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答:
懷著崇敬的心態拜讀了《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說:“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這個話頗有分量。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在鴉片戰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欣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 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全盤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或許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怎樣寫?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么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于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余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績,多么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么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并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中國近代史主要就是一部屈辱史(列強入侵,雜七雜八的不平等條約)和抗爭史(不屈不撓的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反抗封建主義,如農民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等),以及探索史(仁人志士為拯救中華民族的不懈探索,如林則徐,康有為梁啟超,孫文,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還有新中國成立以及隨之而來的中華民族的新生。
感想主要就是:對特定歷史事件就事論事,以贊揚中華民族的無畏的民族精神和斗爭氣概為主。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300字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300字十萬火急啊,謝謝大家了(⊙o⊙)!歷史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也許只剩下些歷史課上的只言片語,還有就是教科書上的陳述,而且已經是那樣的模糊。可是無論是整體還是個人,對于歷史的記憶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個很有趣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來突然失憶了,忘記自己是誰了,想想看你今后該怎么生活?你誰都不認識,這意味這忘掉了自己的歷史。歷史就是民族的記憶。如果不想讓自己處于失憶的狀態,重讀歷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所謂近代史,按中國傳統史學來說就是晚清史。中國傳統史學是朝代史,唐史,宋史,明史,清史這樣的。張教授認為晚清歷史的本質就是西方把中國拖入它們的世界體系的過程。西方有個世界體系,我們有一個天下體系,或者叫朝貢體系。但是我們這個體系是內斂的,是內縮的。不是去打天下,征服某塊殖民地,然后建立起朝貢體系來讓其他人來服從,而是用一種文化的,一種以德服人的方式讓周邊國家來仰慕我們的文化,然后向我們進貢。但是西方自十八世紀之后形成了一個輸出型的體系。它不斷地把這個體系向外輸出,把它所遇到的國家能殖民就殖民,不能殖民的也要納入自己的體系中來。在這兩種體系的碰撞中,我們的天下體系顯然崩潰了。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那段稱為喪權辱國的歷史。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這段歷史,冷靜的審視過去,然后去期待未來,盡早學得聰明些,不要總在一個坑里反復折騰,應該吸取教訓,避免過去的悲劇,也許只有在心理上走出我們的中世紀,才有未來的前途,過去的輝煌歷史才有價值。
學習中國近代史后的感想和體會(不少以100字),請文學好的朋友們幫幫忙,謝謝了
不要從網上復制給我,我希望是你自己寫的,謝謝了覺得當時的中國太過于落后了,無論是思想還是政治都在于別國之后。
中國近代史讓我了解到,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名族都需要時時與時俱進。在于當時的國情和現狀來說我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卻沒有名族的覺醒和政治的改革,人民沒有得到進步,政治的專政使人民的思想落后。
體會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庭都需要不斷的改進不足之處,跟上時代的變化,改善本國的國情和自我的自強意識。
對中國近代史的感想200字
當我們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斗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交織,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跌宕起伏的歷史畫卷。請你寫下啟事或感想,字數不少于200字,條理清楚, 掀開摞摞發黃的歷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看到一個個舉著明晃晃鋼刀的劊子手,一只只滿口 鮮血的吸血蝙蝠,一頭嚙著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著頭顱的鷹犬和一淌淌鮮艷刺目的血!
這是民族的恥辱。讓受苦受難,受辱受虐的中國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輩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們奇跡般地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八年抗戰,迎來新中國的建立……
歷史又翻到今日。和平年代后的復雜斗爭又擺現在我們面前,有時還變得非常嚴酷:1999年5月8日一對新婚不久的中國青年夫婦倒在南斯拉夫的血泊中;2001年4月一位優秀的中國飛行員為了祖國尊嚴血灑南海上空……
同學們,我們能無動于衷嗎?我們能讓鮮血寫滿的近代史重演嗎?我們能讓閃著寒光的刺刀再刺向中國人嗎?
不!決不!血、淚、仇。我們記住了,永遠地記住了。讓我們化作冬雨,將過去的恥辱刷清。讓我們化作精衛,將洶涌的大海填平……
雪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這一代中國青少年責無旁貸!
今年是偉大的新中國誕生六十周年,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但這六十年又是怎樣的風云激蕩,驚濤怒卷。這六十年,蕩滌污泥濁水;這六十年,矢志換天改地。六十年,浮云幾曾遮望眼;六十年,國運終究轉為安。
梁啟超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當今世界的殘酷競爭中,中國青少年能否肩負起民族振興和洗刷國恥的任務,直接關系到中國將來的命運。 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中國這個占有人類四分之一的大國,將為人類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贊同2| 評論(2)
中國近代史,這是一段困惑與希望交織、黑暗與光明博擊的歷史,中國這艘運行的幾千年的大船,在近代迎來了一個內困外焦的局面。全國上下有識之士多為解決這一局面而奮斗,在他們的思想中:有國才有家。
政治上: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向了末路,帝國主義把中國瓜分得支離破碎。愛國知識分子在爭國權的同時,不斷探索中國新的國家政權。困惑與希望交織、黑暗與光明博擊。
教育上: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運行1300年的科舉制,已經選拔不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西方新的文化撲面而來。有識之士為中國的未來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文化。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但是由于我們中華民族是個絕不屈服的民族 因此不斷的出現反抗侵略的英雄 但在當時封建制度的腐敗與妥協下其結果只能是失敗 只有依靠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才能走上世界強國之路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才能擊敗敢于來犯之敵 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相關推薦:
離婚房產問題(離婚房產分割問題)
非法同居生子(非婚同居可以生孩子嗎)
遺棄多久才構成遺棄罪(父母扔下孩子多長時間是遺棄罪)
如何去處理遺產繼承糾紛(產生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有效的遺囑必須具備什么(遺囑有效的4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