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明儒將張煌言所寫《建夷宮詞》里的兩句,所指的就是清初三大案之一的太后下嫁之謎。太后是順治帝生母,皇太極之妻孝莊太后;下嫁的對象是皇太極的同父親弟弟、順治帝的親叔叔多爾袞。此詩為南明士人所寫,滿滿的華夷之辯,“建夷”如此野蠻,竟不顧綱常禮教,小叔子娶嫂嫂,真是天理不容。從心理、感情上自然是希望抹黑“建夷”。但是太后下嫁這事兒到底是真的假的?咱們可以從順治朝時多爾袞稱號稱號演變窺探一二。
多爾袞和孝莊
一、多爾袞稱號演變
崇德八年皇太極去世,順治皇帝以六歲之齡承繼大統。清朝皇帝可謂孤兒寡母,臣下八旗貴族虎視眈眈;外部明朝崇禎皇帝仍在垂死掙扎,力圖中興大明。清朝內外環境并不樂觀。六歲繼位的順治自然需要輔政大臣的幫助,皇太極給他留下的是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二人并稱攝政王。順治元年,多爾袞進入中原,九月孝莊、順治定都北京。入關后多爾袞稱號出現了明顯變化。
順治和孝莊
順治元年十月初一,順治皇帝在北京再次祭天告極顯示自己為天命所歸(第二次的繼位儀式,第一次在盛京)十日頒布詔書,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只因多爾袞一手包辦了對明戰爭,招降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清軍幾乎兵不血刃直抵北京,多爾袞功勞太大,遠非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可比。
順治二年在多爾袞指揮下,清軍克揚州,定江南,統一戰爭出奇的順利。多爾袞功勞再上新臺階,清朝內部則開始商議對多爾袞的封賞。濟爾哈朗提議: “(對多爾袞)一切儀制, 亦應加禮。”趙開心則忙捧臭腳上疏:“臣以為當于叔父上加一皇字, 庶上下辨而體統尊”(《清世祖實錄》),最終里禮部給多爾袞的冊封詔書就以“皇叔父攝政王”為主語。
多爾袞
南明敗局已定,清朝統一之戰基本快結束。同年十一月,順治皇帝“恭奉太祖配天,四祖入廟。”舉行了清皇室入太廟儀式,顯示清朝入主中原的正統性。在這個隆重的祭祖典禮中,自然免不了大加封賞,對多爾袞直接升級為了“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凡進呈本章旨意, 俱書皇父攝政王”。(《東華錄·卷六》)至此終于出現了所謂的“皇父”問題。也就牽扯出了多爾袞和嫂嫂孝莊的“私情”。
多爾袞和孝莊
二、滿漢文翻譯的區別
應當指明,雖然清朝是中華正統王朝,但是畢竟是少數民族,而且剛剛入關,仍保留了少數民族風氣,和中原文化難免格格不入。比如清朝的官方文字是滿文,詔書的寫法也是先滿文,后翻譯為漢文。這就出現了翻譯問題。
根據《滿文內國史院檔》所載的滿文原文詔書來看,最開始的“皇叔父攝政王”滿文寫為“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直譯為:汗的攝政的叔父父王),到了“皇父攝政王”這里就寫為“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去掉了“ecike”(叔父),所以變成了汗的父王。但是滿文皇父或者皇阿瑪應寫作“han ama”,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皇父攝政王”并沒有出現在滿文詔書中。
孝莊和順治
三、歧義原因分析
其實從第一個稱號“叔父攝政王”到第二個“皇叔父攝政王”就已經出現了區別,從漢字方面看不出,但是滿文上就有了很大不同。順治初年攝政王是兩個人,多爾袞和濟爾哈朗(順治堂叔),所以滿文“叔父攝政王”最早的寫作是“叔父”二字在前,“攝政王”在后,即ecike doro be aliha wang先親情,再權力。
但是到了入關之后,多爾袞功高震主,權勢極大,壓得濟爾哈朗根本抬不起頭,所以才有了“皇叔父攝政王”之議。再之后,即順治五年給多爾袞的滿文詔書寫法就是“攝政”在前,“叔父”居中,最后又添上了“父王”二字,即上文說寫的:汗的攝政的叔父父王。把政治意味很濃厚的“攝政”提到前面,自然顯示的是多爾袞的權勢,多爾袞雖在臣位,但天下都是他打的,坐在皇位上的小孩順治,多爾袞自然不能放在眼里。
順治皇帝
“父王”居后,但這個“父王”并非漢語的父王,而是跟隨復合于“叔父”二字,可以理解為對“叔父”的尊敬,因為多爾袞功勞太大,怎么表示尊敬也不過分嘛!就像周武王稱姜太公為“尚父”、項羽稱范增為“亞父”一樣。
清朝的雙語詔書
四、尊長為父的滿族習俗
如果再從更深一層挖掘,滿族的確有尊長為父的習俗。遠的不提,天命十年(1625)努爾哈赤明令近臣、近身侍衛、女婿要稱努爾哈赤自己為“父貝勒”;一般旗人則要稱努爾哈赤為“大汗”。通過“父”字表示尊敬、親近。就像清朝入關后,對皇帝滿族大臣才能稱“奴才”顯示親切,同時提高對皇帝的尊敬一樣。滿族大臣自然不可能是真正的奴隸,所以“父貝勒”自然不可能是真父親。
對外更需如此,天命八年的蒙古給滿人的誓詞“若背逆汗父而行, 乞上蒼明鑒”(《滿文老檔》)。
清朝八旗
同樣順治朝之后,仍有稱“父”風俗。《滿文老檔》所見的,康熙朝能稱皇帝為“皇阿瑪”(皇父,滿文寫作han ama)的大致有:皇帝親生兒女、皇帝的子侄、和皇帝關系較好的高級八旗大臣、近親侍從這幾種。親皇子上疏自不用看,但是皇帝子侄輩分也是這么用的,如康熙堂侄、簡親王雅爾江阿為女選婿之事上奏,其奏疏先后四次用“皇阿瑪”(皇父)一詞。滿八旗高級大臣也可用,如兩江總督傅拉塔上疏康熙皆用“皇阿瑪”(皇父)表尊敬。又如康熙的親近侍從婁徵額有一次患病“皇阿瑪(皇父)這樣惦念奴才, 特降旨阿哥等, 前來看視并問候我,”(《滿文朱批奏折》)
康熙:這么多人叫朕爹啊?
五、太后下嫁之謎
綜合學術界的意見,學術界目前對“太后下嫁”之謎仍未統一意見。
第一種觀點也是從滿族習俗入手,認為當時的滿族沒有大規模接受儒家中華傳統文化,“烝嫂”之事是可能發生的。順治年幼繼位,這個位子可真的不安穩,孤兒寡母如何面對堂下虎視眈眈的眾臣,同樣八旗出身,幼兒當得大汗為何我戰功卓著當不得。以武服人也是少數民族的風氣嘛。在這種情況下,孝莊出于自己和兒子生命安全以及地位穩固的考量,很有可能被迫下嫁多爾袞,以圖拉攏權勢極大的攝政王多爾袞幫助親兒子順治。順治一代,多爾袞雖然猖狂但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問鼎皇位。
多爾袞和孝莊
第二種觀點即本文所說,只是出于順治等人對多爾袞功勞太大的尊敬和拉攏,以“父”字稱呼權勢極大的多爾袞,表示皇帝自己對多爾袞的尊重和重視。所以“皇父攝政王”絕不是因太后下嫁而有,太后也沒有下嫁藩王。
文史君說:
從少數民族習俗來說,為防止財產外流,烝母烝嫂之事是十有八九會發生的,況且現在的財產是天下、是皇權。但不管“太后下嫁”之事有無,都是符合當時滿族習俗的,不能因當時的滿族還是外族就過分鄙視和嘲笑。就如陳寅恪先生所說,即使隋唐時代中華鼎盛,隋唐自然是中華正統,可皇室之間“亂倫”也屢見不鮮。隋煬帝奪嫂,唐太宗奪弟媳,唐高宗烝母(武則天是唐太宗的才人,算是高宗的小娘吧),唐玄宗搶兒媳(楊貴妃本為玄宗子李瑁之妻)要按宋儒標準這么個“亂倫”王朝太丟人了!隨著少數民族的漢化,漢族儒家一套文明禮儀制度也逐漸深入少數民族文化中,少數民族也將自己民族文化取精棄糟,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不斷融合,最終共同鑄成了中華文化。
歷史上的多爾袞,不是為了孝莊太后才放棄皇位,而是因為當初局勢動亂,他和豪格爭奪皇位只會兩敗俱傷,讓其他人坐收漁翁之利,所以當時他就推了孝莊之子福臨當皇帝,之后娶了孝莊成為了皇父攝政王,這和皇帝也差不多。
歷史上,一直傳言多爾袞是為了孝莊太后才放棄了皇位的爭奪。實際上,并非如此。當初皇太極突然駕崩,沒有留下遺詔。皇位的繼承就成了問題,朝中最有資格和他爭奪皇位的就是太子豪格。當初豪格的綜合實力在多爾袞之上,所以多爾袞并沒有太多的優勢。加上當時國內動亂,叛賊一直鬧事,如果多爾袞和豪格因為爭奪皇位而打起來,最后只會兩敗俱傷。那么大火的江山就會被別人奪去,最終葬送在他們手上。于是,多爾袞就推選了孝莊的兒子福臨做皇帝,最后達成一致。
福臨那時候很小,做了皇帝之后,多爾袞獨攬大權,變成叔父攝政王。之后,他娶了孝莊太后,成為了皇父攝政王。他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沒有必要再去爭奪這個皇位,福臨根本不是他的對手。而且他是孝莊的孩子,就算他奪得了皇位,將來繼承也是給福臨。所以多爾袞沒有必要背上這個罵名去爭奪這個皇位,憑借多爾袞現在的實力也可以獨攬大權。這樣一看,多爾袞并不是為了孝莊而放棄皇位,而是他沒有必要去爭奪這個皇位。
江山和美人多爾袞都擁有了,他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孝莊對他固然重要,否則他也不會推舉孝莊太后的孩子做皇帝。在皇位爭奪上,多爾袞也是非常聰明的,他采用一種迂回的戰術。最終,把權力歸到自己手上。
很多朋友都看過電視劇《小莊秘史》,里面講述了小莊和多爾袞的愛恨情仇,對兩人的感情描寫得非常細致。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蕭壯和多爾袞之間有一些特殊的關系,但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多爾袞和蕭壯之間是否有曖昧關系?答案其實很簡單!
多爾袞和蕭壯之間是否有曖昧關系?答案其實很簡單
我們先來看看蕭莊,清朝歷史上非常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嫁給皇太極,生下順治皇帝。皇太極死后,蕭壯輔佐順治、康熙。蕭莊在清朝入主中原、站穩腳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很多歷史學家眼里,小莊是個完美的女人,好女人的首要條件是潔身自好。再來看看多爾袞。正是多爾袞率軍南下,利用吳三桂與明朝的矛盾,成功反叛吳三桂,并以此為卒一舉滅明,奠定了大清帝國的基礎。清朝得以入主中原,多爾袞功不可沒。他和小莊分工明確,一個是為國而戰,一個是為國而守。他們對清朝建立的貢獻是巨大的。順治皇帝也正是因為這個巨大的貢獻,才尊稱多爾袞為皇帝之父,攝政王。
在這里,我們必須看清,是父親,是攝政王,而不是父親。雖然這兩個詞在字面上非常相似,但絕不是同一個概念。正是因為“皇父”二字,很多人誤以為多爾袞和王太后蕭莊之間有隱情。畢竟慈禧太后和慈禧太后感覺這么像一對。事實上,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比如姜子牙幫助大周建立江山后,被大周皇帝尊稱為宓尚,項羽也稱他的第一謀士為子父。這是古人尊稱一個人的稱謂,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多爾袞和蕭壯之間是否有曖昧關系?答案其實很簡單!看了這些證據,你也應該明白,作為清朝第一位女政治家,蕭莊皇后自然不可能和多爾袞有任何瓜葛,而且在清太祖的回憶錄里已經規定了不允許亂倫結婚。特別是作為皇室的人,他們是全世界的楷模,自己的法律不會被違反。所以多爾袞和蕭莊太后是絕對無辜的,那些所謂的謠言只是野史或者秘史,這種情況也只是“皇父”二字造成的。
娶太后,順治出家,繼雍正,是清初三大歷史謎團。幾百年來,這三個謎團在被文人渲染之后,越來越難以捉摸。三起懸案中,太后的婚姻最為懸疑。在看了很多電視劇之后,這個謎團一度成為普通人在街頭談資的熱門話題。
那么多爾袞太子和他的四嫂孝莊皇太后有曖昧關系嗎?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兩者之間存在某種曖昧關系,那也只是孝莊皇太后為了保住兒子順治皇帝的皇位而擊敗大權在握的多爾袞的政治手段。
游小剛先生拍攝的電視劇《曉莊秘史》中,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他把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塑造成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因為皇太極的干預,孝莊皇太后被迫嫁給皇太極。這個故事與史實不符。其實孝莊皇太后在娶皇太極之前根本就不認識多爾袞,更談不上所謂的青梅竹馬之戀。
多爾袞太子和孝莊皇太后有沒有曖昧關系?
滿族人入關前,男女關系非常混亂,因為沒有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父親亡妻后母,娶小姨子的遺產隨處可見。以皇太極為例。他的第一個夫差肖進端文皇后是小文莊皇后和宸妃的姑姑,兩人都是科爾沁草原上博爾子爵家族的人。
皇太極在四貝勒的時候,他的母親孟家閣已經去世了,他父親金努爾哈赤繼承的大公主阿巴海非常受寵。大公主生了十二個兒子,阿齊格、多爾袞、朵朵。三個年幼的孩子,尤其是多爾袞和朵朵,受到父親的寵愛,從小就被努爾哈赤封為旗主。
努爾哈赤早年以長子楚嬰為嗣。因為楚嬰自身的原因,自從楚嬰被廢黜后,他就以大貝勒戴珊為繼承人。但這次戴珊又和大公主調情了。正因如此,努爾哈赤生前并未指定繼承人。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大貝勒戴珊被冷落,二貝勒阿敏是侄子,三貝勒曾經是婆婆。結果只有皇太極、多爾袞、多鐸是努爾哈赤汗百年之后的繼承人。如果努爾哈赤多活兩年,多爾袞和多鐸上臺的幾率會比皇太極大。
努爾哈赤攻打寧遠,一生很少輸掉戰爭。他的創傷比他的皮外傷還大。臨終之際,他特意打電話給大公主詢問未來,因為多爾袞今年才十五歲,皇太極搶先他去了。他不僅搶了汗,還和其他大貝勒一起殺了大公主。
皇太極雖然沒有殺死大公主所生的三個弟弟,但是他還是養育了他們,養育了他們,可是他又怎么能忘記因為自己的善良而殺死母親的仇恨呢?這也是多爾袞日后又愛又恨皇太極的主要原因。
皇太極在位十七年,在他的培養下,多爾袞和他的兄弟姐妹們為清朝的最終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并因他們的成就而被封為多羅武英郡王、睿親王、禹親王。
皇太極死后,多爾袞和他的弟弟瓦曾與兩名白旗兵聯手,試圖奪回他認為屬于自己的皇位。但是由于兩個黃旗兵的強烈反對,太子戴山和鄭親王界首郎沒有表態,多爾袞只好讓皇太極六歲的小兒子福臨做皇帝,他輔佐鄭親王界首郎做攝政王叔。
隨著清軍進入中原,多爾袞的身份逐漸從攝政王叔上升為皇帝的攝政王叔,再上升為皇帝的攝政王父。這時,他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如果當天放假,他篡位和不篡位的歷史就不能假設了。
正是因為多爾袞掌權,為了保住兒子福臨的財富,孝莊皇太后不得不對他好,以鞏固他的忠誠。再加上多爾袞曾經逼著蘇的太子郝福金做他的妻子,所以后人就趁別人以為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有曖昧關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