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一方能拿到孩子撫養權嗎
家暴一方不一定能拿到孩子撫養權的。撫養權的歸屬是以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為前提根據雙方的經濟情況、生活條件和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等因素具體分析判定的。所以最后撫養權會屬于誰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家庭暴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響,那么很大概率不會得到撫養權。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具體撫養權歸屬還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五十五條 離婚后,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養費的,應當另行提起訴訟。第五十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者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者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三)已滿八周歲的子女,愿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四)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
家暴離婚孩子怎么判
家暴離婚,孩子怎么判要看具體情況。
根據最高院的司法觀點以及已有的判例,男方家暴會影響爭取孩子撫養權。
有研究表明家庭暴力會代際傳承。兒童時期目睹或經歷家庭暴力,對成年后施暴或受虐有一定影響。
兒童生活在家暴環境中,在心理方面會產生許多負面效應,從小遭受或目睹家暴的兒童容易錯誤地認為,暴力是合理的,是不錯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長大后,可能會延續這種暴力行為。
為了給兒童創造非暴力生活環境,法院不支持施暴者直接撫養子女是基本的裁判規則。
女方如果想給自己創造更好地爭取撫養權的條件,最好以下幾點:
1、離婚前多照顧孩子,增加與孩子的感情;
2、如果雙方已經分居,最好爭取與孩子一起生活;
3、如果夫妻雙方都忙于工作,最好讓自己的父母幫助照看孩子;
4、自己身上有不好習慣的,要及時改正;
5、自己沒有工作的,要積極進取,尋找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
家暴離婚女方能得到撫養權嗎
在現實生活中,家暴問題已經屢見不鮮,但仍然有很多人不敢直面暴力。那么,在家暴離婚婦女能得到撫養權嗎?什么是家暴離婚婦女?為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夫妻一方因家暴提出離婚的,另一方應當協助。
協助的具體范圍包括協助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協助公安機關對被家暴一方進行處罰、協助受害人請求有關部門調解、協助有關部門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門起訴、協助受害人要求有關部門提起訴訟等。在家暴中,對受害者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的,另一方有權請求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受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外的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受害人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傷害的權利無法得到法律保護。離婚訴訟中,如果因被申請人存在家暴等違法行為導致離婚訴訟失敗,則被申請人不享有訴訟請求賠償責任的權利。如果因受害人被家暴導致離婚訴訟敗訴而不能取得相關賠償的話,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賠償責任。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規定,父母對子女長期實施家暴造成子女身心傷害的,或父母雙方因家庭暴力協商不成而離婚(可適用調解或訴訟)。
子女隨父或母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父母一方有其他重大過錯的,不宜作為子女的首選撫養人。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又一年以上,雙方均要求變更撫養關系的,可參照上述規定處理。子女因家暴離婚時,如果選擇變更撫養關系,必須對孩子撫養權進行變更。在目前社會情況下,不管是父母還是子女都不可能進行變更撫養關系。但在法律上進行變更時必須要有相關法律規定才能生效。也就是說,只有離婚訴訟時發生變更撫養關系時才可以適用變更撫養關系前該方有法定撫養權離婚前該方有虐待子女嫌疑。
3、司法實踐中,法院對家暴離婚婦女離婚時所考慮到的因素會有哪些?
對于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法院一般會考慮到家暴對夫妻雙方家庭生活的影響、家暴對婦女身心健康的危害、婦女對子女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護等方面,綜合考慮社會各方面因素,在對夫妻關系進行離婚判決時,法院會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得出法院判決結果。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夫妻雙方均有較強的人身依附關系或扶養關系。如母親對子女施加暴力長期不能徹底根除等情況;家暴離婚婦女可能會因家暴而離婚受到社會排斥或影響;家暴離婚可能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其次在法官審理離婚案件時應特別關注女方在離婚過程中遭受侵害的行為表現和身體健康狀況。另外,在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媽媽肚子里就會受到母親的照料和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在母親肚子里受到影響有可能導致母親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和信任等情況發生。
4、法院在處理家暴離婚婦女撫養權糾紛時需注意什么?
實踐中不少離婚婦女都遭受過來自家庭暴力的侵害,這種情況下,法院在處理離婚婦女撫養權糾紛時首先應考慮其生活困難等客觀因素。對于撫養糾紛涉及到人身關系的,如對孩子跟隨母親生活、未成年子女與母親共同生活等,應考慮其身心發展狀況等因素;對于涉及財產關系的,如對財產分割的情況、孩子是否有探視權等。對于與子女共同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則不予支持。如果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其他嚴重影響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或有其他不利子女利益或對子女健康成長不利的情形時,應予支持。在父母雙方因探望子女發生糾紛起訴到法院時,對于共同生活一方因照顧子女所受損失而主張減少撫養費、分割房產或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等請求時,應予支持;而對于撫養一方因多次實施家庭暴力或其他嚴重損害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請求減少撫養費損害撫慰金等請求時,則不予支持。
相關推薦:
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父親的土地歸誰(爸爸死了媽媽改嫁了土地歸誰)
民事訴訟中偽造證據(民事訴訟中偽造證據怎么處罰)
農行小額貸款利率(農行銀行小額貸款利率是多少)
虐待被監管人罪(新刑法虐待被監管人罪怎么判)
協議離婚還是起訴離婚靠譜(協議離婚和起訴離婚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