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促進家庭和諧的作用
1000字以內在規范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只有在約之以法的同時束之以德,才會使千千萬萬個婚姻家庭更加和諧美好,社會更加文明進步。道德是基礎,法律是保證,法律不是萬能的。 如果把本屬于道德調整的范圍納入法律規范,就會降低道德的權威性,法律執行起來也失去了基礎;得不到法律支持的道德,其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二者關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只有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家庭是倫理的實體,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是一部帶有鮮明倫理色彩的重要法律,它所規定的義務,也是道德的要求,像婚姻自由,是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一切形式的包辦強迫或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如果采取暴力,則觸犯刑律,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是法律的功能。同時實行婚姻自由,也就意味著要以愛為前提,感情才是締結和維系婚姻的道德基礎。如果感情已經消失,那么結束這種死亡婚姻將是明智的選擇,強制維系無感情婚姻是不符合道德原則的。但感情破裂是一方的過失引起的,要視情節承擔相應的責任,其中包括道德的責任和法律的責任。感情破裂是準予離婚的法定條件,對于配偶一方有過錯的,有的要承擔行政、民事責任,有的觸犯刑律,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這種有層次的處理體現了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
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道德和法律作為社會行為規范對社會關系(包括婚姻家庭關系)的調整是普遍的,但各有不同。其中,道德是沒有外在的強制力(國家的強制力),靠的是對人們內心的強制,羞恥感以及社會的輿論,但是它的調整是全方位的。法律靠的是國家的強制力,它的調整是個別的,因為法律規定的有限性。
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道德是利用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念對一定的行為進行約束,沒有法定的約束力和強制性,但是其通過人們的輿論來影響人的行為和內心,對人有一定的自律作用。
法律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具有國家強制性的規則,人們必須遵守,否則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違法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反法律,但有時道德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可以上升為法律。比如“包二奶”行為為道德所不齒,但法律并未將其列入違法行為,對其只能靠人們的輿論譴責。
法律是國家制定的,只能制約物質,機械的規定一些所謂公平的條款,對喜歡錢的家庭肯定起到作用;道德是心里的東西,是克己律人的,對家庭來說只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直白點就是什么人找什么人,這時道德對于家庭只是內力,沒有事情發生就表現不出來。。
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在規范和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只有在約之以法的同時束之以德,才會使千千萬萬個婚姻家庭更加和諧美好,社會更加文明進步。道德是基礎,法律是保證,法律不是萬能的。 如果把本屬于道德調整的范圍納入法律規范,就會降低道德的權威性,法律執行起來也失去了基礎;得不到法律支持的道德,其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二者關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只有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家庭是倫理的實體,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是一部帶有鮮明倫理色彩的重要法律,它所規定的義務,也是道德的要求,像婚姻自由,是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一切形式的包辦強迫或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如果采取暴力,則觸犯刑律,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是法律的功能。同時實行婚姻自由,也就意味著要以愛為前提,感情才是締結和維系婚姻的道德基礎。如果感情已經消失,那么結束這種死亡婚姻將是明智的選擇,強制維系無感情婚姻是不符合道德原則的。但感情破裂是一方的過失引起的,要視情節承擔相應的責任,其中包括道德的責任和法律的責任。感情破裂是準予離婚的法定條件,對于配偶一方有過錯的,有的要承擔行政、民事責任,有的觸犯刑律,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這種有層次的處理體現了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
道德通過說服教育,內心感化從內部促進夫妻關系和諧,而法律從外部規則夫妻關系,例如不能有家庭暴力,不能婚外同居等等。一般對夫妻關系有嚴重損害的或者夫妻間應該的基本義務由法律來規制。
道德調整的特點是 靈活性 適應性強 對家庭關系損害小 成本低 效率高
而法律調整的特點是 規制性 穩定性 需解釋性 成本高 有可能不利于家庭和諧
道德調整的作用是道德感化,而法律更多在于威懾和夫妻關系破裂的補償。
1.道德的調整范圍比法律廣
2.道德的約束力來自于傳統習慣、價值觀等,無強制約束力,主要靠輿論,法律具有強制約束力
3.法律側重婚姻家庭關系的確立與維系,以及財產關系的分配與歸屬,道德則對情感有更高的要求
相關推薦:
票據返還請求權糾紛(什么是票據返還請求權)
孤寡老人如何贍養(孤寡老人如何贍養)
家暴決定撫養權嗎(因家暴離婚孩子撫養權該歸誰)
離婚時財產如何認定(離婚案件中個人財產的認定是什么)
訴訟離婚是什么(什么是起訴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