約公元前3500年 尼羅河流域 古印度的出現時間地點:約公元前2500年 今印度半島 古巴比倫的出現時間地點:約公元前3000年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

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自然條件并不好,為什么能很早成就文明

因為這些地區地處大河流域土地肥沃便于發展農業
多有河流。在旁邊。
河流

古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代中國 的農業,文字,建筑,醫學,數學的文明成就,麻煩簡單一點,字不要太多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并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佛陀與夢幻交織的世界--印度文化印度是我國的緊鄰,但由于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于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恒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神游文明古國--印度圣詩般的純美曲調恒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圣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編輯本段]【文明簡介】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于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筑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后逐漸衰落,于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并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后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后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于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杰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后來先后傳入中國、朝鮮、日本。 [編輯本段]【種姓制度】古代印度實行嚴厲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對伊斯蘭教和錫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后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絕大部分為農村貧雇農和城市清潔工、苦力等。種姓制度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開始萌芽。后來在階級分化和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等級化和固定化,逐漸形成嚴格的種姓制度。種姓是世襲的。幾千年來,種姓制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方面影響很深,種族歧視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廣大農村情況還比較嚴重。獨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消除種姓歧視。首先是制定了有關法律規定。1948年國會通過了廢除種姓制度的議案。后來憲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應規定,保護低級種姓利益。政府還在教育、就業、福利等方面對低級種姓者提供大量幫助。社會的進步,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在發生變化。如種姓制度中的內部通婚制受到沖擊,如高種姓的女子現在也同低種姓的男子通婚了。人們對職業的看法也有所改變,衡量職業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為基礎,而以金錢、權力為基礎。在城市里,各種姓人們之間加強了來往與交流。 [編輯本段]【純美曲調】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于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游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向往返樸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里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內容,則源于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圣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圣與平和。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樸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編輯本段]【古國美食】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于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里,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干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游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對于游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并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后,烹飪相差一兩分鐘,甚至一兩秒鐘,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奶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編輯本段]【青銅雕像】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而后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采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后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并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較早的計算了圓周率,中國較早發現了勾股定理或其實際應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極少數是刻在石頭、竹片、木片或銅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則
是書寫在白樺樹皮和樹葉子上的。古時的喜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樺樹林,早
在公元前若干世紀,古印度人就把他們的梵文寫在這種樹皮或樹葉上。玄奘從印
度取回的佛經幾乎都是寫在這種白樺樹皮或樹葉上的。大約在公元7世紀末,中
國發明的紙才傳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紀以后,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紙寫的典籍。

古印度人很早就開始了天文歷法的研究,吠陀時代,他們已有不少天文歷法
知識。那時,他們把一年定為360日,分為12個月,也有置閏的方法。

古印度比較著名的天文歷史著作,是公元前6世紀形成的《太陽悉檀多》。
這部著作講述了時間的測量、分至點、日月食、行星的運動和測量儀器等許多問
題。

古中國的成就:農業:《齊民要術》等四部農書 曲轅犁 龍首渠 都江堰 文學:四大名著等 書法 建筑:故宮 長城 等 醫學:黃帝內經 本草綱目 傷寒雜病論等 數學:九章算術 圓周率等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

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

如題~~

1、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書。

2、法律:《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統完備的成文法典。

3、建筑奇跡:空中花園,巴別通天塔

4、歷法:太陰歷,在這部歷法中,蘇美爾人利用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把一年定為365天,劃分為12個月,一晝夜分為12時,并第一次使用了閏月,而且設立7天為一周。

5、數學:掌握了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方法,還知道如何解出一元二次方程。當然還有兩項最重要的發明不能不提及,一項是十進位法及六十進位法的發明,另一項就是計算出了π 的值近似3。

擴展資料

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

“美索不達米亞”——《圣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歷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之一。有空中花園,但都成廢墟。

古巴比倫王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三大古國文明的意義并不在于時間的先后,而在于它們是現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古巴比倫王國-百度百科

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住在兩河流域下游的蘇美人最早發 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使得兩河流域進入歷史時代.到了公元前二千八百年左右,蘇美人的象形文字發展漸趨完整且后來廣泛被巴比倫、亞述人及波斯人所應用,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巖,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又稱為釘頭字或箭頭字.

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的數學與算術非常發達,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巴比倫人就發明了六十進位的方法,而且知道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新巴比倫(公園前626年開始)的空中花園(Hanging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尼布甲尼撒大帝為其妻子而建的.

發明了太陽歷,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
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

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

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

他們把圓分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他們是已知的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巖、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則是古代西亞現存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巴比倫
之后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

希臘人從那里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里學到了神學,并將它傳播于世;阿拉伯人從那里學到了建筑學,并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建筑成就
古巴比倫城垣雄偉、宮殿壯麗,充分顯示了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對巴比倫城進行入大規模建設,使巴比倫城成為當時世上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東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巴比倫城以兩道圍墻圍繞.外墻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后,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幼發拉底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城,城內的主要建筑埃薩吉納大廟及所屬的埃特梅蘭基塔廟,高達91米,基座每邊長91.4米,上有7層,每層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磚砌成,塔頂有一座用釉磚建成、供奉瑪克篤克神金像的神廟。據說,這就是《圣經》中耶和華變亂人們的語言,致使人們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別塔。城內古建筑精華之一的“女神門”,高12米、寬近20米,門墻鑲嵌著形象生動的釉彩動物圖案,還有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的“空中花園”,引人注目的人與獅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亦稱“懸苑”,它依偎在幼發拉底河畔,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興建宏偉的城市和宮殿建筑聞名于世,他在位時主持建造了這座名園。相傳,他娶波斯國公主賽米拉米斯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歡。國王為取悅愛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倫興建了高達25米的花園。此園采用立體疊園手法,在高高的平臺上,分層重疊,層層遍植奇花異草,并埋設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園由鑲嵌著許多彩色獅子的高墻環繞。王妃見后大悅。因從遠處望去,此園如懸空中,故又稱“空中花園”。
為了發展旅游業,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與實施了一項修建巴比倫遺址的計劃,在遺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墻和建筑,在城內修建了博物館,陳列出土的巴比倫文物,其中,猶以一塊高逾2米的黑色閃綠巖石碑的復制品最為珍貴,石碑的上半部是鐫刻太陽神將權標授予漢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則為用楔形文字記載的《漢穆拉比法典》全文。這部由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領導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現保存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此外,伊拉克政府還在巴比倫遺址和巴格達市內仿古重建了寧馬克神廟和空中花園,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藍色城墻高數丈,重現了這座古城昔日的風韻。
空中花園
位置:
位于幼發拉底河的東岸,距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南約50公里。
空中花園
歷史:
古巴比倫王國在著名的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統治下曾經繁榮一時。但是直到新巴比倫王朝,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才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人們相信傳說中的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據傳,尼布甲尼撒為了取悅于其在米底亞長大并對山景懷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園。
雖然對花園最詳盡的記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臘歷史學家筆下,但巴比倫的歷史記錄卻對此事只字未提。盡管在尼布甲尼撒時期存留下的各種書寫板上發現了對他的宮殿、巴比倫城以及巴比倫的城墻的種種描述,但這些書寫板上卻沒有一處提到過空中花園。甚至那些對空中花園進行過詳細描述的歷史學家們也從沒有親眼目睹過它們。現代歷史學家爭論說:當亞力山大的士兵們到達了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并看到了巴比倫時,他們深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當他們后來回到崎嶇不平的家鄉時,帶回了有關美索不達米亞的令人驚嘆的花園和椰子樹……、有關尼布甲尼撒的宮殿……以及有關巴別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種故事。是詩人和古代歷史學家的想像力把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世界奇觀之一。
直到二十世紀,圍繞著空中花園的一些不解之謎才被揭示出來。在得到關于花園的地理位置、灌溉系統,和真正面目的最終結論之前,考古學家們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夠的證據。
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并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是傳說呢?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于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又譯阿米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個四角椎體的建設,由瀝青及磚塊建成的建筑物以拱頂石柱支承著,臺階種有全年翠綠的樹木,河水從空中花園旁邊的人工河流下來,遠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如圖所示的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緊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筑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4政治社會編輯
政治制度
古巴比倫時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與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及烏爾第三王朝不同。漢穆拉比統一后,建立中央集權 的專制制度。國王獨攬政治、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權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區設總督,在較大城市中任命被稱為“沙卡那庫” 的官員,小城市任命被稱為“拉比亞努姆”的官員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爾等)獲得一定自治權,城市商人鑒督從富裕商人家族中選出,任期1年,負責稅收、運河開鑿、城墻修筑、公共倉庫和碼頭的管理等。
漢穆拉比的對內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爾沙時期城邦政策的延續。統一過程中,漢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遠交近攻,靈活變動結盟關系,為統一兩河流域總目標服務。
階級關系
古巴比倫社會分為三個等級:
1.阿維魯,為全權自由民,上層是統治階級,下層多是納稅、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農和士兵。
2.穆什欽努,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無權自由民,古巴比倫時代還存在其他類似穆什欽努的依附階層。
3.瓦爾都(男奴)和阿姆圖(女奴)是奴隸階級。
土地制度
漢穆拉比時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為三類:
1、“供養(維持)宮廷之田”;以供職為條件所授份地;以納賦稅(納貢)為條件所授份地。以供職為條件領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業代理人、高利貸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魯以服軍役而領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兒子?承,但仍以服軍役為條件;拒?或雇人代其服軍役者處死刑。
2、“納貢人”;指領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納賦稅(納貢)為條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剝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買賣、抵押或傳于女繼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倫社會還存在神廟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漢穆拉比法典和考古發現的契約文書及其他文獻材料證明: 私有土地占相當數量,土地租佃和雇傭關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園、菜園的地租為收成的2/3。
土地價值隨灌溉用水的供應情況而異,有的供應灌溉用水的園圃地租高達收成的3/4。高利貸業甚為活躍,神廟和酒店同時經營高利貸業。高利貸業的活躍促進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債奴被稱為基薩圖。在家庭和婚姻關系方面,還保存父權和夫權的家長制殘余。父家長可將其妻或子女賣為奴隸或使之變為債奴,子女須為其父家長殺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導致債務人的反抗。漢穆拉比之后即爆發了反債務奴役的斗爭,導致國王發表解負令。這也是古巴比倫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祭司階級
祭司是神廟的侍奉人員,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節慶典禮,念咒祈禱,占卜等。他們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國家一個最特殊的階層。
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廟里。因此,美索不達米亞地的廟宇也多得數不清。據統計,考古學家僅在蘇美爾遺址就發掘出了3500座廟宇!
美索不達米亞人注重現世的祈福和享樂,建造神廟是為了祭祀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關系,以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一國之中,廟宇往往是僅次于王宮的最好建筑。對修建神廟,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錢。希羅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廟。
既然神廟多得數不清,祭司作為神廟的侍奉人員,數量自然驚人。他們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權勢顯赫。
在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的王權受到三種限制:法律、貴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勢力。國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權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從祭司手中獲得權杖,就不能稱之為名正言順。祭司代表神授權給君王時,一般都有莊嚴隆重的儀式。在這種神權政治下,祭司擁有極大的特權。
而且,祭司是國家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他們控制和管理著神廟里的財富。由于宗教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達米亞的神廟聚斂的財富無以數計。國王一般劃撥一部分土地作為廟產,并指定區域獻租納稅。對外戰爭如果獲勝,戰俘和戰利品優先送達的地方就是神廟。加上國民競相敬獻的各類供品,神廟里不僅充滿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擁有大量的金銀財寶。祭司作為財富的管理者,他們出租土地、經營錢莊、參與商業活動,使神廟的財產不斷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財,因財得勢,成為社會的特權階級。
祭司多出于名門望族,職業是世襲的,其稱號也代代相傳。他們還往往是國家少數壟斷了文化知識的人。在神廟開設的學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師,通?教育對學生灌輸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壟斷思想的階層。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級,高級祭司負責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動,普通祭司按等級各司其責。比如卡魯、那努負責領唱圣歌,尼撒庫負責主持奠酒,那姆克負責清掃,巴努負責驅魔儀式。另外還有專門從事占卜和解釋預兆的祭司,他們負責求神問吉、解夢看相、占星預卜等。
學校簡介
巴比倫的學校產生于何時,尚無定論。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幼發拉底河畔南部的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約公元前2100年的學校遺址,被認為是根據考古發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學校。“它包括一條通道和兩間房屋,大間房屋長44英尺,寬25英尺;小間面積為大間的三分之一。大間排列著四排石凳,每條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著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學校課室。兩房四壁無窗,從房頂射入光線。房中沒有講課的講臺或講桌,卻放著許多學生的作業泥板。墻壁四周的底部安放著盛有泥土的淺淺水槽,好似是準備制作書寫用的泥板的。附近擺著一個橢圓形的陶盆,可能是儲放清水以便和泥制造泥板的,或則是放置書寫用具的。地面上裝點有很多亮殼,好似是教授計算的教具。這所房舍靠近皇宮,不靠近寺廟;剛好別處發掘的泥板書的儲存場所也是近宮而不鄰寺的;有人推斷這是古時的學校。”
兩河流域的學校以培養文士為目的。文士分為高級文士和低級文士。前者充任官員,后者則從事各種職業,如公證人、掌印員、土地測量及登記員、軍情記錄員、繕寫員、計算人員、秘書,等等。
在古代兩河流域,考古發掘了大量泥板書。這些泥板書標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約公元前3000年,是用蘇美爾人的象形文字書寫的。在此后的1000年間,象形文字發展成為楔形文字,廣泛流行于中東地區,巴比倫人、亞述人、赫梯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這些考古發現的資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文獻,如契約、記錄、文職人員的報告、法律、條例、公告等。還有一些資料是關于數學的,雖然當時兩河流域的數學比古埃及的數學水平高得多,但這些數學問題和古埃及一樣,涉及的都是一些實際問題。在晚些時期的數學記載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時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圖表以及關于日歷和占星術的計算步驟了。很明顯,兩河流域學校存在的目的是給不同類型的未來官員提供高級教學。
約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蘇美爾文描述了當時學校的生活。該文后來被多次抄寫,所以可以推斷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從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語來看,可判斷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學生所寫的,但全文還是用蘇美爾文寫成的,因為當時蘇美爾文是學術語言,其地位相當于后來歐洲的拉丁文。學生早上來到學校,自帶午飯。校長是“學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蘇美爾文的教師和一名教算術的教師。上課的形式是抄寫已有的泥板書。學習的科目有蘇美爾文、算術和簿記。學校實行嚴格的紀律,執行紀律的人有一名勤雜工、一名教師和操場監管人。學生常常在一天內由于不同的過錯要遭受幾次鞭打,這些過錯包括早上遲到、上課講話、未經許可就起立或離開校園等。直到晚上,疲憊不堪的學生才能走回家,向父親匯報自己一天的情況(父親一般都是官員)。晚飯后早早上床睡覺,以保證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時候,教師還會被請到家里,通常是由于做父親的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最杰出的書寫者和有知識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學甚至比那些貴族出身的同學更優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兩河流域實施高水平教學的場所,入學者是已畢業的文士,這里從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兩河流域的學校不同于后來古希臘的學校,其所謂高深知識也是側重應用價值,而不是面向理論探索。以數學為例,理論推測并沒有獲得充分發展,大批巴比倫數學論文涉及的是具體問題。
巴比倫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國家的。“甚至可以說,它早于埃及,至少是與埃及約在同時而有了學校。這是人類最初的學校教育搖籃,也是人類正式教育的起點。”當然,其高等教育還是相當模糊的。
農業簡介
兩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很適宜于農業生產。早在公元前3000年,那里的人們就開始引渠灌溉,早期的農業就這樣產生和發展起來了。
1.疏導洪水灌溉良田:
“奔騰咆哮的洪水沒有人能跟它相斗,它們搖動了天上的一切,同時使大地發抖,沖走了收獲物,當它們剛剛成熟的時候。”
這是蘇美爾人在泥版上留下的詩句。雖然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時,蘇美爾人在狩獵的同時已經有了比較發達的農業,但是由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降雨量大,汛期長,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與古埃及人在尼羅河上建筑大堤壩和水庫不同的是,古巴比倫在洪水治理上采用疏導的方式。公元前三十世紀中期,阿卡德王國建立之后,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洪水治理工程。他們主要靠大規模的挖溝修渠、疏導洪水的流向以分散其流量,給洪水留下出路。這樣不僅治理了洪水,而且為農業灌溉提供了便利條件。古巴比倫王國是古代兩河流域經濟繁榮的時期,當時的統治者就以國家法律的形式保障水利設施的合理利用。洪水給古巴比倫帶來了威脅,同時也帶來了沃土,使兩河流域的農業生產得以發展繁榮起來。[2]
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所著《漢謨拉比法典》
這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寫成的
古巴比倫人對語言文字的應用也體現了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
看看吧

http://www.hoodong.com/wiki/%E5%8F%A4%E5%B7%B4%E6%AF%94%E4%BC%A6%E6%96%87%E6%98%8E

相關推薦:

非法同居生子(非婚同居可以生孩子嗎)

遺棄多久才構成遺棄罪(父母扔下孩子多長時間是遺棄罪)

如何去處理遺產繼承糾紛(產生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有效的遺囑必須具備什么(遺囑有效的4個條件)

如何變更與撤銷遺囑(遺囑可以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