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說明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一個是群體客觀的底線,一個是自我主觀統一的約束
請談談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并列舉實例進行分析。
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道德則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紀律規章則是由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制定的。
②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道德則依靠輿論、習慣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紀律規章則依靠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來維持。
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紀律規章只對一部分人具有約束力,而道德則會因人們的階級立場不同而異。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者(統治集團,也就是政黨, 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并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罪莫大于無道,怨莫大于無德。
這個我不知道算不算,就是彭宇案,自行百度,影響你常看新聞估計也知道是不是有老人因沒人敢扶而死的
法律與道德在具體案例中有哪些體現
在案例中體現公民應有的法律與道德知識道德與法律的辯論是法理學一直以來的主要命題,主討論的是“惡法亦法,還是惡法非法”。起源故事是古希臘戲劇家索福克勒斯寫了一個十分有名的叫做《安提戈涅》的悲劇。
安提戈涅是一名婦女。她的兄弟普雷尼克因為違反了國家的法律而被國王克里奧判處死刑并已執行。后來,國王還宣布一項法律,規定不許任何人為普雷尼克舉行喪禮。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安提戈涅仍然勇敢地向國王的法令挑戰,按照希臘宗教所規定的儀式,埋葬了她的兄弟。
國王將安提戈涅抓起來,問她為什么違反國家的法律。安提戈涅說:“我應該服從國家的法律,但是,更應該服從高于國家法律的宗教法律。”按照希臘宗教,兄弟姐妹之間的愛是永恒不變的,在其中一個離開人世時,其他人要以宗教儀式舉行莊嚴的喪禮。安提戈涅稱,寧愿受國法的處置,也要將兄弟完好埋葬,這是她自己良心上的要求。
該案例說明了道德與法律關系,沖破道德底線就會觸犯到法律。兩者是相附相存的,關系非常密切。可以說是不可獨立而論的,總的來說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道德只能靠個人修養去約束某些人。
類似的哪里,需要你去網上自己找找。建議你去中國普法網,或者中國法院網看看
法律與道德對社會關系的調整?舉出實例?
法律老師提出這道論述題,法律與道德對社會關系的調整?舉出實例?不知道這樣入手寫.rn誰知道的幫幫我吧!rn謝謝!法與道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離開了法與道德的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就不能正確說明二者之間的關系。法與道德(統治階級的道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歸根結底是受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
法與被統治階級的道德相對立,而與統治階級的道德相一致,起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的作用。一般說來,凡是為法律所反對的行為,也是統治階級道德所譴責的行為;凡是為法律所要求的行為,也是為統治階級道德所倡導的行為。
有些關系只宜由道德來調整,不宜由法來調整(如愛情關系、友誼關系)。有些問題必須由法來規定,而不屬于道德評價的范圍(如國家機關的職權劃分,訴訟程序上關于計算期限等規定)。更多的社會關系由法和道德共同調整,但具體的要求可能又各有不同。
我國法律與道德的現狀:
1、一國范圍內的法與統治階級的道德都是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的體現。
2、法與統治階級的道德相互滲透。忠孝節義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維護其階級統治的道德規范,在其立法中體現為“十惡”不赦的大罪。在司法實踐中,甚至是將儒家思想的教義作為辦案的根據,《春秋決獄》一書就是其中的典型。
3、法與道德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孟子《離樓上》中講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狀況制約立法的發展。
5、道德對法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6、道德有助于彌補法律調整的真空。
7、法必須以道德作為價值基礎。
8、法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它們都對社會關系進行著調整.二者的調整對象,力度,方式,后果皆有所差異.
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調整著侵犯公民,國家或社會利益達到一定程度的行為,是通過一定的程序制定的以具體的文字作為載體所表達出來的規范,其具體的調整過程是由執法,司法機關來完成的;
道德則較之法律的顯性則更為隱性,它是人們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習慣性思維和理念,較之法律調整的剛性則更顯溫和,主要以周圍的輿論和周圍人的否定或肯定性評價對當事人造成心理等方面的影響來實現的.
具體的例子可就通奸和重婚來展開.
aaa
相關推薦:
票據返還請求權糾紛(什么是票據返還請求權)
孤寡老人如何贍養(孤寡老人如何贍養)
家暴決定撫養權嗎(因家暴離婚孩子撫養權該歸誰)
離婚時財產如何認定(離婚案件中個人財產的認定是什么)
訴訟離婚是什么(什么是起訴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