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禁火節)的來源典故是什么,節日期限是幾天?
寒食節節日期限是幾天?
不同時期的寒食節節日期限設定是不一樣的,當代寒食節的節日期限是一日:
寒食節歷史: 寒食節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
節日期限時間: 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變為一日。
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節日別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1)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干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
(2)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3)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節。
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寒食節(禁火節)的來源典故是什么?
介子推被焚典籍
(1)西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
(2)后陸續載于《后漢書郡國志太原郡》、《后漢書周舉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
山西介休綿山
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后,隱居介休綿山。
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
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
故事簡介:
春秋晉國故地山西一帶祭奠介之推的習俗。
介之推乃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流亡時一位忠貞的追隨者,后為火焚,舉國哀痛。
《荊楚歲時記》云:介子推(即介之推)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為不舉火,謂之‘禁煙’,犯則雨雹傷田。
古詩寒食的典故
寒食:節日名,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寒食節的傳說?
寒食是清明前一天。寒食節與介子推有關。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在文公流亡時,為饑餓中的文公割股獻食。但文公歸國后封賞群臣,卻偏偏忘了這個為自己割肉的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辭官歸隱山林。文公幡然醒悟,于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來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晉文公傷害,不愿接受文公的彌補。文公以燒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終燒死在山中。
據說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寒食節是清明節前一天。因為介子推被火燒死,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這一天嚴禁煙火。嚴禁煙火的結果就是只能吃生冷食物。于是名之為寒食節。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相關推薦:
遺囑執行人如何指定(遺囑執行人如何指定)
怎么寫再婚生育申請書(再婚生育申請應該如何寫)
繼承訴訟怎樣舉證(爭遺產什么證據最有用)
繼承權喪失的效力是什么(繼承權喪失的法定情形)
贍養繼承協議書范本(兄弟三人贍養老人協議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