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送寒衣是指11月14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寒衣節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
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送寒衣,漢族民間祭祀風俗。
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夏歷十月初一(十月朔日),祭掃祖墓。祭掃時,于墳前焚燒紙糊竹扎的衣服鞋帽,謂冬季來臨,氣候日冷,為陰間的鬼魂送衣取暖,故名。此俗流行甚早,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描述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在夏歷九月下旬,即有“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獻”的。元代在夏歷七月進行。
孟姜女送寒衣是寒衣節。
俗話說“十月一,送寒衣”,這里的十月一,說的是農歷的十月一日,在這一天,我們都要為逝去的親人少一些冬裝,給親人們送去御寒的衣物。我們給親人們送去寒衣的時候,需要燒一些“五色紙”,就是為了防止一些沒有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和自己的親人搶衣服。這些習俗都深刻地表現出,生者對亡者的哀思和崇敬!
在民間,寒衣節的習俗還有很多,不僅僅是燒五色紙和寒衣。通常人們還會煮紅豆飯,而且在祭奠的時候,也有講究,有些地方會要求祭奠的男子磕頭而不哭,而女子需要放聲大哭,而不需要磕頭!
相關傳說
相傳,秦時 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墻里。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于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尸骨。
孟姜女用帶來的棉衣為其重新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千百年來,這段忠貞愛情故事廣為流傳。“十月初一燒寒衣”,也早已成為北方憑吊已故親人的風俗。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寒衣節
農歷十月初一,對照日歷可知今年公歷為11月5日星期五。它有很多別稱,例如秋祭、鬼頭日、十月朝、祭祖節、燒衣節、授衣節等。
舊時人們認為天氣轉涼的時候,不僅是人間的百姓需要添衣,在地府的先人們也會害怕寒冷,需給他們送去衣物,叫做“送寒衣”,所以到了這一天,會燒些五色紙給他們。
有什么傳說
它的故事最早來源于秦朝,那時相傳有個女子叫做孟姜女,與丈夫萬喜良新婚燕爾,但幾天后萬喜良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千辛萬苦,為丈夫御寒送衣,誰知丈夫已被埋在了城墻之下。
孟姜女傷心欲絕,指天悲泣,感動上蒼,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遺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裝殮安葬。后面也形成了這種習俗,所以被稱為“寒衣節”,是代表懷念故人的日子。
節日習俗是什么
①焚燒金銀包袱:其實就是指有標注收件人的紙錢,這樣祖先可以順利收到。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默念希望保佑家宅平安。
②準備過冬:農歷的十月份,天氣已經變冷,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試穿一下,準備換季。
③生火:舊時男人們會習慣在寒衣節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不僅是紀念逝者的節日,也體現了對生者的關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