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講究的一件事莫過于名字這件事了,別看只是一個名字,其中還透露著種種信息。
拿到一個人的名字會先注意到他的姓氏,再看他的名字,由于有些家族有自己的一套嚴密的取名體系,結合他的出生地甚至可以看出他是家族里第幾代人,這就是中國人姓名的魅力。
而從古至今,父系氏族的社會一直延續著新生兒冠姓以父姓的傳統,到了如今的新社會,大家也基本沿襲了這一習慣。
那么有的人不禁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難道女性沒有冠姓權,新生兒只能跟父姓嗎?
但其實關于這個問題,我國法律早就給出了答案: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而且關于孩子姓名權的問題,在2021年1月1日即將頒布生效的《民法典》中,將再次得到明確,如下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而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所以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關于一個新生兒的姓氏問題,他可以跟隨爸爸的姓氏,也可以選擇跟隨媽媽的姓氏。
當然,如果父母雙方愿意,孩子甚至可以選擇祖母的姓氏或是外祖母的姓氏,來給孩子取名字。
孩子冠父姓其實是一個古早問題。
在原始社會,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其實一度占據主導地位。那時候因為女性擁有生育權,可以為族群提供勞動力——新生兒,于是以母為尊,女性占據主導地位。
在原始社會后期,母系氏族達到全盛,同時也步入了新石器時代。
那時出現了可以制造大量工具代替人力的情況,這時反而是男性在生產活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由此母權制自然過渡為父權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漸形成了。
從此,以男性為主導的個體家庭占據社會主流,在之后的階級社會和封建社會中,由于奉行的經濟模式,男子依舊處于社會的統治地位。
在政治與文化上都徹底的奉行了父權與男權的那一套,每一任的統治者都是男子,頒布與推行的文化學說也多為規勸女子聽從男子的三綱之流。
男子三妻四妾,女子從一而終且面臨被休棄的風險,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女子在過去的從屬地位,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
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制社會,特別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發展的是自然經濟,這就更加確定了男性在社會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因此也就產生了封建社會時期的男權鼎盛不衰的局面。
在這種局面下,別說是新生兒,連女性自己都失去了自己的姓名權,出嫁后便只得跟隨夫姓。
但是在封建社會結束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女性意識覺醒。女性認識到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享受的權益,奪回了屬于自己的姓名權。
這是因為女性在社會生產中找到了自己的所長之處,越來越多的女性避免了成為自己丈夫附庸的命運,開始與男性平起平坐,也就是當前社會的現狀:男女平等。
但是由于習慣問題,關于新生兒的姓名權一直都沿襲著舊時制度,跟隨著父親的姓氏。由于之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所以有一些覺得自己權益受到侵犯的人表示不滿。
而在法律明確規定后,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已經得到了解決。無論孩子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法律都對其進行保護。
前段時間,網絡視頻制作達人papi醬順利產子,發了一條微博和廣大網友報平安,這本該是一個值得高興和祝福的事情,卻有一堆號稱著追求女性平權的網友到她的微博下去說了很多過激的言語。
說她一直都在立獨立女性人設、說她是女權人士的恥辱。
其實這些人的思想都被追求單邊權勢荼毒的十分扭曲,這和他們所討厭的男性極端權力有什么不同?終究是活成了自己討厭人的樣子罷了。
先不說僅僅是一個姓用不用引起這么大的爭端,首先這群人所追求的東西就是錯誤的。
她們打著男女平權的幌子一邊追求極致女權,一邊還想要享受男性帶給她們的優惠和便利。想要享受權利卻不想承擔義務,她們過于貪心根本不配稱做女權主義者。
真正的男女平權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享有與付出所匹配的同等權力,當然也要在各自能力范圍內履行合理的義務,而并非一方疲于奔波,一方坐享其成。
男女雙方可以相互依賴,但各自獨立也可以取到很好的發展。男女是強強聯合的關系,相互扶持。
而這種平等大多只出現在法律中,在現實生活中的完全實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papi醬的事情其實很好理解,作為一個主張男女平權的獨立女性,對于孩子的姓名權會尊重孩子父親的想法,二人溝通商量好后決定。而并沒有某些網友所說的那么極端與奇怪。
也相信papi醬的伴侶也是充分尊重了papi醬的意愿后才為他們二人愛的結晶賦予了獨特的意義。
關于孩子姓氏的歸屬,雖然在法律中有明文規定,但在現實中還有許多的不可控因素,比如雙方家庭的觀念等等,這就需要夫妻之間多做溝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