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不可以跟媽媽姓
“子隨母姓”是指孩子在出生時,按照母親的姓氏來命名的一種傳統命名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孩子的姓氏與母親的姓氏一致,而不是按照父親的姓氏來命名。
在中國,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自愿選擇夫姓或妻姓或者合并姓氏。因此,理論上講,孩子可以跟媽媽姓,符合雙方自愿原則的情況下,這是可以被法律支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普遍存在著儒家思想和男系家族觀念,導致在現實中,許多人認為孩子應該跟父親姓,認為這是傳承家族血脈的方式。因此,如果父親不同意孩子跟媽媽姓的情況下,實際上孩子跟媽媽姓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地域差異較大,不同地區對于孩子姓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具體情況需要根據當地的法律規定來確定。比如一些少數民族群體和地區也有子隨母姓的傳統,比如傣族和彝族等。
當然,也有人覺得姓氏本就是婚前默認或者協商好的事情,若婚后再以此為難,未免有些“不講武德”。畢竟在國內,大多數夫妻是男人主外,女人主內的關系。女性在職場上受到的限制甚至是歧視會更多,社會和經濟地位總體客觀上是不如男性的,這也導致了女性在姓氏話語權上必然是落于下風。
筆者認為,社會的權益和義務應該是對等的,但夫妻之間不應該過度在意一時付出或者回報。感情婚姻之事,不宜過度計較得失,雙方總體過得舒心溫暖就好。姓氏畢竟只是一個符號,對“冠姓權”有異議的,應該在婚前就要商議好,切勿因為一個姓氏歸屬而導致家庭從此分崩離析。
孩子可以跟母親姓嗎?
如果我的妻子希望孩子可以隨女方姓氏,我是可以接受的。孩子是可以跟女方姓的。
夫妻共同生育的孩子,既可以跟男方姓,同樣也可以跟女方姓的,甚至在一定條件下不隨父母的姓氏也是可以的。有的人會覺得孩子跟女方姓很丟人,其實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眼光和看法,孩子跟女方姓,是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所以沒必要在乎別人的感受,撫養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第一千零五十條 登記結婚后,按照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拓展資料離婚后孩子可以跟女方姓嗎
如果男方不同意孩子跟女方姓,甚至要離婚,那么孩子能否改回母姓呢?對于這點事特別需要注意的,離婚雙方未經協商或協商未達成一致意見而其中一方要求變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機關可以拒絕受理;對一方因向公安機關隱瞞離婚事實,而取得子女姓名變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復其子女原姓名且離婚雙方協商不成,公安機關應予以恢復。離異夫妻最好能協商解決子女的姓名更改問題,最好達成書面協議!如果孩子成年,可以自己更改。
孩子可以跟母親姓嗎?
孩子應該可以跟母親姓,,我也能接受孩子跟母親姓,這是一種尊重和合法的選擇。
1. 母親生育和哺育孩子的付出更多。在大多數情況下,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付出,包括懷孕分娩、哺乳喂養、照顧孩子等。因此,讓孩子跟母親姓,也是對母親的一種尊重和感激。
2. 父母雙方的姓氏都有同等的重要性。傳統上,孩子跟父親姓是一種慣例,但這并不意味著母親的姓氏沒有同等的重要性。母親的姓氏同樣可以代表家族和血脈關系,孩子跟母親姓并不會影響家庭的傳承和連續性。
3. 孩子跟哪個姓氏無關于其身份認同和愛的程度。孩子的身份認同和家庭觀念不應該只取決于他們的姓氏,而應該基于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環境。即使孩子跟母親姓,也不會影響他們對父親的愛和尊重。
4. 選擇權應該在父母手中。孩子的姓氏選擇權應該在父母手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和個人喜好做出自己的選擇。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應該尊重彼此的選擇和決定。
無論孩子跟爸爸姓還是跟媽媽姓,他是爸爸和媽媽的親生孩子這個事實都不會改變。這僅僅就是一個姓氏而已,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感情好,跟誰姓那都好說。既然丈夫愿意讓孩子跟妻子姓,這也挺好,說明丈夫對妻子的感情很深厚,也說明丈夫是一個很開明的男人,不會計較這些小事,這對于妻子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妻子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中國一直以來的傳統文化就是孩子跟父姓,感覺孩子跟父姓就是男方這邊的人一樣,跟母姓就是女方那邊的人,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孩子跟母姓的。其實這就是思想老舊的一種錯誤觀念,并沒有大家想的那樣重要,是大家把這種舊文化看得太重要了。一般來說,女人出嫁以后就跟男方家人一起生活,所以生了孩子也會跟男方的親人相處更多一些,也會更親近一些,就算孩子跟母姓,這種狀況也不會有多少改變。而那些長期跟女方家庭一起生活的孩子,就算是跟父姓,孩子還是跟女方那邊的親人會更親近一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父母都不用那樣在意的,沒有必要因為孩子跟誰姓的問題而煩惱。我的看法是,既然孩子跟誰姓都沒有關系,而中國傳統一直是孩子跟父姓的做法,那么就跟傳統好了,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也不會有那么多流言蜚語了,可以免去很多麻煩。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確實很少孩子是跟母姓的,絕大多數還是跟父姓,這也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因為一直以來大家都是這么做了,早就習慣了,也不想改變。其實這樣挺好的,大家都遵從這樣的習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讓生活簡單些。
因此從合法和倫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孩子跟母親姓是可以接受和合理的選擇。
孩子可以跟媽媽姓嗎?
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可能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孩子一定要隨父姓,但是現實生活當中,隨母姓的小朋友也很多
孩子跟誰姓法律有規定嗎?
關于孩子是否必須要跟隨父母姓婚姻法,對此是有相關規定的。在婚姻法的第22條規定中指出,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1、未成年可以跟著父母任何一方的姓,這都是能夠得到法律認可的,因為男女平等,在法律上也是平等的。
2、孩子到底想跟誰姓,需要父母一起商定。如果父母中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更改孩子的姓名進而引發糾紛,法院會判出孩子恢復原來的姓氏。
3、孩子到底跟誰父母誰姓,并不會受到父母離婚,或者父母其中一方死亡而影響。
父母離婚或者再婚后,撫養孩子的一方,如果想要更改孩子的姓氏,也需要征得對方的同意。如果夫妻中一方死亡,想給孩子更改姓氏,也需要征得死亡一方的直系親屬同意才能改。
4、孩子成年后,擁有選擇自己跟誰姓的權利。孩子可以不隨父母的姓嗎?正常來說,孩子是不能取除了父母之外的姓氏的,更不能憑空給孩子取一個姓氏。
不過在以下3種情況下,孩子是可以不跟隨父母姓的:
1、使用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比如說奶奶的姓。
2、使用撫養人的姓氏,比如說孩子收養后,可以改成養父母的姓。
3、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比如說有一些少數民族,會有一些,取名字的風俗習慣
相關推薦:
父親欠錢離婚(欠錢人離婚了 他妻子和子女能還么)
起訴男人離婚(男人不養家怎么起訴離婚)
二婚離婚撫養(二婚雙方的二胎子女撫養權歸屬問題)
離婚財產證明(離婚訴訟中如何證明夫妻共同財產)
二次離婚上訴(二次上訴離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