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家鄉民俗 作文600山西

首頁 > 婚姻繼承2023-04-01 10:59:37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 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 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 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 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 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 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 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 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 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 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 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 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杭州的民情風俗 杭州的民情風俗,是隨著杭州歷史經濟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發展,不斷地由廣大人民所創造、所豐富而逐步衍變而成的。它為杭州增添獨特的江南風情。 從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豐富文物說明,杭州最早人類活動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風俗。他們有的在山上構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設適應地勢低洼的干欄式屋舍。他們利用石頭打磨石犁、石錛,從事稻谷、芝麻等農耕生產;利用弓箭、石刀,從事狩獵活動;鑿刻獨木舟,編織漁網,進行捕魚作業,形成了原始農業生產上的一整套習俗。他們還能用石輪紡織麻布,用石針縫制衣服,雕琢精美的玉器和燒制陶器,來改善、裝飾自己的生活。 春秋戰國時,杭州地屬越國或吳國,后并于楚。秦漢時杭州地開始建縣,當時的錢唐縣是武林山麓一個小縣,臨江濱海,以水為鄰。《漢志》載:“吳粵之君皆尚勇,故其氏好用劍,輕死易發,文身斷發,以避蛟龍之害。數與楚接戰,互相兼并,故吳越風俗,略與楚同。” 隋朝置杭州,興建州城,開鑿江南大運河,對杭州城市發展起到奠基作用。《隋志》載:“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魚稻富饒,不憂饑餒,信鬼神,喜淫祀。”又載:“吳郡余杭,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商賈并輳。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敦龐,故風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風氣所尚也。” 自唐以后,杭州進入全國著名城市的行列。杭州的城區從城南的江干擴大到城北的武林門。城市人口從原來的1.5萬戶猛增到10萬余家。經濟繁榮,還與日本、朝鮮等國建立通商貿易關系,杭州已成為“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隨著杭州城市的發展,社會風俗也漸趨都市化,生產、居住、飲食、服飾、婚喪、歲時、慶典、禮儀等民情風俗,都有了相應變化。詩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詩中,謳歌唐代杭州“魚鹽聚為市,煙火起成村”的社會風俗,“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的歲時風俗,“歲熟人心樂,朝游復夜游”的西湖夜游風俗。 杭州的民情風俗自北宋以后,變化較大。首先,杭州曾經歷我國歷史上兩次人口南遷的影響,形成南北風俗的大融合。西晉時,北方屢遭戰亂,晉室南遷,北方的士大夫甚至平民也隨之紛紛渡江,云集富庶的三吳(吳興郡、吳郡、會稽郡)地區,南方大片土地都成為東晉貴族的田莊。因此,北方風俗也影響杭州。特別是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貴族入侵中原,趙宋政權南遷,建都杭州,大批士庶渡江南下。南渡的北人將原有的家法禮俗一并帶到南方,使杭州原有的民情風俗起了很大變化。 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后,經濟日益繁華,社會風俗更加多樣。當時,杭州已成為北方商賈集中的地方,尤其從汴京遷來的軍器制造、土木營造、紡織、印刷等工業和手工業作坊,紛紛在杭州重新建立基地,商賈也紛紛開店設肆。云集的商品,豐富的民物,使杭州出現許多著名的街市,如米市、菜市、羊市、魚市、肉市、柴市以及花市、燈市、珠寶市、猴市等等,至今在杭州仍保留著許多相關的街巷地名。《武林舊事》等書記載當時杭州有四百四十行,一條橫貫南北的御街,或稱“天街”,從北首的斜橋向南,一直通到鳳山門,路面均鋪石板,兩旁商肆林立,“無一家不買賣者”。南宋《夢粱錄》載:“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不但白天營業,夜市也與日間無異。“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后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趁早市者,復起開張”。 當時杭州最多的是飲食行業,市民宴飲、品茗成風。據《都城紀勝》記載:“京城食店,多是舊京師人開設。”這些店鋪都還保持北方飲食習慣,以適應南渡北人的口味食俗,連南宋皇帝趙構也懷念鄉情,要去品嘗一下宋五嫂親手烹制的北方魚羹美味,因此,“宋嫂魚羹”這道名菜一直流傳下來。 “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杭州人本以米飯為主食,后因北方流寓人多,面食驟然增加。北宋京師上層社會婦女的衣飾,南渡后也傳到杭州。連最時髦的“瘦金蓮”、“方瑩面丸”、“遍體香”等化妝品,也在杭州逐漸流行起來。《夢粱錄》“民俗”條曾記載這樣一件事:“自淳祜年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體舊規,裹奇巾異服,三五成群,斗美夸麗,殊令人厭見,非復舊時淳樸矣。” 南宋杭州的歲時風俗,在南渡初年,與北方風俗還有很大差異。但到南宋末年,隨著南北文化風俗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中原文化的崛起,南宋杭州的婚娶、育子、滿月、百日、周歲的儀式禮節,也滲入了中原的習俗,娛樂風習也有不少是繼承北方遺留下來的習俗。北宋汴京有“瓦舍”,南渡后的杭州也出現了游樂場所“瓦舍”,而且為數眾多。影戲的初時只以素紙雕形,南渡后用羊皮加上彩色裝飾。說唱諸宮調的,汴京有孔三傳編傳奇靈怪,人曲說唱,后杭城有女藝人熊保保及后輩女童仿效學唱。隨著北人的南來,連奉祀的神廟,也遷建杭州。 北宋士大夫崇尚園林,也成為南宋官僚階層的一種習尚。當時,西湖四周都建起園苑。《夢粱錄》中說:“杭州苑囿,俯瞰西湖,高挹兩峰,亭館臺榭,藏歌貯舞,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矣。”元朝李果《風俗通義》題辭中說:“上行下效謂之風,眾心安定謂之俗。”宋室南渡,君臣耽樂湖山,過著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上行下效,也形成市民階層“四時幽賞”、行樂西湖的風氣。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 *** 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吃完晚飯,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看電視,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暖暖身子,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家鄉的風俗習慣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親朋好友 都會回家,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端午節,因為每 當此時。年初一早上。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端午節,我早早的便起了床,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 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年三十的晚上。年初一早上。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大家團聚在一起,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親朋好友 都會回家,我早早的便起了床, 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到了晚上,喝完棗子湯后,大家團聚在一起?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吃完晚飯,春風 送暖入屠蘇,而在春節里,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直到很晚,喝完棗子湯后, 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們的 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 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看電視,我們的 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我們才 上床睡覺,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而在春節里,因為每 當此時,暖暖身子!看后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真是五彩繽紛啊,真是五彩繽紛啊,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三十的晚上。直到很晚。到了晚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   說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評論|贊同0

以家鄉春節民俗為話題的作文山西臨汾

以家鄉春節民俗為話題的作文山西臨汾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后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我們這里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里,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有關山西的民風民俗的作文500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國慶佳節期間,我們乘坐旅游團包機,從濱城大連飛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時客機就徐徐降落太原機場,瞬間我們就來到了“東有太行,西有呂梁”的山西省境內。我們是第一次踏上這塊陌生的土地,伴隨著旅游過程才日漸對它有所了解和認識。  
山西位于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緣,因地處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東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呂梁纏繞洶涌九曲黃河天塹,北臨內蒙古蒼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兩岸富饒原野沃土。這一方夾峙于黃河峽谷和太行叢山之間呈桑葉形的沃土,山河壯麗,風光無限,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水,古老的黃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業文化、裝飾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這么豐厚的文化底蘊,不來旅游是難以想像到的。無怪乎有人戲言,到山西旅游腳一落地就踩著文化了。這句戲言也并非夸飾,我們到這里來旅游方知確實如此。山西從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錦繡相聯結——晉北五臺山佛國圣域的佛教文化,晉中晉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晉南洪洞大槐樹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遺址,佛教圣地,又有眾多的革命史跡,人文景觀星羅棋布。風光秀麗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畫的武當山,排山倒海的黃河壺口瀑布……自然景觀也引人入勝。真是走進山西,才見別有天地。我們這次山西的旅游觀光,僅僅去了晉中與晉北的一部分景區,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廬山真面目”。我們先后游覽了豪華氣派的喬家大院、氣勢恢宏的平遙古城、高聳險峻的雁門關、驚險奇絕的懸空寺、巍峨壯觀的云崗石窟、規模宏大的五臺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腦際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無論聽導游講解,還是實地觀看景物,都使我們沉浸在歷史的文化的氛圍之中,經受了一次悠久歷史文化的熏陶。在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零距離接觸時,耳聞目睹其歷史興衰與現實狀貌,我們思維凝結在久遠而深邃的歷史天空。祖先巧奪天工的非凡創造力,英勇悲壯抗擊入侵敵寇的愛國精神,晉商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智慧和輝煌業績,都使我們深感震驚和喟嘆!  
華夏文明“地上看山西”  
我們剛到山西,當地導游就向我們介紹說:“中華五千年文化,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陜西。”這一語破的是我們首次耳聞,說明創造中華民族文明,山西與陜西是緊密相連而又具有悠久歷史。并且,山西的歷史文化是留在地面上可見的。  
我們先從歷史上看山西,究竟是怎樣一個地方?山西的歷史告訴我們: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與晉商文化,使山西成為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據說(說法之一),山西的南部有座中條山,陜西的東部有西岳華山,二者相結合就構成“中華”之名的由來。山西更是一個創造歷史、創造記錄的地方。據記載,早在100多萬年前,我們祖先傳說中的華夏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來到山西這片土地上勞動創造,劈山治水,耕種培育谷物,并創造了中原一系列古老文化,演繹出了諸多神話傳奇,如“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中國是世界上文化發達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流傳的古代神話很豐富,山西也是古代神話的發源地。傳說中的三位圣賢堯、舜、禹,都曾先后在晉南建立自己的國都。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就在晉南、豫西一帶。秦、漢、魏、晉時代,山西一直是屏蔽京畿的戰略要塞。隋唐五代時期,太原是唐朝的北都。北宋時,山西是宋遼爭奪的主要地區。明初,明王朝數次組織大規模人口遷移,使山西人從“洪洞大槐樹”下走向全國。到了清代,晉商稱雄商界200年,山西票號遍布大江南北,開創了中國近代銀行業之先河,名震華夏。  
在人類漫長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山西演繹過一幕幕驚天動地的英雄史劇,同時也造就了一個個光耀古今的歷史人物。在英雄史劇方面,山西古今都發生過很有影響的歷史事件。山西位于黃土高原之上,是一個整體隆起兩側為山地,中間地凹為一列串珠盆地。主要有太行山、恒山、五臺山、太岳山、中條山、呂梁山等群山連綿起伏;大同、忻縣、太原、臨汾、運城、長治等盆地南北串珠。古時,有一個皇帝出語驚人:“奪天下,先奪山西;奪山西,必奪天下。”可見,山西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西漢王朝一代英主劉邦,御駕親征曾率30萬大軍長驅直入,在山西橫掃千軍擋住了匈奴馬踏中原的鐵蹄。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奪取長安,后來李世民登基建立大唐王朝。大同雁門關始建于唐初為防突厥侵擾,是塞外通往中原的關口。北宋時,抗遼名將楊繼業率領全家長期駐守雁門關,滿門忠烈抗擊入侵敵寇,留下了可歌可泣又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穆桂英是世代人們傳誦的巾幗英雄。代縣楊家祠堂,就是為紀念宋代抗遼名將楊繼業父子而建于元代。古代、現代的許多戰爭,都曾發生在雁門關地域。抗日戰爭時期,林彪、聶榮臻領導八路軍115師的平型關殲滅戰;賀龍、關向應領導八路軍120師的雁門關伏擊戰;劉伯承、鄧小平領導八路軍129師的火燒陽明堡機場,都發生在雁門關周圍,給侵略中國的日本鬼子以沉重打擊。我們登上雁門關城樓遠眺,關下數隘連體,路徑蜿蜒崎嶇,殘留風化的土長城,是留存今天的古戰場戰火痕跡;近看雁門關左右兩座山峰對峙,形似一座大門矗立最高處,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雁門關地勢高險,大雁過往只能從城門洞穿過,故而得名。這就不難理解,古今許多戰爭發生在雁門關地域的原因。在歷史人物方面,山西曾涌現頗具影響的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和文學藝術家。有人說“山西是個出名人的地方”,這是名副其實的。春秋時的晉文公重耳、介子推;戰國時的廉頗、荀況;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三國武圣關羽、大將張遼;唐代中國第一女皇武則天、名相狄仁杰;詩人王勃、王之煥、王昌齡、王維、白居易、柳宋元;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抗遼名將楊繼業、巾幗英雄穆桂英;金元時文學家元好問、大戲劇家關漢卿;明清時文學家羅貫中…... 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山西創造的歷史,古今出現的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多散見于各類書籍之中。這次來山西旅游觀光,我們比較集中地了解山西的歷史,特別是其中從未聞知的內容,不走進山西是無法知曉的,這的確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我們再從“地上看山西”,究竟留存哪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華夏文明?古代已隨時間消逝久遠,歷史卻凝結在黃土地上,在中國創造了一系列記錄。據統計,目前山西僅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現已發現有255處,占全國同類遺址總數一半以上;現存地面文物35000處,居全國之首;其中現存元代以前的木質結構建筑450余處,尤其遼金以前的建筑,占全國同期同類建筑的70%;現存寺觀和墓葬壁畫2400多平方米,居全國之最。五臺山佛教圣地規模宏偉的古建筑群中,南禪寺、佛光寺大殿是全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質結構建筑;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是全國最古老的木塔;恒山懸空寺是北魏的木質結構建筑;以及保存眾多彩塑人物形象的晉祠古建筑群,絢麗多彩的永樂宮壁畫等。山西的寺廟、塔、壁畫、不僅數量多,歷史悠久,而且造詣極高。還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遙,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石窟三圣”之一的大同云崗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被稱為中國“武廟之冠”的解州關帝廟;晉商的喬、渠、曹、王四個家族大院建筑群等。在西方,人們形象地稱建筑是“石頭寫成的歷史”。山西留存在地面上的歷史文化遺址,無論木質或石材的建筑,都是華夏文明的歷史見證,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積淀的里程碑。華夏文明在山西大地上林林總總,數不勝數,歷經幾千年風風雨雨留存到今天,這是祖先留給我們后代子孫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瑰寶,是在世界上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可以說,山西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一個縮影,我們從中一鱗半爪領略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晉商的大院文化  
從太原市向南行車1小時,到達中原歷史名城祁縣。我們到東觀鎮喬家堡村,去參觀晉中富商的喬家大院。  
公元1755年,喬家大院建于喬家堡村正中。從外觀上看三面臨街,大院四周是全封閉高達10米的磚墻,墻上有垛口、更樓、眺閣,形似一個城堡。走入城門洞式的大門,是一條石鋪通道,通道兩側南北分列6個大院,19個小院,300余間房屋,裝飾的富麗堂皇,彩繪和木雕、石雕、磚雕的三雕藝術精美絕倫。并且,內藏之物有千余件,其中還有慈禧太后賞賜的。那是當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倉皇出逃西奔路過山西,喬家捐銀10萬兩。后來,慈禧太后回到北京,不忘她在危難之時的喬家相助,賞賜兩件國寶——犀牛望月的大圓鏡和九龍雕刻夾畫罩南非烏木的吊燈一對。我們在這兩件國寶前佇立觀看,雖經百余年滄桑業已陳舊,卻至今保存完好。想那時喬家的雄厚財力,慈禧西逃時的困厄處境,以及后來向西方列強卑躬屈膝,簽定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兩件國寶,也為那段中華民族的恥辱歷史提供了一個佐證。參觀這座豪華氣派的喬家大院,我們聯想當年大院主人是何等富有。這是喬家第三代傳人、全國赫赫有名的商業資本家喬致庸的府邸。喬致庸原是一個農民,他為了改變貧窮生活,離開黃土地走西口,以賣豆腐為生計開始創業,后來又主要經營糧、錢、當等行業。在國內尤其是北方的大中城市,幾乎都有喬家開設的生意商號。財力逐年聚增,從而富甲天下。喬家從清代乾隆初年創業,經商輝煌五代,到喬致庸時是喬家富商達到極盛。從嘉慶、道光、咸豐到同治經歷四代皇朝的80年間,其財力和影響在國內商界是舉足輕重的。喬家成為譽滿華夏的著名商家,喬致庸則是山西人經商致富的典型代表。到了20世紀40年代,在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打擊下,終于衰敗。喬家的興衰,歷時長達200余年之久。  
山西有6個大院——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縣曹家大院、靈石縣王家大院,原國民黨要員、中國四大財閥之一——孔祥熙的宅院和晉中市常家花園,統稱為晉中大院。我們參觀的喬家大院,僅是其中較小的一個,而大的有它數倍。這些大院都互不雷同,布局構思各具特色。大院的民宅建筑物,是晉商文化的展示,構成了晉商的大院文化。晉商的大院建筑物,是高水平的建筑藝術精品,也是商業文化的精品,更是建筑文化、商業文化、民俗文化、裝飾文化的完美結合。這反映了那時建筑設計者的高超水平,當地建筑業的高水平,并體現出了大院主人對建筑的藝術追求。我們走進喬家大院,看到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卻又各不相同。在北面的大院還有個大花園,鮮花綠樹、假山亭子布滿整個空間。喬家大院這樣的布局,是在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基礎上的新穎構思,體現那個歷史階段的建筑文化。建筑物上的彩繪、裝飾和石、木、磚的雕刻藝術,反映出當地民間藝術家與雕刻匠的高超藝術水平,又體現了當時時代的商業文化、裝飾文化流行新潮、中國民俗文化和當地民俗民風。喬家大院是一座造型宏偉的民居建筑群,反映和代表了封建大家族的居住形式,集中體現出中國北方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又充分展示出具有山西特色晉商的大院文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晉商的大院文化,無疑是山西人商海搏擊多年取得輝煌成果的體現。山西人在中國經商最早又多,人們戲說:“一塊石頭砸下去,十個就有八、九個是山西人經商。”那么,山西人為什么放棄仕途追求而熱衷于商海呢?這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從國家社會背景來說,明朝建立后,為防御外敵入侵設立邊關重鎮,需要有人運送糧食、鹽等生活必需品。山西地理位置靠近邊防,為人們的經商提供了先機。從個人生活來說,當時人們的生活貧困艱辛,追求仕途有很大風險,唯有經商致富才能改變個人命運。于是“學而優則商”,就成為人們的努力方向,追求個人致富是奮斗目標,從而形成山西人從商好賈風氣。但是,山西人也懂得文化知識的重要,商人們也要自己的后代去讀書學習。然而,讀書的目的不是追求功名,而是要為經商服務。這是山西人離開黃土地去經商的觀念轉變后,有別于其它地方人們的新意識。晉中人認識到文化素質在經商中的重要作用,選拔優秀人才去商海搏擊,一代又一代逐漸形成,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儒商群體。這是晉商在商界稱雄數百年,建構大院文化的基礎和根源。民間曾流傳這樣的話:“河南人有錢穿緞綢,山西人有錢去蓋樓。”在山西人眼里,高樓大院是一個體面人家。因此,有錢首先要建房。因此,由窮變富的一代代晉中富商建起了一幢幢豪宅大院,才有了今日山西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吸引著中外游客前來觀賞。尤其,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選中喬家大院作為拍攝景地,制作出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更使中國山西這座民居建筑群,蜚聲海內外。我們一走進喬家大院,就看見通道南側墻上《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大幅電影海報,到處都掛著大紅燈籠,增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宛如重現了昔日喬家的生活景象,進入電影的情景之中,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歷史感。  
中國最早的金融中心和第一個私家銀行  
從喬家大院向南行車半小時,到達晉中市境內的平遙古城。這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西安、荊州、平遙、興城)之一,也是國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墻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西周,高10米厚5 米。整個古城池呈方形,四周各有一座角樓,3000個垛口,觀敵樓72座。據說按孔子弟子3000,賢人72的數字修筑。城門6座上筑城門樓,門外有甕城,墻外有深、寬4米的護城河。我們從古城西門走進,導游引領首先登上城門樓。站在城門樓上觀望全城,仿佛一座高大威嚴的古堡。甕城上依然保留有多門古代護城大炮,炮口對準城外。我們站在古炮臺前遐想,當年古城備有相當的防御力量。城內有大量清朝末年建筑的民居、寺廟、商鋪等,嚴謹多變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樸的建筑工藝,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藝術水平。城內是4條大街、8條小街、72個巷道構成的格局。有保存完好四合院3700余處,其中價值較高的有400余處。我們走下城門樓來到明清一條街上,這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時期建筑的一條街。街道兩旁,商業店鋪鱗次櫛比;街上行人,南來北往熙熙攘攘,一派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我們走在街上欣賞古香古色的商家店鋪,琳瑯滿目的出售商品,還有那富有書法韻味的古招牌,古題額,特別是遠遠望去雄踞全城的18米多高的古市樓,仿佛回到了明清時代的平遙古城之中。現在這條街既是商業街,又是名優特產品銷售街。平遙是山西的文物大縣,這里的文物市場很興盛,還是古玩一條街。導游告訴我們:“平遙的特產是牛肉和推光漆器。”平遙牛肉早在明代中葉已聞名于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由于平遙地區的水質好,因而牛肉以肉嫩味美,風味獨特而著稱于世,被國家評為名牌產品,暢銷國內外。推光漆光器是平遙縣著名工藝名特產品,起源于唐代中葉,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歷史。老藝人繼承唐、宋以來年傳統工藝,產品精良,現已暢銷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對物美價廉的牛肉感興趣,選購真空包裝帶回去;精美而價格不菲的推光漆器,因為攜帶不便,就很少有人問津了。  
平遙古城,在18—19世紀的100多年間,它曾是天下財富的中心,票號林立,商賈云集,有“小北京”之稱。清代中葉,票號從平遙興起,至清朝末年達到極盛。平遙的明清一條街,是當時亞洲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當時,全國有51家票號,山西有43家,平遙就占有22家。晉商曾一度執牛耳中國金融界,平遙則幾乎占據了全國票號業的半壁江山。在晉商中,平遙人以他們的精明智慧,勇于開拓進取精神,致力于商業活動,努力聚積財富,打造自己的商業王國,在商界創造了極為輝煌的一頁。明代謝肇涮的《五雜俎》中說:  
“富室之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山西),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原以為在中國商業發達最早的地方,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來到山西才恍然大悟,他寫《搶愧山西》中說:  
“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并不在省會太原,而是在平遙、祁縣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遙為最。”  
那時的平遙、商號、票號林立,商賈云集,車水馬龍,白銀聲響,財源不斷,財富與日俱增。銀窖里堆滿了銀子,多的無法計算。可見,當年平遙是多么富足和昌盛。  
游覽平遙古城,除明清一條街,清代縣衙印象深刻外,最使我們感到震驚的是日?N昌票號。中國最早的銀行出現在山西,這是我們有生以來聞所未聞的。日?N昌票號開設于清代道光4年(公元1824年),是清代著名票號,也是中國第一家票號,更是中國第一個私家銀行。這是中國最早的銀行設施,被稱為中國銀行業的“鄉下祖父”。  
日?N昌票號座落于平遙古城的西大街上,臨街房屋中間為通道,兩邊是店鋪;院內三進院落,后面房屋是存放財物的地方。整體房屋布局精到巧妙,別具一格。我們先后觀看了柜房、賬房、信房、金庫、票號中廳(江兌業務辦理場所)等,都依然保留原樣。墻上掛的詩文條屏,各種印章、匯票、信稿,橫匾等實物,保存下來也不少。我們驚異山西人智慧的頭腦,在中國開設第一個私家銀行,并為其精明操作而嘆服。票號的具體操作,在三個方面對現代人有啟迪作用。首先,招收學徒有嚴格規定,重視人品和吃苦精神。其次,主人的儉樸作風,兩間辦公用房僅10多平方米的小小陋室,毫無奢華之處。再次,嚴格的管理。我們欽佩票號主人的膽識,他是中國最早的銀行家,并為其一生勤苦做事、忠心為人而感慨。日?N昌票號創始人雷履泰,是一位有膽有識的商業巨子。他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從默默無聞到偶然被人賞識,再到成就大事,歷經曲折坎坷。他年幼時父親早喪,家中生活窘迫,放棄了讀書機會,來到平遙城內開始學徒生涯。他曾進過幾家商號店鋪,都未得到應有重視。后來又去一家做事,這是常人不愿去的地方,他的聰敏和能干,被人發現是個經商之才。于是,將他推薦到另一家做事,并委以重任。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機。他盡心盡責,勤謹做事,從分號執事、領班,做到總號大掌柜的位置,從基層一步步走上高層的領導崗位。他開設的日?N昌票號在發展昌盛的109年間,創造出一個世紀的輝煌。在下面設立分號40余處,遍及全國20多個商埠、重鎮。日?N昌人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甚至還與國外來華銀行發生業務往來。雷履泰作為中國第一家票號的創始人,創辦中國第一個私家銀行,他盡其畢生之力,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在中國金融發展史上,這一空前創舉譜寫出震古爍金的輝煌篇章。清朝末年,外國勢力侵入,國內社會動亂,戰事不斷。隨著銀行業的興起,票號逐漸被取代,便隨之自行倒閉。日?N昌票號的興衰,同世上的任何事物一樣,是時間進程中出現的歷史必然。但是,出現開創中國近代銀行業先河的日?N昌票號——第一個私家銀行;譜寫劃時代金融輝煌篇章的商業巨子——大名鼎鼎的雷履泰,都以無可置疑的事實證明,無論商業還是金融業,山西是在中國發達最早的。在中國近代史上,山西是開創商業、金融業的先驅。晉商的輝煌業績,在中國商界樹立了榜樣。晉商興衰的經驗教訓,為今天中國現代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借鑒,對于繁榮經濟和商業的國際交往具有現實意義。  
面與醋的飲食特色  
“世界的面食在中國,中國的面食在山西。在山西召開了中國的面食節。”導游這一語石破天驚的介紹,也是我們首次耳聞山西面食在中國獨占鰲頭。這說明山西的面食在中國獨具特色,中國面食節在山西召開是當之無愧的。  
山西成為中國的面食大省,主要為自然環境所決定。中國民間素有“南米北面”之說,山西是“北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山西位于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山地較多,一年四季干旱缺雨。自然地質、氣候條件決定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其次是玉米、高梁等雜糧。因此,面粉就成為山西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糧。我們第一次見識山西面食,是到山西旅游第一天參觀平遙古城的午餐。當時,餐桌上送來三、四種面食,既有主食的又有副食的(還有其它副食)。主食是象我們家中做的湯水面條,副食是幾種面食炒菜。將小塊面食做成一道菜裝盤,因其使用材料不同而味道各異。我們還是頭一次看到,面食也可以做成菜來品嘗。這就是山西的面食特色?我們感到挺新奇。山西人制作面食的歷史大概很久,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種。民間流行的“山西八大怪”中,“第一怪”就是“刀削面比飛快”。可見,面食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刀削面”我們早有耳聞并不陌生,是何地產物這次得到了確認。原來是山西面食中一大特色風味食品,是山西人制作面食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創造出的一種絕技。我們沒有親眼看見山西廚師制作“刀削面比刀快”的具體操作,可以想見那定會是十分精彩。其它“怪”有:“老陳醋是一道菜;汾酒窩頭把客待;路邊灰塵當煤賣;山下挖洞當窯蓋;土豆白菜論麻袋;燒餅要烙石頭塊;新娘蓋頭給驢蓋。”這些內容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山西人的生活特點和風俗習慣。我們這次山西旅游觀光的親身體驗,山西的主要面食是我們稱之為“面條式”的食品,我們每天的主食就是刀削面和水撈面。除刀削面外,還有其它多種樣式,如拉面、刀拔面、搟面、剔尖貓耳朵、河撈......。這些特色風味面食,體現出山西人制作面食的高超本領和創造精神。山西人制作的面食,是中國飲食行業的花園盛開的一朵奇葩。  
醋——山西人餐桌上的美味食品。象民間流傳中“第二怪”說的那樣,“老陳醋是一道菜”。顯然,面食和老陳醋是山西人生活中的兩大主要食品,代表著山西地域特色和風味。山西愛食醋的生活習慣,是由山西的水土和醋的特質功效所決定的。一是山西水呈堿性,需要酸堿中和才對身體有益;二是老陳醋能護膚養顏,養身健體。山西人對老陳醋是情有獨鐘,成為日常生活須臾不可分離的東西。就是舊軍隊的士兵,每人也都隨身攜帶。曾流傳一個“繳槍不交醋”的笑話:相傳,有一次閆錫山的軍隊,被國民黨中央軍給打敗了。被俘的士兵繳了槍,可每人身上帶的一個葫蘆似的東西,引起了中央軍的注意,以為是什么“秘密武器”?于是中央軍當官的一聲令下,他們都死活不肯交出葫蘆,最后強行收繳這些“特殊戰利品”。打開葫蘆一股老陳醋味道,弄的中央軍啼笑皆非又無可奈何。這則笑話從另一個層面上投影,顯現老陳醋被山西人視為象水一樣每天不可缺少。我們沒有進過山西人的家庭,親眼看到他們是否每飯必醋;但他們吃象面條一樣的面食,是離不開老陳醋的。我們每天用餐主食多為山西正宗刀削面,老陳醋也是必用的調味品。在這里,想吃米飯是很難辦到的。在山西旅游的行車途中,我們會常常看到路邊豎起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很大的“醋”或“老陳醋”字樣,尤其紅色的字體非常醒目。象在江南看到的“米酒”,云南看到的“米線”一樣,老陳醋是構成山西特色的一道風景線。據記載,山西人釀醋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有一個叫王來福的人,被山西人尊為醋圣。他利用清徐當地原料充足水質優良的天然條件,開辦一個醋坊將原來的陳醋改為熏醋,制作出來的老陳醋,色澤濃郁,風味增強,從此而聞名中外,暢銷久遠不衰。  
參觀太原市“東湖”老陳醋廠,是我們這次山西旅游觀光的最后一個項目。這是“山西老陳醋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廠家,完全是純手工制作老陳醋,與機制生產老陳醋有很大區別。這個醋廠的規模不大,外省市來參觀的人流不斷,我們進廠時正碰上一個上海旅游團隊,跟著導游旗離開醋廠往外走。在醋廠一位女接待員的引導中,我們先后觀看了老陳醋手工生產錄象,歷史展示室、產品陳列室、生產車間的“蒸、酵、熏、淋、曬”五個步驟的手工釀造工藝,最后到產品銷售室,品嘗產品和選購產品。當我們經過發酵車間時,糧食發酵產生的刺激性氣味,使有的人不敢駐足觀看而加快腳步走出。女接待員看到這種現象,笑著對我們說:“老陳醋味不要惱,保你半年不感冒。”真的嗎?我們相信會是真的,同女接待員一起笑了,這算是經受一次老陳醋洗禮,對身體十分有益,是我們來山西旅游的意外偏得。這個醋廠純手工釀造的“東湖”老陳醋,是精選高梁、大麥、豌豆為原料,無用化學催化劑,通過生物自然發酵,完好保存農作物有益成份,再經過數年“冬撈冰,夏伏曬”的天然酵化,去蕪存菁的陳釀過程,釀出高水平的老陳醋,素有“中華第一醋”之稱。它體態清亮,色澤黑紫,細細品味,陳中帶新。不僅具有綿、酸、香、甜、鮮的口感,而且祛濕毒、殺邪氣、消瘀腫,具有很高的醫用價值。老陳醋分為2年、5年、7年的三種不同釀造年限,價格也因而有所不同,年限長的價格貴一些。在醋廠產品銷售室,我們在品嘗產品之后進行了不同年限產品的選購。參觀醋廠結束后,我們隨導游走進廠外的老陳醋商店。貨價上的老陳醋目不暇接,包裝的五色繽紛,我們仿佛置身于老陳醋展覽館。這里出售的老陳醋品種繁多,有“東湖”老陳醋及其系列產品,保健醋、風味醋、禮品醋、陳醋、白醋......這些品種的老陳醋是承襲傳統的釀造工藝——純糧純手工釀造,其中的“保健醋”品質尤佳。它以老陳醋為基質,用精選的蜂蜜、山楂、紅棗、薏米等10多種高級營養滋補品提取液加以配制,具有降壓、降脂、軟化血管、護膽防癌的獨特功效,獲得國家批準的健字批號,聞名國內外。遠銷美國、澳大利亞,以及香港、韓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這里,我們又進行了第2次選購。我們帶回老陳醋,也帶回難忘黃土地的山西情。老陳醋是山西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造福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之寶。
陜西——民俗文化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陜西這塊黃土地上,由于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陜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陜西八大怪“ 一、面條像腰帶 “扯面寬得像褲帶”。扯面也叫(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松松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搟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后,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里,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陜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后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陜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肴。就連西安城里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吃著燎(好)咋咧!” 四、碗盆難分開 陜西人(老陜)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陜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陜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六、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陜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陜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陜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陜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七、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于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八、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秦腔  也稱為“亂彈”是陜西地方戲的主要劇種,也是我國現存戲曲藝術中最古老的劇種,是京劇、豫劇、川劇、河北邦子等劇種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臉譜、身段、角色、門類和演技均自成體系。它發祥與陜西關中,流傳于西北地區。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桑.在西安,以西安易俗社,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的秦腔最為著名皮影戲為弘揚民族文化,讓陜西民俗文化走向世界舞臺做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山西境內“谷神節”風俗正月初八日,稱為谷神節。春秋時代,古人曾以“木星”的運行規律紀年。由于木星11.86年運行一周天,接近于十二年,古人便將周天劃分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稱。所以把木星稱為歲星。我國道教發展后,受“歲星紀年”的影響,認為每年有一個值歲的神靈,職權很大,稱為太歲。以十二地支為序,每十二年循環一次。擴散到民間,由“太歲頭上不能動土”,演變成了土地的主人,當然也就是農業豐欠的主宰了。所以每逢谷日,民俗要進行祭星活動。晉北地區的祭星活動,講究在天地神位前面,燃燈七盞,燒香、焚表。晉東南地區的祭星活動,一般是在院內向北設案,上置米面做的餅燈九盞,另置茶水九杯,進行祭奠。也有的地方,習慣全村會祭。集體籌集祭品、天香、焰紙,在公共場所設燈祭奠,祈求歲星,保護農業豐收。由歲星保護農業豐收,引申為保護眾人安福。舊俗,和尚、道士要為附近民家贈送祥疏。民家則在初八日,到寺觀上布施。僧道再回以果餅。至今,五臺山仍有一些信佛教者,在初八日上布施,祈求保護。谷神節,民間還習慣祭祀五谷神,或是到后土廟祭祖拜神。是日太陽出山時,取五谷雜糧各一份,在田間地頭,迎日揚灑,意喻五谷豐收。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慣備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山西民間立春風俗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俗稱“打春”。立春,有時在農歷十二月,有時在農歷正月。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我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后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山西民間流行著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一稱春官,一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報春人遇到攤販商店,可以隨便拿取貨物、食品,店主笑臉相迎。這一天,州、縣要舉行隆重的“迎春”活動。前面是鼓樂儀仗隊擔任導引;中間是州、縣長官率領的所有僚屬,皆穿官衣;后面是農民隊伍,都執農具。來到城東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與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禮。執事者舉壺爵,斟酒授長官,長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禮。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禮畢,與來時一樣熱鬧,將芒神、春牛迎回城內。第二天立春時分,地方長官仍率僚屬、農民鞭春。陰陽官先要舉行一定的傳統儀規。地方官主持迎春儀程,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然后執彩鞭擊打春牛三匝,禮畢回署。眾農民將春牛打爛。現在,城里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一些農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說可以不患癥病,今已成為娛樂。立春日,村里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然后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田。呂梁地區盛行用春牛土在門上寫“宜春”二字。晉東南地區習慣用春牛土涂耕牛角,傳說可以避免牛瘟。晉南地區講究用春牛土涂灶,據說可以祛蚍蜉。立春節,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立春節,女孩子剪彩為燕,稱為“春雞”;貼羽為蝶,稱為“春蛾”;纏絨為杖,稱為“春桿”。戴在頭上,爭奇斗艷。晉東南地區的女孩子們,喜歡交換這些頭戴,傳說主蠶興旺。鄉寧等地習慣用絹制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晉北地區講究縫小布袋,內裝豆、谷等雜糧,掛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運城地區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稱為“迎春”。臨汾地區則習慣請女婿吃春餅。山西民間風俗禁忌在山西民間稱為忌諱。它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懲罰,也就是對于某種神秘力量產生恐懼而采取的消極防范措施。與法律和道德規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人們共同的信仰基礎之上的,是對神靈崇拜和巫術信仰基礎上的民間信仰,人們用以規范自己的信仰行為。 禁忌一般通過口頭傳承和行為示范在民間流傳,達數千年之久。 禁忌的事項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可謂無奇不有。它滲透于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各個方面 。從古籍記載的情況看,有的現在已經隨著時間流逝了,有的則尚有殘留,在今日文化與科學不發達的農村,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它還有著一定的市場。這里,我們只將在山西農村現實生活中流傳較廣的禁忌習俗論列如下。 居住禁忌 住宅房舍是人們定居的場所,也是人們一生當中近一半時間內的棲息地。特別是在農村,住宅作為個人財產的一部分,房子的多少、好壞,院落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家庭貧富和家庭成員是否能干的標志。所以,蓋房子無論是對于結婚青年,還是家庭老小,都是一件頭等重要的大事。 與城市建房一樣,在自然環境中選屋建房要符合“大自然”的規矩。當然,農村住宅還要符合傳統習俗的規矩。作為整個村莊的一部分,任何房舍的建設也要考慮與其他人家住房保持一種造型等方面的和諧。所以,住宅建筑不僅要處理好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也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社會關系。同時還要與習俗與信仰保持一致。和諧是問題的關鍵,民間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家業興旺、子孫昌盛,否則,家道衰敗,子嗣無繼,災禍橫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此,在長期的歷史風塵中就形成了一系列民俗禁忌、規矩和講究。 山西農村的住房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窯洞式住宅,一是建筑式房舍。按照中國人的建房規矩,選地要順應自然地勢,坐北朝南,這是根據地理氣候環境,為了避風、向陽而設計的。靠山面水是一般的建房規則。忌諱房屋建在干燥無水處,或背陰潮濕的地方,同時也避免選擇那些草木不生及正當流水的地方。凡是處在山谷沖射處、城門口、監獄門外、百川口的地方,絕不是建房的佳址。 總之,宅基地的選擇一方面順乎了自然要求,即有水有陽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求神話、避鬼崇、躲戰亂、圖清靜、免災害、多生殖、恐爭訟的社會心理。 由于人口密度比較稀疏,也許還有受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山西民間喜歡散居,山西也是個多山少平原的地區,因而坐北朝南的規矩在山區也有些變型。 在山西北部山區及呂梁一帶主房的方向是依地型而定的,并不一定是坐北朝南 。如在靈丘 ,一般東西南北哪面的山高,那一面就是土房的方向,其余面則是配房,這也許反映了人們的崇高心理。這當然是在四面環山的情況下的選擇。 有些地方如臨縣,蓋房子講究對山不對溝,即背溝面山,以示吉利。但有些地方也不然,很多山區的房屋禁忌房子前面有高山和深溝,認為這是惡魔擋道,對主人不利。 晉南一些地方的房屋建筑忌諱“靠空”,如果房子背后靠山崖、窖、地坑、溝渠等都會犯“空”,甚至連水井都是會犯忌的。但犯忌也有法破解,如果要清除這種現象,修上一條路橫在房子與被忌者之間,就可以化“空”為實,清災避禍。在平陸一帶的很多村莊,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每個村莊的四個角上的房子往往略有變向,就是這種禁忌的結果,它反映了人們求“實”,求“穩”的心態。 “居不近市”,是山西民間習俗,這是中國傳統主流價值觀恥于經商的一種曲折反映。但農民們也非常忌諱自家的院落前面空曠而無遮掩,它往往給人以孤寂、單薄之感。 在晉中一帶 ,我們進行田野調查時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 ,一些村落中,那些建在村邊及外圍的院落,為了避免直對空野,他們所采取的辦法是把院門轉個方向朝村里開,不朝村外開。如果不得以朝外開,還有一個補救辦法,即在大門頂上放一瓶子,叫“風水瓶”,把瓶口朝向空曠的門外,據主人說這樣可以把野外吹來的邪氣盛在瓶里面,以免影響住宅里人的平安。 今天,感興趣的人在山西的許多農村都可發現,那些商店、學校等公共建筑往往都建在村莊的外圍,背靠荒山野地,人們將這些建筑建在村莊外圍,是要把原來處在村邊的院落圍在里面,禁忌的作用在這里是顯而易見的。 在山西農村,建筑房舍很講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為定格,主房、偏房、院門、廁所各有定位,不可錯亂,否則不吉。其中,特別忌諱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殺人不用刀,兆家敗人亡。 在建房之時,門的設置屬于“立門戶”的大事,在建筑中是甚為重要的。院門被視為人的臉面一樣是家庭的臉面,“立門戶”甚至成了成家立業的代稱,所以禁忌也最多。 一般講,農村的院門忌沖河流、水井,恐被水射而生災起禍。院門直對巷口也是不允許的,巷口是一支土箭,射向家中不祥。在晉南俗傳“街門不走西北門,西北高而東南低,面向西北走脈氣。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夏不涼。”如果不能避,就要在院門口上鑲嵌一面鏡子,即所指的“八卦鏡”、“照妖鏡”以破解,此種現象在晉南農村極為普遍。 此外,兩戶家門徑直相對也是犯忌的,院門若如鄰家相對,忌正沖,也忌門小。俗以為兩門相對,雙方都不吉利,尤其是門小的更遭其害。所以,在農村兩門相接相對的現象極為罕見,即使有相對者也只是斜對,彼此錯開。 對于一個院落來說,一般以向東的院門為善,向西的稱陰門,除非萬不得以一般不開西門,否則必須在門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對的墻壁上鑲塊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當”之類的字樣,以避邪風鬼魅的騷擾。 院門直對家門和窗戶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對的門額窗額裝鏡子破解。此外,一般農舍院門之內也必有斷壁墻以擋之。在呂梁一帶,院門筑起來以后還要掛上桃木弓、柳木箭用以鎮邪。 總之,這一類關于建房建院中門的開向 、方位的禁忌 ,一方面是與“開門卜兇吉”的俗信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門為家防之用”,都是盡量力求避兇趨吉的。當然,也是建房格局定位之中最受重視的。 房屋修好后,主人們喜歡在空蕩蕩的院子里點綴一些花草樹木。對于山區農家小院來說 ,最好是種上幾顆樹,在離石一帶講究最好不種開花樹,而在交城一帶又忌種桑樹,除了當地俗傳的桑仙樹“傷心”之外,作為一種禁忌,桑與喪諧音,人們認為這都具有某種傳染性,不吉利,桑往往被人們諧音為喪失人口,留不住后代,所以不種。晉南有些村莊則忌在院中栽種葡萄樹,認為不吉。 在同一處聚居的各家鄰里,建房的高度按習俗應大體一致,忌南鄰和西鄰的房子高過自已的屋子。在晉南俗傳“北高不算高,南高壓斷腰,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么就要在中間的房屋頂上多筑一磚高,或修筑一個小小的類似廟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讓者,顯然有居高臨下之勢,以勢壓人,據說會壓了別人的運氣和吉利,甚至風水。大病小災都會歸因于此。這種情況在農村會導致鄰里糾紛,甚至會結下世代怨仇。 廁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慮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頭上安茅房”之說,排水溝也不能通過別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對別人的家門。鄰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認為是污水、憨水,影響自家運氣。此外,房屋頂上如修建吉獸猛獸者,也不能讓脊瞰吻獸張開大嘴面對人家,有吃掉別人之嫌。這類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莊中更為多見,不僅具有巫術色彩,更有一些舊時代禮法的陰影

相關推薦:

非法同居生子(非婚同居可以生孩子嗎)

遺棄多久才構成遺棄罪(父母扔下孩子多長時間是遺棄罪)

如何去處理遺產繼承糾紛(產生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有效的遺囑必須具備什么(遺囑有效的4個條件)

如何變更與撤銷遺囑(遺囑可以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