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民法典》的這一條,規定了的以下內容: 1、探望權的主體:是指已離婚的父或母與其子女,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予以配合。 2、探望權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權的主體執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離婚判決或雙方生效協議的實質性內容。 3、探望權的中止:探望權是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下行使的,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認為行使探望權的一方在行探望權時有損于或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事實存在,可中止其探望權,待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情形消失后,可通知雙方恢復探望權。探望權的中止不是對探望權的實體進行處分,而是暫時停止其行使探望的權利,所以稱為中止而不是終止。 4、探望權的恢復,是指中止的情形消失后,由人民法院通知雙方,繼續恢復執行生效的離婚判決的行為。 5、探望的方式。 6、探望的時間。探望的方式和探望的時間離婚雙方可以約定,協商約定不成的,可由人民法院判決。
法律客觀:《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六十八條 對于拒不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或者組織,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但是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行。
探視權的約定和處理。婚姻法規定,離婚后不帶孩子的一方有探視孩子的權利,帶孩子一方及其家人不得阻撓。在離婚協議中,探視權往往不被當事人所重視,只是在離婚協議中簡單寫上孩子歸某方撫養,對于探視的時間、地點、方式有明確約定的不多,導致離婚后一旦產生爭議,還要再次通過法院確認,增加了當事人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婚姻律師在為當事人起草離婚協議時,對于探視權往往這樣書寫:雙方婚生女、子(年月日出生)隨女方生活,男方每月支付撫養費X元,直到獨立生活止。男方每月享有兩次探視權,在每個月的單周五,根據女兒的意愿,在協議的地點探視女兒。遇有特殊情況,探視時間、方式由雙方約定。雙方也可以約定由另一方將孩子周五接走,周六或周日送回,不妨再具體明確一下接送的具體地點和方式。一般而言,每月探視的次數不宜過多,若探視過度頻繁,會給雙方帶來很多不便,并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等孩子十周歲以上了,具體探視的時間及方式,還可以聽取孩子的意見,以孩子的獨立意志為轉移。父母支付給子女的撫養費中包括了教育費、醫療費等等,具體撫養費的數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確定。而按照規定,撫養費支付一般到子女18周歲成年為止。但要是子女成年之后沒有勞動能力,而父母又有能力的,則還是需要繼續撫養子女。
法律客觀:根據《民法典》第496條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