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佛教中,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那個級別高?
這個問題很棒,隨喜功德;
其實在佛菩薩的境界中,這幾個大菩薩他們已經證悟了顯空不二的境界,無有高低之分;
從我們凡夫的眼光來看,其實所謂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非常多,幾個大菩薩也表現出不同,比如文殊菩薩智慧第一,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普賢菩薩大行,地藏菩薩大愿,這只不過是應我們凡夫的分別念、個人的喜好,習氣不同而顯現的形象,表現出他們都有不同的愿力,應急度化我們而已;
文殊菩薩要成為大菩薩肯定發過地藏王菩薩的愿,觀世音菩薩也是,而地藏王菩薩沒有大智大悲也度化不了眾生,他們從本質上是無有差別的。
請看《普門品》中這段話: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當然是地藏菩薩地位高了,整個地府都歸地藏菩薩管,整個神話里分天,地,冥三界,他獨管一界。但地藏菩薩有些特殊,有的稱地藏王,有的稱地藏菩薩,輪回原本是佛教的,他的手下--十八閻羅又屬天界管(道教)。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幾位都差不多,可能觀音顯世得多一些,所以被人稱道得多些吧。
都是平等的
如何區分觀音,普賢,文殊,地藏四個菩薩
無盡的孝道——地藏菩薩 安徽九華山曾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手持法器(錫杖、如意珠)
無上的智慧——文殊菩薩 山西五臺山曾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手持法器(寶劍);坐騎(獅子)
無邊的愿行——普賢菩薩 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手持法器(如意棒);坐騎(六牙大象)
無限的慈悲——觀音菩薩 浙江普陀山曾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手持法器(凈瓶、楊柳枝)
其實佛菩薩單以相貌而言都是圓滿相
至于如何區分
關鍵在于看法器
地藏菩薩比較常見的形象是出家相,手持光明珠和金錫杖,當然地藏也有在六道中各有分身,也即有六地藏等等,也有手持如意為法器的,不過地藏菩薩最大的特征在于出家相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顯教一般文殊的坐騎為獅子,普賢的坐騎為六牙白象,這個很好認,至于在密教中的形象,文殊菩薩右手智慧劍,左手般若夾,這個是共通的,不管2臂文殊,4臂文殊等等,這兩個法器是肯定有的,而普賢菩薩就是金剛薩埵,他的法器很明確就是左鈴右杵
觀音菩薩,這個化現的形象就太多了,顯教中比較常見的是白衣觀音,拿楊柳枝和凈瓶的凈瓶觀音,騎龍觀音,送子觀音,等等,不過一般而言觀音菩薩在頭頂發髻前都有一尊阿彌陀佛的相,這個是一個很大的特點,密教中,四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不空娟索觀音等等,哪形象就太多了,這需要拿法相一一辨認了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菩薩,象征智慧的菩薩。《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說,文殊生于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姿羅門家,由母親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種祥瑞同時出現。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終于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在大乘佛教中,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侍,頂結五鬢,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塑像多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一個象征智慧,一個象征真理(普賢)。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特為聽受,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釋迦佛贊嘆認可。密教稱普賢為“金剛薩埵”“菩賢薩”等。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
地藏菩薩。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他發大愿:“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輪經》卷一,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薩本愿經》說,地藏于仞利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佛既滅,彌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愿成佛。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地藏原為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后于中國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月(讀rou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之月(讀rou肉)身,據說即為地藏菩薩成道處。《地藏十輪經序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等載。地藏菩薩具有無量數不可思議之殊勝功德,為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由過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觀大梵王身、帝釋身、聲聞身、閻羅身、獅象虎狼牛馬身,乃至羅剎身、地獄身等無量異類化身,以教化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眾生之善根,所以又稱“千體地藏”。《地藏菩薩本愿經》說,地藏菩薩本已證入十地之果位,但為教化眾,仍處身聞,獨覺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稱念地藏菩薩名號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像等,必能離諸憂苦,不墜惡道,并能獲得土地豐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現在益壽,所求遂意,無水火災,虛耗辟除,杜絕惡夢,出入神護,多遭圣因十種利益。
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過去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觀音菩薩是從梵語的 ''Avalokitesvara''菩薩發展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意譯為“光世音”。在中國,唐以前稱之為“觀世音菩薩”,后為避唐皇李世民諱,遂改為“觀音菩薩”。傳說阿彌陀佛為其父,大勢至菩薩為其弟。
《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的候補佛。
觀音菩薩是東亞民間崇拜較為普遍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
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白處觀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時候,白衣觀音足邊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嬰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觀音”或“送子娘娘”。
觀音菩薩 不會認錯吧?漢地的形象太普遍了,白衣觀音 手持楊柳凈瓶
普賢菩薩,坐騎是大象
文殊菩薩,坐騎是獅子
地藏菩薩有禪杖,手托一個大明珠
文殊、菩賢、觀音、地藏幾位菩薩有什么不同?
不僅僅是相貌。很想回答下 ,只是有點多了 ,實在懶得打。。。
簡單說,他們的道場不一樣,地位不一樣,作用不一樣,具體的,手中法器不一樣,坐騎也不一樣,他們的頭頭也不一樣,至于怎么不一樣,以及還有什么其他的不同,別人補充吧,我得下線了,時間到了...
好吧,補充下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有時又作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吉祥。據說他出生時家中出現許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五臺山為文殊菩薩說法道場。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有很高的地位。他是諸佛之首,萬佛之師。好像是這樣說來,手邊沒書。在佛教圖像中,他常常與普賢菩薩一起,作為釋迦佛的脅侍菩薩,隨侍于釋迦身邊。大部分文殊菩薩像都是身騎獅子,以獅子勇猛,表示菩薩智慧威猛。另外還有一種依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而作的騎金色孔雀的文殊像。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放般若經梵篋,表示般若之智一塵不染。右手執寶劍,以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鋒利的寶劍,能斷一切無明煩惱。人們也稱他為大智菩薩。
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一個象征智慧,一個象征真理(普賢)。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特為聽受,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釋迦佛贊嘆認可。密教稱普賢為“金剛薩埵”“菩賢薩”等。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手持如意來吧,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
觀音,最早的譯名為光世音,唐朝唐太宗時期,定名為“觀世音”,并因為避諱唐太宗的名字“李世民”,將“觀世音”的世字去掉,成為“觀音”。全稱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音是觀世音的簡稱,又稱觀音菩薩。觀世音的名字蘊含了菩薩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據《妙法蓮華經》記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樣,被稱為四大菩薩。觀音菩是我國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也被稱為大悲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左脅侍觀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法器么,手持如意瓶,瓶中有柳枝,在中國民間及佛教造像中,朝天吼為觀音坐騎(《西游記》里面觀音的坐騎就叫做金毛犼),觀音漢化太多。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于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肉身寶殿。地藏菩薩則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道場在九華山。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釋迦寂滅后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里,擔當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于“代理佛”。又被稱為“大愿菩薩”。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 諦聽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
手邊沒書,就記得這了。另:最尊敬地藏王菩薩了,為他的宏愿。
四大菩薩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這就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表行踐、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跡;在智、悲、行、愿之中,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
文殊菩薩有三名,分別是文殊師利、滿殊尸利與曼殊室利。文殊師利意譯"妙德",指文殊菩薩具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滿殊尸利意譯"妙首",因為他所具功德居諸菩薩之首;曼殊室利意譯"妙吉祥",稱頌其功德最勝吉祥。此外還有文殊師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孺童文殊菩薩等等稱號。
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于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蕓蕓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缽經》)。傳說他在過去世曾身為七佛之師,連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其智慧的深廣銳利,可知矣。在諸大菩薩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號,他作為輔佐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上首,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不為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所束縛,他的法門以善巧為特色,應機開示宣揚佛法,注重第一義諦,與眾不同。他有過"仗劍迫佛"這樣令人詫異萬端的行為,也常用突如其來的詰難,用以警醒曉喻為表象、枝節所迷惑的有情人神。
釋迦牟尼佛涅盤之后、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之前,娑婆世界是一個無佛的時代,天人眾生無依無怙。為此釋尊殷勤付囑地藏菩薩,要他以大神通力方便度化,勿令天人墮諸惡趣。因此地藏菩薩莊嚴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始愿成佛。"這位"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的菩薩,發下并真切踐行了這樣宏大無邊、舍己度人的誓愿,教導眾生敬信三寶。他愍念五濁惡世受苦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他們的善根,這是佛教中最感人的故事之一。
地藏菩薩于過去久遠劫,曾先后轉世為大長者之子、婆羅門女(《地藏菩薩本愿經》卷上"忉利天宮神通品")、國王、名為光目的女子(同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等,他們的共通之處是發愿盡未來際不可計劫,廣度六道罪苦眾生。總而言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立此慈悲憐愍之廣大誓愿,故有"大愿"之尊稱。
據學者研究,地藏菩薩信仰在印度出現較晚,約在5、6世紀之時,并不在印度的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彌勒、普賢)之列。在中國,地藏信仰約興起于隋代前后,日漸興盛,乃至最后取代彌勒成為四大菩薩之一。
普賢菩薩梵名三曼多跋陀羅,又譯作遍吉菩薩,意思是身相與功德無所不在,精純高深。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行愿"包括修行與誓愿兩方面,換言之,普賢既有廣大誓愿,又能身體力行去實踐,他曾在過去無量劫中修菩薩行、求一切智,具足無量行愿示現于一切佛剎,通常又被尊稱為大行普賢菩薩。因此,他是大乘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的榜樣、典范。普賢、文殊兩位菩薩構成一對法門,普賢主司一切三昧(正定),文殊菩薩主司一切般若(智慧),兩者相輔相成,都是修行證道歷程中不可或缺的。
自古以來,普賢信仰便在古印度和西域地方流傳。大約在公元二、三世紀時便有傳說,稱大月氏(約當今阿富汗、巴基斯坦與中亞部分地區)的一處佛寺中有普賢菩薩像,曾有癩風病人一心一意發愿祈求,普賢菩薩像以右手摩其身,病當即痊愈。中國則奉普賢菩薩為四大菩薩之一,傳說晉代時他曾親身在四川峨眉山示現,那里從此被奉為普賢的道場,香火極盛,成為普賢崇拜在中國的一大中心。
他們都是一個單位的。不論能力都一樣大,不分彼此,只是在面對眾生的各種區別心時,變換成不同的相,代表不同的緣,都是為了方便度化眾生。
補充一下:文殊菩薩和觀世音菩薩都是古佛再來,普賢菩薩是大行,地藏菩薩是孝,愿力甚至超過了觀世音菩薩
其實,佛是同悲同體,但眾生因為分別執著,佛菩薩只要善巧方便,示現分別給我們,但我們根基適合就受哪種就讀方法,
相關推薦:
離婚房產問題(離婚房產分割問題)
非法同居生子(非婚同居可以生孩子嗎)
遺棄多久才構成遺棄罪(父母扔下孩子多長時間是遺棄罪)
如何去處理遺產繼承糾紛(產生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有效的遺囑必須具備什么(遺囑有效的4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