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離婚又舍不得孩子,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訴訟的方式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撫養權糾紛,協商不成,到法院起訴離婚時,可以一并起訴解決。👦孩子的意見相當重要如涉及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應提交子女本人愿跟隨父親或母親生活的相關證據。💰收入狀況證明自己經濟收入狀況良好,與對方有差異。🏢工作環境看誰的工作環境更好,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居住條件更好提交有關居住情況的證據,比如離學校較近,小區配套成熟,對孩子入學、生活最為有利,那么得到孩子撫養權的可能性就會更大。👨👩👦雙方的工作性質如果一方是擺攤賣早點的,一方是承包房屋工程的包工頭,顯而易見誰的工作更有利于撫養小孩。🧘性格修養一方的性格修養、思想品質,就在爭取孩子撫養權方面尤為重要,因為直接撫養方的性格修養、思想品質,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文化程度受過高等教育更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其它家庭成員狀況比如雙方父母基本條件。特別是對于學齡前兒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帶,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環境,以及長期帶孩子的父母的意見及身體情況,往往也是影響孩子撫養權的一個重要方面。
怎么爭奪2-8歲寶寶撫養權
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認為經濟條件是爭取撫養權的主要因素,實際上并非如此,一般按照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主要參考以下因素:
1.考慮孩子的撫養狀態,維持孩子長期以來穩定的撫養現狀;
2.考慮父母的個人素質、對子女的責任感、家庭環境、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因素;
3.考慮不能生育和再婚有困難的父母的合理要求;
4.在雙方的各種條件都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原則上由經濟能力較強的一方撫養;
針對以上情形及法院判決的相關因素,雙方爭取孩子撫養權應該注意取證:
✅子女撫養現狀取證
離婚案有一個重要的原則: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你們離婚,直接使孩子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孩子成長是極為不利。因此,孩子的撫養現狀,往往是指長期以來的撫養現狀,不是離婚期間一時的奪取。
因此,撫養孩子的痕跡往往成為爭取撫養權的重點,比如直觀顯示孩子成長的照片、視頻,自己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付出極大精力的證據,為子女的購物、照顧飲食起居的、輔導作業、外出游玩等等。
✅基本條件的取證
基本條件定義很廣,不僅包括父母提供的物質條件、工資收入、教育程度等,還有一方的思想品質、性格脾氣。這些在爭取孩子撫養權方面也很重要,因為法院會考慮直接撫養一方的對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影響,如果一方脾氣暴躁,動不動打罵,就不利于子女成長。
✅父母基本條件的取證
很多父母自己也有工作,處于事業發展期,真正帶孩子的不是他們,而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協助撫養。尤其是學齡前兒童,需要耗費很多精力與時間。在法院的審判中,當事人父母是否具備撫養條件也是重要因素。
孩子并非任何一方的私產,沒有獲得撫養權并不意味著孩子成了別人的,不直接撫養的一方也有權探視。因此,父母在爭取撫養權時,要從最有利于子女成長的角度出發,衡量自身的撫養條件,理智地爭取撫養權。
離婚時,需要面臨兩大問題,一個是財產分割,一個是孩子的撫養權。對于孩子,一般都是雙方都想養,而法院在孩子撫養權問題上,一般堅持這三個原則:
1.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一般由母親直接撫養。
2.已滿八周歲的子女,應當尊重子女的真實意愿。
3.已滿兩周歲,不滿八周歲的子女,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長的原則判決。
那該如何爭取子女撫養權呢?下面尤其要注重這些關系子女健康成長的因素。
1、收入、經濟情況。穩定的收入,能保障子女有相對較好的生活條件,也可以保障子女得到較好的醫療、教育。但經濟情況并不必然取得子女撫養權。
2、本人受教育程度。父或母欲單獨撫養子女(取得撫養權,與子女共同生活),其個人受教育程度對子女成長、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其他方面離婚雙方均無明顯優勢的情況下,該因素往往決定了最終法院如何判定何方取得子女撫養權。
3、性格、素養。有性格缺陷、家庭暴力、酗酒等不利子女成長因素的,也會嚴重影響子女撫養權的爭取。
4、家庭組成情況。父母離婚后,撫養子女一方家庭(例如爺爺奶奶家)家庭成員生活和睦,對父母離異的子女而言是一種極好的情感彌補。
5、工作性質。離婚雙方,一方工作性質、工作時間,也關系能否有足夠時間陪伴、撫養、教育子女。作為父母,其工作本身也對子女成長有著塑形和引導的重要作用。
6、居住條件。撫養子女,應當有滿足子女成長、居住的條件。孟母三遷的故事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性。
7、子女自身意愿。作為未成年子女,其自身有一定認知力,其自身真實情感流露的意思表示,在近年來司法實踐中也是法院最終裁判的重要參考。
此外,在離婚訴訟中,不僅僅要著眼如何取得有利證據,更要在事前咨詢并委托律師,由律師代理收集證據的同時,采取必要法律措施以在離婚訴訟中最好的維護自身和子女的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