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婚前房產
新婚姻法婚前房產,相信那些走進婚姻的人,都是奔著幸福去的。可誰也料想不到,他們的這份愛情沒能走到人生的盡頭,在離婚的時候也沒有處理好事情,以下了解新婚姻法婚前房產
新婚姻法婚前房產1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頒布、《婚姻法》將廢止。
根據《民法典》規定、婚前個人貸款首付并登記在首付方名下的房產、即使婚后雙方共同償還貸款、在分割財產時、該房產的所有權仍屬于登記方所有。下面、律圖將詳細介紹《民法典》中關于婚前房產的規定。
一、有關房產的規定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民法典》第1063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民法典》第1087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法律依據:《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三條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一千零八十七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二、關于婚前房產的分配
1、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資買的房、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則認定為個人財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婚前買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屬于個人財產、離婚時不進行分配。
3、婚前買的房子、婚后房子的升值部分與配偶無關。
4、婚前買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如果夫妻雙方共同還貸、離婚時應考慮對方還貸部分進行補償。
5、男方婚前買了房、婚后他擅自將房子賣掉、如果他的妻子想追回該房屋、法院不予支持。
6、婚后夫妻以共同財產參與購買一方父母房改房時、離婚后該房子屬于一方個人財產、不參與財產分割。
新婚姻法婚前房產2新《婚姻法》關于婚前房產的規定規定是什么?
1、婚前一方購買的房屋,付清所有房款的,屬一方的婚前財產。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婚姻法》司法解釋(一)同時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既然夫妻一方婚前付清了全部房款,并取得了房產證,那么該房屋無疑是婚前財產。
2、婚后一方用個人財產購買的房屋,屬一方的財產。
3、夫妻雙方婚后一次性出資,取得房屋產權證書后離婚的
根據《民法典》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4、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按《婚姻法》的基本原理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這一類的房屋還是屬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且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5、夫妻雙方婚后用共同財產購買的(包括貸款)房屋,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一般均等分割
對于分割按揭房產,因為還存在繼續償還銀行銀行貸款的問題,因此不能簡單的分割房屋合同價值。房屋的實際價值(合同價值與房屋升值之和)減去尚未償還的銀行貸款后的剩余價值才是雙方的分配對象。由其中的一方取得房產,繼續向銀行償還貸款本金、利息,同時向另一方支付房屋價值的一半。
6、一方婚前按揭購房并取得房產證,婚后償還貸款期間離婚的
如果能夠證明償還貸款的資金全部是由購房一方的婚前個人財產支付的,那么該房產屬于一方的個人財產,直接歸屬其本人,除非是雙方書面約定該房產作為雙方的共同財產。
如果不能證明償還貸款的資金全部是由購房一方的婚前個人財產支付的,則應當視為夫妻雙方共同償還的按揭貸款。不論是雙方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或者是雙方償還貸款的份額,均不影響夫妻雙方共同償還貸款的性質。此種情況下房產歸簽訂購房合同的一方所有,但是房屋兩種價格差額部分作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分配。
7、父母參與出資并取得房產證書后離婚的
如果是夫妻雙方結婚前父母出資購買房產的,一般視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父母不得索回。同時該部分資產作為一方的婚前個人財產在分割房產價值重應當予以扣除。但是父母在婚前明確聲明是對夫妻雙方的共同贈與的除外。
如果是夫妻雙方婚后出資購買房產的,一般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父母不得索回。該部分資產作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予以分割。但是父母在贈與時候明確聲明是對夫妻其中一方的贈予的除外。
如果是父母對子女的出資為借款,婚前借款的作為一方的個人債務,婚后共同借款的,作為婚后共同債務。當對于父母出資不能證明是贈與還是借款的,推定為贈與。
婚前房產在我國新婚姻法當中一共有兩種規定,第一種是婚前付首付,婚后夫妻共同償還貸款,這種情況下,夫妻可以共同分割。第二種是,婚前一方全額購買的房子,房產證上也是一個人的名字,婚后另一方如果離婚的話無權分割。
新婚姻法婚前房產3一、房產證上如果加上你的名字,房子就屬于你們雙方的共同財產。
現在買房子是結婚丈母娘要求具備的,為了婚姻和諧和丈母娘滿意在結婚前房產證上登記兩個人的名字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在以后的分割財產時雙方都有保障,婚姻講究的就是信任感和安全感,只要雙方給予對方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那么婚姻的保鮮期會無限延長,如果實在過不下去了,還可以為自己留一條后路,自己的合法權益也能夠得到維護。
二、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之房子出售或拆遷后新買的房產:
1、如果出售時房產證上只有你男朋友一個人的名字,一般情況下出售所得的價款也還是他的個人財產,用這筆錢買的第二套房子當然也屬于他的個人財產。不過,如果你有證據證明買房子時你也有出資,則出售房產所得價款你們雙方按照購買時的出資額進行分配。因為房款全額付清,所以不存在還貸的問題。
2、如果產證上加了你的名字,則屬于共同財產,用出售或拆遷所得價款買的第二套房子也就是共同財產了。
三、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之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子:
明確婚后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且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從《婚姻法解釋(三)》公開征求意見反饋的情況看,作為出資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他們擔心因子女離婚而導致家庭財產流失。
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出資為子女結婚購房往往傾注全部積蓄,一般也不會與子女簽署書面協議,如果離婚時一概將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勢必違背了父母為子女購房的初衷和意愿,實際上也侵害了出資購房父母的利益。
所以,房屋產權登記在出資購房父母子女名下的,視為父母明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比較合情合理,多數人在反饋的意見中對此表示贊同,認為這樣處理兼顧了中國國情與社會常理,有助于糾紛的解決。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按照雙方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更為符合實際情況。
法律分析:判斷是否屬于婚前財產的關鍵在于財產權的取得時間系在結婚之前。如果財產權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實際占有該項財產,其性質屬于婚前個人財產。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繼承,遺產在婚后才分割,該遺產雖然是婚后所實際得到,但其所有權在婚前就已經取得,所以應認定為一方婚前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 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夫妻財產怎么分?
教你6個技巧!
夫妻離婚時,可能會發現法律上對于分割共同財產的規則十分復雜,到底什么能分?什么不能分?其實,大部分的財產歸屬都可通過一些技巧來判斷。對于老百姓而言,不可能事事問律師,跟大家分享6個辦法。
1婚前財產歸個人所有
這是判斷財產歸屬的重要通用規則,需要注意這3點:
婚前以結婚證的時間為準
財產在一方名下
對方沒有出資
如果對方出資,就不容易判斷了。有可能是借款,也可能是贈與,或者合伙投資,需要具體情形具體分析。
2婚后取得的財產為共同財產
以彩禮為例,這是對女方的贈與,是女方個人財產。但是,若結婚登記后才收到,存放在銀行里。離婚時,男方主張這些存款為夫妻共同財產,女方就要證明是彩禮。若證明不了,法院就會按共同財產分割。
3婚后接受的贈與和繼承為共同財產
婚后,夫妻雙方可能會得到父母的資助,也可能會繼承父母的財產。通過這兩種方式取得的財產,會被推定為共同財產。除非父母在贈與協議、遺囑中確定只歸一方所有。一般需要去公證處公證。
4個人專用生活用品歸個人所有
在離婚時,有些人連當初送的手機、戒指都想要回去,算得非常徹底。那么,這類財產能分割嗎?
這就要借助“個人專用生活用品”的概念,指長期由一方使用,或者根據物品的屬性只能由一方使用。比如,女性專用的衣服、化妝品、男士手表、長期使用的手機等。
當然這里也有爭議,如果財產數額過大,比如首飾金器、奢侈包包等,法院會認為不宜歸納為個人生活用品,應予分割。
5因身體受傷獲得的賠償歸個人所有
醫療費比較好理解,而殘疾人生活補助費實際上只指工傷賠償、傷殘賠償金、商業保險給付等。由于這些費用均是對個人身體受傷的賠償,具有個人的人身屬性,屬于個人財產。
6婚前財產在婚后收益原則上共同所有
比如一方在婚前對公司投入資金,成為公司股東,婚后依舊參與公司經營,會被認定為婚后生產經營。那么婚后經營所得就是共同財產。也會導致不少婚姻問題,需要大家重視:
婚前投資的公司,是否要避免參與經營,是否要簽署婚前協議。尤其投資者對公司將來抱有風投、上市期待,婚前協議必須安排!
一、男方結婚前的財產歸誰
婚前財產在離婚后一般是歸財產所有人,個人財產不會因為婚姻關系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在離婚時依舊屬于個人,但如果雙方約定了婚前財產屬于雙方共同所有,那么則不屬于個人。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則該婚前財產作為共同財產分割:
(一)一方將其婚前財產贈與另一方;
(二)雙方簽訂婚前財產協議約定婚前財產婚后全部或部分共同所有;
(三)離婚協議中約定婚前財產作為共同財產分割。
二、婚后是否還可以就婚前財產的歸屬達成協議
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據此,男女雙方不僅可以在婚前對財產的歸屬達成協議,也可以在婚后對婚前財產的歸屬達成協議。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一):婚前贈與
贈與是一種無償轉移財產的行為,贈與的法律后果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贈與完成后,不能把已經送出去的財產再要回來。
(二):夫妻財產約定
根據民法典規定,夫妻可以通過財產約定的方式,約定婚前個人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
在形式上,夫妻財產約定是以協議、合同的方式。在法律后果上,可以直接起到財產所有權轉移的效果。為了白紙黑字的證明,約定最好采取書面方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夫妻財產約定不應該違背法律和道德。否則,約定無效。
三、怎么認定婚前財產的歸屬
婚前財產的歸屬,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來認定。夫妻一方在辦理結婚登記之前一方個人所擁有的財產認定為婚前財產,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除非夫妻雙方有通過簽訂書面的財產協議約定婚前財產婚后歸夫妻共同所有的,否則,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都屬于一方個人所有。綜上,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婚前財產才會作為共同財產分割。
我國《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據此,夫妻雙方不僅可以約定婚前、婚后財產歸各自所有,也可以反向約定婚前、婚后財產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所以,婚前財產是可以約定歸雙方共同所有的。婚前財產是指在結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經取得的財產。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不管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是有形財產還是無形財產,只要合法取得,就依法受到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即夫妻不論結婚經過多少年,一方婚前財產仍歸一方所有。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類:1、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如工資、獎金,從事生產、經營取得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資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2、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權利,如一方婚前獲得預售房屋的產權而且完全支付了房款,婚后才實際取得該房的所有權。3、婚前財產的孳息,包括個人財產婚前孳息和婚前個人財產婚后產生的孳息。4、一方婚前以貨幣、股權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現為另一形態財產。如一方婚前的個人積蓄婚后購買的有形財產,股權轉為了貨幣,這只是原有的財產價值形態發生了改變,其價值取得始于婚前,應當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值得注意的是,婚前的個人財產在共同生活中自然毀損、消耗、滅失的,離婚時,不能要求以共同財產或要求另一方以其個人財產進行抵償。而對于用婚前個人財產婚后從事投資、經營、或者婚前投資婚后獲得分紅,則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相關推薦: