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比拍拖深一層,又比婚姻淺一層,基本上不受法律保障。三四十年前,同居在美國還是比較罕見的,多見于藝術家人群和一些“問題人群”,被社會認為是“不道德”的。據統計,1970年美國有50萬對同居男女,到今天這個數字接近500萬,此外還有數百萬人曾經同居過。有些男女選擇以這種方式一直共同生活下去,再也不結婚了,但只是極少數。目前美國90%的年輕人仍然愿意結婚,婚前超過一半人曾經同居,但在瑞典、法國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同居已經開始取代婚姻。
爭取永久的承諾
同居已是成事實,如何減少其不良影響?專家們建議同居者相互作出永久性承諾,例如先訂婚。有研究證實,訂婚后同居者的關系質量與結婚者相當,均比未作出任何承諾的同居者高。此外,了解同居的另一半的想法也很重要,例如避免“一方想以后婚姻,一方只想節約房租”的麻煩。
女人比男人更慘
一旦同居了,親戚們就會慫恿他們結婚:“你們什么時候結婚啊?”在朋友的婚禮上,人們愛問同居者:“什么時候輪到你們倆?”這些社會壓力會使一些同居男女的生活更加糾結,于是勉強決定結婚,這多數是出于內疚或恐懼,而不是因為真愛。紐約精神科醫生約翰·雅各布斯稱,很多男人在與女人同居數年之后,對是否娶對方舉棋不定,就感到自己有愧于同居女友,因為他占用了她太多的時間——如果不娶她,她只能帶著一把年紀回到單身的“市場”中,再找伴侶就比較困難了。女人對此就更加害怕了。研究證據顯示,女性對同居的進程缺乏控制力。她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他們倆正在一步步走向婚姻,但男方想的可能只是節省房租,享受有人做伴的生活。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蘇珊·布朗研究發現,同居男女中,如果男方想結婚,那么結婚的機會才會比較大,但女方想結婚則不然。
專家表示,中國的同居群體中很多是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年紀輕輕就遠離家人,過上了“北漂”、“南漂”的生活,需要獨自面對大城市的工作壓力與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在情感上希望有個人可以依賴,消除不安全感和焦慮感,以及解決性的需要,就傾向于找一個同伴。很多人從男女合租開始,日久生情便成為同居關系。
只為省點房租?
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學家帕米拉·施默克說,年輕人認為在結婚前不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是很傻的,他們不想重蹈上一代人的覆轍,匆匆結婚卻以離婚告終。因此,同居只是一種有用的手段,可以避開不幸的婚姻和離婚。據統計,約有一半的同居者最后選擇分開。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家保羅·阿瑪托說,人們在選結婚對象時,比選同居對象挑剔得多。很多人同居只是為了分擔生活費用、多一些安全感,或者只是想有個伴,但并非很投入這種關系。
同居的男女住在一起,幾乎都是出于偶然。例如,他們總是處在一起,而一方房子的租約剛好到期了,干脆住在一起吧!同居的另外一種情況,是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是一塊合適的結婚材料:他愛喝酒,她吵起架來不是人……于是他們不作承諾,試驗性地住在一起。
有些社會學家認為,未婚同居容易離婚還有別的原因,例如家庭年收入低于2萬5千美元時,婚后頭15年離婚的可能性上升。施默克稱,有錢意味著未來經濟穩定,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這都比同居的因素更重要。調查發現,很多同居者往往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都較低,均能損害彼此關系。
研究還指出,在婚禮交換宣誓之前就住在一起的人婚姻質量較差,婚姻滿意度較低,爭吵較多,交流較差,忠誠度較低。學者們認為,對同居的愛好削弱了親密關系中的承諾。這意味著,人們同居本來想保證婚姻質量,但可能適得其反。蘇珊·布朗發現,同居男女更容易感到抑郁,這與他們不穩定的財務狀況有關。因此,長期同居是很少見的,大部分人在5年內分手或結婚。她說,對未來關系的不確定性是困擾同居者的問題。
同居還產生一個嚴重問題:孩子。40%的同居者有孩子,美國大約有350萬孩子與兩個未婚成人住在一起。在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上,這些孩子都比已婚父母的孩子都差一截,這與同居關系的不穩定性有關。
現在關于未婚男女同居的問題社會上看法和見解頗多,對于開放性女孩覺得婚前同居是一個不錯試婚過程,而對于保守女孩覺得婚前同居是一個危險的過程,不管婚前有沒有同居的情侶,結婚后都有人離婚呢?男人婚前同居越久越不愿結婚,那么為什么婚前同居離婚率更高呢?一個跟小編來看看!
男人婚前同居越久越不愿結婚
有調查顯示,43%的已婚80后在婚前同居,其中近七成的人在談戀愛一年之內就開始同居。調查同時顯示,60%的同居者其實已經訂婚,另有34.5%的人已有明確的結婚打算。對于這部分人而言,同居更多是一種理性的試婚行為。
試婚真的是婚姻的試金石嗎?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在婚前同居的情侶,婚后的離婚率高達80%;相較那些沒有過婚前同居的夫妻,離婚可能性高出46%。研究還指出,在婚禮前就住在一起的人婚姻質量較差,婚姻滿足度較低,爭吵較多,交流較差,忠誠度較低。
試婚讓未婚男女在“共同生活”的外衣之下,尋求建立更穩定的二人世界,不少人視其為向傳統婚姻宣戰。然而,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多數男人在“同居的小屋里”待久了,就不想走進婚姻的殿堂,這是為什么?
男人與女人的婚姻觀念不同,女人愿意同居多是因為很愛這個男人,認定男人是自己一生要嫁的那個人。而男人則不然,或許剛同居的時候,還有那么一絲結婚的想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曾經的“激情”被同居帶來的“好處”一點點耗盡。換言之,就是同居以后,男人已經體會到了婚姻的現實感,婚姻生活對他們來說不再是個充滿魅力的未知世界。
有專家指出,同居生活方式在西方的出現和流行與當地的國情文化息息相關。而在我國,文化背景和倫理道德觀都有所不同,對待非婚同居,社會還缺乏足夠的適宜環境,承受心理壓力大的是女方,男人總是有理由抨擊婚前愿意同居的女性的道德觀。而對曾經選擇同居的男女來說心理上總會留下部分不信任的陰影。
為什么婚前同居離婚率更高呢
研究顯示,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比未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離婚率高46%。婚前同居時間越長的夫婦,就越容易想到離婚,他們的性關系也同樣脆弱。并且,同居時間越長,雙方將更追求獨立自主,更不情愿受婚姻的約束,因此永不結婚的可能性越大,同居關系的破裂率也比婚姻關系的破裂率更高。
離婚率的逐年上升,使越來越多的人對婚姻產生了恐懼感。婚前同居,也許可以為美滿婚姻找到一個準確的支點。但是也有很多人失陷在了“同居”迷陣之中。
與70年代青年人先登記后擺酒的“主旋律”不同,如今不少80后新人卻是只擺酒不登記。最近又流行定完婚期就計劃要小孩,結完婚孩子居然已經有兩三個月了。復旦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超四成80后有婚前同居的經驗,也有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婚前同居數量在17年間翻了30倍。
有過婚前同居的夫妻,離婚可能性高出46%。婚前同居離婚率高,你贊成婚前同居嗎???
之所以會出現“婚前同居、婚后分局”這樣的局面,說白了還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淡了,除此之外就是兩個人在日常的相處過程當中,是有一些問題和摩擦存在的,這些都是會直接影響到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的局面。
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婚前同居已經是十分常見的事情了,畢竟大家現在的思想已經不再那么保守了,只要情侶兩個人都愿意,我覺得別人 也沒有什么資格去指責什么,畢竟這是人家的感情生活,人家想要過成什么樣子,都是他們自己來決定的,其他人不要總是以為自己想得就是對的,就去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的身上,更不要因為你自己覺得不合適就覺得她們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按照一些思想比較封建得人來說,就覺得婚前同居對于女生來說是比較吃虧的,而且有些人就會覺得女生這樣的做法是不自愛的表現。但是我個人是感覺不是這個樣子的,畢竟是因為相愛才會走到一些,而之所以會選擇同居,最開始也是想要跟這個人有未來、有以后的,所以大家不要總是去指責女生,畢竟同居也不是一個人的想法。
而兩個人會選擇同居,最開始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新鮮感,更重要的是因為兩個人有愛,而且交往的時間還沒有說多到幾十年,所以對未來的一切都是充滿了希望的,跟另一半住到一起,就開啟了新的生活。而且這對于大家以后結婚來說,其實也算是提前進行了演練,而且早些住到一起就能夠更叫充分的了解對方,能夠知道兩人到底是否是真的合適。
對于那些婚后分居的,其實也是比較正常的,畢竟結婚后的生活跟想象當中的還是有差距的,婚后又會有很多的麻煩事,這就會引發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再加上新鮮感已經過去了,就不愿意去包容對方的一切,當感情真的遇到了危機的時候,分居其實也是正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