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緩刑的適用范圍如下:
1、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這說明,罪行比較輕微。判處重刑的罪犯,不能緩刑;
2、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法院認為不關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會。以上兩條缺一不可;
3、累犯不適用于緩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
【緩刑的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判緩刑后司法局的流程是怎樣的
1、攜帶材料、復印件先去司法局報道進行備案;
2、去住所地司法所報道進行備案;
3、按時報道按照規定參加社區服務;
4、每周進行匯報直到緩刑結束。
緩刑的適用條件
1、根據我國刑法典第72條、第74條的規定,適用一般緩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
(2)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深,有再犯之虞,適用緩刑難以防止其再犯新罪。
2、不適用緩刑情況侵犯知識產權犯罪4種情形一般不適用緩刑2007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出臺的新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適用緩刑情形予以規范,以列舉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四種情形一般不適用緩刑。根據這一司法解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符合刑法規定的緩刑條件的,依法適用緩刑。但是,司法解釋同時明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適用緩刑:因侵犯知識產權被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后,再次侵犯知識產權構成犯罪的;不具有悔罪表現的;拒不交出違法所得的;其他不宜適用緩刑的情形。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刑法修正案八修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74條規定:“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一般緩刑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一、一般 緩刑 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緩刑是有條件的對原判刑期不執行,因此,緩刑應符合下列條件: 1、除 累犯 以外的所有被判處 拘役 以上三年 有期徒刑 以下的犯罪分子。 在我國主刑中, 管制 是最輕的一個刑種,但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種不關押的刑種,因此失去了適用緩刑的必要性。除累犯以外,是因為累犯是因犯罪被處以 刑罰 以后再法定的時間以內的再次犯罪,其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都較大,而其他被判處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則是犯罪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個人的人身危險性也不大,實行緩刑對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實行緩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會。罪犯是否再危害社會,除 刑法 自身的威懾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決于犯罪分子自身對所犯罪行的認罪、悔罪表現和犯罪情節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對自身的犯罪沒有認識、沒有悔罪表現,肯定會再次危害社會,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節嚴重、手段惡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實用緩刑,因為他們有可能再次危害社會。 緩刑適用的上述二個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才能適用緩刑,正確適用緩刑的條件,對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對正在準備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懾力,充分發揮刑法的打擊犯罪、懲罰犯罪的作用。 二、 緩刑期內犯罪能適用緩刑嗎 司法實踐中,有的法院在對 緩刑考驗期 內又犯罪的被告人按照 數罪并罰 的原則進行判決時,有時考慮到被告人的認罪態度好以及退贓、賠償、繳納 罰金 等情節,仍然適用了緩刑,筆者認為這種做法違反了我國刑法關于緩刑適用的原則,是不可取的。 刑法第七十二條規定,適用緩刑的條件為“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被告人在緩刑期間又犯罪,已經從事實上證明其缺乏應有的悔罪表現,繼續危害社會,從而表明對其前罪適用緩刑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果后罪數罪并罰后再適用緩刑,那就是錯上加錯。 緩刑是對判決宣告的刑罰有條件地不執行, 而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對于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的犯罪分子,應當按照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據此,數罪并罰后宣告的刑罰必須是實際執行的刑 罰,而不能一緩再緩。況且,第七十七條第二款還規定“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 法規 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 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那么,緩刑考驗期內新的犯罪就更應該導致刑罰的執行。 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程度是評價犯罪分子社會危害性 的兩個重要因素。如同累犯一樣,在緩刑考驗期內再犯罪的犯罪分子,往往具有較大的主觀惡性和較強的人身危險性,因而其社會危害性較之初犯、偶犯來說顯然更大。對于這樣的犯罪分子,必須施以實刑懲罰,才能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和改造作用,達到 刑罰的目的 。 綜上,對于緩刑考驗期內再犯罪的犯罪分子,不應再適用緩刑。 宣告了緩刑的,往往會確定一個考驗期,而只有成功的經受住了考驗之后,那么才不需要執行原判刑罰,從這點上來看日后即使再犯罪的,也不會被認定為累犯。但要是在緩刑考驗期內再犯罪的話,就需要先對新犯之罪作出判刑,然后再與前罪進行數罪并罰。另外,考慮到此時犯罪分子人身危險性是比較大的,數罪并罰之后其實基本就沒什么機會可以再適用緩刑了。
相關推薦:
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父親的土地歸誰(爸爸死了媽媽改嫁了土地歸誰)
民事訴訟中偽造證據(民事訴訟中偽造證據怎么處罰)
農行小額貸款利率(農行銀行小額貸款利率是多少)
虐待被監管人罪(新刑法虐待被監管人罪怎么判)
協議離婚還是起訴離婚靠譜(協議離婚和起訴離婚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