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清朝秘史:孝莊真的下嫁多爾袞了嗎,真相究竟如何?

首頁 > 婚姻繼承2022-11-21 19:50:25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真的有私情嗎?真實的孝莊太后是怎樣的?

滿清的孝莊皇太后無疑就是其中之一,她十三歲嫁給清太宗皇太極,生下了后來的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孝莊太后后來輔佐順治和康熙兩朝皇帝,是滿清初年政權穩定的重要人物。

歷史上的孝莊傳說與“攝政王”多爾袞有奸情,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孝莊太后的故事。




孝莊太后是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她十三歲嫁給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二十三歲生下兒子福臨即后來的順治皇帝,在她三十歲那年,丈夫皇太極去世。

孝莊當時于與自己的姑姑孝端太后(她倆都是順帝的遺孀)一起成為后宮之主,順治當時只有七八歲,可以說這兩個女人成為了皇太極一脈的依靠,其中孝莊是關鍵人物。

滿清初年的政治仍然延續著部族色彩,八旗制度從根本上說是游牧軍事制度,八旗各部與本旗旗主有著人身依附關系,是主仆關系。

皇太極死后,多爾袞掌管兩白旗,他既然有戰功又有能力,在各方政治力量的平衡下,他被推舉為當時實際上的統帥。此時滿清內部的局面十分微妙,一面是皇太極合法的繼承人年幼的順治,一面是強勢的多爾袞。

這時孝莊站了出來。




后世有各種傳說,認為孝莊年輕時與多爾袞相好,皇太極死后孝莊主動獻身多爾袞,條件是要求多爾袞不能篡位取代順治。

根據朝鮮方面外交筆錄和一些野史記載,清朝初年多爾袞被稱為“皇父攝政王”,孝莊曾下嫁多爾袞,在制度上確立過多爾袞的地位。

但是這種說法后來被清朝自己推翻了,就在多爾袞死后,清朝將多爾袞視為亂政奸賊,直到一百年后的乾隆時代才被翻案。





不管怎么說,在那段波詭云譎的歷史中,孝莊起到了關鍵作用。

后來順治不明不白的駕崩,年幼的康熙皇帝登基,又是孝莊,她身為康熙的祖母一手扶植這位皇孫成年掌權。

康熙對于孝莊十分敬重,曾親自為孝莊抬轎子,將其視為自己的第一恩人。

孝莊的故事已經被文學影視作品進行了多重演繹,說這個女人保住了愛新覺羅的江山也并不為過。

只不過,世人不會想到,兩百多年后另一個女人卻毀掉了愛新覺羅的江山,這是不是就是所說的“君以此生,必以此亡”?

他們二人并沒有私情,這都是傳聞。真實的孝莊太后其實不受皇太極寵愛,她這個人也不愛爭寵,平時喜歡讀書,很有智慧,給康熙提出了很多建議。
不可能有私情的,如果兩人發生了關系,必定不會被當時貴族認可。
當然沒有私情了。真實的孝莊太后殺伐果斷,有著非常高的政治能力。

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哪七個細節讓真相浮出水面呢?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號。滿人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太后下嫁攝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議。太后下嫁之說,最早引起史家關注的是明遺民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說:“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

主張太后下嫁說的還有其它一些論據:其一,多爾袞尊稱為“皇父攝政王”;其二,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其三,孝莊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下嫁多爾袞而有難言之隱。

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實》,針對太后下嫁說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于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莊太后;再者孝莊不愿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并不乏實例。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于“太后下嫁”的史證,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孝莊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爾袞,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學界是爭論的焦點問題。

持下嫁說專家的理由:

1.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無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兒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沒有下嫁,她和皇室親王貝勒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卻得到他們的默認。”

2.據朝鮮史料記載,順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看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清朝來使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云。”右議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朝鮮國王也說:“然則二帝矣。”這里說明朝鮮君臣也發現所謂“皇父”的奧秘。無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真的嗎?

皇太極突然去世,沒有來得及指定皇位繼承人。當時最具有實力競爭皇位的有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雙方爭奪激烈,各有自己的擁護者和勢力。但是讓人驚愕的是皇太極的莊妃突然下嫁多爾袞,多爾袞退出競爭,推舉莊妃與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為帝,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掌管實權。在影視劇和一些野史中多是這樣的說法,那么莊妃真的下嫁多爾袞了嗎?

清代野史中記載,皇太極比莊妃大二十余歲,且晚年健康不佳;多爾袞比莊妃僅大一歲,皇太極在世時兩人早已暗生情愫,甚至通奸。皇太極突然離世,作為地位不高且育有一位皇子的莊妃無論是為自己的將來還是兒子的將來著想,嫁給多爾袞,使兒子奪取皇位,讓多爾袞為其效力,似乎合情。

在李亞平的《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認為:在實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制、嫂婚制等多種婚姻形態的游牧部族中,父親死后,兒子娶沒有血緣關系的庶母;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后,哥哥娶弟媳等這類現象十分正常。從這方面看,莊妃下嫁多爾袞并不違背倫理,也是合理的。

從一些史料上看,也有證明孝莊嫁給了多爾袞。《清朝野史大觀》中,福臨稱多爾袞為“皇父”,后范文程建議:攝政王喪妻,皇太后新寡,“皇上既視王若父,今不可使父母異居,宜請王與皇太后同宮”。此事在當時流傳甚廣,尤其是對于反清的漢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大丑聞。

南方抗清的張煌言《建夷宮詞》:上壽觴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 諷刺皇太后本該喝做壽的酒卻喝了結婚的喜酒。還有一個最間接的證據就是孝莊臨終遺命死后不合葬在皇太極陵墓。

但關于孝莊太后是否真的嫁給了多爾袞,史學界還有爭論,這也被列為清初三大疑團。因為關于她嫁給多爾袞的史料多出自野史和一些反清人士的詩詞創作中,可靠性有待考證。且受影視劇對他們青梅竹馬形象的塑造,讓人認定孝莊太后嫁給了多爾袞。

是真的,皇太極死后,為了保證自己兒子順治的地位,孝莊不得不下嫁多爾袞。
并不是真的。在皇太極死后,孝莊太后并沒有嫁給任何的男人。
不是真的。在當時,孝莊太后只是利用多爾袞來鞏固自己的政權。但并沒有委身下嫁。

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是真是假?

假的,孝莊太后是不會嫁給多爾袞的 。孝莊太后在政治方面是個個女強人,手段高明也陰險狡詐 ,這個政治好手 。
孝莊皇后是否下嫁多爾袞,這是可以肯定的答案:不曾下嫁。孝莊原來是莊妃,是經歷了五朝的皇后,據史料考證,至今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她嫁給多爾袞。
這件事情歷史上記載的也很模糊。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的政局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孝莊未和皇太極合葬,但當時合葬制度森嚴,從而分析可知,她下嫁給了多爾袞。
孝莊下嫁確有其事。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到底是真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

(孝莊太皇太后,清朝第一賢后,一部《康熙王朝》讓人們記住了這個慈愛睿智的老太太)

說到清朝第一賢后,首先印入腦海的肯定是孝莊太皇太后,這位老婦人中年喪夫,晚年喪子,在殘酷的政治環境下含辛茹苦哺育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把老太太睿智、慈愛的一面刻畫得淋漓盡致,也正是有這么一位優秀女政治家的教導才培養出了康熙這。

(但除了正面歌頌,孝莊的八卦一樣多多,她和小叔子多爾袞、洪承疇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但除了正史的贊頌外孝莊的感情軼事同樣讓我們津津樂道,大熱的電視劇《孝莊秘史》讓人們了解到這位女強人同樣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感情糾葛,除了和洪承疇不清不楚(有傳言是孝莊勸降洪承疇)外,有關孝莊最大的八卦就是太后下嫁:在皇太極死后,守寡的孝莊為了安撫大權在握的小叔子多爾袞嫁給了他,這事兒擱在任何一個朝代都足以驚天動地。

拋開電視劇里孝莊和多爾袞戀人的設定,太后下嫁的傳言究竟是怎么來的,有事實依據么?

(張煌言的一首詩開啟了軒然大波:寡居的太后竟然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這是何等不知廉恥!)

直接說法來自南明愛國詩人張煌言,這位大爺在詩集《奇零草》中有《建夷宮詞》十首,其中就有“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來嘲諷孝莊寡婦竟然嫁給小叔子讓天下人恥笑。

(多爾袞也由“皇叔父攝政王”成了“皇父攝政王”,這更坐實了傳言,里面要沒點貓膩誰信啊?)

而多爾滾的身份變化也足以證明這個事實,順治五年多爾袞由皇叔父攝政王升級為皇父攝政王(順治元年多爾袞因功勛卓著被封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由成為皇叔父攝政王),這個稱呼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畢竟有了皇父,那作為皇母的孝莊呢?兩人必定是有了婚姻關系和既定事實才會如此自然而然,不然順治沒事認個爹來惡心自己母親么?要知道這“皇父攝政王”可不是隨便喊的,這可是讓皇帝認了個爹啊!其中所蘊含的政治意義連朝鮮人都心領神會,順治六年清廷派遣使者前往朝鮮,結果朝鮮國王看見“皇父攝政王”這個詞便傻了眼,問大臣這是咋回事啊?大臣解釋說“

臣問于來使,則答日‘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云。’”另一個大臣則神補刀“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于是國王恍然大悟:“然則二帝矣!”

不用解釋了,大清有兩個皇帝,一個老子,一個兒子!

(按照滿洲的習俗也正常,皇太極不也娶了哲哲、孝莊和海蘭珠姑侄三人?)

這事兒要放在在講究禮義廉恥的明朝會掀起滔天巨浪,但在滿清卻很正常,為啥?因為在入關前滿族過的是躬耕漁獵的苦逼生活,生產力的低下和惡劣的自然環境讓滿人對人口需求十分強烈,為了鼓勵生育為部落誕育有生力量,什么父死娶繼母,兄死娶嫂子的行為在匈奴、鮮卑、突厥和蒙古等少數民族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皇太極自己就娶了哲哲和孝莊這對姑侄,康熙甚至娶了自己的姑姑,這貨還振振有詞解釋說:“夫同姓不婚,謂母與姐妹及己所生之子女也。若姑者,既非我母,又非我女,抑更非我同生之姐妹

, 雖納之,庸何傷?”可見多爾袞娶嫂子符合滿洲傳統,貴族們也不會有什么意見。

(孝莊死后也沒有和皇太極合葬,這要不是心里有鬼還是什么?)

更何況孝莊太后死后還沒有選擇和皇太極埋葬在一起,而是埋在順治孝陵南方,這也不禁讓人們起疑:是不是你孝莊覺得下嫁多爾袞心中有愧,所以才不敢和皇太極一起合葬?而且順治和孝莊這對母子之間相處的并不愉快,按理來說孝莊含辛茹苦把福臨拉扯大,這對患難母子肯定感情深厚,結果卻恰恰相反,順治與孝莊的關系十分緊張,母子對立,很可能就是因為福臨痛恨母親不守婦道嫁給了叔叔,害的自己只能屈辱的稱多爾袞為爹。

(于是乎這事兒被野史小說寫了進去,太后下嫁的故事也被文人百姓們傳遍大街小巷)

于是小說野史推波助瀾、添油加醋,比如說民國時期的《清史演義》中就繪聲繪色的描述了孝莊是怎樣下嫁給多爾袞的過程,小說里順治帝還下了一道敕諭

,什么“今皇母皇太后獨居無偶,寂寂寡歡,皇父攝政王又賦悼亡,朕躬實深嘆疚”,希望“斟情酌理,具合朕心。爰擇于本年某月某日,恭行皇父母大婚典禮”,這事兒就越傳越玄乎,仿佛真有其事一般。

那么孝莊真的像野史小說那樣嫁給多爾袞么?

(但事實上多爾袞和孝莊可能還真沒有什么情感上的糾葛)

恐怕未必。

首先來看看最敏感的皇父攝政王的問題,根據《清史稿》記載,順治五年“南郊禮成,赦詔曰:‘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勛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凡詔疏皆書之。’”根據順治頒布的旨意,多爾袞是因為功勛卓著、為滿清統一天下立下不世之功才被尊稱為“皇父攝政王”,倒不是因為孝莊下嫁多爾袞,而在多爾袞死后被清算時以濟爾哈朗等滿清貴族則稱“多爾袞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攝政王行之。儀仗、音樂、侍從、府第,僣擬至尊。擅稱太宗文皇帝序不當立,以挾制皇上。”所以也有一種可能是權欲熏心的多爾袞不滿足做“叔父攝政王”,但又顧忌到其他貴族,于是退而求其次,先當上“皇父攝政王”過過癮再說。

其次是合葬問題,皇太極在世時孝莊只不過是莊妃,且當時皇太極已經與孝端文皇后(孝莊的姑姑)合葬,孝莊長壽且不愿意再打擾逝者安寧選擇另葬別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用孝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于孝陵近地安厝,則我心無憾已”。而且滿清這種例子并不少見,比如乾隆之母,著名的熹貴妃在死后并未和雍正合葬在一起,總不可能說熹妃也對不起雍正皇帝吧?

(順治和孝莊的沖突,更多的來源于兩人的脾氣,以及不同的政治、生活理念上的矛盾)

再說說母子矛盾,其實順治和孝莊的矛盾主要是來自順治的后宮,為了保證蒙古部落在清后宮的話語權,孝莊太后是一門心思的往順治身邊塞女人,不管順治帝喜不喜歡,接不接受,這就引起了順治的強烈抗議。順治的第一任皇后是孝莊太后的侄女,順治的表妹,但是小皇帝并不喜歡這個美麗的妻子,于是皇帝借口皇后鋪張浪費把她給廢了。

可還沒等順治松口氣,但孝莊馬上又把自己的侄孫女(也就是順治的侄女)推到了前臺,讓她成為順治的第二任皇后,而這時候順治已經遇上了自己的一生摯愛董鄂妃,對其他女人自然是看不上,于是順治故技重施,借口孝莊生病皇后竟敢不來探訪、不孝為理由想繼續廢后,這次遭到了孝莊的堅決反對,皇太后對皇帝專寵董鄂妃也很有意見,母子因為這個事兒本就緊張的關系變得更加劍拔弩張。

(包括《李朝實錄》在內的諸多文獻也僅僅是猜測,并無明顯證據)

所以順治和孝莊關系鬧得如此之僵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年孝莊還不像晚年那樣淡定從容,此時還是個性格強勢的母親,順治也是個性格暴烈、不聽話的兒子,這對母子在一起用不了幾句就得吵起來,生活再加上政治上的矛盾(與電視劇不同,歷史上的孝莊并不喜歡漢人)讓這對母子關系變得冷漠而生分,在順治死后孝莊借《罪己詔》用順治的口吻把自己痛罵了一頓,孝莊甚至都從沒想過去兒子的墳上看一眼!所以僅僅說是因為孝莊嫁給了多爾袞導致順治恨自己的母親則顯得過于小說化和想當然了。

更何況即使是上文朝鮮君臣所說的“二帝”更多的也是猜測,如果孝莊太后真的下嫁多爾袞,滿清起碼要把這個消息告知朝鮮等屬國吧?但是《李朝實錄》中除了提到多爾袞成為“皇父攝政王”外對太后下嫁并無記載,可見這太后下嫁一事有待商榷。

(更何況張煌言的詩句在史實上也不怎么站得住腳,很可能是詩人站在敵對的角度抹黑孝莊)

最關鍵的證據是:孝莊下嫁多爾袞并沒有史料可以直接證明。人們只能通過張煌言寫的詩句,民間野史和正史中言之不詳的敘述來猜測、推斷。但張煌言是明末抗清遺臣,他對滿清有著切骨的仇恨,所寫詩歌的真實性大有問題,首先是時間,該詩歌創作于己丑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此時是順治六年),詩歌的前兩句為“上壽筋為合香尊,慈寧宮里爛盈門。”諷刺的是孝莊不知羞恥和自己的小叔子搞在了一起,但問題是滿清入關后孝莊并不住在慈寧宮,直到順治十年清廷才沿用明朝舊制重建慈寧宮作為皇太后的寢宮(從此以后慈寧宮才正式作為皇太后、太皇太后居住的宮殿),而多爾袞早在順治七年死去,試問多爾袞和孝莊兩人怎么可能在慈寧宮“爛盈門”?

不過在順治六年末多爾袞這個色中餓鬼倒是逼死了肅親王豪格,強占了人家的妻子(這件事在《清實錄》中有明確記載),而此時張煌言正在浙江東部堅持抗清戰斗,信息交通都十分閉塞,是道聽途說還是張冠李戴,是太后下嫁還是王妃下嫁可能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了。

(以湯若望為首的傳教士連順治的八卦都敢寫,怎么可能漏過孝莊和多爾袞這檔子事?)

而且孝莊嫁人這件事兒,傳教士們沒有記載。您可別小看了這一點,在滿清官方為尊者諱的大環境下,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們反而會毫不留情的將皇家的遮羞布扯下,再加上清初傳教士們與皇室來往密切(順治帝稱呼傳教士湯若望為瑪法,湯若望還充當了皇帝的老師),所以這些外國人記載的那些個宮闈秘聞往往都有著極強的真實性,拜這些稱職的狗仔所賜,我們知道了滿清皇室的另一件丑聞:順治和董鄂妃的愛情。

順治和董鄂氏的感情是真摯而動人的,在遇上董鄂妃之前,年輕的皇帝好色且沉迷于肉欲,可遇上了董鄂氏之后,順治就變成了專一且深情的帝王,不過再感人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董鄂妃是別人的妻子,是順治動用皇帝的權利把人給搶來的。對此官方文獻為皇帝打馬虎眼,可傳教士們卻很直接,湯若望就在自己的日記里對這件事進行了詳細記載:“順治皇帝對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于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于是乃因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

堂堂皇帝殺夫搶妻,這恐怕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吧?但人家就敢寫!

(包括傳教士日記在內,幾乎沒有一件史料直接記錄,這“太后下嫁”明顯不怎么站得住腳)

您連順治強搶人妻的齷齪事兒都敢記錄,對于孝莊大婚,太后嫁人這種更加勁爆的事兒就更沒道理放過了,但我們翻遍所有傳教士的記載都對此只字不提,也沒有任何官方檔案或官員筆記能提供強有力的證據來證明孝莊太后與多爾袞有那些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男女關系,由此可見這孝莊太后下嫁一事還真可能是民間謠傳。

那么既然是謠傳,為什么清廷會任這種荒誕的、對孝莊名譽很有影響的謠言傳播,為什么不采取高壓手段來將謠言扼殺呢?

答案是這事兒處理起來會很尷尬,首先多爾袞被順治尊稱為“皇父攝政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孝莊太后是不是屈尊下嫁給了這個小叔子,實際上真正的受害人是順治,咱們想想,作為九五之尊還得喊臣子為親爹會是個什么感受?所以這對順治來說是奇恥大辱,而官方文獻不可能揭皇帝的傷疤自然是語焉不詳、一筆帶過,政府的不表態給民眾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于是這“太后下嫁”的典故就這么被創造了出來,偏偏這事兒朝廷里外不是人,不澄清對皇太后清譽有所影響,但解釋了很容易造成越抹越黑,很容易就把福臨靠多爾袞才能登基稱帝,早期母子倆仰多爾袞的鼻息,戰戰兢兢的過日子的慘痛歷史給抖了出來,這也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乎朝廷只能曖昧不表態,私底下你們怎么著管不著,但要被朝廷的人抓著就從重從嚴治罪!

對于這種宮闈秘史老百姓們那可是相當喜聞樂見,畢竟連董鄂氏都能以訛傳訛變成名妓董小宛(兩人的年紀足足差了14歲之多,而且董小宛1651年就已經病逝,足足比董鄂氏早死了九年),康熙的遺囑都能把“傳位十四字”變成“傳位于四子”(但實際上滿清的遺詔是用滿文和漢文共同書寫的,就算能在漢字上做手腳,滿文也能讓你束手無策),那么在百姓們心中孝莊太后怎么就不能嫁給多爾袞了?于是乎經過這幾百年的口口相傳,這太后下嫁就由假成真,成了人們茶余飯后,影視小說中津津樂道的片段了。

孝莊下嫁確有其事。

相關推薦:

離婚房產問題(離婚房產分割問題)

非法同居生子(非婚同居可以生孩子嗎)

遺棄多久才構成遺棄罪(父母扔下孩子多長時間是遺棄罪)

如何去處理遺產繼承糾紛(產生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有效的遺囑必須具備什么(遺囑有效的4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