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多少天2021年新規定
2021年新規婚假3天。根據《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于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規定:職工可以享受1-3天的婚假,結婚雙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給予路程假,此文件當時針對國營企業。婚假1-3天,通常我們都按最長3天計算。一般來說公司都會給予3天的婚假,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天指日歷天,并非工作日,日歷天包含周末。可以看出該規定只是只在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層面,而不是法律層面。
2021婚假: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2021有晚婚假的城市合計婚假天數
北京: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上海: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廣東: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
陜西: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四川: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
新疆: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云南: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吉林: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
江蘇: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
中國人民解放軍: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休婚假還需要注意工資和有效期兩方面。第一,婚假作為我國法定的節假日,為新人們在結婚之后的一種福利,因此將婚假規定為帶薪假期,任何公司都沒有權利扣除新人們在婚假之內的工資。一般來講,婚假都是有一定的有效期的,具體的規定要看不同公司的不同規章制度。一般來說,新人們必須在領證后的一年或是半年內將婚假休掉,否則一旦過了有效期,就被視為自動放棄該福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二十五條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法定婚假多少天2021年新規定
法定婚假3天2021年新規定。具體內容如下: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不再享受晚婚假15天,僅有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7、工資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間,工資照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二十五條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獲得延長婚假、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國家法定婚假多少天2021新規定
國家法定婚假多少天2021新規定2021國家法定婚假新規定婚假是三天。
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簽發的證明婚姻關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書正本一式兩份男女雙方各持一份。
具體如下:
1、領取結婚證的法定條件雙方自愿均無配偶,男滿22周歲女滿20周歲,雙方非直系血親、非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沒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2、對于喪失性行為能力的人倒不是說不能結婚,但必須事先要與對方講明。如果隱瞞這一情況,與對方結婚,婚后因此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方要求離婚,應當準予離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第一千零五十四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關于父母子女的規定。
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相關推薦:
虐待被監管人罪(新刑法虐待被監管人罪怎么判)
協議離婚還是起訴離婚靠譜(協議離婚和起訴離婚哪個比較好)
遺產繼承判決書已經下來了但是對方不履行怎么辦(遺產繼承官司判決后如何執行)
破壞生產罪處罰(破壞生產經營罪的刑罰有何規定)
票據行為的表現(票據詐騙行為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