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出古巴比倫,古埃及兩個文明古國的共同特點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O(∩_∩)O謝謝!!!1.都是大河文明,尼羅河(古埃及)、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巴比倫)、恒河(古印度)
2.都有各自的象形文字,和法律體系。
3.都有其原始宗教
古巴比倫的文化和古埃及的文化的異同點
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時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與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及烏爾第三王朝( 見烏爾)不同。漢穆拉比統一后,建立中央集權 的專制制度。國王獨攬政治、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權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設總督,在?大城市中任命被稱為“沙卡那庫” 的官員,小城市任命被稱為“拉比亞努姆”的官員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爾等)獲得一定自治權,城市商人鑒督從富裕商人家族中選出,任期1年,負責稅收、運河開鑿、城墻修筑、公共倉庫和碼?的管理等。
漢穆拉比的對內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爾沙時期城邦政策的?續。統一?程中,漢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遠交近攻,靈活變動結盟關系,為統一兩河流域總目標服務。
古埃及
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游的奴隸制國家。北臨地中海,東瀕紅海。尼羅河縱貫全境。河谷兩岸和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世界著名文化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四千年,開始在上、下埃及形成兩個奴隸制王國。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全國統一,是為早期王朝。歷經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700-前2200年)、中王國時期(約前2000-前1780年)到新王國時期(前1567-前1085年),疆域最廣北達黎巴嫩,南及尼羅河第四大瀑布(今蘇丹北方省境內)。約公元前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稱后期王國,陷于分裂。公元前671年為亞述征服。后獲獨立。公元前525年為波斯所滅。公元前305年為托勒密王朝統治。公元前30年并入羅馬帝國。古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如復合拼音文字、天文、歷算、醫學、建筑、雕刻、文藝等。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650-前2500年)的大金字塔,被譽為古代世界奇觀。
古埃及文明與古代巴比倫文明形成什么共同點?這一共同點說明了什么
都是位于大河流域,形成了大的肥沃的灌溉農業區,都有屬于自己國家的肥沃農業灌溉區像古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古巴比倫兩河流域的新月地帶。
說明了,人類早期文明都是在有大的河流流經地區出現的,早期人類文明形成的重要區位因素就是水源,河流因素,農業的發展水平是造就文明出現的前提。
擴展資料:
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為人類制定了第一部每年365日的歷法;發明了復活和末日審判的神話;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帝國;
古埃及還建立了在幾千年內都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物——大金字塔;留下了不可計數的木乃伊和紙草書文獻。
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產生于3200年。古巴比論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編制的《漢謨拉比法典》是兩河流域階級社會第一步最完備的成文法。
古巴比倫的科學藝術學和天文學知識為發達。古巴比倫的文化成就輝煌,對后來的希臘和羅馬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代巴比倫文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都是人類早期文明,分別處于尼羅河谷地及兩河流域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雖然出現時間較早,但已經十分成熟,并對后世影響廣泛。但總體來說不同點大于相同點
1.自然環境
都處于大河的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河水定期泛濫,土壤肥沃適于發展種植業
2.民族構成
古埃及居民屬閃含語系,即由土著人和西亞人融合而成。兩河流域民族眾多而復雜且各成一支,融合很少。
3.政權更替
古埃及尼羅河流域的文明主角一直是埃及人,文明很少因外族入侵而間斷.連續性強. 但是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舞臺之上,可謂主角不斷更換,配角經常發難。
4.社會制度
政治制度 古埃及是典型的君主專制國家:早王朝時期,有王權專制的趨勢;古王國時專制王權登峰造極;新王國時國王改稱法老.
蘇美爾的政治制度最初是貴族政體, 到烏爾第三王朝時,政治制度發展為中央集權制,王權已有專制性質,巴比侖的政治制度與阿卡德王國和烏爾第三王朝一樣,是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為了適應中央集權專制的統治,巴比侖人不僅重視武功,也重視文治。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是屹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備的成文法典.
5.社會經濟狀況
古埃及從生產力發展狀況來看,前王朝到古王國一直是銅石并用時代,中王國時出現青銅器,到新王國時,青銅器開始普遍使用,并出現鐵器.農業方面,在前王朝已具有灌溉農業性質.手工業比較發達,種類多并且制造精細.造船業發達.
古巴比倫文明是青銅器使用普遍的文明,新巴比倫是鐵器廣泛使用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灌溉農業起步早,且比較發達. 商業貿易也比較活躍,尤其是商業附屬用品比較完善. 尼布甲尼撒時期,商品貨幣關系十分發達。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工商業中心城市. 手工業有制磚、織布、冶金、木工、制革、造船等數十種行業。其中織布不僅有織布機,而且染色和刺繡的技術也很高明。采礦業也比較發達,金銀銅鐵礦都有。值得一提的是,巴比侖人還挖石油或水瀝青,這大概是用來造船的。
6.宗教信仰
古埃及的宗教基本上是多神崇拜,并有從多神向一神過渡的趨勢.古埃及人特別關心來世.他們千方百計防止死者遺體消滅,不僅把尸體制成木乃伊,同時把墳墓修建的甚至比生前還豪華,金字塔的工程遠遠超過宮殿的工程。就是普通百姓,其理想也不在生前,而是在死后能有一座墳墓,并備有所需食品。所以,他們的“豪言壯語”不是“我要發財”,而是“我要給自己造一座墳墓”。
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關心現世,注重法律,這與埃及人關心來世,并花精力不同。蘇美爾的宗教與埃及也有所不同,具有多神性和擬人性,不主張有什么極樂的、永恒的后世,后世只不過是一個陰暗沉悶的地方,人死后,不分善惡都要到那里去報到,由于抱這種觀念,蘇美爾人對死者的料理比較簡單,無木乃伊,不用棺具,不建造講究的墳墓,死者埋葬在屋內地下,隨葬器物也較少。因此,現世是重要的。蘇美爾人認為,人現世不美滿,無法敬神。因此,人對神祈禱上供,目的還是為了現世的福祉,或者說是為了保佑莊稼豐收,生意興隆,長命百歲的,這樣,才能為神提供豐富的供品。巴比侖的神從尼布甲尼撒開始,雖然上升為超凡萬能的神靈,被視為星宿,人的地位有所下降,強調人應當虔誠順從.
還有很多不一一細表
總之,古埃及文明與古巴比倫文明的不同性大于共性,因為他們是最早代表東西方的兩種文明,古埃及文明后來成為了西方文明的始祖。古巴比倫文明是后來東方阿拉伯文明的祖先。你要說共性的話只能從這幾個方面來談
自然因素
都是位于大河流域,形成了大的肥沃的灌溉農業區,都有屬于自己國家的肥沃農業灌溉區像古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古巴比倫兩河流域的新月地帶
同屬于灌溉農業文明。這是兩種文明的最大的共同點,其他的社會因素就完全的不一樣了,簡而言之一種是西方的,一種是東方的,文化發展方形不同。
都是奴隸制國家,在國家中宗教都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說明了,人類早期文明都是在有大的河流流經地區出現的,早期人類文明形成的重要區位因素就是水源,河流因素,農業的發展水平是造就文明出現的前提
古埃及是尼羅河孕育下的西方最早文明。古巴比倫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滋補下產生的東方早期文明。人類文明的出現都是離不開水源的。
以大河為中心,農業發達,中央政權奴隸制國家,有宗教信仰,都有代表文明(金字塔,漢莫拉比法典)
地處干旱地帶
大河孕育的文明
農業依靠澆灌而發展
最終都滅亡了
古埃及文明與古巴比倫文明的形成的相似處
古埃及文明簡介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階梯金字塔建筑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筑。該建筑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伊姆荷泰普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制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內夫盧(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筑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墻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銘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
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全歷史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第一過渡時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圖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統一全國,從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雖然使他們的故鄉底比斯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統治者適時尚須來回旅行,并在十二王朝時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處修建了行宮,和諸如伊蒂—塔維的小城。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同時向北轉移權力中心,顯示出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40年統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后阿謝普蘇、阿肯納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于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緹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杰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
公元前三世紀的曼涅托,將從美尼斯開始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止的埃及歷史分為三十個(或三十一個)王朝,現在學者又在此基礎上將上古埃及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前王朝時期(約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時期(約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時期(約前2181-2040年)
4、第一中間期(約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時期(約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時期(約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時期(約前1085-332年)
9、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從第1到第4時期,是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一王朝出現的時期,第5至第7時期是統一王國重建和帝國時期,第8至第9時期是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統治下的時期。
【注解】
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占領埃及,托勒密王朝覆滅,亦即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古巴比倫文明簡介
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于公元前3500年產生于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之一。據歷史學者推斷,約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較為發達的文化,不僅發明了文字,而且發明了用于書寫文字的《泥板書》。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蘇美爾衰落后,古巴比倫城邦興起。
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希望您能滿意O(∩_∩)O~)
它們文明的起源都受到了河流的影響: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尼羅河附近,而古巴比倫文明發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附近。人們依靠河流帶來的便利創造了多彩的文明,這和另外兩大文明古國相近:中國——長江和黃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
古埃及文明與哪些文明平行嗎????
形成的相成之處都是發源地之一,從奴隸社會過渡而成。順著著兩個方面去展開就行了。
相關推薦:
如何去處理遺產繼承糾紛(產生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有效的遺囑必須具備什么(遺囑有效的4個條件)
如何變更與撤銷遺囑(遺囑可以改嗎)
老年人立遺囑權(80歲以上老人立遺囑有效條件)
遺產分割原則是什么(分割遺產時遵循的原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